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七夕诗词”专题衍说

李清照《行香子·七夕》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槎”是木筏的意思;“浮槎”就是漂浮在水中的木筏。不过,人们提到浮槎,常常特指传说中往来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木筏。晋代张华《博物志》卷十记了这么一则话:“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这则记载,说是的天上的银河与地上的大海是相连接的,而浮槎即为大海与银河之间往来的船只。有人发现每年的八月份,浮槎必定往返一次,于是突发奇想,备足了干粮和淡水,搭乘浮槎漂流而去。

在航行的头十天里,他可以观赏到日月星辰;十天以后,他进入到迷茫世界,分不清白天和黑夜。又过了十多天,他忽然来到了一座城市,房屋整齐而壮观。他看到女子在屋子里织布,男子牵着牛在河边饮水。牵牛的男子发现了他,惊奇地问:“你怎么会到这里?”游人说明来意,并询问此处是什么地方。牵牛男子回答:“你回去以后,到蜀郡去拜访严君平,他会告诉你一切的。”

  游人返回。他去拜访了成都高人严君平。严君平说:“某年某月某日,有客星犯牵牛宿。”核对年月,客星迫近牵牛星宿的时间,正是游人到银河遇见牵牛男子的时候。


严遵,字君平,西汉蜀郡人。爱老庄之学,以卜筮谋生,著有《老子指归》等。当然在人们的传说中,他又无异于仙家身份。刘义庆《集林》中亦有一载:“昔有一人寻河源,见妇人浣纱,问之,曰:‘此天河也。’乃与一石而归。问严君平,君平曰:‘此织女支机石也。’”

  不过,究竟谁从天河带回织女的支机石,说法也不同。有说是那位乘浮槎、“客星犯牵牛宿”的游人,也有说是泛海通西域的张骞。南北朝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载:“武帝使张骞使大夏,寻河源,乘槎经月而至一处,见城廊如州府,室内有一女织,又见一丈夫牵牛饮河。骞问曰:‘此是何处?’答曰:‘可问严君平。’乃与一支机石而归。至蜀,问严君平,君平曰:‘某年月,客星犯牛女。’支机石为东方朔所识。”真人与仙话混淆,本是民间叙事的特色,不足为奇。“八月浮槎”、‘张骞槎’、“天河浮槎”、‘严遵仙槎’等都成为留存于今的典故成语,甚至于成都的公园里还竖立着一块名为“支机石”(天上织女支撑织机的石头)的物什,“君平街”、“君平巷”、“支机石街”等地名也表明相关传说为后人所乐意接受。


大海可以直通银河,乘坐一截小木筏即可飘飘荡荡抵达天庭,这是无比壮丽而浪漫的想象。现实生活的局限常常使人莫可奈何,能够让人脱此羁勒的也唯有自由奔放、无拘无束的想象了。因此说,浮槎是属于诗人的,是在诗心诗情的激发下主动追寻的美好理想。

但是,毕竟没有一个诗人乘槎上过银河。诗里的“浮槎”也就有了些许尴尬。骆宾王说:“渤海三千里,泥沙几万重。似舟飘不定,如梗泛何从。仙客终难托,良工岂易逢。”(《浮槎》)杜甫说:“云山千万叠,底处上仙槎。”(《舟泛洞庭》)包佶说:“览镜唯看飘乱发,临风谁为驻浮槎。”(《岁日作》)陆龟蒙说:“何当八月槎,载我游青冥。”(《奉和袭美酒中十咏》)苏轼说:“灵槎果有仙家事,试问青天路短长。”(《黄河》)美则美矣,了则未了,情何以堪?

最令人低回不已的是清代龚自珍的一首《秋心》:

  我所思兮在何处?胸中灵气欲成云。

  槎通碧汉无多路,土蚀寒花又此坟。

  某水某山迷姓氏,一钗一佩断知闻。

  起看历历楼台外,窈窕秋星或是君。

当时龚自珍科考失利,好友身故,苍茫大地难觅惺惺相惜之人。“我所思兮在何处”?“槎通碧汉”又如何啊,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唯有坟间萎败的寒花秋草警醒着诗人。我所思兮我自知,怕只怕岁久年深,我迷失在执着的深情中找不回过往,也找不回自身。转山转水,容颜姓氏模糊了;一钗一佩,恍惚成了故事里的情节。好在,仰望星空,有那么一颗窈窕暖心的,我把它想成你,那也就够了。

钱钟书《古意》诗中有“槎通碧汉无多路,梦入红楼第几层”,前一句即来自龚自珍的《秋心》。

  李清照的《行香子·七夕》同情牛郎织女的离愁,也念及自身生活的别恨,是七夕题材的常规作法。但“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则道尽了人世多少遗憾。


无独有偶,古人凭借小木筏航行于海的执着意念,还寄托在“桴”这一物品上。《论语·公冶长》记载孔子的话:“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意思是说:如果我的政治理想得不到实现,那我就将高蹈远行,乘着木筏漂流到海上去。岑参诗有“浮名何足道,海上堪乘桴”(《酬成少尹骆谷行见呈》),皮日休诗有“不奈此时贫且病,乘桴直欲伴师游”(《重送》),苏轼诗有“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六月二十日夜渡海》),都是由于现实的路阻而顿生尘外之志。苏轼另有一首词中说的“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临江仙·夜归临皋》),也是这么个意思。

  “浮桴于海”显然不及“八月浮槎”那么浪漫。“桴”是属于哲人的,理想受阻后的自我隔绝,不与“无道”者同居合流,坚韧愤激中也相伴着清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八月浮槎
宋之问《明河篇》
典实和传说: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张骞
七夕故事里的天文学秘密
今日七夕:牛郎织女正渐行渐远,为了让他们见面需要多少喜鹊搭桥?
李商隐《海客》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