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清朝御用二十五宝图

清朝御用二十五宝图

   清朝御用二十五宝图

 

    清二十五宝为清代乾隆皇帝指定的,代表国家政权的二十五方御用国宝的总称。乾隆以前,御宝一般没有规定确切的数目。乾隆初年,可称为国家御宝之印玺已达二十九方之多,且因有关文献的记载失实,用途不明,认识错误甚多,造成混乱状况。针对这种情况,乾隆十一年(1764年),乾隆皇帝对前代皇帝御宝重新考证排次,将其总数定为二十五方,并详细规定了各自的使用范围。这二十五方御宝分别为:

    大清受命之宝,通高12厘米,印面14×14厘米。白玉质,盘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章皇序”之用,即彰显大清皇帝受命于天的正统身份。玺文朱文,玉筋篆(亦称“玉箸篆”,为篆书的一种,其笔道圆润温厚,形如玉箸,故名),左满文,右汉文。

    皇帝奉天之宝,通高15.2厘米,印面14×14厘米。碧玉质,盘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章奉若”之用,即表明清代统治是奉天命而行的。玺文朱文,玉筋篆,左满文,右汉文。

    大清嗣天子宝,通高7.6厘米,印面7.9×7.9厘米。金质,交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章继绳”之用,即大清遵照上天的标准而行事。玺文朱文,玉筋篆,左满文,右汉文。
    皇帝之宝二方,其一,通高9.5厘米,印面12.5×12.5厘米。青玉质,交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布诏赦”之用。皇帝登基、传位、进士提名、大赦天下、颁布诏书等事,皆钤此宝。玺文朱文,满文篆书。据乾隆十三年上谕:“青玉皇帝之宝本清字篆文,传自太宗文皇帝时。”则知此宝刻治于皇太极时。当时满文篆书初具雏形,到乾隆十三年创立成熟和规范化的满文篆书,并施之于宝玺,其生发之迹清晰可见。
    其二,通高16.6厘米,印面15.5×15.5厘米。栴檀木质,盘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肃法驾”之用。皇帝颁诏,册封皇后等仪式多用之。但从清代档案考察,在二十五宝中,此宝的使用频率最高,钤用范围极广,其他诸宝实无以相比。玺文朱文,玉筋篆,左满文,右汉文。

