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邓州家教】家教名师谈家庭教育心得之咱们来“植树造林”吧
userphoto

2023.03.12 江苏

关注

陈迥‖咱们来“植树造林”吧

咱们来“植树造林”吧

咱们来植树造林吧

文/陈迥

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老教师,一名心理咨询师,总有家长给我打电话说:“陈老师,我想让你跟我娃儿聊聊... ...”、“陈老师,我家娃子是不是没救了....”,有的甚至只叫一声“陈姐”,就哭得说不出话来,最轻微的烦恼是孩子学习不积极玩手机,有孩子自闭的、抑郁的、自残的,动不动离家出走的,看着憔悴不堪的家长、萎靡不振的孩子,我总是会忍不住叹息,在一次次的陪伴和一遍遍的梳理过程中,我在想,与其在下游“抗洪救灾”,不如在上游“植树造林”,如果我们都能多学习一点家教常识该多好。

说到家庭教育的问题的症结,归根结底是我们爱得不够智慧。方法不对,努力白费。你会说,“陈老师,那你说该怎么办?”这是一个人生智慧问题,也是一个心理学难题。

我们如今的心理学包括临床与咨询心理学,还远不能说是一个成熟的科学学科。每一个心理学派或心理学工作者多半都是基于自己的经验来提出对人的看法、观点和理论。而人心、人性,远比这个世界任何事物都要复杂。从一百多年前的弗洛伊德到现在的积极心理学,应该说都还是在盲人摸象的阶段。专家团队尚在摸索,而有较强家教意识的你,有关家庭教育的知识肯定也涉猎了很多,都知道家庭教育的切入点有很多,“凡事的发生有三种以上的解决方案”,那我呢,就从我这些年翻阅诸多心理学专业书籍、参加诸多心理学习培训,做家庭教育沙龙和做心理个案所得到的,从另外一个角度——“影响”,来和各位亲爱的家长朋友来探讨一下家庭教育。这得从我们的家教沙龙讲起。我们几个爱好心理学的伙伴召开了家庭教育沙龙,大家曾经讨论了什么是教育以及教育的方向。我们综合了家长碰撞的智慧和家教经典上的解读,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教育是什么呢?中国的汉字,每一个都是一部哲学,从字面上来领会就可以触到它的精华,甲骨文是左上两个交叉的小棒,下面有一个小童子,左边一个人拿着一根小棍,意为一个人在教小孩学习计数,或者“爻”为卜辞,应该是古代最早的文化,总之“教”意为明显。后来“教”字演变为现下的这般,与时俱进,大概古圣先贤也在做教育的过程中发现真正的教育应该不是简单地那小棍威慑就能助子成才的... ...教育的教左边是一个孝敬的孝,也可以理解为孝文化,因为儒家传统“百善孝为先”,教育要以育德为先!历史在前进,教育意识也在更新,如今教育的解读应该是这样:教左边那个孝敬的“孝”,除了百善孝为先的教育引领,若再细化,可以分为上老下小,年长的在前边行,年幼的在后边跟,言传身教,上行下效,加上右边文化的“文”,也就是家庭教育和学校的文化氛围熏陶,对孩子进行的认知、情感、意志的影响就叫教育!这个理解也暗合雅斯贝尔斯所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是一个文化影响浸润渗透的过程!!!简而言之,教育就是一个影响的过程。

什么是影响呢?影响是指一个人生活的环境会对人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每个人都会受这种作用的影响,慢慢的发生变化。那么这就给我们指明了方向:环境育人。那我们该怎样创建优良的家庭环境去影响孩子呢?历史上有“孟母三迁”,近有孩子哪里学校好就哪里居住、工作的宝爸宝妈,所以选择居住环境这个不用赘述,我们就说说环境软件的创建。

一、经营父母情感,给孩子一个安然的港湾。

良好的夫妻关系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我在二十多年的一线教学生涯中有充分的体会,学习积极心态阳光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点:爸爸妈妈关系和睦。

这一点,北京心灵智慧婚恋培训机构创始人、著名婚姻家庭咨询师赵永久先生近几年给大学生们演讲时,顺便做的调查中也得到了证实: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面对情感、恋爱等问题,近几年,北京部分大学的心理协会等社团会邀请他去给大学生们做恋爱、情感心理培训。每到一个大学讲课时,他都会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觉得你父母的婚姻幸福吗?"然后让觉得父母婚姻幸福的学生们举手,调查的学生总人数超过1000人。举手的学生占比,呈现出一种规律:招生时录取分数线越高的大学,举手的学生越多。

也就是说,高考时成绩越好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婚姻幸福的比例越高。比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学生们举手的比例超过50%,其它大学举手比例都在50%以下,有40%多点的,有30%多点的,他去过的唯一一所专科学校,举手的人数低于20%。这说明,父母婚姻幸福的学生,学习成绩容易好。为什么呢?

