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 说说和田挖玉大王的故事

艾麦尔·卖提库尔班,维吾尔族,和田洛浦县人。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是当代和田采玉行业中的元老级人物,拥有成百台挖掘机和数百名挖玉工人的他,是和田首屈一指的大矿主,也是一位再普通不过的阿吉。艾麦尔说自己最大的愿望是带着母亲去麦加朝圣,他做到了。

希望之河

 

在新疆的最南端,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南缘,有一个叫做和田的地方。和田气候干旱,土地贫瘠,并不是真主遗忘了这里的人们,而是这片土地的精华都已被他凝聚在了一种美丽的石头之中。她羊脂般的细腻油润、皮色迷人,与这片荒漠的粗砺、单调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她那就是玉石中的极品——和田玉。

 

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下,玉,已经成为中国人道德修养境界的象征,玉文化也逐渐发展成为专属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几千年来,虽然玉的社会属性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从来没有改变的是人们对她的追寻。

玉龙喀什河,这条源于莽莽昆仑,流经和田的河流,就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千百年来,吸引着无数的人们,他们的梦想可能不同,但他们来到这里的目的都一样,寻找玉石,寻找财富。

时间进入到21世纪,随着玉石产业在全国范围内的发展,和田乃至新疆捡玉、挖玉、卖玉人的数量也在大幅增长。找到玉石一夜暴富的传奇,在和田人的口口相传中不断刺激着他们渴望财富的欲望。玉龙喀什河一度人头攒动,人们在一块块石头中翻找着自己的未来。然而,在河滩捡拾玉石的历史早已过去,因为在已经被人翻了数千遍的河滩上再捡到玉石比中大奖还难,取而代之的是各种专业的挖掘设备和浩大的人力。经过数年的深度挖掘,玉龙喀什河的河床、河滩上遍布直径10到20米不等的大小坑洞,高空望去犹如月球表面,身处其间恍惚登月成功。


和田玉产业链的源头就这样始于玉龙喀什河,始于无数个维吾尔老乡手中的坎土曼(类似于镐头的农具),更始于那个10岁时就捡到第一块和田玉,名叫艾麦尔的男人。


挖玉人的拉斯维加斯


艾麦尔——和田挖玉大军中一员,或者说是这股大军中的领袖更贴切。说到整个和田的挖玉探宝,他无疑最有发言权,不是因为他的挖掘机数量最多,矿坑遍布最广,而是因为他对美玉的追求以及为族人创造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强烈也最执着。

 

艾麦尔承包的采玉矿点散落分布在和田洛浦县境内。沿216国道南行30多公里进入到玉龙喀什河西岸的矿区,首先要经过一片戈壁滩。如今,这片戈壁滩更应该被称为工地,原本覆盖在地表的砾石地面已经由厚厚的面粉状浮土所代替,一阵风过,便尘嚣直上。车行处,更卷起狼烟滚滚,仿佛飞将军再战匈奴。

这里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仍然没有路。

 

行进在迷宫般分布的土丘之间,不啻于陷进了姜太公的八卦阵。偶尔下车辨别方向,脚一着地,浮土就没过了脚踝。

 

到了采矿现场,巨大的矿坑宛如一个巨大的体育场。站在坑口向下望去,是许多台装载机和来回奔走的大型自卸卡车。通常两台装载机同时给一辆卡车装土,6挖斗装满一车,一卡车装满开走,紧接着另一辆卡车跟上继续作业,节奏紧凑且井然有序。



 (整个矿坑中,不同功能的大小车辆呼啸着擦身而过,会车不减速,飘移不发憷,驾校、交规都是浮云,自学成才才是硬道理。工人们在巨大的矿坑中不停奔忙,向自然展示着人力造就的奇观。)

 

你也许会觉得奇怪,不是挖玉吗?怎么说来说去都在跟浮土打交道?