    天子之宝,通高6.4厘米,印面7.8×7.8厘米。白玉质,交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祭祀百神”之用。祭祀庙宇神灵、撰写祭文后,即钤此宝。玺文朱文,玉筋篆,左满文,右汉文。
    皇帝尊亲之宝,通高6.1厘米,印面6.8×6.8厘米。白玉质,盘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荐徽号”之用。上皇太后徽号及上尊谥、庙号、皇后徽号时,即钤此宝。玺文朱文,玉筋篆,左满文,右汉文。
    皇帝亲亲之宝,通高7.7厘米,印面7.2×7.2厘米。白玉质,交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展宗盟”之用。皇帝晋赏亲族时,即钤此宝。玺文朱文,玉筋篆,左满文,右汉文。
    皇帝行宝,通高13厘米,印面15.6×15.6厘米。碧玉质,蹲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颁锡赉”之用。对有功之臣,皇帝在赏赐颁诏时,即钤此宝。玺文朱文,玉筋篆,左满文,右汉文。
    皇帝信宝,通高6.5厘米,印面10.5×10.5厘米。白玉质,交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征戎伍”之用。皇帝征兵编制六师时,即钤此宝。玺文朱文,玉筋篆,左满文,右汉文。
    天子行宝,通高13.8厘米,印面15.5×15.5厘米。碧玉质,蹲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册外蛮”之用。皇帝册封少数民族首领时,即钤此宝。玺文朱文,玉筋篆,左满文,右汉文。
    天子信宝,通高8.5厘米,印面12.1×12.1厘米。青玉质,交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命殊方”之用。对少数民族和属国地区颁令时,即钤此宝。玺文朱文,玉筋篆,左满文,右汉文。
    敬天勤民之宝,通高9.8厘米,印面10×10厘米。白玉质,交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饬觐吏”之用。用来告诫训示朝觐官员,督促臣子勤政爱民时,即钤此宝。玺文朱文,玉筋篆,左满文,右汉文。
    制诰之宝,通高14.7厘米,印面13×13厘米。青玉质,交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谕臣僚”之用。敕封五品以上官员,即钤此宝。玺文朱文,玉筋篆,左满文,右汉文。
    敕命之宝,通高9厘米,印面11.3×11.3厘米。碧玉质,交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钤诰敕”之用。皇帝对六品以下官员发布敕论,即钤此宝。玺文朱文,玉筋篆,左满文,右汉文。
    垂训之宝,通高10.5厘米,印面13×13厘米。碧玉质,交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扬国宪”之用。颁布向全国庶民宣扬国威、皇帝功德的论旨,即钤此宝。玺文朱文,玉筋篆,左满文,右汉文。
    命德之宝,通高10.4厘米,印面13×13厘米。青玉质,交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奖忠良”之用。奖励军功、加官晋爵之论,即钤此宝。玺文朱文,玉筋篆,左满文,右汉文。
    钦文之玺,通高9.8厘米,印面11.7×11.7厘米。墨玉质,交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重文教”之用。皇帝颁发有关文化教育一类文告时,即钤此玺。玺文朱文,玉筋篆,左满文,右汉文。
    表章经史之宝,通高13.2厘米,印面15.3×15.3厘米。碧玉质,交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崇古训”之用。皇帝表彰古书籍等时,即钤此宝。玺文朱文,玉筋篆,左满文,右汉文。
    巡狩天下之宝, 通高13.3厘米,印面15.3×15.3厘米。青玉质,交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从省方”之用。皇帝在各地巡视时,即钤此宝。玺文朱文,玉筋篆,左满文,右汉文。
    讨罪安民之宝,通高13.9厘米,印面15.3×15.3厘米。青玉质,交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张戎伐”之用。皇帝派军队征伐叛乱时,即钤此宝。玺文朱文,玉筋篆,左满文,右汉文。
    制驭六师之宝,通高10.8厘米,印面17×17厘米。墨玉质,交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整戎行”之用。皇帝控制管理全国军队、颁布指令时,即钤此宝。玺文朱文,玉筋篆,左满文,右汉文。
    敕正万邦之宝,通高10.7厘米,印面13×13厘米。青玉质,交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诰外国”之用。对外国使臣回书、对属国或少数民族政权回文时,即钤此宝。玺文朱文,玉筋篆左满文,右汉文。
    敕正万民之宝,通高10.4厘米,印面12.6×12.6厘米。青玉质,盘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诰四方”之用。皇帝向全国百姓发出文告,即钤此宝。玺文朱文,玉筋篆,左满文,右汉文。
    广运之宝,通高15.6厘米,印面19×19厘米。墨玉质,交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谨封识”之用。凡是皇帝亲笔题写的匾联等处,其上若用印,即钤此宝。玺文朱文,玉筋篆,左满文,右汉文。

    重新排定后的二十五宝各有所用,集合在一起,代表了皇帝行使国家最高权力的各个方面。乾隆十一年厘定之御宝的宝文,除青玉“皇帝之宝”为满文篆书外,其余全部为满文本字和汉文篆书两种文字。乾隆十三年,创制满文篆法。为使御宝上的满汉文字书体协调,乾隆皇帝特颁旨:除“大清受命之宝”、“皇帝奉天之宝”、“大清嗣天子宝”、青玉“皇帝之宝”四宝因在清入关以前就已使用,“不宜轻易”外,余二十一宝一律改镌,将其中的满文本字全部改用篆书,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二十五宝。

    二十五宝平时密藏于紫禁城交泰殿的宝盝中,一宝一盝。宝盝为两重,皆木质,制作精美。宝盝置木几上,外罩绣龙纹的黄缎罩,分列于御座左右。二十五宝质地有金、玉、栴檀木,印纽有交龙、盘龙、蹲龙型制,雕制精美,同时也是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典章文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清皇帝御用宝玺,大开眼界!
清王朝御用二十五宝玺
你知道吗?乾隆之所以能够让清朝鼎盛几十年,全靠这二十五方宝玺
走进故宫|交泰殿和25枚玉玺
故宫博物院藏:清朝早期玺印
清宫交泰殿宝谱(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