泰勒·本-沙哈尔教授在课中讲到麻省理工大学曾经做的一个实验:实验人员对处在迷宫中正在寻找出口,以及已经走出迷宫的小白鼠,分别进行了大脑扫描,发现小白鼠学会走迷宫,主要是在走完之后的休息时间,而不是走的过程。用泰勒·本-沙哈尔教授的话来说就是:“那些来来回回在迷宫里跑得很辛苦的小白鼠,并没有那些跑出去之后休息一下,坐在那里喝点儿小酒的小白鼠更快学会走迷宫。”

实验人员认为,小白鼠在放松、安静下来之后的时间里,通过回忆走迷宫的过程,重放、整理记忆,对信息进行重新加工,学会了走迷宫,而非主要在过程之中。实验人员得出的结论是:重现可能形成一种“学习记忆机制”,他们称为内省式学习。泰勒·本-沙哈尔教授认为在这一点上,人的学习机制和小白鼠一样,都是在安静下来后学习的效果更好。因此,能够安静下来的人,学习的效果更好。

究其原因,父母婚姻不幸福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可能会经常吵架、冲突、相互攻击或冷暴力。孩子经常处于紧张、焦虑之中,在家里时内心经常难以安静下来学习。

而父母婚姻幸福的孩子,没有来自父母婚姻方面的过多压力、紧张和焦虑,经常能处于安静的环境中。按照安静环境中学习的效果更好的原理,他们有更多机会在大脑中重现所学内容,加强记忆。

良好的夫妻感情还会在潜移默化中教会孩子如何去爱,如何与周围的人相处,更不用说经营自己的爱情婚姻了。我接过好多个案,本来是来咨询孩子问题的,最后发现问题都出在大人身上,父母婚姻不幸福,于是把重心放在孩子身上,孩子揪心父母的同时,还会被学业、人际交往搞得喘不过气来。有一个母亲让我给他的孩子做心理辅导,说孩子在学校老师同学都不喜欢他,孩子不想上学。经过摄入性谈话,孩子成绩不错,体健貌端,擅长书法、主持才艺,主诉过程,内心深处,并未丧失对学校生活的向往,细究原因,父母长期冷战,家里非必要几乎无交流,有时心烦时无视推诿孩子的需求,会说很伤人的话,比如买只笔,不耐烦地让找对方去要,“老子没钱”,开心时会无限的满足孩子的需求,赛车也买,孩子生活环境忽冷忽热,与最亲的人不知相处,不得其门而入,但孩子天生热爱群体热闹,想与同学相处,因为没有从最亲近的人身上学到与人相处的经验,就总是会因为言行无度,伤人无数,孩子们都不愿和他玩,总与人发生矛盾,老师三天两头处理和他有关的纠纷,也不胜其烦。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幸福的家庭都是相同的。幸福的家庭反观之,情商较高的孩子一般都是氛围较为温情的家庭。由此和谐的夫妻关系之重要性可窥一斑!

二、“无为”影响:给孩子成长的空间,不剥夺孩子体验的机会。

影响,家长们总是会想:我做点什么去影响。要有所作为,其实不做什么也是一种影响,也就是家长有的地方要“无为”。

我接过这样一个案例,孩子主诉说一天到晚打不起精神,干什么都觉得没意思。探究成长史无大的负性事件,家族关系融洽,父母感情深厚,无重要他人缺失,学校里很听话乖巧。后来通过聆听、摄入性谈话,发现孩子的母亲全职在家照顾孩子,甚至孩子每晚的牙膏都挤好,衣服搭配好,离学校不远每日接送,孩子觉得干活不会,父母唯一要求就是好好学习,可是自己学习不好,很烦恼,玩手机排遣一下,又对不起父母,于是善良正直的孩子觉得自己很没用,无价值——这才是他觉得生活没有意义的原因。而另一个我身边的外甥和他一样成绩不好,却乐呵呵的,因为父母都上班,他自己上学,忙时还会自己做一下全家人的饭,并研究出来几个大菜,假期还会约上好朋友来家里吃饭,开派对。孩子觉得自己挺好的,你们觉得这孩子走上社会会怎么样?