没错,用挖掘机、推土机将地表的浮土搬走属于挖玉工程的第一个环节。浮土层之下,才是出玉的卵石层。而矿区里,浮土的深度从河边至山前逐渐加深,眼前正在施工的这片区域,土深已经达到20多米。 


(20米的浮土层是什么概念,这张图能够给出最直观的解释。深深的矿坑,乍一看会让人迷惑,这是挖玉还是考古?数台挖掘机一起作业,清理一个矿坑的浮土层也需要大概一周的时间。)

 

在这个矿点的另一个工作区,浮土已经清理完毕,卵石层裸露无遗,几台大型挖掘机围成一个大圆圈,不断用挖斗向卵石层的深处掘进。挖出来的每一斗里都混合着大小不一的卵石,玉石有可能就混杂在其中。

无论你对挖玉的规模有着怎样大胆的想象,都会被眼前气势恢宏的景象所震撼,看着这热火朝天的工作现场,不禁让人心潮澎湃,艾麦尔操着新疆味儿浓厚的普通话介绍道:

“我有12个矿点,100多台机械,500多个工人。”

“一天总共能挖出多少玉石?”我们好奇地问道。

“很难,很难”艾麦尔说“有时一块都没有”

 “这个月只挖到几块很小的、不太好的。”艾麦尔补充道。

我们惊诧的望着艾麦尔:“那这些工人的工资加大小机械、车辆消耗的油钱,一天需要多少?”

“20万。”

我们目瞪口呆,“也就是说,最近,你每天亏损20万?”

“是的。”

这番对话,如果不是亲耳在艾麦尔的矿区里听到,我们真的很难想象玉石挖掘行业中的人每天都在承担着怎样的压力。

但这是事实。谁也不能否认,即便玉石投资热度不断攀高,但是和田玉的数量有限而且越来越稀缺。不过这仍旧挡不住成千上万的人涌入探宝的队伍,将整个和田掘的热火朝天。

(这是挖掘现场一辆“自制”的洒水车,它是由一辆卡车和一个巨大水罐组装而成,水罐底下引出一根水管横在车尾,水管上扎出一排窟窿,水就从这里流出。工人们设计和使用洒水车是为了减少扬尘和保障路面硬度。至于水洒到哪里,全凭司机车技。)

 

经过这十几年的快速发展,玉石开采几乎已经成为和田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如今虽然很多玉矿经营者的收获和艾麦尔一样并不乐观,但没人停止挖掘,因为没准明天能挖到呢?


要是明天也挖不到呢?


每一个矿点都成了一个巨大的赌局。令人绝望,又让人充满希望,欲罢不能。

艾麦尔讲了一件挖玉人的真事:一个没有足够本金却硬要加入挖玉大军的人,孤注一掷卖了所有家产,又向亲朋好友借了几万元钱,租来一台机械,向政府交了押金(为保持水土,政府规定,挖掘之后必须回填土地,再退还押金)承包了一块并不算大的土地进行挖掘,最终一无所获又债台高筑,走投无路,在租来的挖掘机上上吊自杀。

但凡赌局,必定有输有赢。再炙手可热的行业,都有人用血泪写下教训。

拉斯维加斯有赌王,也有家破人亡。


和田玉矿,是挖玉人的拉斯维加斯。


艾麦尔的玉矿规模,亦是在一次又一次惊险中慢慢壮大,个中滋味,冷暖自知。

2007年,和田一度聚集了几十万挖玉人,这种庞大的规模甚至引起了一些西方国家的猜测和担心。因为从太空侦察卫星反馈回的图片上看,在新疆帕米尔高原附近,昆仑山北缘还有许多跟艾麦尔一样的玉矿挖掘者以相同的作业方式共同缔造着一项史无前例的浩大工程——无数台各种大型现代化工程机械,数以万记的施工人员,堆积在一条百余公里的狭长河道里,一铲又一铲,一斗又一斗,日以继夜。这景象关系到南亚次大陆的地区冲突?喀什米尔印巴之间的紧张局势?亦或是中国某现代化军事项目?若西方人知道闹出这么大动静的人原来只是要挖玉,一定大跌眼镜。


