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外集邮之差异
中外集邮之差异
pragmatics2006的博客
邮票已经诞生100多年了,随着邮票的诞生,集邮活动也开始繁荣起来,自然集邮也是从国外传到中国来的,可以说是资本主义的产物,但在社会主义的中国有了长足发展。中外集邮有何差异呢?
国外的邮票就拿美国来说,20世纪以来美国邮票的发行量十分巨大,选题在前一年公布,邮票基本上在前一年印刷完毕,当年所做的只是分发,将邮票分发到各地的邮局、邮票售货机、便利店,集邮者手中。一旦销售期过了,那所有的纪念邮票都要被收回销毁。美国的邮票发行量十分巨大,一般都上亿,甚至十亿枚以上。由于有这么大的印量,所以可以保障在销售期内无限量供给。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是和美国类似的邮票销售模式,如香港、日本、欧洲的大多数国家。由于在销售期内无限量供应,所以新邮票一般不会升值,大家购买邮票也不会太多,一般也是以一套,四方连,一版为主。而销售期各国有所不同,如香港是15个月,美国为一年。
再来看收入,美国的国民收入明显要高于中国,美国的中等偏下收入大概一年3万美金,也是普通美国人的收入,合人民币大概每月15000,这样的收入在美国可以租一套不错的公寓,养一辆车,可以每年去国外旅游一次,如果买房还是要省吃俭用了。美国的邮票每年得多少钱呢,根据2011年发行计划来看大约发行20多套,90枚左右。大部分都是一枚一套,大套票多为10-16枚一套,每年都会发行2-4套这样的大套票。人物邮票是每年必发的题材,但美国的人物票都是一人一枚,设计也比较单调,仅仅是人物的大头像,无论是总统还是科学家都是一样的待遇。美国邮票95%的面值都是平信邮资,现在的邮资是44美分,这样算下来,一年的邮票需要大约45美元,这其中包括2-3枚高值票。这样算下来,购买一年的邮票只需月收入的1.8%。再来看看中国,目前中国一年发行30套邮票,枚数大约90-100枚,与美国差不多,但邮票的面值平信大约占80%,其他的为高值票。2011年全年邮票面值为166元,并且只要订了邮票就必须买溢价发行的小本票,如果算上小本票那就是206元。中国的平均月收入大概2000元吧,似乎政府从来没有像美国那样公布居民的月收入,多少为中位,多少是高位,百分之多少的人属高工资等等,所以中国的人均收入永远是个谜。那么以2000RMB计算,2011年的邮票面值大约占月收入的8.3%,是美国的4.6倍,可见中国人民买一年的邮票要比美国人民贵的多。
正是由于大家花了大价钱买了新邮,那80%买邮票的人都希望邮票升值,升值为了什么,最终是为了能换取更多的财富,所以才有普通大众囤积邮票,投资邮票。中国的纯集邮者没有美国多,但炒邮票的肯定多于美国数倍。几乎所有集邮的人都在参与炒邮,一旦哪套邮票价格高涨,大家都疯狂购买,CPI某些热门票的抢购正是这样,当然疯狂抢购后就是抛货,希望能高价卖出去,其实这些行为就是邮商所为,从而加剧了炒作。而中国的邮局也很NB,发行的新邮,除了每年200万的预定可以顺利送到集邮者手中,而其他的量基本上买不到,大部分都直接截留,由于市场货源短缺,在发行之初价格高涨,涨到一定程度之后,邮政开始将货源投入市场,几倍获利,当然由于货源的到来,邮票价格一降再降,甚至还有贬值的。销售期半年在中国似乎就是个神话,新邮在大部分邮局根本就看不到销售,有的就是附加值很高的邮册,里面的邮票不到100元,而邮册能买到1000元。而且邮局也紧跟市场步伐定价,比如龙生肖册,邮局起初的定价198元,但想以198元从邮局购买那是难于上青天,但现在买却不难,价格已经升到680元,比市场价还贵,看来邮局的定价也是可以随行就市的。中国的集邮就是以获利为目的,而美国的集邮是以欣赏为目的。