我们要培养一个热爱生活、自信的孩子,自信是把未知变为已知的过程,热爱来自于成功的价值体验,你不让孩子体验生活,用爱的名义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却不自知,无名的爱是伤害,有时“不作为”也是爱!

那有的家长会说,那总有个度吧?对,从影响的角度看,就是有些时候,在孩子自己的能力可以做的情况下,不要帮助孩子,让他们自己去做,甚至让他们在做的过程中付出一些可以承受的代价,比如打碎碗、衣服染色、摔那么几跤、遭几回拒绝,这样他们就会成长。当然我们也会付出代价,举一个关于我儿子的例子:从儿子小时候,可以自己爬、自己走开始,我总是任由他自主行动,要么在旁边看着,要么在他身后跟着。看他在沙子上翻腾,看他去和同伴协商、研究路线,我一般是不会帮忙的,付出的代价是有老阿姨数落我:“你这妈咋这样?”“有你这样当妈的吗?”还要去经常去洗手或洗衣服,但拿被他人不理解、自己加大一点劳动量,我想用这个代价来换取孩子的成长,是非常值得的。孩子高三前,我们每一年都要不定时的出去旅游,每一次出门导航都是孩子掌控,坐地铁转线、旅游景点路线也是儿子研究后指引我们的,当然也有过代价,在北京因为选错地铁出口,疲惫的我们多走了好大一段路。但是我们依然很开心。

所以,在影响的过程中,难的不是要你去做些什么,而是要你去学会不做什么,进而给对方留出成长的机会。这需要每个人成长自已,不越界,不剥夺对方成长机会的能力,因为只有你的这种能力成长了,你才能把对方影响到越来越好的方向上去。

三、强化亮点,允许孩子阶梯式成长。

什么是强化呢?这是个行为心理学的概念,说的是在操作条件反射的过程中,对于正确反应后所给予的奖励,也叫正强化,最出名的就是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实验。强化孩子亮点就是在对方偶尔做了你希望的行为时,及时地强化对方,让这个行为固化。

其实也是人的学习机制,比如第一次赌博赢了钱的人,他的赌博行为就得到了强化,因此他继续赌博的可能就被加大;而做好事的人,第一次做了好事受到了表扬,他继续做好事的可能就被加大。我父亲喜欢在休息时间钓鱼,在钓鱼这个事情上,也能清晰地看到这一点。刚开始学钓鱼就钓到好多鱼,由于得到了鱼这个收获,所以以后钓鱼的兴趣就会更大,钓起鱼来,那也是起早贪黑。而老公因为第一次钓鱼很多次都没有钓到鱼的人,从此对钓鱼兴趣几乎全无,当初买的渔具都送人了。

因为人的这个心理特点,所以,在家人之间,同样需要父母们及时地去强化孩子所做的自己希望的行为。

比如:如果你的孩子平时很少主动收拾房间,偶尔有一天,你回家看到他正在打扫房间,你就可以及时地强化一下,这样他以后继续打扫房间的可能性就被增大。

问题是我们在生活中,有时不但不会强化对方偶尔所做的努力,还会秉着“这是一个教会他独立的机会”的想法,对孩子的劳动成果指手画脚。我们知道,当孩子不经常做某件事情时,偶尔做一下可能会做不好,比如,开始做时打扫得可能并不是很干净,或者拖地之后地上的水很多。有的妈妈就又说:“有你这么打扫卫生的吗?”又或“你这是帮忙吗?你这明明是加忙嘛!”,“你看,这里没擦净”、“来,再拖一遍!”,这样一来,孩子顿时劳动积极性大减,成就感全无,对方的行为得到了否定,以后出现的概率也被降低。经常否定也是一种强化,强化了对方“不会干、干不好”的信念,是负强化。

还有的家长因为总觉得孩子懒,一看到孩子突然干起活来,都说一些负面话。比如:有的人在看到几乎从来不打扫房间的孩子打扫了房间,会说:“呵!今天太阳从西边出来了!”、“那咋?你是又想要买啥的?”这句话的意思好像是说对方打扫卫生,本是一件不正常、有企图的事情,那既然这样不正常,很快他就如你所愿,我回归正常,不再打扫。