根本停不下来


在矿区很容易能了解到雇工收入的情况。实事求是地讲,艾麦尔支付给他们的工资并不低,在包吃住的前提下,最高的一个月能收入上万,最少的也有2000元。比如,一台挖掘机通常配有师徒二人,师傅每月工资5000元,徒弟3000元。如果挖到玉石的话,工人还能得到玉石价值的10%作为奖金。

这些只是艾麦尔需要付出的人力成本。还有机械购买和拆装费用也不是小数目。


这里要特别解释一下,为什么机械需要经常拆装。因为通往矿区的路面情况十分糟糕,大型机械如何到达采掘现场成为了现实且严峻的问题。这就催生出一种特殊的职业——有偿拆装机械。当机械开到没路的地方之后,他们会帮人先将机器拆掉,收费一万元;所有机器零件运到目的地之后再装上,又收费一万元。

这样算下来,想经营一个玉矿,是要有真金白银才能底气十足。

(图中所显示的基本上可以算作挖掘机的4S店。玉矿上,工人们的机器保养知识很匮乏,即使这种价格不菲的大型机械,似乎也没有人珍视,它们的损耗异常严重,折旧十分迅速,平均使用一两年左右就会报废。玉石挖掘是一个粗放型产业,从此处可见一斑。)

 

尽管和田玉越来越稀缺,经营玉矿需要越来越大的成本投入,艾麦尔却从未想过放弃。因为他还算了另一笔账:自己雇佣的工人现在有500名,即便按最少每人有2名直系亲属的话,那么总共有1500人,实际上,每人的直系亲属大多超过2名,所以就是算成2000人也并不夸张。

这么多人要吃饭,如果自己不坚持下去,他们怎么办?更何况,多年来,他不仅在玉矿中建立了自己的事业,也得到了工人、伙伴们真诚的信赖,于理于情,他都必须坚持。

   

开弓没有回头箭,每一个白手起家的经营者都是这句话的真切体验者。

肩负这样沉重的责任,工作量可想而知。除了外出谈生意,艾麦尔不是劳作在玉矿上,就是行走在去往玉矿的路上。


即使清晨5点出发,每个矿点都看下来,就已经是第二天的凌晨一两点了。而且所谓去矿点看看,并不是真的做一个袖手旁观的监工,多数时候艾麦尔都会和工人一样身体力行地去干活,开挖掘机,开推土机,和工人们一同吃饭,带着大家一起做礼拜。除此之外,作为老板,他还要跟客户沟通、惦记着交易环节中的每一个细节。


没人给他发奖状,他也是当之无愧的劳模。


过度地操劳使艾麦尔的精神和体力都明显透支,脸上终日挂着倦容。

小时候家贫,生活特困,现在贫穷远去,却还是特困——特别困倦。

(矿上的工人都是和田土生土长的维吾尔族农民,有着一样的信仰和一样的心愿。虽然和田政府更希望他们种植大枣、核桃、棉花或是养蚕、织丝绸,但是在这片自古多游牧少农耕且有着深厚商旅文明的土地上,人们显然更愿意参与到与“做买卖”相关的事业中来。在他们眼中,玉矿工人是比务农更理想的职业。)

 

按照我们的想象,除了艾麦尔,玉矿上最辛苦的工人或许并不是开卡车或者开机械的人,而是需要长时间蹲在一大堆卵石旁挨个筛选出玉石的人,所谓“累的直不起腰”估计完全可以用来形容他们。


但是,并没有这样的人!