从选题上看,美国几乎没有为某党开会而发行的邮票,而中国这是重点题材,现在更是热炒题材。美国的选题喜闻乐见,每年都会发放调查表,听取群众的呼声,于是每年的选题有好莱坞影星,体育明星,迪斯尼动画明星,保护动物,二战选题,棒球运动等等。大家的收藏仅仅出于喜欢,没多少人想我买了邮票过几年再高价卖出去。而中国的邮票选题设计,尤其是近几年越来越差,根本调动不起集邮者的收藏欲望。近十年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PS成为中国邮票设计的主流。
当然如果中国向美国学习,邮票无限量供应,6月之后销毁,那可以说集邮人口至少得少80%,大家一看根本获不了利,那就没人集邮了,谁会花真金白银买几张不值钱的印刷品。这还是观念的不同,中国邮票从1949年开始就升值,经历了各个历史时期,要把升值进行到底,基本上每个历史时期都有一些升值明星,比如老纪特的黄山,梅兰芳;文革票全体成员;JT中的猴票,古代科学家,四五计划;编年中的非典,和谐铁路,龙票等等。正是有这些邮票做榜样,大家集邮的目的都十分明确就是想升值,就算不卖,也想作为一笔财富留给后代。
美国等许多国家邮票发行的渠道十分畅通,一般大点的邮局都卖新邮,并且是面值销售。除了邮局还有超市、便利店、自动售货机都可以买到邮票。反观中国除非是有幸于前一年预定,而且还要交全款,否则想在邮局面值买到全部新邮票那是非常难,也许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还容易些,但在地级市一般的省会都很难。为什么如此?还是发行量的问题。
中国邮票到底发行多少为宜,这永远是一个难于解决的问题。2007年以后的平均发行量稳定在1000-1100万左右,最多的也不超过1600万,最少的也不会低于850万。这样的一个数字和中国人口来比较并不多,美国人口3亿,发行1亿套;中国人口13亿,发行1000万套;日本人口1.3亿,发行3000-5000万套,这些大国的发行量都比中国多。但到年底大家会发现全年邮票的6成还是贬值。大家还是觉得目前的发行量太大,要是能降到700万以下,最好不超过500万才好。
邮票发行量的增加有点像大学的扩招,1999年大学开始扩招,但最终扩招导致大学生就业出现困难,大学生多了就像邮票多了一样不值钱了。扩招前最后一届毕业生是2002年,当时毕业生145万,就业质量较高,几乎没有找不到工作的,好一些的院校都能去政府机关国家单位。而十年后的今天毕业生预计达到700万,人数是10年前的4.8倍。而社会需要的人才量与十年前并没有大幅度的提高,这样一来多余的大学生肯定就不了业。邮票的增印也是如此,2007年开始加量了,这几年订邮票的人只增不减,邮局想减量似乎也不好减,如果减了量,有些人就买不到票。现在的大学也是一样,规模已经上去了,老师也都配备了,设备仪器这几年都买齐了,如果为了好就业开始缩招,那这么多的投资也白费了。如果真退回到1998年的招生数字,当年只招本专科学生108万,那就有90%的高中毕业生上不了大学,学生家长也不答应。对于大学来说,既然已经是这个规模只能硬着头皮招下去。当然大学的扩招与邮票发行量问题对比更难解决。
邮票的发行量一旦增加,结果是邮票的购买渠道畅通了,当你到邮局,卖邮票的会热情接待,推荐你多买几版,都是面值价,买的多再给点赠品,比如邮资封什么的,80年代末、90年代中期的邮局就是这样,当时邮票发行三四千万真是没地打发。但发行的少点会怎样?邮票更不好买了,邮局也知道这票量少,分配的套数减少,各邮局就算有点零售的指标也会惜售,坐等升值。邮局的人也想赚钱啊。这样一来尽管少发行20%-30%,但最终会导致少发行50%的效果。因为中国人太缺钱了,只要有机会谁都想捞一把。所以才有那么多电视购物卖钱币卖金条卖邮票,广告词无一例外都和升值有关,无外乎此产品价格非常超值,只要你们买了,今天一万,明天就能卖2万。
