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墩人家》46

《三墩人家》46

作为中医师,应该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深奥的理论浅显化,这样才能让人容易接受。辨证也一样,我们辨证分析的关键是要分清表、里、寒、热、虚、实。究其实质为两个:病变部位和病变性质。

关于病变部位:中医讲部位是以脏腑为核心,不是讲的解剖而是讲的五脏体系:中医论人体,是以五脏为核心。五脏与六腑,五脏与四时,五脏与经脉,五脏与五官九窍,五体等相联系。此外,辨表里与上下亦属辨部位。

关于病变性质:不论是内因、外因、不内外因,都要掌握。什么是外因呢?外感,即风寒暑湿燥火。什么是内因呢?情志饮食劳倦。什么是不内外因呢?“房室、金刃、虫兽所伤。”还有痰饮、瘀血、宿食等等。这都是病性。

临床辨证的关键就是这两条。无论是什么病都要先搞清楚什么病位、什么性质。比如感冒:本属表证,但也要分辨时以上焦气分还是以全身卫分为主,在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有哪些,如:鼻塞、流涕、打喷嚏、咳嗽等。在全身症状有哪些,如:全身发热、四肢酸痛无力等。    

而风寒、风热、暑湿则是其性质。作为中医,对每一种病的辨证纲领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一定要勤奋读书,刻苦实践。不勤奋读书,就没有理论功底,不实践就不可能准确辨证论治。临床上会遇到很多复杂的病,无论是诊常见病还是疑难病都必须掌握这两点。

我曾经诊治过一个病人:某一年,有一位女士由她的丈夫事来找我看病。我问:你哪儿不舒服啊?她二话不说当着我们的面就开始解衣服。衣服解开一看,右边乳房乳头下缘有一条筋肿起来,就像是一根铁丝埋在皮肤下,有筷子粗细。并一再声称,疼得要死,晚上睡不着觉,疼得大喊大叫。西医诊为肋间神经炎。怎么都治不好。而且只有右边肿疼,左边没有。

我轻轻摸一下,皮色不变,触之疼痛,不能碰触。西医说要开刀,如何开呢?开哪里呢?最多用点消炎药。我问她,痉不痉挛,发不发烧,疼痛如何?她说:不发烧,不抽筋,只疼痛。肿起的地方一不黑,二不紫,三不发烧,也没有移动。

那么中医诊断是什么病呢?其肿痛起点为期门以下,是足厥阴肝经循行部位。所以这个部位的病变是肝经的病变。这不就找到病位了吗?再辨性质:局部肿起,皮色不变,两个月未移动。尽管皮肤不黑不紫,但未移动,并且剧烈疼痛,说明是气血瘀滞。    

处方:就用血府逐瘀汤。这样处方清楚了。患者服药十剂后,裤带以上症状消失,再服十剂后痊愈。如果我不清楚肝经循行部位,就不知道这是什么病,更不会给她治好。

那么,这是什么病呢?这是肝经经脉的瘀阻证。怎么只有右胁而左胁没有呢?这就是病症表现的特殊性。

当好中医不容易,当一个名中医更不容易。我从医近三十多年来这样的病例太多,在这里说说也是为了天浩老师写作的需要。

但是,在这里,有必要强调,现在全国中医的通病是普遍不开方。中医治病讲究的是理、法、方、药,中医应诊是开方而不是开药,是因证而选方。古人看病开方讲究的是章法、汤头,而不是按症开药。如果你按症开药就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若病人讲三十几个症状出来,那你怎么开药?你的思维都会不清晰。

比如一个病人,问他哪不好,他说头痛;当你问他哪一块痛时,他又会说胃痛;问饭前痛饭后痛时,他又说腰痛;问他哪边痛时,他又告诉你腿麻;问他左边麻右边麻,他又会说身上长斑等等。越搞越糊涂。若医生思维也不清楚,那就麻烦了。难道病人说三十个症状你也开三十个症状的药吗?所以说中医治病的首要问题不是立法而是选方。    

立法是文字上的功夫,是写书写病历时用的。如果一个腰痛的病人,你只开药治腰痛,是不起作用的,起作用的是方。然而现在大多数的医生不会开方、开不出方。为什么呢?这就是因为背不到方。

有一个开汤方的故事:几年前,有一个机关工作的公务员,女性,三十来岁。她来我的费济堂来看病。她说是一个三甲医院的院长介绍她过来的。一来就说:我听说您能治怪病?我说:你哪儿不舒服?她说:身上流黑汗。医院会诊为内分泌失调,也曾到各大医院找院士看过,还是诊为内分泌失调。