玉矿上,鉴选玉石的工作如何进行,完全不在我们想象之中。

挖掘机每挖一斗卵石,直接慢慢倾倒在地上,旁边站着3、4个工人,拿着坎土曼,仅凭肉眼在卵石倾倒而下的几十秒内判断其中是否有玉石。如果有,就大喊停,用坎土曼扒拉出来,如果没有,就再来下一斗。


几十秒中判断一挖斗卵石中有没有玉石,若不是亲眼见到,恐怕谁也不会相信这件事。而我们,即使亲眼见到了,也会狐疑的问艾麦尔:“工人们看漏了怎么办?这堆卵石真的不用再仔细翻检一遍?”


“不用的,”艾麦尔笑着用大拇指掐着小拇指上端比划了一下:“这么小的玉石他们都不会漏掉。”

“难道他们都炼出了火眼金睛?!”

“是的。”

“那他们会不会发现了玉石而不声张,偷偷私藏?”

“不会的”

艾麦尔从来不怀疑工人们的眼力,更不怀疑他们的人品。对工人们最好的管理方式是信任。

“没有信任,不会开心。大家都是这样。”艾麦尔说。

 (三个工人正在沙石俱下中判断这一斗是否有玉。我们无法想象,他们快速辨玉的本领是如何炼成的。)


在艾麦尔的工人团队中,还有许多令我们意想不到的事情,比如工人之间没有明显的管理和被管理的职务区分,没有详细的施工规章和奖惩制度,然而大家的工作却能有条不紊的展开,谁都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应该去做什么,唯一能让我们想到的约束力量,恐怕只有他们共同的宗教信仰。

 

所以,对客户也一样。在艾麦尔所有的玉石交易中,如果客户后悔,可以把玉石退回来,艾麦尔则全数奉还钱款。物有所值的玉石品质、不掺水的买卖,他从不担心买家反悔,艾麦尔愿意成为交易中首先付出诚信的一方。艾麦尔的经营宗旨不是什么“良心企业”、“回报社会”,而是大家开心。

更令人意外的是,开心的“大家”不仅指工人、客户,还包括很多与艾麦尔无亲无故的路人甲、乙、丙、丁……

维族人做礼拜非常认真,每天五次,每次都有固定的时间。一旦看到艾麦尔向西方铺开了毯子,附近的工人便会一边飞奔一边甩掉脚上的鞋,踏上毯子整齐的跪在艾麦尔身后,跟着他一起叩拜,一秒都不会迟。艾麦尔是阿吉,根据伊斯兰教义,去过圣城麦加的人,都是阿吉,有了这个身份你可以成为礼拜活动的组织、带领者,也会备受其他信徒的尊重。但阿吉们如何证明自己去过麦加呢?无需证明,穆斯林中没有人会撒这样的谎。


童年偶拾白玉的机缘


使不相干的陌生人都开心,这听上去似乎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但如果你了解了艾麦尔是如何走上挖玉之路的,或许就能明白这背后的一段情结。

艾麦尔的出生并无特别之处,父母都是最普通的农民,在和田这块茫茫戈壁放眼望去,看不到一块像样的土地,即使整日辛苦劳作,也收成微薄,只能勉强糊口。贫寒的家境甚至无法让艾麦尔读完小学,便早早回家帮大人分担农务,在他的印象中,童年生活里大概只有三件事:农忙时去地里耕作、农闲时随父亲牧羊,再就是去几十公里外的清真寺找阿訇学习《古兰经》。

 

小时候,艾麦尔学习《古兰经》的地点在距家几十公里之外的一个清真寺里,每周学习两次,由清真寺里的阿訇诵读和讲解经意。家里很穷,甚至不能给艾麦尔提供往返不到两块钱的车费,几十公里的路途全靠步行。对于一个孩子,这不仅仅是学经,简直是取经。

 

当其他孩子坐在教室里念课文、学算术的时候,艾麦尔往往正赶着羊群,寂寞的走在昆仑山中或是玉龙喀什河畔。风餐露宿对于不满十岁的他竟然是家常便饭,遇到温度骤降的恶劣天气,怎一个苦字了得。