于是聪明的家长又会问,只关注亮点,那有错就不指正了,那样他怎么会进步呢?其实你想,天下没有新鲜事,如有光就有影,有长就有短,类似的场景的总会常常出现,比如孩子有爱读书的时候也有不爱的时候,有想做家务也有不愿做家务时,有自律也有不自律时,放心,此消彼长,强化亮点时,亮点变大,阴影会小。比如我家女儿,有一段时间很喜欢画画,不喜欢做作业。我一品就发现,原来画画我不懂,挑不出什么毛病,她画什么我都觉得好,因为比我强的多,真心实意地夸了又夸,总之,她很好!她自然越来越爱画,正强化!而做作业呢,我懂一点,真心实意的建议她这样那样才更好,字母这样写,造句那样造,这道题能不能换个思路呢,总之,她不够好,于是她就不爱写作业,负强化!清晰这一点,于是我就不再指手画脚,“嗯字好”、“哦这样难的题你也会做”,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好久她才慢慢又被强化回来,学习自然就一天天进步了!

四、言传身教,涂亮底色,提升格局,家风影响孩子。

我们经常参加沙龙的伙伴几乎都体验过这样一个游戏。问家长你的孩子有什么毛病,家长争先恐后列举了几乎两大板块,然后看着这些所谓的毛病,问大家,这些毛病你们有吗,大家就都笑了,纷纷说有,甚至过犹不及。于是再问,那孩子的毛病哪里来的呀?大家又笑着答,跟我们学的呗。你教过他们吗?没有,是他们潜移默化学会的。

这就是影响的力量,爱一个人爱到极致就会活成他的样子。其实同样,如果列举优点的话,大家同样发现,孩子身上有的我们也有,也是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孩子学到的。甚至言谈举止,如养子与养父母也由内到外非常像。所以想让孩子读书,自己先读书。想让孩子早起,自己先早起。想让孩子自律,自己自律。同样善良、热情、坚韧等亦是如此。代代如此,即成家风。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梁启超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理论倡导者。梁启超“九子三院士”,长子设计国徽、幺子研制火箭,另七人皆不简单“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千年不衰的钱氏家族:大师、院士辈出,让无数豪门望尘莫及,现当代鼎鼎有名的大家们,诸如'科学三钱'——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国学大师钱钟书和钱穆,外交家钱其琛,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钱永健。远的如世界首富埃隆马斯克的母亲梅耶马斯克,一生坎坷打五份工养三个娃,培养三个亿万富翁,自己73岁,是时尚品牌大咖,父母不断成长自己、努力前行的身影是孩子最大的激励!

家风熏陶的影响力极其深远,我家也深受滋养,比如,我们会在日常有意识的自己查找或者请祖辈讲一讲家族祖辈的辉煌,并强调在孩子身上这些都有,汲取家族的力量;由孩子的名字讲起,讲述家谱里的排行,讲述家长给他取名字的经过,立体感受祖先姓氏的自豪,排行里祖先对子孙、名字里亲人对儿女的祝福与希冀,孩子感受到家族的自豪感和归属感。再大一点读中国史,看《功勋》《觉醒年代》,自然而然,会有民族自豪感、使命感,请问,他会愿意努力读书吗?会!现在,家长逼着小孩读书,他为什么要读?为自己。那我不读书与你何干?不感受到爱,责任感不会有,没有责任感就没有进取的动力!比如我会给我的孩子们聊给他取名字的经过,以及对他名字的解读,也会写下文字来告诉他们名字的意义,下面我把这段文字分享给大家:

“我亲爱的孩子,你的名字里有家人对你美好的祝福与期望,这祝福里有无上的能量。所以,感恩吧,我的孩子,感恩上天从赋予你姓了杨那一刻,你已经成为杨氏家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姓杨,才承载了杨氏一门在族谱排行中祖先对你的祝福与希冀!感恩吧,我的孩子,从一出生的那一刻起,你的亲人们在一次次为你郑重取名的那一刻,孩子,你是一个独立的值得被尊重的生命啊!我的儿子,你是被你的亲人们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被尊重被关爱的!你是这世上对他们而言非常重要的亲人!你是独一无二的!你是家族中无可替代的存在,你是亲人生命中无可替代的存在!我们爱你!即使有一天我们因为见解不同激烈争吵、激烈的冲突,我的孩子,我们之间血浓于水的爱一直都在!即使爸妈和亲人们的肉体从这世上消失,孩子,我们依然深深地爱着你!”

