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央视亲子纪录片《镜子》深度解读(二)

注:《镜子》是一部反应亲子问题的记录片,青稞时代【内家心理学训练小组】也组织了一场学习讨论。纪录片本身存在的意义不否定,我们更多的,是从一个专业的角度去看,这些孩子,和其背后的家庭,真正的问题是什么?片中心理机构的做法,哪些可取?哪些是有偏颇的?


全片共三集,本文是第二集的内容解读,包含了夏阳和家明,问题的完整剖析和解决方案,先看视频。



《镜子》第二集


 (以下文字部分,无特别注明的,均为一敏老师讲解。)


(参加课程前,家明父母在家里讨论)


家明妈妈:“他们说如果不去参加这个家长学堂,小孩的状况还会严重,太夸张了吧?”

家明爸爸:“不可能的事情,我根本就不相信这个”

 

看到没?家长是“我根本就不相信”,首先,这种孩子我根本就不会接,因为家长不信,我们就帮不到,这种个案,先不接,让他们的孩子继续折腾他们,等哪天,他实在受不了的时候,你再来找我。


当然,我会提前把这些都铺垫好,我说不接,不是干脆利落的把它掐断掉,我会告诉他,孩子下一步会怎样,再下一步会怎样,再再下一步会怎样,告诉他,等以后孩子闹的你实在受不了的时候,说不想活的时候,你再来找我。我们说的不接,不是简单粗暴的断掉。主要是,你不信我,我怎么能帮到你?你不相信,你把孩子送过来,希望我来改变孩子?做不到啊。

 

如果我去做的话,我会先去收集一系列的样本,这种家庭跟孩子的样本,孩子怎么一步步变成这样。这些家长找我之前,我会先让他们把这些样本都看过,看之后,你觉得能帮到你,你就来,不能帮到你,你就不要来

 

这些家长来之前,脑袋是空的,是没概念的,还是在原来的观念里,所以,一上来,你就给他们讲一番大道理,入不了心啊。

 

(继续看视频)


(老师调家长们的想法,部分对话)


机构老师:孩子为什么不上学?
家长(爸爸):主要是早恋的问题

机构老师:你觉得是早恋的问题?我不这么认为....

家长(爸爸):……我到现在还怀疑,他是不是骗你们的,他说的不是实话。

家长(妈妈):我也觉得他是骗你们的。

 

你看,要废多少时间调家长们的想法!并且这种调法,很难见效。他们认为孩子骗你,他们坚定的认同他们这套思想,你坚定的认为他们是错的。两方都坚定的认为对方都是错的,在对抗。

 

张钊:“他们觉得我不敢干的事,我基本高二下学期干了个遍,……他们只要说一次这句话,说‘你让他跳下去,你看他敢吗?’我就想:‘我再回家我就是孙子’”

 

你看,这句话有多伤他?这样下去,最终会把他逼上绝路。孩子肯定是不想死,但你真的说“你不敢跳,你就不敢跳!”,孩子回应就是很憋屈,这是生死线,难道孩子真的为和你赌一口气就去死吗?

 

所以,孩子是很憋屈的。

 

其实,小孩子对自己的东西描述是准确的。但父母就觉得你有问题,你不该这样。父母会先天的认为孩子的问题是什么什么产生的,这才是最可怕的

 

(继续看视频)


(以下,包含厦阳和家明问题的深度剖析)


夏阳的问题,按视频里的这个调法,不合适。

 

25岁的人,让他爸妈来上父母学堂,说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能帮到他吗?第一个,孩子25岁,已是成年人了;第二个,他们没钱;第三,他们也没精力做这些,这父母还有精力回家和孩子建立了解、建立沟通、建立这一切吗?父母还有时间慢慢学习吗?没有啊。

 

这种个案的咨询,只能用最短平快的方式来处理,这样处理绝对不合适!这样处理,把所有责任都推到父母身上,都是他们的原因,要让父母怎么办啊,他们要不要活啊?最应该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是孩子为什么上网?为什么不肯上班?这个根结没找出来,做的所有的东西都是无效的。后来的去上班,是头脑的说服,没用啊。

 