她拿了件内衣过来,一看,内衣上都是蓝黑墨水样汗渍。我问她:是白天流汗还是晚上流汗?她回答:就是白天流汗,其他都好,能吃能睡,无任何不适。看脉,略数,看舌,舌红少苔。再问诊,诉手脚心热,口干,诊为“阴虚自汗”。

中医认为,自汗证有阳虚自汗、表虚自汗、气虚自汗、热甚自汗,很少有阴虚自汗。而其问题就在于她是流的黑汗。“内经”上说“在色为黑,在脏为肾”、“肾风之状,其色”。者,煤灰也。黑色属肾,说明肾脏的虚热所致黑汗,肾阴虚而有热引起自汗。于是,选用知柏地黄汤加龙牡各二十克治之。加龙骨牡蛎,其目的在于迅速止汗。服药半月后,不流黑汗了。    

后患者一月后复发,复流黑汗。她到别的中医那里看了病,也开了方,但不是我开的原方,患者服药一周后未愈,黑汗照流;两周后还无效,患者又来找我,我说:你还得吃苦药。再开知柏地黄丸,半月而愈。

这个病人是肾气虚热而自汗,而黄芪龙牡汤是治气虚自汗的。这个病例给我们的教训就是:用方必须准确,要因证而选方。必须辨证论治,因证选方,不能随便乱开药。古人制方不是乱来的,不是长期验证的方子是不会乱写乱用的。如果我们能长期使用,就会有所认识,有所创新,有所发挥。

再讲一个用古方的故事。我第一次治疗一个狂证的患者,是个十八九岁的农村小伙子。癫狂症。大冬天的,每天身上一丝不挂到处乱跑乱跳,力大如牛。要几个人才能把他抓回来。抓回来后锁在楼上。以前农村的楼是那种木板楼。锁起来后,他日夜不睡觉不穿衣,就在楼上跳。其父怕木板楼被他跳坏了,就吓唬他说:你再跳,就把你杀了。说完其父就回头在院子里劈木柴。这小伙子听了这话后当真了,生气了,就在楼上四处翻找,居然找到一把鱼叉,对准他父亲的脑袋就掷过去。刚好在他父亲头前一尺处的土地里。一看,入土深几寸。把父亲吓得不轻。    

病人的家人请我去治,我去了。问他父亲:打人吗?答:不打。把门打开了,我一进去,病人就哈哈大笑,说:哎呀,你来啦,你来啦。然后朝天吐了漫天的唾沫星子,他说这是天女散花。

我一看,这不是躁狂证吗?痰热躁狂,用礞石滚痰丸,三剂。三剂吃完后,问他父亲怎么样,答:拉了几回肚子。我又问:还跳楼吗?答:日夜不停地跳。穿衣服吗?答:不穿。

得改方,用生铁落饮,也开了三剂。这下连肚子都不拉了。我又去看病人,其父说饿得特别快。

再诊:力大、怕热、能吃,改用当归芦荟丸三剂。三剂后复诊,问其父:还跳楼吗?答:日夜跳楼。穿衣服吗?答:不穿。吐唾沫吗?答:还吐唾沫。

我一听,这不一个症状都没好吗?我想我还开什么方啊,我得回去好好想一晚才能给你开方子。其父说:好。回去时我想,火热阳亢,吐唾沫痰涎,明明是痰热躁狂啊,为什么那些方子无效呢?还有什么方可以治疗呢?    

突然,我想起张仲景有一个风引汤。“风引汤治热瘫痫”,书里就这么简单提了一句。此方的基本组成为桂甘龙牡汤合三石汤。还有,干姜配大黄,还有赤石脂、白石脂、紫石英,重在镇潜。开始觉得方子怪,就想拿来试试看。于是用风引汤再加皂角一味治之。我跟他父亲说:这方要是再没效,你就不要找我了。

三天后,其父找我,说已经不跳楼了,想睡觉了,要盖被子了。再连服五剂后诸症平息。这个病人现在还活得好好的,一直未再发病。

这个病例告诉我们,古人的方不是没有用的,而是我们不会用。关键在于因证选方,方证必须合拍。所以我们要继承,只有继承才能发展,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