大自然似乎是个促狭的艺术家,他没有给和田安排青山绿水,让这里的人们勤劳也致不了富,却偷偷在地下埋藏了无价之宝——和田玉,若有幸捡到,卖给政府,立即折现,简直可谓“不劳而获”。当然,捡到和田玉毕竟是小概率事件,可是和田还是有许多百姓对“捡玉的运气”心心念念,分外向往。

     

此时艾麦尔的父母绝没有想到,就在他们家里,有着比和田玉更宝贵的财富,那就是艾麦尔识玉的天赋,他们更不会想到,艾麦尔长大后每天的工作就是创造他们所谓的“传奇”。

     

十岁那年,艾麦尔和几个伙伴一起去河里玩水,一块与众不同的石头引起了他的注意,艾麦尔觉得,这块石头很好看,比他以往见过的所有石头都好看,仔细端详着,越发觉得这石头很像人们在传说中描述的玉。此前,艾麦尔并没有亲眼见过玉,但直觉却告诉他,这块石头真有不同寻常之处。

     

艾麦尔很机灵,是不是玉,拿到县里收购站试一试,人家要是收了,不就说明自己判断的没错吗?令人欣喜的是,县里收购站居然收了,艾麦尔得到了人生中第一笔巨款——10块钱!在80年代初,即便是大城市里的国企职工,一月工资也不过100块左右,10块钱对于十岁的艾麦尔意味着什么可想而知。回家的路上,艾麦尔想象着父亲的笑容,想象着妹妹吃上了水果糖、妈妈戴着漂亮的新头巾……


心中巨大的快乐难以言表。


父亲接过艾麦尔带回来的10块钱,惊喜之余却又认真的嘱咐艾麦尔,以后不要再去捡玉了,父亲担心,人如果一心想实现什么目的,难免忽视过程中的危险,何况艾麦尔还是个孩子,万一为捡一块玉溺水或是摔伤,那对于这个家将是比穷困更难以接受的灾难。然而艾麦尔却深深迷恋上了这种帮父母减轻生活负担的快乐。此后他常常反复做同样的梦,梦里他捡到了很多很多玉石,一家人都在开心的笑。

什么时候能再捡一块玉就好了。

(艾麦尔家中的这块玉个头看上去比一个篮球还要大上不少,一个成年人抱起来显得很吃力。难得的是通体洁白,手放上去感觉十分温润,是难得一见的稀世珍品,按照时下的行情,价值几千万亦属正常。但跟艾麦尔手里另一块重达197公斤的玉石相比,眼前的这块恐怕也只能算小字辈。)


两年之后,幸运之神又一次眷顾了艾麦尔,这次他在河里发现了一块重达45公斤的和田玉!他难以抱动这块沉甸甸的玉,费了好大劲才找来一辆毛驴车将它运回了家。那是一块皮色金黄、肉质极其细腻的籽玉,后来被一个民间的玉石贩子用45块钱收走。


以现在的行情这简直相当于100块钱就卖了北京三环内的别墅!

在当时,和田玉就是论公斤卖的,一块钱一公斤,是公道价格。而当时的45块钱能让艾麦尔一家至少三四个月不愁口粮了,12岁的艾麦尔第一次清晰的体会到了一种叫做成就感的东西,太美妙了。

以后有机会还是要去找玉!


如今学了四年玉石鉴定的本科生也未见得能信心十足的辨认和田玉,而艾麦尔两次凭借直觉的捡玉经历就让他悟出了和田玉的显著特质,这不是天赋又是什么呢?天生我材能辨玉!