就像这边也有过这类个案过来咨询,我先处理他们最迫切的问题,不处理说什么都是你心理的问题,原生家庭的问题,这个那个的原因,这些我一个都不处理,叫他们回家先好好赚钱,并且我告诉他们,为什么要好好赚钱,好好赚钱之后他们有什么出路,他们家庭会怎样变化,他们其他的追求都开始有可能了。

 

先告诉他们立刻做就立刻有效的途径,让他们先做,而不是用一些正确的、高大上的道理,告诉你,你应该这么做。夏阳的父母,他们耗的起码?连这个学费他们都得东拼西凑。

 

他为什么上网?为什么网瘾?为什么不去打工?一个成年人,25岁的人,这个问题不去解决的话,你怎么回去打工都是无效的。到25岁才不去打工,如果只是解决这一个点的问题的话,不难解决。因为对方是愿意改变的,解决一个点的话,真不难的。

 

(继续看视频)

夏阳爸爸:“我是农村的,孩子小的时候离开了他们,就是你们谈到的留守儿童状态,那我是没有办法啊,像他们都是有工作单位的、有技术的、有职称的,他们家庭教育模式应该是很好的,比起我们来那简直是不可想象,我要是有他们那样一种地位,我也能做到,为什么他们的孩子也是成了这个样子?”

 

这段话很有控诉作用哈。

 

就像我之前在《咨询师札记》中写的,很多人是父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父母在身边,孩子的心灵是沙漠、是干枯的,是没办法和父母有效沟通的。对不对?问题的根源在那里,不是在有钱没钱,有地位没地位。这个父亲不理解,还真的可以理解。

 

(继续看视频)

这声音、语调,是非常标准的心理咨询师的声音,好像很温和,很温柔,很善良,很能理解人,但这种声音是没有力度的!

 

因为我们现在教的是解决问题,问题往往产生于冲突,产生于对冲突的回避,所以,解决问题一定不能回避冲突,明白吗?为什么有些人会弱弱的?有些人会很温和,看起来温文尔雅,然后什么问题都不解决?其实,他是回避冲突。当一个人不回避冲突,他内心的力量一定会出来

 

这种情况下,这样讲话,这种语气语调,跟这些家长讲道理,能入他们的心吗?

 

你看这些人坐的姿势,一堆人这么坐着,脑袋这样偏着,无精打采的,就是“你讲你的,我想我的”,这个老师根本镇不住这个场。头脑的交流,没用啊!

 

这种语调,是来煽情的,是清风拂过心坎,是哭过之后,你觉得这老师好理解我……

 

我不否认,他真的很善良。这里面家长也不多,20个人左右,20个人的场是不可以这样讲课的,且只有6天时间,你必须控场。

 

(老师和家明家长的一段对话)

家长:如果我的生命还有10分钟,我会和儿子说…………

老师:我可以给你一句话:死不悔改!

家长们:(哈哈哈哈笑)

老师:……你过得累不累啊?回答我,累不累?

家长:累,累

老师:是不是很累?

家长:很累,谈不上,加一句话,比较充实,呵呵。

老师:你的这个充实,是因为你习惯了一直在拉磨,停不下来,一头驴啊……

 

老师直接把家长比喻成驴,这很危险,家长是不跟你计较,一旦家长和你计较起来,老师就下不了台了。

 

(家明爸爸讲他过往的苦,过往喝不上牛奶,穿不上皮鞋等生活的苦)

 

所以,你看哈,当这个家长说出这一段话的时候,若要回应他这一段话,怎么回应?

 

理解他,“对,你以前是这么苦,一双皮鞋都没有,你用这样的信念,创造了今天的生活,你真的不容易,你真的很棒!因为过往的你太苦太苦了,所以,你需要这样拼搏”。先回应,先跟后带嘛。

 

然后就回应“那你的儿子,家明,他能感受到你的这种感受吗?他能感受到你的这种苦吗?他能感受到你的不容易吗?他能感受到你没有牛奶喝的日子吗?他不能啊。当他不能感受你的不容易、你的苦的时候,他努力的动力来自哪里呢?”