从费君毅的讲述中,看得出,他的中医理论水平不比现在的中医药大学的那些教授们差,很多的实践经验知识比那些教授们强很多,但是,他没有文凭,也没有行医资格证书。这就是费君毅面临的尴尬,也是中国中医面临的尴尬。    

费君毅不但有着深厚的中医学理论知识,对中医前景,对中医的市场化也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跟天浩说:

“有人说:现在的医学只可称为市场医学。而市场医学则是个怪物。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医学是要命不要钱的;市场是要钱不要命的,两者结合起来不就成了怪物吗?现在,医院里的内科医生不是医生,因为,医生是看病的。但他们是不会看病的。病人一去,他们就给你开检验单,叫负责仪器操作的人给你看病。这不是明着告诉病人:“我是不会看病的。你要先去给这些仪器看,然后我给你开药方。”

天浩仔细想想,觉得费君毅说法也不无道理,现在的病人可不是一进医院,医生就给病人开检验单,这不就是在告诉你:我是不会看病的,你去找那个机器看吧。那病人找这个医生干什么?这检验单,你自己不会开吗?单子你开,他开,只是填了个名字,谁不会呢?只不过,他有一个医生的牌子。牌子遮住了你的眼睛,你才以为你不会他才会的。

费君毅接着说:“所以说看病看错了,跟他没一点关系;天底下哪有这样病给看错了与看病医生没关系的便宜事呢?因为病不是他看的,而是仪器看的。再就是现地,吃药吃死了人也跟看病的医生没关系,因为药是制药公司供应的,医生是不知道这药是怎么生产出来的。这样的一个圈套,国人钻进去一个世纪茫然而不觉,实在好笑。一个自誉为东方聪明绝顶的民族,陷进了一个设计极简单的圈套而不自觉。    

现在的外科医生也不是医生,他们只是一些技师,是负责做手术的。这个手术做好做坏是他们的责任;但是,这个手术做对做错,跟他们没关系。这就是病人上医院去看病,外科医生总是要病人做手术的道理。在外科医学全面把控的医院里,做手术的病人越来越多,不该做的都给做了,本来进医院是好手好脚举动敏捷的,做了手术后,一下子就变成残废了。

这还可以说得过去,就是送了命也可能,但你已经签了合约,跟他们也没关系。当然,残废也有很多是因为使用抗菌素造成的。因此,如今的社会,每年残废人要增加几百万。这是因为我们弄错了一个概念,把技师称为医生。这个概念的错误,为什么会增加残废率呢?因为,医师的责任是维护生命与健康,而病人生了病便去问外科专家,专家为了生意,便会“创造”种种理由说服你做手术。你一上当受骗,上了手术台,就下不来了。因此,在这里奉劝患者,凡是外科医生要你做手术的,术前细思量是最重要的。医疗的陷阱深着呢。    

再说抗菌素。尽管抗菌素在它的历史上对外科手术,尤其是战争、地震灾害、车祸等做过重要的贡献。但是在现在这样和平的年代,外科手术和抗菌素的使用过度,因而都大部分地变成了灾害。

自从西医进入中国一百多年来,西医以科学的名义,可以说是全面压倒了中医。全国的医疗被西医全面控制,虽然还有那么几个中医院。但这些中医院,不用西医西药就活不下去。因为,西医西药具有价格上的优势,能挣钱。可是,没有人知道他们用西医西药治病究竟治好了几个病人。

医院的集体性,决定了医生的责任心不会像个体医院那么强。但是,任何一次医疗事件,都是医生对病人的个体负责行为。治病的结果如何,谁都没有绝对把握,靠的是医生个人治疗阅历的增加来提高治疗能力的,这才是老中医受到重视和欢迎的道理。说明老中医的存在,是对西医的最大威胁。

现代的中医院和集体诊所,都已成了消灭中医的场所。因为,医疗是医学的实践行为。医学是通过医疗实践而得到发展的。医疗是医生与病人个体对个体的负责行为。这一行为的特点说明,医学具有极强的个体性。也就是医学靠个人的治疗经验积累、总结,发展起来的。那些集体单位,却是消灭个人经验积累的地方。古代有名望的中医,都来自民间,而不来自庙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熊继柏:中医如何看病?
病从何来1
“好医生话不多,骗子最能侃” 多年临床经验教你看病75条!
走出看中医的误区
去哪里找好医生?7个指标快速判断你看的是不是好中医
李友鹏原创科普文章:看病不要走弯路,挂对号才能看对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