中国邮票的设计有两个高潮,一个是60年代初到文革前结束,这一时期产生了梅兰芳,黄山,菊花,金丝猴,牡丹等精品。第二个时期是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有桂林山水,脸谱,奔马,齐白石作品选,红楼梦等佳作问世。但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两个时期恰好是中国邮票发行史上发行量最少的两个时期,最低量都到了100万,多一点的差不多200-300万,并且高值票比较多,发行了许多30分-80分的高面值邮票。由于发行量稀少,设计印刷都出色,这些票价格越来越高,但关键还是发行量少。如果这两个时期恰好是发行量较多的时期,如92-94年,发行量都是3000万以上,就算设计的再好估计也没人买,大家也想不起来他们的美丽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当一套票很便宜,甚至打折时,不觉得好看,而当其升值了似乎也变漂亮了,原来大家都是随便一放,现在都要套个袋子了。2000年发行的龙票当时非议很多,大多数人认为设计的不好,金色的画面上一条黑龙,模模糊糊的,不如第一轮,但现在价格上去了,成了香饽饽,怎么看也比第一轮好看。集邮的看见了2000的龙,比看见人民币还喜欢。诸如此类的还有1992年的十四大,1993年的主席100周年,1995的共创未来,这些票在90年代中后期都是寄信的邮票,打折销售,从来没人会说这些票设计的好还是不好,但现在都说设计的不错,经典。
我有一个朋友,他90年代开始集邮,在邮市低迷的时候花6000元买了编号票大全,并且都带厂标,当然他也不是邮商,后来市场逐渐变好,到了2010年2万元他将编号票都卖了。实际上他并不喜欢编号票,设计的并不是太好看,远不如后来的红楼梦西游记。他还集全了74-82的JT票,最近也打算卖掉。我问他,你就一套舍得卖吗?他说道,天天看,多好看也看腻了。他对价格很门清,那套票中哪枚是筋票,哪枚最贵一清二楚。他认为现在的行情好可以出手,等行情不好想要再买回来也有赚头。他的想法基本上可以代表中国万千集邮者的心理,只不过他入市较早,前几年低迷时也舍得投钱,现在还有一些回报。在中国的集邮者大多数都像他一样,想的仅仅是怎么能赚到钱,怎么能解套。当然倒不是说集邮的都唯利是图,但其中有一半人是这样。在这样的心理下集邮,市场可能正常吗?80年代初有人倒卖邮票以投机倒把罪论处,当然那时是有些左,但也有其合理之处。现在就连邮局也加入了倒卖的行列,上梁不正下梁歪,似乎也没办法避免了。     发行量到底发多少为宜呢,现在只能有两条路选择,一是减量,可以参照2006年发行量600-800万,小型张可以更少些,500-600万。这样一来能够保证大部分邮票能够升值,集邮者的利益也得到保护,大家都高兴。当然这样一来每当新邮发行想面值购买就更难了。另一条路就是效仿美日等国扩大发行量,销售期6个月,但在这6个月中要足量供应,之后全部收回,严格销毁。发行量实际就是销售量加库存量。这样一来可以极大的缓解广大人民群众购邮的压力。但最终的结果可能会导致集邮的人越来越少,因为你我他都能买到,邮商还能赚谁的钱,邮商改行卖钱币电话卡,邮市又会一片低迷。两条路只能选其一,大家说那条路好一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简要回顾新中国邮票预定制度的变革
如果新邮敞开供应会怎样?
中国邮票怎么了?
不预定2018年新邮的文章火了,新邮减量?那只是治标不治本!
邮票市场崩溃!集邮者流失,集邮陷入危机!
三观尽毁的收藏:邮票投资市场整体看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