 

先同理之后,再替换,他会比较有感觉。

 

然后,“当时你那么苦、那么累、那么不容易的时候,你希不希望有人能理解你?希望不希望有人能同理你?能停下来听你说说话?”,他肯定说“希望啊,想啊,但是,没人能停下来听我说说话”。

 

这时候,我说“家明现在心里的苦,不亚于你当年的苦,他的苦不是物质上的苦,是精神层面的苦,他的苦,是没有人理解他,没有人懂他。你当年的苦,是因为物质上....同样,家明也在苦。那你能不能停下脚步, 来倾听家明的心声,他到底要的是什么?”。

 

“在你的世界里面,你认为人生只有这一条路,因为你太苦了,你透过自己的奋斗、透过自己在社会上拼搏,甚至你也是透过高考之后,你自己翻身了,所以,你也会把你的这条路,执拗的认为家明也该这样,可是,家明没有你的苦啊,没有尝过你那个味道啊,所以,你让他沿着你这条路走,他是走不了的。”

 

如果是我,至少这段话,我会这么回应。不会直接比喻说:你是一头驴,一直在拉磨。这样比喻时,家长会回应“我只能这样啊,我不这样,全家喝西北风去啊”。他肯定会这样回应,因为你跟他对抗啊。

 

咱们做心理咨询,永远不跟个案对抗,同理他,理解他,接受他,然后再把他带出他的幻境、他的固执、他的偏执里,让他看到这些东西。得这么做的啊。

 

但实际上,他还有话外音的,也就是:他的苦、他的不容易,谁来了解呢?他为什么这么执拗的孩子只能上大学,只能走他这条路。为什么他这么执拗?因为他眼前只有这一条道啊,没有人告诉他有别的机会,其实他是不知道,是看不到的。

 

他沟通时有敌对,所以,别人和他沟通的时候,他也是有敌对的。有没发现?

 

我们认真倾听他的每一句话,你都能听出问题。

 

因为父亲每个情绪都是敌对的,所以,孩子一定是敌对的。因为父亲没有被人理解,所以,孩子也一定是不被理解的。这才是“镜子”的意思啊。

 

他在纠结于,不上学,就是放弃,他的心中,是二选一、二选一。

 

我们要先同理到爸爸,他现在是忧心忡忡,他特别担心孩子不往前走,觉得不往前走,这一生就没救了。因为他的生命经历是这样的,所以,一定要先同理到他。这是重点。

 

对家明来说,因为他的父亲给他的是没得选的,是没得选的时候,他一定会唾弃他父亲给他的任何选择,就像要去上学,要走这条路,如果你同理到家明,家明是愿意走的,没有人会非理性到那种程度,一定要抛弃自己的前途,一定要抛弃大家都在走的一条路,非要另辟蹊径

 

比如,你同理到家明,说:你可以,你可以去做背包客,我给你一年的时间,你好好去玩,一年之后,我们回来再好好学。我跟你讲,这样的话,三个月之后,他能安心的玩下去算不错了,但就算他想玩一年,让他玩一年。恰恰这样,他历经社会之后,在社会上走了一圈之后,再念书,他会非常珍惜。但是,你不给他任何选择的机会的时候,他绝对不要你给他的机会。


(继续看视频)

所以,你看,这两个家长有多抵触!家长抵触、不信任,其实,这个时候,这对家长已经认为你这个机构帮不到他们了。

 

他们非常非常执着的认为孩子一定要去读书时,那我们作为咨询师,一定要先认同他们这个想法,对不对?你不要否定他这个想法啊,你现在非要逼着他们改变,改变什么?你要告诉我,改变什么?其实,像这些家长,还能说有一部分对,那到底改变什么?你告诉他。你告诉这些家长,要改变什么,他下面肯定还有一句:我改变了,孩子会不会去上学?一定是的。因为家长的诉求,就是孩子要去上学,他们心中,孩子不去上学,你给我做的所有的都是无效的。

 

之前,我也经历过,个案也被教育机构成功的教育成拼命的检讨自己的问题、拼命的改正自己、拼命的被沟通,但他被清理之后,所有的想法都是:我孩子怎么还没去上学?我孩子怎么还没去上学?所以说,这就是家长的诉求没有被看到,真正的诉求没有被直面。家长想要孩子去上学的这个诉求也是被教育机构给回避掉了。当他回避掉这个诉求的时候,你根本做不动家长。这就是个案最直接的诉求啊,这样做很难有效,因为家长跟这个机构是对立的是不信任的只是因为他们无路可走,只是因为他们找不到方法,所以,想:好吧,那就跟着你们继续听课好了。

