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湿热证,需要清热祛湿四】——经典处方

◇八正散

【方剂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方剂组成】车滑石15克,前子12克,瞿麦,萹蓄、山栀子仁、木通、大黄各9克,炙甘草6克。
【用法用量】以上药物共同研成细末,每次服用6克,每日2~3次,用水冲服,也可煎服,使用量按照原方比例酌减。
【方剂功效】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方剂主治】湿热淋证。症见尿频尿急,淋漓不畅、涩痛,尿色混赤,严重者会出现猴闭不通,小腹急满,口燥舌干,舌苔黄腻,脉滑数等症状。还可治疗心经热毒证,症见烦躁不宁,口渴引饮,目赤睛痛,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唇焦鼻衄等。
【方歌】八正木通与车前,篇蓄大黄栀滑研:草梢瞿麦灯芯人,湿热诸淋宜服煎。
【方解】本方是治湿热淋证的代表方剂。湿热淋证,都为湿热蕴于人体膀胱所导致,使膀胱气化失司,出现尿频尿急,尿时涩痛,淋沥不尽等症状。而邪热上蒸人体,就会灼伤津液,则出现烦躁不宁,口燥咽干,唇焦鼻衄,目赤睛痛,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等症状。治疗本证,当以清热泻火,利水通淋为主。
本方中,滑石性味甘淡渗利,寒而滑,能滑利溺窍,清热利湿,利水通淋;木通性味苦寒,善清心导热,利水通淋。二者相配伍,清热利水,通淋滑窍,共为本方的君药。瞿麦、篇蓄来清热泻火,从而利水通淋;车前子具有清热利水通淋的功效,与滑石和木通配伍,更能加强清热利水通淋的药效,共为本方的臣药。山栀子仁清热泻火,清利三焦湿热,使湿热从小便排出;大黄泻
热祛湿,使湿热从大便排出,即能加强君药和臣药的清热泻火的功效,又能使湿热之邪排出体外,共为本方佐药。炙甘草既可以止痛,又可以调和诸药,为本方使药。诸药合用,共同达到奏清热泻火,利水通淋的功效。
【辨证要点】应用时当以尿频尿急、溺时涩痛、淋沥不畅、舌苔黄腻、脉象数为辨证治疗的要点。
【方剂加减】临床应用时,可在本方基础上灵活加减。如果尿痛明显,可加入赤芍和生地黄,凉血养阴止痛;如果出现血淋,就可加入大蓟、小蓟、白茅根、石韦以凉血止血;如石淋涩痛的病证,可以加上海金沙、金钱草、琥珀、鸡内金、石韦、冬葵子等以化石通淋;如果热毒炽盛,发热寒战,可加入清热解毒药蒲公英、金银花等;如果湿热带下,色黄味腥,腰腹胀痛,口苦咽干的病证,可以加上苍白术、黄芩、薏苡仁以消除湿热:如果心烦明显者,可加竹叶、知母清心除烦。
【注意事项】本方苦寒通利,不宜久服,寒湿淋证者慎用本方。虚弱的患者要谨慎传用。【现代应用】现代常用本方治疗急性防胱炎、尿道炎、急性输尿管炎、急性肾玉肾、急性前列腺炎、急性肾衰竭及术后尿潴留、丝虫病、乳糜尿、泌尿系结石等属湿热淋证者。
◇三仁汤
【方剂出处】《温病条辨》。
【方剂组成】杏仁12克,飞滑石、生薏苡仁各18克,半夏10克,白通草、白豆蔻仁、竹叶、厚朴各6克。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每日3次。
【方剂功效】清利湿热,宣畅气机。