此后,艾麦尔常常在农闲时去河滩捡玉,当然,前两次的运气并不总能降落在艾麦尔身上,但这过程中的困难反而激发出艾麦尔对玉石异乎寻常的情感,虽然每次得到的玉石在他的手里真正停留的时间很短暂,但他总是利用一切的可能去了解它们,在他的眼里玉石的背后似乎掩藏着无限的秘密,这些秘密又引发了他心中无限的遐想。


艾麦尔简直被这种石头给迷住了,看石头成了他那时最大的乐趣,不知有多少个夜晚艾麦尔就是这样翻来覆去地看着石头度过的。当时的他并未意识到这对自己的今后究竟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但无论如何,捡玉贴补家用成了艾麦尔生活里重要而有趣的事,不亚于一个令童年的他无比痴迷的游戏,而且每年都能让他小有收获。

未经挖掘的戈壁滩看起来辽阔悠远,也许与千万年前一样,怀抱着巨大宝藏而不自知,比雪山上的流云还要平静无息。


巴扎上的许文强


在和田,每周五是当地穆斯林做礼拜的日子。由此衍生出每周五在和田大清真寺的门前就会有一个规模不大的集市,维语里称作“巴扎”。传统的巴扎通常都是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的交易,但有时一些做完礼拜的人会在巴扎上拿出随身带来的和田玉互相欣赏、甚至交换。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家对玉石买卖的管制逐步放开,和田的巴扎上也出现了专门的私人之间的玉石交易,参与交易的人越来越多,便渐渐形成了现在著名的“玉石巴扎”。也正是在这里,还不到20岁的艾麦尔淘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桶金,正式铺开了他人生中的采玉蓝图。


一次在巴扎的偶然闲逛,艾麦尔发现一块自己曾经捡来的玉石,居然又一次出现在眼前,而它的主人并不是最初从他手上买走的那个人,当然,它的要价也比自己最初卖掉时的价钱提高了许多。原来和田玉的价格并不是恒定的!玉石有着不同于其他商品的属性,不会在几经倒手中产生实际的消耗或折旧,反而更加值钱!艾麦尔没有听过“黄金有价玉无价”的俗谚,却在自己的经历中悟到了其中真意。


这里有商机。

艾麦尔也开始在巴扎上参与玉石的买卖流通。这之前将近10年中积累的捡玉、捞玉经验如今都有了用武之地,别人吃不准的石头,艾麦尔瞄上那么几眼就可以判定是不是真玉,品质怎样,价值几何。


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一开始艾麦尔几乎没有什么资金,但他并不急功近利,钱少就先做小生意。这位如今的亿万富翁,当年也曾经做过一毛钱三个小石子儿的买卖,但那时他心里充满了希望,雄心的一半是耐心,慢慢来。


没有巴扎的时候就去捡玉、收玉,到了集市那天必定去做交易,由于他的眼光独到,心思敏捷,人又谦和,很多人都乐意跟这个相貌敦厚的小伙子交往。就这样,每一次交易就会带来一笔收入,继而再投入再循环。


从一个巴扎发展到几个巴扎,从和田县到洛浦县,从玉龙喀什河到喀拉喀什河,最后从新疆走向全国各地……随着金钱的积攒,艾麦尔让家庭逐渐摆脱了贫穷的阴影,1993年还拥有了第一辆自己的汽车,那是一辆绿色的吉普,当时县里的书记和县长们坐的车也不过如此。一坐进驾驶室,艾麦尔兴奋难抑,“当时开着那辆车,就像是在开飞机”。

维吾尔族人喜欢汽车,非常喜欢,他们买车的方式往往充满感性色彩。在和田,很多维吾尔族人的汽车是用玉换来的。开车去和田买玉的人,看上一块玉但身上钱不够时,就会毫不犹豫地把车留下。这种以车换物的交易方式在玉石经营者之间很常见。也许,对车的痴迷背后,是维族人对现代工业文明,对新鲜事物与生俱来的向往和渴望。

 

财富带给艾麦尔的不仅是能够真正开始创业的实力。作为一个经历过贫穷的富人,贫穷并没有带给他贪婪、吝啬的后遗症,也从未让他在富有之后萌生享受奢华的补偿心理。相反,他对于财富的意义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

 

非主流慈善家


这年头,用LV、GUCCI、爱马仕炫富的人多半是伪富人,真正的富人,都在做慈善。但是,大家也都知道,做慈善说明你富,并不说明你一定慈善。


真是讽刺啊!