 

(继续看视频)

(厦阳爸爸妈妈)

 

像这种家庭,他本身就很辛苦,本身就在外面打工,本身就赚那么点钱,天天为生活在忙,能活下来就不错了,还要他们承认都是他们的错,还让不让人家活啊?人家本来就这么不容易了,还告诉人家,你儿子这样都是你们造成的,真的不合适。

 

并且这个孩子25岁,那就不要这样子做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们现在这么穷,真要调,其实孩子很快能调出来,因为他一定能理解到父母的不容易,因为他父母是真不容易,他一定能理解,引发出这个点,再了解清楚,他为何而不能上班的时候,稍微给他一些正确的方法,孩子会立刻改变,因为这种情况是不一样的。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因为我接待过那种比较穷的家庭的孩子,他们几乎都能同理到父母,他们几乎都是迫不及待的想走出来。因为他们会知道,父母是不容易,他们知道父母是没能力的,父母能力只能做到这里,他们能意识到这点。

 

但是,对于张昭、家明,他们会觉得:父母明明就可以做到,你明明就可以给我钱,你明明就可以怎样,但是,你不给我,这是两码事。

 

但是厦阳,他不会这么认为,他知道父母不容易,甚至知道父母为了送他过来,钱都是借的。


这个是我们做孩子家庭干预的一个基点。我们要搞明白,这个家庭里面到底哪一个点,是我们咨询师最可以使力的地方,而不是一刀切。

 

而不是一定要让父母说,“我对不起孩子”。怎么对不起啊?夏阳的父母,还能怎么样呢?教育机构这么做,夏阳会不会更有理了?“原来是父母对不起我,原来是父母的错,原来我今天这样都是因为……”,不能这样做,万一夏阳真的认为都是父母的责任,怎么办?

 

个案,个案,为何叫个案?每个人的状况都不一样,我们要调每个人的方法,都是不一样的,你看我们这个督导小组,就10号人,我调你们每个人的方法都是不一样的。

 

(继续看视频)

(咨询师和泽清爸爸妈妈的访谈)

 

这个方向错了,怎么会是孩子提出来你么哪里需要调整呢?你们俩夫妻呢?方向错了啊!并且做到这一步了,现在该直接指出来,他们哪些行为有问题,哪些行为得改,得直接说了

 

就从视频中给出的这一点点信息,我们就可以告诉他:“妈妈被打,你作为父亲这样做,就是不对,父亲就是缺失的,错位的!孩子该教训的,就得教训啊,你都不护着妈妈,什么事情都交给妈妈去做,这个家庭和你无关吗?你做甩手掌柜啊?男孩子,这么对待妈妈,和妈妈扯在一起这么久,你都不管,这是为人父吗?”直接逼他这个点,逼他到死角之后,再告诉他到底是什么心理原因。

 

要很确认的告诉他们问题在哪里,“就是这个点,这个点你会让孩子怎样,会让孩子无边无际的欺负妈妈,会让孩子认为你们是没用的,会让孩子不尊重妈妈,会让孩子觉得妈妈是很贱的,因为爸爸都不帮你,我就玩个游戏,你一会送饭、一会送汤的,这不是犯贱是什么?所以,改什么?改掉你这些恶劣行为,不要在孩子面前犯贱了,那妈妈不犯贱的前提是什么?前提是爸爸要尊重妈妈,爸爸要把妈妈放在妈妈该有的位置上,如果爸爸都不作为妈妈后面的支撑力的话,不作为妈妈的支持的话,妈妈有什么力量?”

 

(继续看视频)

(图为家明爸爸听到这段话时的表情)


家明爸爸:“他要做一个流浪歌手,要做一个背包客到四川去,你同意吗?家长们,你们说一说,你们的想法是怎么样的?对于一个16岁的孩子,……大家认可吗?”