【方剂主治】湿温初起以及署温夹湿证。症见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肢体倦怠,午后身热,口干不渴,闷胀满,便溏不爽,小便短赤,面色淡黄,舌苔白腻,脉象弦细而濡等。
【方歌】三仁杏蔻薏苡仁,朴夏通草滑竹成;宣上畅中兼渗下,湿重热轻在气分。
【方解】本方是治疗湿温初起,并且湿重热轻,邪在气分的代表方剂。导致此证出现的原因,一为外感时令湿热之邪;一为湿饮内停,再感外邪,内外合邪,酿成湿温。卫阳为湿邪遏阻,就会出现头痛恶寒;湿性重浊,故身重疼痛,肢体倦怠;湿热蕴于脾胃,气机不畅,则见胸闷不饥;湿为阴邪,旺于申
酉,邪正交争,故午后身热。治疗此证重在化湿,而兼以清热。所以采用宣化湿浊的方法。使得治湿不助热。
本方中杏仁苦泄入肺,能够宣畅上焦肺气,促使气化则湿亦化;白豆蔻仁行气畅中,芳香化湿,以宣畅脾胃;薏苡仁甘淡微寒,能够利湿清热而健脾,以疏导下焦,促使湿热从小便而排去。三药同用,宣发肺气,燥湿运脾,淡渗利湿以疏水道,致使气机宣畅,因而湿祛热清,共为本方君药。方中厚朴芳香化湿,行气畅中,消痞除满;半夏可以燥湿和胃,以止呕除痞,二药助君药加强化湿理气调中的功效,共为臣药。滑石、通草、竹叶来淡渗利湿清热,以疏导下焦,使得湿有出路,为本方佐药。诸药合用,芳香化湿、淡渗利湿、苦温燥湿,诸症消失。
【辨证要点】临床应用时以头痛恶寒,胸闷不饥,身重疼痛,午后身热,苔白不渴为辨证要点。
【方剂加减】湿温初起有恶寒现象,可加香薷、藿香、佩兰以解表化湿:若湿气较意。可加茯苓、泽泻以泻湿利水:湿重于热,症见呕恶,院猪。舌苔垢腻等,可加人若大石道葡、章果以芳香来化燥湿;午后身热甚者,加芳香辛散。蔬达气机的柴胡雅香热盛湿阻,症见高热、汗多、身重、面赤、口里发渴、心烦等,可去掉半夏、厚而加上生石膏、知母、苍术以泻火兼除湿:邪热还不深重,可加连翘、黄芩、黄连以清热法湿;大便不畅者,加麻仁、枳实,以润肠理气通便;身体困重明显,可加苍术、川芎以燥湿行气活血。
【注意事项】本方清利湿热,寒湿证者慎用;本方不宜久服,湿已化燥患者也不宜服用。
【现代应用】本方现常用于治疗湿热所致的黄痘型肝炎、肾盂肾炎、急、慢性结肠炎、浅表性胃炎、肠伤寒、胃窦炎等病证。
◇二妙散
【方剂出处】《丹溪心法》。
【方剂组成】炒黄柏、苍术各15克。
【用法用量】共研为末,用姜汁调服。也可用水煎,然后温服。
【方剂功效】清热燥湿。
【方剂主治】湿热下注证。症见湿热下注,两足痿软,下肢痿软无力,或足膝红肿疼痛,或湿热走注,筋骨疼痛,或湿热带下,或下部湿疹,湿疮,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
【方歌】二妙散中苍柏煎,若云其妙牛膝添;四妙冉加薏苡仁,湿热下注痿痹痊。
【方解】本方为治湿热下注诸证的代表方。湿热相搏于人体,着于下肢而成湿热下注;如果阻于人体经脉、筋骨,就会出现筋骨疼痛,足膝红肿热痛等。假如湿热不攘,促使筋脉弛缓,患者就表现为两足痿软无力,而成临床上的痿证。治疗本证,当以清热燥湿为主。
黄柏苦寒,清热燥湿,是临床上治疗下焦湿热的要药。本方中,用黄柏来清除湿热,为本方的君药。苍术苦燥祛湿,善于燥湿运脾,既祛除已成的湿气,又杜绝生湿的源头,与黄柏为伍,还可以寒制温,即增强燥湿的功效,又增强清热的功能,为本方的臣药。加以姜汁调服,可以和胃气,散湿气。全方配伍,共达清热燥湿之功。
【辨证要点】临床应用时以湿热导致痿、痹、脚气、带下、湿疮,小便短赤、足膝肿痛,伴舌苔黄腻,脉滑为辨证要点。
