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药玄机:用药如用兵

中药在西方人眼里从来就是“玄虚”,但在中国文化中却是玄妙。荷上的露水、草间的鸣虫,甚至有毒的半夏、乌头,经过神秘、独到地炮制,就成了治病的良药。那么,玄之又玄的中药,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玄机?

古人认为“制药如练兵”,药物分温、凉、寒、热四性,可以治病,也可以致病。如果用未制之药,就如率未练之兵,一般不能克敌制胜。为此,通过一定的方法炮制,改变药的性质,才能药到病除。

将中草药原料制成药物的过程,方法有烘、炮、炒、洗、泡、漂、蒸、煮等,在这些过程中还可以加入不同的辅料:蜜、醋、酒、土、盐、姜等。

比如,麻黄是一味发汗的中药,有很好的平喘作用。但是由于它的发汗能力太强,并不适用于儿童或者体质较虚的病人,所以选择一种温和的辅料对其进行加热炒制,以抑制其过烈的性味就大为必要。现代医学实验证明,麻黄经过蜜炒之后,具有平喘作用的麻黄碱损失不大,但是有发汗作用的挥发油却损失了50%。

同仁堂有这样一副对联:“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这是制药人对人命关天的敬畏,也说明了炮制事关重大。

常用中药材中有不少本身就是毒药,如马钱子、乌头、巴豆、天南星、半夏等等。根据一些老中医的经验:这些虽然是毒药,却是一支治疗顽病痼疾的“奇兵”,通俗地说,就是能“以毒攻毒”。不过,毒药肯定不是随随便便就能用的,必须经过炮制。

而炮制“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过则气味反失”。也就是说,只有炮制适中,才能制造出低毒高效的药物。

明末,一家药铺自制了新药丸出售,可病人服后却没有—点效果。时逢名医张景岳造访,店老板就对张景岳说起了此事:“我用的可都是道地好药材,会不会是方子有毛病?”张景岳看罢方子说:“这是古方,没有毛病。不知您的药都是如何炮制的?”

店老板带着张景岳来到店后,张景岳见药工正在煮附子,便问:“这附子煮多长时间?”老板说:“小店炮制药材是慎之又慎,宁可过,绝无不及。附子有毒,水煮可去毒,因此,小店规定要煮到烂熟、将毒去尽为止。”张景岳大笑道:“贵店的药不灵,问题就在于此。附子有毒固然不假,水煮减毒也是千真万确。不过,如果将其完全煮烂至没有一点毒性,那么它的药性也就丧失了。”

叶天士是清朝乾隆年间的名医,医术高超,名满天下。他治病颇具巧思,不拘一格。其中,他救治难产妇女,而巧用药引子的故事,堪称杏林佳话。

难产的妇人是叶天士的邻居,病人家里已经请了医生诊治。不过,由于不放心这个医生的医术,病人的丈夫就将药方拿给邻居叶天士看。叶氏看罢,只在药方中加了一片梧桐叶做药引子。于是,病人的丈夫在院子里捡了一枚梧桐叶,放在药里煎熬,然后给妻子服了下去。说也奇怪,不到一刻钟的工夫,百般痛楚的产妇,顺利地产下了一个男孩儿,举家欢喜,向叶天士千恩万谢。

后来有医生听到了这件事,以为梧桐叶是治难产的特效药,纷纷效仿叶天士的做法,凡是遇到难产,都在药里加梧桐叶一片,但效果并不理想。有医生疑惑地向叶天士请教。叶天士笑笑说道:“我给邻居产妇治病那天,刚好是立秋,所以加了一片梧桐叶。你们不分时令节气,随便添加,当然是不会有效果了。”

一个对中医理论不了解的人,看了以上的故事,肯定会如堕云雾之中。其实,根据中医学说,用药需参考天时,也就是时令节气。春天是生发的季节,而秋天是万物陨落的季节。梧桐对秋天清萧陨落之气最为敏感,所以,一遇秋令,梧桐最先落叶。在催产药中加一片梧桐叶,就是取它的下落之力,让胎儿尽快地落地。

由此可见,“药引子”很神奇,但并非故弄玄虚。医书上说,“药引子”可以带领药物进入病变部位,起向导作用。也可以让药力更好地发挥,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在中华文明里,医学、哲学、军事、文学、政治,都是相通的。《孙子兵法》上说:“兵者,诡道也。”中医也认为:“用药如用兵”。“药引子”可以说就是医疗实践上的“诡道”,是一种灵活变通,是针对不同的疾病采用的不同策略。

相信许多人都见过这样的场面:在庞大的中药架前,店员摊开一张张黄纸,掂起古铜色的小秤,不时瞄一眼药方,熟练地将每一味药过秤,然后倒在黄纸上。很快,一副药就抓齐了。那么,它们凭什么这样搭配在一起呢?

其实,这一小堆的药物就像一支御驾亲征的军队。它们的组织关系,可以用四个字来传达:君臣佐使,这也是中药配伍的哲学。

君药是药方中起最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就像是统帅。臣药是辅助君药提高疗效的药物,相当于军师。佐药是起佐制功能的药物,可以调和君药与臣药之间的毒性或峻烈性。而使药,也就是药引子,就像先锋一样,引领君、臣、佐三种药到达病变部位,发挥治疗作用。

拿一个具体的药方来说:石膏、熟地、麦冬、知母、牛膝。这是明代名医张景岳创制的一个方子,名为“玉女煎”,治疗阴虚引起的胃火头疼和牙疼。石膏可以泄胃中之火,起到最重要的治疗作用,所以充当君药。熟地甘润,可以补肾中之阴,以辅助石膏泄火,充当臣药。麦冬凉润,知母苦寒,进一步佐助石膏、熟地两味药发挥作用,两者均是佐药。牛膝滋补肾水,并且可以引胃火下行,是为使药。

由此可见,一副中药就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在正气与邪气的抗争中,每一味药都在扮演一个角色。而这不仅是用药的科学,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致缩影和独特思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了解中医“药引子”吗
“药引子”到底有没有必要
中药的药引子
经典药引子如何选择中医教您中药里存在很多归经引经药,能将药物直达
神秘而有趣的药引子
关于中药方中的药引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