而艾麦尔从未参加过任何一场有媒体的慈善活动,却几乎每天都身体力行着真正的慈善。


平时走在路上,只要看到年老的妇女或年幼的孩子为生计所迫而辛苦劳作,他一定会慷慨解囊。


和田有它穷苦的一面,我们和艾麦尔曾路过一户特别贫困的人家,房子由几根木棍和着泥巴支撑而成,一旦下雨就有塌掉的危险,家里唯一的贵重物品是烧饭的一口铁锅。艾麦尔心有戚戚,随手抽出一叠钱,数也没数,就塞到了这家主人手里,主人又惊又喜,感激的握住艾麦尔的手,说了半天的维语,我们猜想大概都是致谢之辞。


没人清楚他这样下来每天会撒出去多少钱。

 

从矿上回来的路上,一个挖玉的老妇人,拿着一把坎土曼,表情悲苦,步履蹒跚的独自行走着,身上的衣物与寒冷的天气并不相称。开车的司机没注意,但艾麦尔注意到了,即便车已经从老妇人身边开出了老远,艾麦尔仍然让司机调转车头开回去,然后把一叠钱塞到老妇人手中。老妇人流泪,艾麦尔也流泪。他说只有经历过这样的穷困和痛苦才能体会。

 

艾麦尔说,“他们得到这些钱,和我小时候捡到一块小玉石一样,对她们只能有一点点作用,但是,这能让他们开心一次。”


对于贫困的人,一次施济或许并不能彻底改变他们的生活现状,但却能给他们带去一点温暖的希望。艾麦尔曾经迷恋过这种“有希望”的感觉,所以才觉得“撒钱”的事应该多做并且一直做下去。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艾麦尔不抽烟不饮酒,一切与奢侈沾边的东西也都与他无缘。在他的家中,至今也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家电,更谈不上什么装修了。院子里堆放着七八件农具,屋内唯一醒目的也就是炕上铺的一张充满维族特色的花毯,和花毯一角上常年患病卧床的母亲。怎么打量,艾麦尔的家跟其他村民的家都没什么区别。


艾麦尔吃的东西更是简单,一个馕,解决问题。

 (带着馕出行,是很多新疆人的习惯,艾麦尔也一样。他对着阳光举起这张比方向盘还大的馕,高兴的说:你们看,馕多好看!)

 

艾麦尔自己和家人日常生活的花销实在很小。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他出资200万为村里建了养鸡场,让村里很多困难家庭有了就业渠道,解决了温饱。他出资购买了几辆校车,并承担了雇佣司机和加油的全部费用,为了让家离校太远的孩子不再像他小时候那样的长途跋涉。


类似的事情以后一定还会有,只要他能想到,只要他能做到。

财富对于艾麦尔来说与物质享受无关,只意味着拥有更多帮助他人的力量。


艾麦尔说自己根本记不得这些年挖到多少玉,也不记得赚了多少钱,他只上过半年小学,直到今天,认识的汉字也屈指可数。他不会通过银行自助设备转账,甚至无法学会在手机里建一个通讯录,所有亲友、客户的电话他都只能凭借记忆去分辨,这让他略显苦恼,却也已然习以为常。毕竟,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尽心经营着玉矿,能继续让更多的人生活的更好一点。


因为在艾麦尔心中,真正的美玉是他的族人,是他的孩子们,更是他的母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玩玉、养玉、赏玉、藏玉
一些鉴定和田玉的方法
籽料|你从哪里来?
打倒玉石市场的牛鬼蛇神!和玉大叔揭秘那些特别便宜的“和田白玉”到底都是什么鬼!
【热点】带您亲眼目睹新疆和田原料市场的新动向
如何鉴别和田玉俄料和籽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