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谋圣鬼谷子:41头条,这是我的原创作品!

“物有自然,事有合离。有近而不可见,有远而可知。近而不可见者,不察其辞也;远而可知者,反往以验来也”。

《鬼谷子》第四篇讲抵巇。什么叫抵巇?巇,是缝隙的意思。鬼谷子说:“物有自然,事有合离。”事物的合合离离,是事物本身自然的规律。事物的合离,就是事物的变化。苏轼的词中有一句很有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世间就是这样,万事万物无时不在变化,无时不在离合之中。而有离合,必然有缝隙。离是因为产生的缝隙而离散。合也是因为原来有缝隙,才能结合在一起。所以,事物的变化总是有缝隙的。鬼谷子讲抵巇,就是说要在这个缝隙的地方下力气,用功夫。

“有近而不可见,有远而可知。近而不可见者,不察其辞也;远而可知者,反往以验来也”。这两句话,是讲怎么找到事物变化离合的缝隙。鬼谷子举了两个例子:“有近而不可见”,有的近在眼前却不察觉;“有远而可知”,有的虽然相隔遥远却能知晓了解。

为什么“有近而不可见”呢?鬼谷子说:“近而不可见者,不察其辞也。”这里“不察其辞”的“辞”,不做言辞讲。“辞”,按《说文》的解释:“辞,讼也。分争辩讼谓之辞。”就是说像在法庭上争辩诉讼一样,一定要把事实的真相搞明白。那么,近而不可见,就是因为对事情的状况没有搞清楚。这和第一篇里讲要“审定有无与其虚实”是一个意思。所以,只有谨细的研究、反复的推敲,才能找到事物变化离合的缝隙。

郑国是一个小国,兵力不足,一直与临近的秦国交好。但郑国国君去世后,新的国君是晋人所立的,所以郑国也开始亲近晋国。秦国见状愤愤不平,便趁着晋文公去世的时机,决定与秦国在郑国的军队里应外合,把郑国消灭掉。秦穆公想定,立即派孟明视为大将,以西乞术、白乞丙为副将,点精兵三千,战车三百,前往灭郑。

秦国和郑国之间相隔很远,而且中间一定要经过晋国的国土。秦国的老臣蹇叔、百里奚,是白乞丙、孟明视的父辈,听到秦王的命令后,他们都意识到这是一场必败的战争,就哭着告诉他们进军的后果,希望他们能终止这场战争。可是,秦军的这三位统帅都不相信自己会战败,全然不把他们的劝告放在眼里,执意进军。

秦军要攻打郑国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各地。在秦军经过临国的土地时,恰好郑国有一名叫弦高的商人在那里贩牛,听到秦军要攻打自己的国家,弦高深为家乡父老担扰。弦高左思右想,终于心生一计。他赶着自己的几十头牛,又特地买了百十坛好酒,前往秦营,说自己是受郑国国君的派遣,专程在这里来迎接大军的。另一方面,弦高又派人星夜赶回郑国报信,令郑国提早防备。

孟明视见郑王派人犒赏大军,知道郑国已有防备。按常理推想,既然郑国已经得知了消息,晋国当然也不会不知道秦军的来犯并且很可能会截击秦军。可是,孟明视却意识不到自己的处境,下令进军攻打滑国。滑国势力弱小,一举被秦军大败。孟明视便得意地带着从滑国掠来的金银财宝,返回秦国。果然就在晋国的崤山,孟明视的大军遭遇了灭顶之灾。

崤山地形险恶,秦军走到崤山时,突然被晋军所追击,只得勇猛向前。队伍行进到上天梯,车马都不能通行,只能一个人一个人的向上爬,秦军全都被困在险峻的羊肠小道上。另一支晋军就站在天梯的上面,不断放下擂木滚石。前有天险、后有追兵,这三千勇士死的死,伤的伤,无一人逃脱,三位统帅也都成了晋国的阶下囚。

秦国老臣蹇叔、百里奚在大军出发之前,就已经认清了形势对秦军不利。但是骄傲的孟明视却根本不把这些警告放在眼里,即便在郑、晋两国有防备的时候,孟明视也没能觉察到自己已经身处险境。

“有远而可知”又是因为什么呢?“远而可知者,反往以验来也”。“反往以验来”,我们在《反应》篇里学习过。对于相隔遥远的事物,我们可以通过反而求应的原则,来找到其变化离合的缝隙。

《易经》履卦的卦辞说:“视履考祥,其旋元吉。”履,是足迹的意思。意思是说,回头看看过往的路,详细察看一下吉凶祸福,再转过身来做事,这样才是吉祥的。鬼谷子这里讲“反往以验来”,和《易经》讲“视履考祥”的道理是一样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华夏风云五千年之秦穆公3
秦穆公着急了,同晋国撕破了脸皮!
弦高犒秦师,妙计退秦军
幸运的郑国,躺枪的滑国,滑国:我招谁惹谁了
春秋战国——一段霸气的历史 第101节;迅读网手机版
秦晋殽之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