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瑞典让国人好纠结

(图片来自网络,存谢!)

我也是好纠结的人,从昨天晚上到现在,我一直纠结是否要写点关于某先生在瑞典遭遇的文字。

朋友圈几乎一片声讨某先生之声,即使是,瑞典大使接受当地记者采访的报道下面,也是骂声一片。他们不仅骂某先生在国外的表现给国人丢脸,还骂力挺某先生的红粉或者战狼人(这些名词都是第一次关注)。他们好像觉得自己做中国人很委屈,当然,我也不知道作者是不是中国人,但是,转发的都是中国人。

我说我纠结,一者纠结于这篇文章我可能写不好,二者纠结于我的观点可能会招致不必要的敌视,三者我原本不是爱蹭热度的人,假若打不到狐狸惹了一身骚,那就实在是有点无趣。

目前关于这件事差不多就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某先生不懂且不守外国人的规矩,在自己犯了一连串错误的情况下,借机生事,反赖瑞典警方粗暴执法,某先生给国人丢脸了,中国驻瑞典大使护短。另一种观点是,瑞典人歧视中国人,警察执法野蛮粗暴,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

截止到目前,事情经过差不多都是清楚的。

不说自己特立独行,我也不会人云亦云。我觉得还是有说的角度,毕竟中国和瑞典是两个完全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这件事就是在国内发生,也会出现多种分析结果,绝对不会是一边倒的。

假设将国家与游客互换一下,有位瑞典籍的游客在中国遭遇了这样的粗暴对待,我不知道瑞典的国民是如何反应的?难道也跟我们某些所谓的公知一样,对自己同胞予以“亲者恨、仇者快”的对待吗?我们那些在朋友圈声讨的人,是否敢于对瑞典的公知说什么呢?

我的这个假设,很快就会被人反驳说,这个假设是不存在的。理由是,瑞典人不可能像中国人这样做事。我不知道这个理由是不是对?我还有一个反驳自己命题的理由是,中国人绝对不会这样对待客人。中国涉外酒店的管理比瑞典正规,中国人比瑞典人更有人情味,这是我想说明的问题。

无论哪一方在介绍这件事的时候,其实都忽略了一个最主体的要素,这件事中我们什么都考虑了,就是没有考虑我们还是个人。骂某先生的,他们在极力维护西方的所谓的制度;那些骂瑞典的,他们极力维护所谓的国家尊严。

我看不上的是,所有人没有站在人的角度去为某先生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假如是你,你将会怎么办?不要吹嘘自己的道德水准,某先生是中国人,你和我也是中国人。

在漆黑的大街上,你自己都辨不清方向的时候,你会带着年迈的父母到处摸索着找酒店,这是不现实的;眼睁睁地看着父母被警察强行抬出酒店的时候,别假装着自己是个懂礼仪的绅士(怪物),人在父母孩子遭受暴力侵害的时候,做出比禽兽过激的行为都是正常的,不然,人就禽兽不如了。在跟酒店服务员回旋的过程中,任何有利于保护自己的措施无非就是为了一个立锥之地,假如你跟某先生换一下,我就不信你那么豁达和通情达理,因为这是人之常情,你及你们都考虑不到呢?

我遵从法律和制度,我也相信规矩的力量。但是,人应该是为人活着的,制度是为人服务的。制度本该为了保护人而设计。也许有人会驳斥,制度是为了保护大多数人利益。试问,哪个群体不是由不同的个体组成的?没有个体哪来的群体?

西方也不是什么都好,月亮也不比中国的圆。在某先生与店员发生争执的过程中,你们只看到了法。你们看到了,你们对待的是人,是生病的老人吗?至于后来警察将某先生及家人扔到野外就更是荒唐,这是坚称遵从制度的瑞典警察做的让我理解不了的事,你可以拉他们去警局,你可以拉他们去救济站,你把他们扔在荒郊野外这是个什么制度?我真的没有看懂。

不扯这件事的是是非非了,我只想告诉那些在圈子里骂同胞的人,抽空去看一下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3回的《制台见洋人》,感觉这篇文章很写实的,尽管它写于晚晴。看完请不要对号入座。

网络上有个词叫“道德婊”,通过新闻我感觉有些人在极力把自己扮演成这个角色。做人吧,遇人遇事还是有点情怀比较好。不要妄自菲薄,不要自以为是。看问题也要客观全面,中国这不好、那不好,起码还有人情好。我想告诉“道德婊”们的是,某先生这件事在中国绝对不会发生,因为我们是礼仪之邦,我们不会以维护所谓的制度的名义去做此等不近人情的荒唐事,这是我想告诉瑞典人的话。

借这个话题,我还想啰嗦几句。挤兑自己的同胞,外国人也不会高看你一眼;看到同胞给你“丢人”,你也别不好意思,因为他代表不了你;道德平台只有一个,争取在平台上做好自己,就是对国家最大的贡献,每个中国人都做好了,国家形象就上去了;国家实力是每个国人在外事活动中地位和身份的根本,晚晴的李鸿章多牛,照样得在《马关条约》上签字。

归结一句话,做人还是得多点人气,这样社会才显得有人情味。


         朱晔(古磨盘州人),安徽望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理事、副秘书长。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已经出版了六部专著。其中,三部历史散文:《理说明朝》、《理说宋朝(北宋篇)》、《理说宋朝(南宋篇)》,一部旅行散文随笔《一车一世界》,两部长篇小说《最后一个磨盘州人》、《银圈子》,并在《文艺报》、《厦门文学》、《中外文摘》、《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文学》、《金融文化》、《中国金融文化》、《金融文坛》、《中国城乡金融报》等期刊上发表作品。累计出版200万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咱国人不吃什么。。读了深有感触。。 – 个人日记 – 一百易社区
勿忘九一八 国人当自强
课本里的他当年我们读不懂,如今再看,句句在理!
《中国人的精神》:时代的局限,并不能掩盖人的光芒
国人同胞
瑞典警方弃置中国人事件再思考,当所谓的规则与爱心发生冲突,我们该何去何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