【方剂加减】临床应用可临症加减。如果湿热痿证,可加祛除湿热的药,如木瓜、怀牛膝、稀莶草、萆薜等,以强健筋骨;如果湿热脚气,可加木瓜、薏苡仁、槟榔等以渗湿泄浊;如果湿热带下,可加栀子、薏苡仁、赤茯苓、车前子等,以渗湿止带;如果下部湿疮、湿疹的病证,可加泽泻、赤小豆、龙胆草、土茯苓以祛湿热,解疮毒。
【注意事项】本方苦燥清热祛湿,寒湿的患者就不适宜使用本方。
【现代应用】本方现在常用于治疗痛风、关节炎、腰膝关节骨质增生、腓肠肌痉挛、阴囊炎、阴道炎等病机属于湿热病证者。
◇薏苡竹叶散
【方剂出处】《温病条辨》卷二。
【方剂组成】薏苡、滑石、茯苓各15克,竹叶、连翘各10克,白蔻仁6克,通草5克。
【用法用量】上几味药共研为细末,每次温水服用15克。也可水煎温服。
【方剂功效】辛寒清热,甘淡渗湿。
【方剂主治】湿温。湿郁经脉,症见身热疼痛,汗多自利,胸腹白疹等。
【方歌】薏苡竹叶滑石通。连翘苓蔻七般同,湿郁膜腠热痛汗,清热渗湿法可从。
【方解】本方为治疗湿温证的常用方剂。本证病机为湿郁经脉,内外合邪所致。本证与一般表证不同,以身痛汗多,胸腹白疹为主证。表阳虽开,但表邪却未解,这是湿热阳的病机。治疗本证,当以辛寒清热,甘淡渗湿为主。
本方中,连翘、竹叶辛凉走表,解肌表之热:卷苡具有除湿宜痹的功效,使表湿从气化而散,三药共为本方的君药。滑石、茯苓、通草性味甘谈,可渗表郁之湿,使湿从小便而去,为本方的臣药。白豆蔻芳化湿浊,与卷苡同用,可加经除混的功效,为本方的佐药。诸药合用,表里兼顾,辛寒清热,甘淡渗湿,热去湿除,诸症自愈。
【辨证要点】临床应用当以身热、汗出、身痛、胸腹白疹、自利为辨证要点。
【注意事项】本证为湿热郁于半表半里,湿热内盛者需加减使用。
◇宣清导浊汤
【方剂出处】《温病条辨》。
【方剂组成】寒水石18克,猪苓、茯苓各15克,晚蚕砂12克,皂荚子(去皮)9克。
【用法用量】用水1升,煮成400毫升药液,分二次服,以大便通利为度。
【方剂功效】宣泄湿浊,通利二便。
【方剂主治】湿浊久羁,三焦弥漫证。症见神志轻度昏迷,少腹硬满,大便不通,小便赤少,舌苔浊腻,脉象实者。
【方歌】宣清导浊皂子良,二苓寒水蚕矢匡,湿浊弥漫机窍阻,二便闭塞此堪尝。
【方解】本方是治疗湿浊弥漫三焦之证的常用方。湿温久羁,三焦气分,闭塞不通,于是症见神昏窍阻或大便不通、少腹硬满等。治疗本证,当以宣清导浊,通利二便为主。本方中,寒水石色白性寒,具有宣湿清热的功效,为本方的君药。猪苓、茯苓苦泄淡渗,使三焦之气能升能降;茯苓甘少淡多,淡渗利湿,通调水道,使湿从小便二去。二药共为本方的臣药。晚蚕沙化浊中清气,使湿浊得化,清气自升;皂荚辛威性燥,能退暑燥湿,辛通上下关窍,使大便得通,为本方佐药。五药合用,既化无形之气,又逐有形之湿。湿浊去,二便通,症状得以恢复。
【辨证要点】临床应用本方,当以少腹硬满,大便不通,小便赤少,舌苔浊腻,脉象实为辨证要点。
【注意事项】虚寒之证不宜使用本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方剂学】20考研进行时-第107天
第四十三讲\利水退肿药:薏苡仁(二)\利尿通淋药概述
中医治疗痛风常见的6种方剂
高热、下肢麻木不仁,不能行走
【每周一方】第45期 • 宣畅气机,清利湿热之三仁汤
杨承岐,第三节 三仁汤与湿热治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