 

所以,你看,他这段话,已经在煽动底下的听众,“大家认可吗?”,不要给他这种机会,他这样煽动了,别的家长就算不回应,但内心有认可了,你就得处理这些问题啊,不处理不行。所以,你看,实际在带场的时候,得注意这些。


咨询师:“家明想要做一个画家,一个流浪歌手,一个背包客,是你给的,我很确定的告诉你,是你给的”

 

你看这爸爸的表情,哭笑不得。心里会觉得:“这老师咋回事?我最讨厌我孩子这样,我还给我孩子这个?”,这就是在搬标准答案。

 

其实,这段话可以怎么说?“家明为什么想去做流浪歌手?因为你把他限定死了,因为你不给他任何选择了,所以,你给他再好的选择,再好的东西,他都不要,他一定选择一个你最不希望他达成的方向去做”对不对?这样说,说的他心服口服。但是,直接说,“这是你给的”,就不一样,差别在于,要能看到孩子每一个点,和父母之间怎么产生关联的,父母怎么造成孩子有这个想法的,咱们能看到这个点

 

(继续看视频)

(注:家明的心声,句句戳心,视频里体会更有感觉,但截取压缩后还是太大,上传不了,只能打字呈现)


家明:“.....他们从来没给我机会干嘛..说话像逗小孩子一样..我只想告诉他们,我从来都不怕痛,我本来就是一个坚强的人.我想让他们看到我可以,所以我就一直想出去,我想让自己变得坚强,想让自己遇到困难..他们一直说我就是在他们底下长大的,你说我怎么不想出去?…….都按他们的来,我永远都没有自己的想法,那又有什么用?什么都要他们同意……


所以,如果是这个家长,我会给他放一部电影,叫《荒野生存》,讲一个男孩子到处出去流浪,就是不肯回家,最后死在路上。他的父母都是中产阶级,很有钱,他在他大学毕业的那一刻,把他所有的证书都烧掉了,他做完所有的让他父母满意的之后,他烧掉这些证书,然后出去流浪。就会是家明这种心态。

 

让家长先看,先读懂孩子,为什么想去做流浪歌手,这个心理背景

 

第一个,父母说的话,从来不算数啊。另外一个,就要家明按照他们的方向去走,这是孩子最憎恨的方式。

 

 这一整段,就是孩子的心声,孩子的心声很容易出来啊。这些是重点啊,这些是孩子的诉求啊,这些是最最重要的东西啊。

 

其实,从这些话里面,恰恰知道,家明的父母,是没有自己的想法的。他的父母,是没有自己的人格的,只有社会人格,真正的问题在这里!

 

这些话我们都看在眼里啊,所有的人都看在眼里啊为什么父母就不懂呢?父母没有自己的心声,没有自己的人格,没有自己的良知的声音,就像S你之前一样,你完全没有自己的想法,只有这个老师、那个大师的想法,如果你只有这些人的想法,你听到你的孩子这样说,你要怎么办?你只能是抓狂,是完全不知道怎么办的!

 

因为他自己没有想法啊,他不知道有自己的想法的感受是怎么样,他不知道人为什么要有想法,他不知道人为什么要叛逆,他不知道人为什么有康庄大道不走,你非要走崎岖小路,他不知道,他理解不了,他理解不了时,怎么做都做不到位,问题在这里。

 

家明爸爸,他觉得上大学很重要,但是他没办法理解一个人要怎样才能把这个东西变成自己的重要,这个是他没办法理解的,这才是问题所在。

 

他没办法理解,家明为什么不把社会的重要变成自己的重要?为什么康庄大道家明就是不选?他爸爸没有这个想法,他当年为了活着,拼命的活着,没有可选。所以,他爸爸在这个社会上是没有自我的,恰恰是没有自我的,知道吗?

 

把他爸爸这个点破掉之后,你再告诉他“你就像一头驴一样,不停的在拉磨”,跟你讲,会说到他心里去。这些点没破的时候说,时机点不到,不能说啊。

 

他不知道人需要有表达的欲望,他不知道虽然结果你已经知道,但人要把话说完,人要被理解。他爸爸不懂这些啊,因为他爸爸没有这些体验。

 

所以,这么说吧,就从他爸爸听课的状态,我们就可以知道,他爸爸不会认真听别人说话的,所以,老师怎么说,你说你的,我先想着能不能反驳你,先想着能不能跟你不一样,而不是先思考,老师为什么这么说,所以,问题在这里,听明白了吗?

