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庸》讲记(58)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看仁的造字,一个单立人,一边是二,也就是说二人才为人,一个人谈不上人。一个人是什么?自己爱自己。即使是自己爱自己也是两个,一个自己,一个被爱的自己,所以必须是两个。所以,仁的核心,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仁者人也,要以人为本;另外,仁者爱人,关爱别人才能称仁。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环境中、在自己的人脉关系中,都有远近、亲疏、长幼不同的分别。那么,对处于不同的位置的人,仁爱的表现就要有所不同。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之所以有爱恨,都是有缘故的,这个缘故,就是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从儒家的观点来看,这些关系中最亲、最近的关系,就是仁爱的出发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以自己为中心,建立了一个逐渐扩大的人际关系圈,越是接近这个中心,你的仁爱就要表现得更充分一些;越是到这个人际圈的边沿,你的仁爱就要表现得淡一些乃至不要轻易表现出来。这并不是说你心里没有仁爱,或仁爱是分远近亲疏的,而是表现出来的形式要有所区别。比如你对跟自己最亲近的人,夫妻两个很亲近,那么表现出来的仁爱关系,就要跟对陌生人的表现有所区别。不然的话,这个社会关系就会乱套。“仁者,人也,亲亲为大”,就是要随着亲疏远近的不同,仁爱表现形态和程度也要有所不同。亲亲为大,就是跟自己最亲近的人,要表现得最充分。
  
  儒家的这套伦理观念,有一个根本性的原则,就是推己及人。一定要从自己这里出发,一点一点地往外推,把这种仁爱的感觉推广到整个人际关系中。修身为本,说的就是从自己最亲切的下手处出发,去推动、发扬和实现仁爱的主张。
  
  “义者,宜也,尊贤为大。”儒家思想中有仁就有义,仁义是不可分的。仁爱是观念、是出发点,是心性的表现;那么具体表现出来、落实下来就是义、义务。对自己的父母很亲,对自己的子女很亲、夫妇很亲,这个要表现出义务来。对父母要有对父母的义务,对子女要有对子女的义务,夫妇之间要有夫妇之间的义务。“义者,宜也”,宜就是适宜、合适。既然最合适,那就是应该如此,没有什么理由好讲,不能讲条件,不能讲回报,做人就是要有做人的义务。如果孩子将来不回报我,我就不爱他了、不养他了;或者子女认为父母以前对我不好,他们老了就不赡养他们,让他们自己等死。这就是不义,不义就是不宜,在这种事情上讲条件是不宜的、不对的,因为这样做,你就失去了做父母或者做子女应尽的义务。
  
  人生在世,义务是无所不在的,但从表现的角度来看,作为一个人最重要、最应该尽的义务,在儒家看来就是“尊贤为大”。尊崇品德高尚的人,是人生义务的最高表现。如果义不以尊贤为大的话,那么,推广开来就可能泛滥成江湖义气,比如以命抵命、为朋友两肋插刀之类的,虽然看起来很有义气,但缺了“尊贤为大”的基本前提。在黑道上混的人,很多都是讲义气的,但是,为什么结局往往不妙?坏就坏在丢掉了“尊贤为大”这个根本。
  
  后面说了“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礼节、礼仪是怎样产生的呢?就是从仁和义中来的,把仁和义表现在人与人之间,让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就是礼。“亲亲之杀”,就如去市场卖东西要杀价,杀是降的意思、逐渐递减的意思。“亲亲之杀”,从仁的角度来说,就是“亲亲为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随着亲缘关系的不断疏远,礼节的庄重程度就应该逐渐降低。“尊贤之等”也是一个道理,人的品德也是有高低不同。
  
  过去说“大贤为师,小贤为友,不贤者教之。”遇见真正很了不起的贤人,就要拜他为师。过去尧舜禹三代圣王,都有尊贤的故事。比如“尧让天下于许由”,尧帝出行遇见大隐士许由,许由是大贤,就要让天下之位给他,要拜他为师。小贤,一般就是心好的人,思想不错的人,那就和他交朋友。对于不贤之人呢?也不要遗弃他,要教化他,让他变得贤德起来。所以,在儒家看来,尊贤也是有等级的,这个等级不是我们有意划分,而是自然产生的。儒家在讲修身的内容,从大的方面就是这三样:仁、义、礼。这三样是不悖离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儒者把这三样做好了,道德修养也就出来了,人际关系也可以处理顺当了,有了这身本事就可以治国了。
  
  我们再看下面:“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这一句在下文中也有,估计是传抄过程中的衍文,可以删掉。
  
  “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前面讲了治国的基本程序,得出结论是“为政在人”,人是第一要素。怎样选取为政的人才呢?就是“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看他修身如何,修身的核心就是仁义为核心,要力行仁义;仁义要怎样行?就是要亲亲为大。要在侍奉亲人当中把仁义体现出来,从自己最亲切之处出发。而要做好这一切,只有“知人”是一个基本前提。
  
  “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如果我们不辨忠奸贤愚,分不清小人君子,在外面结交不清不白的人,稀里糊涂跟着奸人跑了,最后还要连累自己和自己身边的人,使自己最亲近的人陷入一种窘境。过去的刑罚,动不动就诛连三族,乃至诛连九族,所以要想事好亲,还是要有知人之智。你是否一眼就能看清这个人有德还是无德?是正人君子还是小人?传统文化里面有一整套的观人之术。清代的中兴名臣曾国藩,现在很多人追捧,他建立了那么大的功勋,基础是什么?就是知人啊!曾国藩写了一部《冰鉴》,就是知人辨人之术,辨别一个人有没有智慧、有没有能力、有没有德行。
  
  当然,“知人”和“知天”是要相辅相成的。要真正认识人,还要有知天的功夫,就是要明白天道是什么。《道德经》里面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道就是自然之道、自然规律。大到天地小到具体的万事万物,都有其自然规律。蛇有蛇路,鸟有鸟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这是天道在世间的自然显现。你认识了这些自然之道,就能够辨别具体的事物、具体的人物。比如大家都喜欢看人观相,不管是历史上很出名的麻衣相法,还是柳庄相法,最终还就是离不开“相由心生”这个根本。什么是知天?你真正体会到“三界唯识、万法唯心”,那就算是知天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儒家的核心思想“仁”究竟是什么?
为什么有的人对待自己最亲近的人态度不好,对待别人反而挺不错的?
【先秦诸子-墨家篇】1-4.仁爱与兼爱,谁更爱人?
墨家管理思想的现代意蕴
《兼爱》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正解汉字 第五十课 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