应该是家族能量的滋养,孩子们都很自律,疫情期间,清晨儿子书房背书,妈妈阳台读书,女儿自发在飘窗读《道德经》。

五、让孩子参与到自己生活中,用尊重坦诚影响他。

当然,有家长会问,他就在我的生活中啊,他不光在我的生活中,他更是在我的生命中啊!可是,我想问你,你有让他参观过你的工作场所吗?你有让他看到你工作中的样子吗?很少有,也有家长说,给孩子说这些干嘛,这不是增加他的心理负担吗?不会的。不说反而更甚。

这是我近几年通过做个案后总结发现的。有孩子我问他爸爸妈妈爱你吗?他说应该吧!问他你在家里重要吗?他说不重要。亲爱的伙伴,问一下自己,孩子在家里重要吗,不用问?可孩子知道吗?不确定,或者正相反。有一个抑郁的孩子,六个月与祖父母留守,爸妈出门打工,只在春节回来,还没有和爸妈熟悉,情意刚升温,他们就又走了,七岁半爸爸意外死亡,母亲独自打工挣家用,期间孩子在托教班,初中孩子出现问题,最恨母亲。母亲爱孩子吗?爱,孩子知道吗?并不知道。在通过心理技术共情后,通过问询家庭结构分工,母亲不再把儿子当成一个小孩子,而是郑重地对孩子先道歉,是自己没有把他当成大人,让他不明真相带给他伤害,进而开诚布公的给孩子讲了这么多年来家中发生的一桩桩一件件事情,孩子知道原来发生了这么多,体会一个女人失去丈夫的痛苦,独自挣钱的不易。我又顺势引导孩子试着去理解母亲,明白即使母亲不在身边,爱一直都在。你的一啄一饮吃穿用度都浸在爱中。然后让平静下来的他再去找妈妈与他相处时爱的点滴,于是和解就顺理成章了,同时,在回忆中再总结都有谁关心过他,于是有爷爷奶奶,有大伯,有大姨,有初中的老师,有朋友,在天国的父亲,肉体不再,爱还在。多么惨痛的教训,若父母和爷爷奶奶老师都能了解一点家教知识,“孩子即使父母不在身旁,但还有家族扶助,还有老师同学关心,爱其实无处不在,只是自己没有发现而已”,也许就不会有这么多波折。其实,孩子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脆弱,当他感受到爱后,他也会因为被爱而学会爱人,进而因为爱所爱的人而主动愿意和家人一起为幸福加油!

家庭教育是一门艺术,我们今天探讨的是通过环境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一个由外向外慢慢浸润的过程。总有一天这些爱的能量滋养会在孩子的生命中发芽生根开花结果,有一天他会在成就满满的时候,爱的滋养会让他主动承担起责任,回馈家人和社会;有一天,在他事业或者情感低谷的时候,心里温暖会让他能烘干阴霾,第二天继续整装出发;有一天,这孩子会把自己活成一束光,自己明亮的同时也照亮了别人,披荆斩棘对前路不失进取之志,万事顺遂对生活仍葆好奇之心。成为一个自我影响又能影响他人的人,也就是一个有影响力的人!

亲爱的家长朋友,有关家庭教育需要我们探讨的地方有很多很多,如:如何做情绪的主人、如何经营婚姻给孩子好港湾、如何提升孩子的内驱力、如何说孩子才会听等等都有很大的学问,这些都需要我们大家坐在一起共同探讨,然后集众人的智慧,内化于心后外化于行,成为一位能助子成才的智慧家长,让我们在家庭教育探讨的路上一路同行,一起成长,一起“植树造林”吧!

图网络

作者往期作品:

陈迥‖青春,尾巴也绚烂---一个女人的读书史

陈迥‖微笑说再见

陈迥‖那穿透灵魂的音符

陈迥‖成长之痛

陈迥‖奔跑的鸵鸟

陈迥‖老公碎碎念 ―― 我竟无言以对

陈迥‖想~像母亲

陈迥‖此心安处是故乡

作者简介:

陈迥,河南邓州人,心理咨询师,家教指导师,市作协会员,教育工作者,爱好读书、旅游,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人生格言:无论世界怎样改变,我对生命的热爱始终痴心不改,就像淙淙的流水,无论前路如何,始终一往无前!!!微信:anxiao139

分 享 是 一 种 美德 、 关 注 是 一 种 智慧 !

感觉不错,点个“ 在看”

收藏转发吧↓ ↓

声明: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或不妥,请联系删除

微信文案:

1. “双减”下的名著阅读攻略,大咖共读,学者指点,中学生必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家庭教育及家庭教育的正确理念
家教名言
教育從父母的家教開始
最好的家教,不是老师,而是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10岁儿子厌学,她的一番话点醒无数父母
家教不是盯着写作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