 

解决这个点,有个方法是什么?把家明的这一段,让他看个100遍,认真听、认真看,看到他自己哭为止,可能会有效。

 

对于家明,我们还要思考的是,父母为什么这么对他?想到父母那个点,要想对点。为什么小孩的想法,他不让他出来?讲白了,就是父母没有自己的想法。

 

老师在带你们的时候,我是要求你们的想法要出来,我是想尽办法、用尽各种方式,让你们的想法,你们内心的声音要出来,有没有发现?为什么?因为我知道,你们内心的声音出来后会是什么结果,因为我知道,把你们良知唤醒之后,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因为我知道,不停的把你们良知的声音唤醒,不停的把你们内心真实的东西唤醒之后,你们会走上正道。我知道,我只需要不停的唤醒你们内心最真实的一部分之后,你们不会伤害别人、也不会伤害自己,恰恰相反,你们会跟人更好的相处。恰恰你们的心会更柔软,更容易倾听。

 

而如果我把你们的心声都截断之后,你们脑袋就是撕裂的,当一个人脑袋是撕裂的时候,他就会用撕裂的方式对待别人,因为他脑袋很容易充斥的都是正确的道理,所以,他就会用道理教导别人,用道理和别人相处,就类似于纳粹时期一样,脑袋里装的都是别人的想法,当他脑袋里装的都是别人的想法的时候,他就可以对自己、对别人残忍。

 

当我们有自己的心声的时候,我们内心的声音出来之后,你忍心看别人受苦吗?你忍心看别人受伤吗?你忍心看别人痛苦吗?你一定不忍心。明白吗?

 

一个没有自己声音的人,他不知道有自己的声音有什么好处,他甚至会觉得,你有自己的声音是一种扰乱,是一种干扰,是让自己更痛苦,知道吗?

 

但是,我是走过自己心声出来的人,我知道,你的痛苦是暂时的,我希望你们再真实一点、再真实一点,心声出来再多一点,再多一点,多到,到后面,你一定可以用自己的心声来判断这个世界就像S现在,自己的想法越来越多,越来越多,她会不断的去分析,她会去怀疑,包括上次看我那个案例,她就会怀疑,说:“老师,你不是教我们不能这么做吗?你为什么这么做?”,我相当高兴,她敢去质疑了,知道吗?她会有想法,她自己会分析了,会觉得:“诶,老师,你前面那么讲的,这篇里为什么这么做?”所以,如果老师言行不一,你们会立刻就知道了。

 

这不就是你们的自我分辨能力吗?这个才是人世间最最珍贵的啊,是良知的声音所以,咱们教的是良知学、心学,咱们一直要的是这个东西。这个东西出不来很麻烦。

 

这个视频里面,错过这么多东西!拍出来了啊,但是,很抱歉,就是没有做到!因为他们自己也是没有自己的声音的,只是用一种标准化的做法,军训的做法,最终,他们还是要这些孩子像个机器人一样。他们会害怕这些孩子的心声,知道吗?

 

他们实际是害怕这些孩子的心声,就觉得孩子就会犯错,会误入歧途,实际上不会的。实际上人被人理解、被人同理的时候,他一定想回归社会的。他是想回归,想跟更多人在一起,跟更多人接触的,他恰恰要的是这些东西。人是被隔离之后,他才会自我放逐的。这是根本!

 

孩子对着镜头这样哭诉,这句句戳心啊,这每一句话都是他内心最真实的诉求啊,对不对?人家已经说的很明白,“我的话父母都不听完,父母认为我不行,我就要去挑战,要去挑战所有的困难”,为什么?你父母再否定他吗?再认为他不行,再认为他没胆吗?这就是你父母,非要用自己的方式把孩子往绝路上逼,因为父母是没有心的,父母是分裂的,这才是重点!

