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玉米种业并非进入“寒冬”,“种子 ”时代来临,你该怎么做?

玉米种业正在遭受“寒冬”,已是业界人士的共识。在国际、国内和市场、政策的多重打击下,玉米种业人的日子每况愈下。

但在920~22日召开的2017年全国种业双交会种子价值提升研讨会上,有人却说出了这样的观点:“种业并非进入寒冬”,听起来还颇有道理。

他是谁?凭什么这么说?

说这话的,是全国农技中心种业信息与技术处副处长宁明宇,就这身份,就这场合,肯定是有理有据的。

他先分析,为什么人们要说“种业寒冬”?

从国际看,玉米产业经过十五六年的黄金扩张期,种植面积从5亿亩到10亿亩再到20多亿亩,产量从5亿多吨上涨到10亿吨,这两年,全球能源和饲料对玉米的需求都减弱,库存处理不掉,供需逆转的有点快,让人不适应。

再看国内,全国经营玉米的种企1500多家,从中选出90家只经营玉米和经营额80%为玉米的种企,其市场份额占全国玉米市场的40%多,有一定代表性。据分析,2014~2015年,这90家种企毛利润从14亿多增长到15.7亿元2015~2016年则降为8.4亿,一年时间,利润被拦腰斩断,确实不适应。

在玉米收购上,完全市场化之后,我国玉米价格不得不与国际接轨,目前国际玉米价格在160美元/吨上下,相当于0.52/斤,对我国玉米种植规模和市场价格构成长期压力。卖难压顶,搁谁都不适应。

这就是中国种业这两年的寒冬。但我们该做的,是反思下问题出在哪儿?

国际国内玉米库存积压是一方面,国内压减玉米种植面积、放开保护价收购的政策,则是当头一棒。两年时间玉米种植面积调减了7000多万亩,玉米价格一降再降。适应了政府保护价收购的玉米产业,舒服日子过惯了,以前是在襁褓中被呵护着成长,一夜之间成了没娘的孩子,这落差,一!跌!到!底!

还有更惨的,2016年新修订了种子法,降低了品种审定的门槛,大量新品种井喷式涌入,这对过去抱着一两个旧品种就能过日子的种企而言,简直是灭顶之灾!

过去只要玉米品种审定了,不管这品种是好是坏,总有一定的销量,种出来总有政府高价收,玉米种植面积一直在增长,蛋糕一直在做大,这样的生存状态一直持续了十五六年,人们早习惯了。

现在不行了,彻底不行了!别指望着还能逆转!整个大环境全变了,所以说,根本不是什么寒冬!有句话大家都熟悉,“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可你若再抱残守缺,再不适应,再不转变,你根本没有春天,连冬天都没有,只有死路一条!当然这话不是宁处长说的,人家说的比较委婉,不像我这么直白,这么残忍!可话糙理不糙,各位想想是不是这个理儿。

有个时髦的词叫“转型升级”,种业也得赶时髦,眼下就到了必须转型升级的阶段,不是一个点,而是全产业,从品种选育、企业管理、市场销售等等,全都得转型升级!

到底什么是转型升级,种业又该怎么转?

转型升级就是要“匠心打造”!拿出工匠精神做好,把企业核心的东西做深做精做透。这原本是早就该想该做的,只是在过去优渥的环境中,很少人愿意费这个劲儿。那就“亡羊补牢,为时不晚”,重新补上这一课。

比如品种选育,市场需要什么就选育什么,而不是品种审定能通过什么就选什么,做好市场调查和方向预测,然后再选育。品种育出来,你必须自己做测试,不能仅靠区试点几个数据就可以,要做出优势品种,卖到优势产区,否则就不要做,做也做不好。

接着就要做好服务,研究服务对象,种企就要研究农民的需要,急农民之所急,把服务做精做透,想方设法让农民增产增收。

也就是说,种企仅仅卖产品是不够的,还要卖服务、卖特色……在本届大会种业高峰论坛上,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刘天金,提出了“种子+”的概念。

“种子+”分为两类:一类是“种子+”种子使用服务,比如肥、药、种、管、收等全程服务,通过技物结合,变单一品种为组合产品,或做保姆式托管;另一类是“种子+”种植产品服务,比如安徽隆平高科种业有限公司以中介身份建立烘干塔,在饲料企业和农户之间建立起匹配的供求联系,农户玉米实现优质优价,本企业在烘干环节获得收益,饲料企业原材料问题得到解决,实现多方共赢。

当然不是说你什么都要做,不同的企业,采取不同的策略。上亿资产的种企,在做好育繁推一体化的基础上,可精心打造全产业链,比如订单、加工,甚至金融服务。中小企业就去打造最擅长的环节,销售也好,开发也罢,不管哪个环节,找到核心所在,做深做透做精,就有成功的可能。

比如,虽然新品种呈井喷之势,但同质化严重,你就要打造自己的核心基地,守住核心用户,用同质化的品种,配上不同质的栽培、植保等服务,与所需环节或行业做好深度的技术、理念等合作,做出特色来。

或者,走高附加值道路,提升种子的科技含量。比如北京禾佳源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与河北鼎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推出“佳玉538”玉米品种,不仅有高产、稳产、抗性强等普遍特点,还有皮薄、杂质少、口感好等加工特色,比普通品种每100斤玉米多出10斤玉米面。

所以,在所谓“寒冬”季节,你需要做的,不是抱怨,更不是等待!而是冷静思考,分析自身,找到优势,做好调查,精心打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哪个区域玉米品种结构受震荡最大?哪些品种制种在下降?“双降”是霜降?
《中国质量万里行》:可怕的“洋”玉米种子
粮食增产仍有很大潜力
【关注】种业市场的“寒冬”过得去吗?该如何破局?!
石黑糯一号玉米栽培技术
「见解」2019年中国种子企业面临寒冬,该如何破局?干货分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