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墩人家》18

《三墩人家》18

在三墩,在杭州,甚至在江浙一带只要人们提起“三墩尉家”,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从唐朝至今,“三墩尉家”已经成为三墩的一个缩影,一种象征。因为三墩尉家的先祖是唐朝名将、兵部尚书、襄州都督、吴国公,也是中国千年来家喻户晓的门神尉迟恭的后人。

初秋,暑热渐褪,阳光也变得温和许多,为写三墩人家,去往三墩尉家寻古探幽。踏着小绿,目游闲适,一路的高楼、宽敞的街道、孤傲的地铁站口、不同的门扉,使得浅秋的三墩更加清晰而详尽。

三墩古镇一条小巷的一户人家,别于他人的门庭,三层南北向的小楼,不大的院落,围墙之上的透窗,藤蔓掩映,顶楼上宽大朝东的凉台,院子里的棚架植物,看不清是丝瓜还是黄瓜。

最为清闲的大门,起于四五阶高台,门口敞开。高台上一位年老妇人,安详端坐,精细而徐缓地纠缠着双手,若有所思。一条土黄色的老柴犬,静静地卧在她的旁边。而那已近黄昏的西方的漫漫光辉,从家宅的西面烘托着笼罩而来。放眼极目丈量,似曾相识。这样的祥和与宁静,似乎古已有之,几应存于景致图画。

这户人家姓尉,他们就是当年尉迟恭的后人。古镇上,这样的尉氏人家还有很多很多。

自唐朝始,尉家就有一支后人定居于此,耕读传家,官宦传世,一部分尉氏后人在从事耕作的同时,读书,做官,也做生意,因为尉家的家风特别好,加之整个家庭传统的性格敦厚,心地善良,所以很受乡邻欢迎。

尉家就这样靠着与人为善的家风,耕读传家的家训,尉氏家族亦学,亦官,亦农,亦商,由农及商,由商到官,世世代代,人口渐多,家业渐大,家资渐厚,声名渐高。

尉氏家族三墩一支,从唐到宋,再到元、明时期,世居三墩,而尉家在三墩的后人,鼎盛期则是在清朝乾隆、康熙、嘉庆年间。他们除了在三墩大兴土木,兴建宅邸,开设店铺外,还蓄水开渠、筑桥修路、赈灾济贫,等等,善举不竭。可能也是因为这些善举,和良好的家风家训,尉氏家族鼎盛时期,入宦者仅从二品到五品就有十多人。连同授、封、赠在内的各类官员大夫达几十人。这户人家姓尉,他们就是当年尉迟恭的后人。古镇上,这样的尉氏人家还有很多很多。

桨声灯影摇晃着橹声悠远,轻舟一叶游进尘封的记忆,悠悠展开,尉氏人家祖辈的生活空间,慢慢展示在面前,那么亲切,那么自然,一切宛若就在眼前。

现今的三墩古镇上还存有一处尉家古院落,至今保存相对完好。进得大门,会看到江南大户人家常有的影壁。影壁上雕刻的是江南水景,亭、台、楼、阁,细致精妙。而且用的是江南特有的鱼子石雕刻而成。可见尉氏主人品味之高雅。

门前的槛垫石相当讲究。上面雕刻的是一幅江南水景,主图案为一只水鸟鸬鹚,两边有莲叶荷花,意为“一路连科”。这样的“谐音梗”在尉家大院里随处可见。比如排水口都修成钱币的模样,意味着水走钱留。

整个大院里,有的吊柱用“柿子”做图案,四个角落垂下来,意为“事事如意”。地上用青石刻出“”字不断头的图案,配上四个角的“柿子”,意味“万事如意”。

院子里有一处往日私塾的老房子,是尉家和一些可以到尉家的孩子们读书的地方。因为这里是孩子们读书的地方,门前就用上、下、左、右4块青石做了一个竹子的石雕门框。底部雕刻的是竹子的根,意味“根基要打牢固”。主体的竹子也是一节比一节高,意味“节节高升”。