 

孩子对自己的描述是非常准确的,他的暴躁是怎么来的?就这么来的,他描述相当准确。

 

这段视频让父母看到了要怎么做?当然,我们知道他们内心是分裂的,要怎么样?父母也是个孩子,也是个受伤的孩子,所以,父母,一定要疗愈他自己受伤的部分。父母如果不被疗愈的话,他真做不到。他真做不到什么?做不到尊重孩子的想法,做不到倾听孩子的心声。到后面,就会走入另一个极端了,就变成: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就变成纵容了。

 

根本原因,依然是他们没有自己的想法,没有自己的心声,所以,父母不被疗愈,不被沟通、清理,他会做不到正确的、合适的、理性的爱的表达方式。

 

讲“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父母改变孩子才会改变”,要讲到这里,才行啊。不然,他自己的心声没有出来,你不停的修正父母的想法,你给了他一套理念之后,他又多了一套紧箍咒,仅此而已!比如,像S,学了赵大师的课,再一个李大师、一个王大师,最后就一堆大师在脑袋里打仗,最后,我在哪里?还有T,养孩子的方式都是照书养,照着大师的话养,最后变成什么?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各种相互矛盾。

 

(继续看视频)


咨询师:“千万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人生只有这一条路吗?……”

 

这个解读有问题,“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设定为人生必须要竞争,并且必须要提前准备,提前竞争,把竞争的概念过早的引用到教育领域里面,其实,真正的问题应该是在这里。他讲的这个是偷换概念。

 

咨询师:“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我们怎么从孩子身上,看到我们这个家庭,看到我们父母?”

 

孩子是一面镜子,没错,但孩子那面镜子反应出来的世界仍然是一个失真的世界,是不是?因为孩子看到的父母的那个面向,是失真的,是孩子的角度,不完整。所以,我们心理咨询师也不能只听孩子的一面之词。

  

我们做咨询师,确实要跳出所有的东西,我们不能光听孩子的一面之词,更不能光听父母的一面之词,我们要跳到一个很高的高度去看所有的问题,所以,咨询师一定要站在这个角度看问题。

 

(继续看视频)



所以,其实我们要做的是什么?是唤醒大人曾经的感受,就像我今天说Q,其实,Q沟通沟到后来,是要唤醒她曾经想要的那些东西,曾经的追求,曾经的梦想,把这些唤醒,她自己的声音才会出来。不然她老是陷入一团迷雾当中,那迷雾是什么?父母是爱我的,我还爱着之前那男友。就类似于我们重新回到这个年纪,重新回看自己内心当中那个声音出来的那个时刻

 

内在声音出来,有这么一个途径。

 

当然,我现在调,有时不这么调,比如调S,我可以直接识别出她内心的东西是什么,所以,我直接引发她那个东西。

 

大家学到现在,有些人快两年了嘛,你们这一路的体验,已经很珍贵了,话说回来,我还真不在意你们技术学到了多少,而是这两年,你们在这里走过的过程。当哪一天,你们有意向想去帮助别人的时候,一定会帮到位。

 

这一路的体验,这个体验是最珍贵的,这个体验会让你有识别能力,会让你知道什么事情该怎么做,但是,你们能不能做到,那是另外一回事,只要你们有心去做,早晚能做到。

 

你们先要知道,那样的世界是什么样的?身心合一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内心被唤醒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你们先知道,先体验到。并且老师也给你们一套方法、一套技术,给你们指导所有的途径,这些途径都告诉了。

 

那未来有一天,当你奋起的时候,你想往那个方向去做,就会很快达到。话说回来,这也是一直以来,我的学习方式。先去感受那个状态,不停的去感受、不停的去感受,先去体验,当有一天,我需要用到的时候,自然就会了,不需要去学习。

 

说实话,有些技术,我也没学过啊。但给我一些概念,给我一些东西,因为我自己体验这么多,又做过这么多个案,就一看就懂啊,就能直接用上啊。

 

所以,咱们走的这份体验是最真实的,是最骗不了人的。也就是当你内心的声音出来的时候,这个部分是最珍贵的。

 

现在心理治疗有个最无力的点就在这里,他们大部分不知道怎么唤醒内心的良知,知道吗?不知道怎么唤醒,最无力的在这里!而我们督导小组,最重要的,最珍贵的,也正是这里!

 

(全文为青稞时代【内家心理学训练小组】内部讲课文字版,第一集的讲解,点击下面的链接阅读,第三集的讲解,见今天另一篇文章)


央视亲子纪录片《镜子》深度解读(一)

 

了解青稞时代【内家心理学训练小组】,请点击:

青稞时代《内家心理学训练(心理咨询师全方位训练)小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倾听孩子的心声
我的心声
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
如何让孩子学会分享?很多家长做错了!
倾听——成功的开始
孩子真实心声:爸爸妈妈不敢“放手”,我们不依赖他们能怎么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