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朱熹的易学解释学(2)
二、观圣人作《易》用心 
  为了使对《周易》的解释符合圣人作《周易》的本意,朱熹要求解释者以圣人的意识形态为认识对象,从《周易》中观察圣人作《周易》的用心,领会圣人作《周易》的本来意图。“须见圣人本意,方可学《易》。”[⑦]“读书当观圣人所以作经之意与圣人所以用心一条。”[⑧]“今人不会读书是如何?只缘不曾求圣人之意。……故教他就圣人意上求。”[⑨]求圣人之意,就是要求解释《周易》的人从心理上转变进入到《周易》之后作《周易》的圣人的主观心境中,体验圣人作《周易》的原意。 
  那么,圣人作《周易》的本意是什么?解释者怎样从心理上重新体验并进入圣人的心境? 
  朱熹认为,《周易》经文是占筮的典籍,传文是后来讲义理或哲理的著述,但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都是卜筮之书,圣人作《周易》的意图是教人通过卜筮判断疑惑,以趋吉避凶。他说:“上古之时,民心昧然不知吉凶之所在,故圣人作《易》教之卜筮,使吉则行之,凶则避之,此是开物成务之道。故《系辞》云:‘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正谓此也。”[⑩]“盖《易》本为卜筮作,故夫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文王周公之辞,皆是为卜筮。后来孔子见得有是书必有是理,故因那阴阳消长盈虚,说出个进退存亡之道理来。”[①①]“圣人作《易》,本为欲定天下之志,断天下之疑而已。”[①②]“想当初伏牺画卦之时,只是阳为吉,阴为凶,无文字。……后文王见其不可晓,故为之作彖辞;或占得爻处不可晓,故周公为之作爻辞;又不可晓,故孔子为之作《十翼》,皆解当初之意。”[①③]朱熹把《周易》经传视为“四圣”所作,即伏牺画八卦,周文王演为重卦并作卦辞,周公旦作爻辞,孔子作传,“四圣”皆以《周易》为卜筮书。朱熹在释周敦颐《通书》语“圣人之精,画卦以示”时说:“精是圣人本意。”[①④]圣人作《周易》的本意,是“画卦以示”,即画卦象明吉凶,以示训戒世人。 
  朱熹对《周易》上述认识,决定了他解释《周易》的取向是如何通过解释筮法的象数及对《周易》经传之辞的解说,说明《周易》为卜筮之书这一本来面貌及圣人作《周易》的本来意图。他的《周易本义》及《易学启蒙》都是在这种取向中立足于以卜筮解释经传,对《周易》作出了言简义赅的解释。他还对那种脱离筮法,以《易传》中的义理解释经文的解释《周易》方法提出了批评。他说:“后人但见孔子所说义理,而不复推本文王周公之本意,因鄙卜筮为不足言。而其所以言《易》者遂远于日用之实,类皆牵合委曲,偏主一事而言,无复包该贯曲畅旁通之妙。”[①⑤]这是说,以孔子在《易传》中所讲的义理来理解、解释卦爻辞,讳言《周易》本为占筮而作,其结果牵合附会,失去经文的本意,流于空论。 
  据此,朱熹要求解释者应把《周易》视为卜筮之书,精通卜筮之法,从卜筮角度注明其原意。他说:“只随经句分说,不离经意,最好。”[①⑥]又说:“自当随文随时随事看,各有通彻处。”[①⑦]这是说,理解、解释《周易》或其他经典,解释者应认清本文的意向,遵从本文为自己打开的思维之路,朝着本文的方向去思考、理解,并把本文所包含的意思解释出来。这是朱熹解经的一条重要原则。此外,还应排除私意,超越自我,这样才能从心理上体验并进入“四圣”共同的心境,懂得《周易》本文的意向。朱熹认为,《周易》经传虽是“四圣”所作,但其中存在着共同之处,即“四圣一心”[①⑧]。他解释《通书》中语“圣人之蕴,因卦以发”时说:“方其初画也,未有乾四德意思。到孔子始推出来。然文王、孔子虽能推出意思,而其道理亦不出伏牺始画之中,故谓之蕴。”[①⑨]这是说,伏牺所画的卦,文王、周公所系的辞,孔子所作的传,都包含阴阳吉凶之理,这一共同之点,即朱熹所说的“四圣一心”。解释者要能从心里上体验并进入这“四圣”共同心境,必须“虚其心以求其义,不要执己见”[②⑩]。也就是解释者只有排除私意,虚心平气,才能理解到圣人立言本意所向。朱熹说:“近日看得读书别无他法,只是除却自家私意,而逐字逐句,只依圣贤所说,白直晓会。”[②①]“须先虚心熟读本文,未可遽杂他说。”[②②]“读书须是虚心平气,优游玩味,徐观圣贤立言本意所向如何。然后随其远近浅深轻重缓急而为之说。如孟子所谓以意逆志者,庶乎可以得之。若便以吾先入之说,横于胸次,而驱率圣贤之言,以从己意,设使义理可通,已涉私意穿凿。”[②③]这是要求解释者否定他自己的思想状态,走出他自己,“以巳意迎取作者之志”[②④],此是进入圣人心境的先决条件。也就是解释《周易》的人,须以自愿牺牲自己的个人独特性,先在自我中实现对自我的超越,走出自己的心态,以换取进入圣人的心灵。 
  这种由自我走出,进入圣人内心的历程,就是朱熹要求解释者从心理上对《周易》应作的理解和解释,也是《周易》所表现出来的圣人“用心”这一精神客体在主体意识中的反映过程。朱熹突出了精神客体的地位,强调主体意识服从精神客体,要求解释者不能脱离《周易》所表现出来的圣人意图这一客观实际任意解释,而是要根据精神客体来建构自己的思维,对《周易》作出切合实际的解释。这种要求是符合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认识路线的,无疑是合理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夫之《周易内传》的解释学
观点 | 林忠军:《周易》文本卜筮性重新确立与易学解释的理路
通观易学“两派六宗”,你才能把握周易根本和读易方法(附书单)
朱熹对宋代易学的发展——兼论朱熹、程颐易学思想之异同
郭彧:朱熹强调“《易》本是卜筮之书”,您怎么看?
试论来知德的《周易》义理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