十年寒窗考取功名了,喜鹊报喜,所以上方的石雕上刻有喜鹊。喜鹊身处在松枝、梅花之中,意味身居高位后,要学习它们“高风亮节”的品质。难怪很多人来院内看过后都会发出“很有讲究”的感慨:可谓是,有建筑必有图,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

尉家大院,从院落的布局,到房梁上的雕花,都有特别的含义。门槛:古代有种说法就是越是富贵人家,门槛就越高,这就是“高门人家”。大门装饰,用的是左右对称的墀头盘头雕刻像八幅画分四层排列。每一层代表的含义都不一样。

第一层雕刻凤戏牡丹,表示富贵常在;第二层折扇形雕刻书卷画卷,隐含儒雅;第三层雕刻的是东方神、西方神,祈盼高寿;第四层则是红孩儿和哪吒,镇宅辟邪。

在尉家,如果将任何细节放大,都是一幅艺术品,就连门楼底部的吊柱仔细看也都是雕花的。中间的吊柱刻着牡丹,牡丹代表着富贵。

金柱大门是中国建筑中的一种屋宇式宅门,在等级上低于广亮大门,高于蛮子门、如意门,为官宦人家采用。金柱大门是形制上略低于广亮大门的一种宅门,也是具有一定品级的官宦人家采用的宅门形式。在规模上,金柱大门显然比广亮大门要小,门也窄,有的只有半开间。其他方面如大门的构造、屋顶、雕饰等,均与广亮大门同。

金柱大门与广亮大门的区别主要在于,门扉是设在前檐金柱之间,而不是设在中柱之间,并由此得名。这个位置,比广亮大门的门扉向外推出了一步架,因而显得门前空间不似广亮大门那样宽绰。

金柱大门的木构架一般采取五檩前出廊式,个别采取七檩前后廊式,平面列三排或四排柱子,即前檐柱、前檐金柱、后檐柱。金柱之上承三架梁或五架梁,檐柱、金柱间施穿插枋或抱头梁。同广亮大门一样,金柱大门外檐檐枋之下也施雀替作为装饰。

大门靠两边的吊柱刻着荷花,荷花在未开花前先结子,合起来是富贵多子的意思。同时荷花又称莲花,代表富贵清廉。

大门前面的石墩子分六层。

第一层是鼓面,鼓似天,钟似地,天圆地方。第二层刻有袱锦,寓意着前程似锦。第三层是蝙蝠吐祥云,寓意吉祥。第四层刻有夔龙,镇宅辟邪。第五层宝鼎底座,基业发达。第六层用回纹为底,寓意富贵不断。

大门的门对面也有照壁,照壁上是狮子滚绣球。有句俗话不是说:狮子滚绣球,好事在后头。而且狮子还是百兽之王,还能起到辟邪的作用。

尉家大院的陈设古色古香,建筑的气派,设计的精巧,让人印象深刻。但是,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尉大院里陈设的各种样的椅子,这些椅子非常的中式,有:交椅、宝椅、太师椅、圈椅、靠背椅、灯挂椅、四出头官帽椅、南官帽椅、玫瑰椅、禅椅等。各个房屋里都有这样的椅子,仿佛是一个椅子博物馆。

细细品味尉家大院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从屋檐、斗拱到门窗,处处都透露着当年的大院主人的极高品位和高洁的文化层次,也能看到古代匠人的奇思妙想和巧夺天工的手艺。置身其中,仿佛自己身处在一座天然的雕刻博物馆中,令人回味无穷。

在三墩尉家大院的正堂的香案中间位置,摆放着一个非常精致的木盒,盒子的外边用隶书体写着“尉氏族谱”四个红色的字样。在征得主人同意的前提下,打开盒子,拿出尉氏族谱,细细翻阅,感慨良多。

通常来说,中国文化里,国有史,方有志,族有谱,这是中国几千年文明的传统。族谱,俗称宗谱,又称家谱、家牒,还有叫家乘等的,是同宗共祖的血亲家族以特殊形式记载本族世系和事迹的历史图籍。

叫宗谱者,由始祖称祖,继者为宗之说而来,意为同一祖庙的同宗族人之表册图籍。叫家谱者,就是家世系之表册图籍;叫族谱者为全宗族成员之表册图籍。同一种表册图籍,由于看法角度不同,而形成多种书籍名称,其实都一样。

族谱蕴藏着有关人口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经济史、人物传记、宗族制度以及地方史的资料,对学术研究有着重要价值。由于族谱记载着上下五千年,横连千万家的本族世事,负载的信息数量十分庞大,所以族谱是记载宗族衍生的历史标本,也是中华民族文化魄宝的组成部分,对族人来说,族谱可以明渊源、联族属、绵血统、详世系,是传家之宝。

唐朝以前,只有国史没有族谱,如果说有族谱,也是像写史记一样地写小家庭历史的世系家牒。一般都是些封建贵族大宗,夸大功名业绩,为祖宗歌功颂德,树碑立传而已。

随唐至宋朝初期,百家姓氏各自大修族谱,谱式谱例五花八门,一时间,呈现百家争鸣的修谱热潮,最后由唐宋八大家欧阳修和苏洵二人将族谱规范为:“分出内外世纪以清源本,又用大小书以联图甲支派。”

由于名人效应,欧阳修和苏洵二人是当时大宋时期的大文豪,文坛领袖,欧阳修又是宰相,于是,众族效仿,蔚然成风,至今经历千年历史的检验,依然实用,而且方兴未艾。尉氏族谱就是如此。

从尉氏族谱来看,族谱的修撰格式有一个从简单谱系、谱表到体例完备的发展过程。

谱序:这是每部族谱都不可缺少的内容,它包括本族人写的序和邀请外族人写的序,以及跋语等。外族写序人通常是当时、当地的名人,或是与家族有特殊关系的人。谱序跋的内容大致是修谱缘由、修谱经过、家族渊源传承,有的谱中还阐发一些修谱理论。随着族谱撰修的次数增多,序跋也不断增多,所以一些大型族谱,其序跋篇幅很大。通常情况是续修次数越多,谱序就越长,谱序跋本身也就成了了解家族历史的重要资料。

谱例:即修谱凡例,主要阐明族谱的纂修原则、体例、领谱和族谱的管理原理。

先世考:主要考述本姓来源、本族的历史和分支迁徙情况,尔后是把本家族中最显赫、有德行功业的先祖绘成遗像载诸谱端,并附像赞。

恩荣录:主要刊载皇帝和朝廷、地方官员对家族或家族成员的封赠文字和匾额。

家法族规:清末民初所修的族谱中,一般都是旧规、新规分列,内容庞杂,财产婚姻、祖业管理、家族往来,举凡为人处世的各个方面无所不包,且各个家族因自己的不同情况而有所侧重,但都不离敬宗收族这一核心内容。

祠堂坟墓:对祠堂、祖坟的修建历史、建筑规模、地理位置等进行记载,有些谱中配有简单的绘图。还可收录有关宗祠的管理规章,历代相关的碑文、记颂等。

世系:这是族谱的主要内容。世系可分两种形式,一是世系传录,即从一世祖开始到修谱日期止,家族成员的姓氏名号、生卒年月、简要阅历、妻室子女以及葬地封赠等情况;另一种是世系表或世系图,即以图表的形式记载该家族的血缘传承情况。

传记:包括行状、墓志铭、神道碑以及年谱等多种形式。传记又有德行、孝友、烈女、仕宦等篇目,与地方志的体例大体一致。

仕宦录,或称科第录,登载族内历代科第人仕者的名单,并简要记载他们的业绩及著述。

族产:包括祀田、祖山、义庄、庙产、房屋等。同时记载族产的数量、买卖情况、管理细则、收支账目以及经营租佃情况。

艺文或名迹录:收录族人或与家族相关的各种著述诗文。名迹录则是记载与赵姓家族相关的名胜古迹、山水桥梁、庵寺书院和亭台堂舍等。

最后是字辈谱与领谱字号。

尉氏族谱就是严格按照这样的编修格式来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家谱起源,发展与面目
[转载]浅论族谱与族谱编修的基本格式
透过族谱了解一下你爷爷的爷爷的爷爷
族谱、宗谱、家谱、支谱有什么区别?可别用错了!
中国人起名的小历史
家谱的序跋、体例和格式内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