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京大学特聘教授冯志亮解析杜氏起源与历史发展

  杜姓为中国第四十三位姓氏,主要分布在四川和华北地区。当今杜姓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47%,总人口大约有619万。

  得姓始祖杜伯,姬姓,帝尧裔孙刘累之后。舜称帝后封唐尧之子丹朱于唐。至周初成王时,唐国不敬当朝天子,被周公旦所灭,并将叔虞封于唐,唐国原国君后裔迁至杜,遂改称唐杜氏。周宣王时,唐杜国君桓在周王室任大夫,人称杜伯。后因周宣王宠妃诬告杜伯,杜伯遭冤杀。杜伯死后,其子孙多逃往中原,且以国为氏,称为杜氏,尊杜伯为得姓始祖。

  一、姓氏意义与原始图腾

  杜,是一种树木的名,也称甘棠,即杜梨。这是杜的本义。甘棠属于蔷薇科,落叶乔木。枝常有刺,小枝显紫褐色,叶片呈菱状卵形或长卵形,枝叶可以人药,枝液味涩使人很难下咽,故引申之义有堵塞、断绝,排斥、拒绝等

  在古代的陕西长安生长有一种杜梨树,是神农氏中一支氏族所擅长栽培的树,成为该氏族的社树,即神树,他们以杜梨树为氏族的原始图腾,以杜命氏族名,以杜命居地名:建立城堡后称杜城,最终形成国和姓。

  二、姓氏起源与发展传承

  杜姓的渊源主要有三大支:姜姓、祁姓和芈姓。

  第一支出自姜姓,神农氏的后代。相传在商朝时已经有杜国,神农氏的后裔后土的子孙以杜树为神树,故称杜,故地在今陕西长安东北商末周国兴起,杜人归顺于周。更书上没有留下姜姓杜氏后裔的消息,可能完全融人祁姓杜氏了。

  第二支源于祁姓,出自帝尧裔孙刘累之后裔的封地,属于以国名为氏。黄帝的二十五子之一有个叫祁的,尧姓伊祁,杜氏源于祁姓,是帝尧的后代。尧除承继祖辈姬姓外,又因其母庆都(居于今河南淮阳的有锋氏族部落之女)在祁地伊长孺家生下他,故又以地名“祁”为姓。中国古史传说的“帝”都有氏号,如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等。尧的氏族部落善于农耕和烧制陶器,又曾以唐(今河北唐县)、陶(今山东定陶)地为部落居住地,遂被人们尊称为陶唐氏,故有帝尧陶唐氏之称号,亦单称为“唐尧”。

  陶唐氏的后裔曾建国于刘。当时夏后氏的六世孙孔甲为夏王,他好方鬼神。传说天降雌、雄二龙,孔甲不会养,陶唐氏的裔孙刘累就向豢龙氏学扰龙。豢龙氏畜龙以事帝舜,因而被赐姓。而刘累因为学扰龙而事孔甲,也被赐姓为御龙氏。到西周时,刘累的后代建唐国,人称唐杜氏。后周成王把唐国灭了,把自己的弟弟虞封在唐,而把唐国国君迁到杜,称为杜伯。

  周宣王时,杜国又被灭,作为周大夫的杜伯也无罪而被杀害。杜伯的子孙大多投奔其它诸侯,而那些留在杜城的就用杜作为姓氏了。当时,杜伯之子隰叔逃奔晋国,后仕晋为士师之官。其子孙遂为士氏,后食邑于范,又为范氏。杜氏、士氏、范氏三氏同宗同源。春秋初年,唐杜国被秦国所灭。公元前687年,秦武公置杜县,治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的东南部。西汉元康六年(公元前65年),因汉宣帝筑陵于该地,遂改名为杜陵。

  据有关史料所证,杜陵杜氏族人的世居地,在今陕西长安县东少陵原东南端一带,此地因世居杜氏贵族,故而在唐朝时期便在该地设置“杜曲”地名。后又因其南设杜固地名,后世便称杜曲为北杜,杜固为南杜,两社之杜氏族人史称杜氏正宗,为杜氏家族的主要组成部分。该支杜氏正确读音作dù(ㄉㄨˋ)。

  第三支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君主杜敖,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春秋时期,楚国有君主名叫熊艰,号称杜敖,亦称堵敖、庄敖。据史籍《史记·楚世家》中记载:“武王卒师中而兵罢。子文王熊赀立,始都郢。文王二年,伐申,过邓,邓人曰‘楚王易取’,邓侯不许也。六年,伐蔡,虏蔡哀侯以归,已而释之。楚强,陵江汉间小国,小国皆畏之。十一年,齐桓公始覇,楚亦始大。十二年,伐邓,灭之。十三年卒。子囏立,是为杜敖。杜敖五年,欲杀其弟熊恽,恽奔随,与随袭弑杜敖,代立。”

  在楚杜敖熊艰被弑后,其族人后裔分散避难,有以先王称号为姓氏者,称杜氏、或称堵氏,后统称为杜氏,世代相传至今。芈姓杜氏源出杜敖(堵敖),其“杜”、“堵”的读音皆作tú(ㄊㄨˊ),今音读作dù(ㄉㄨˋ)亦可。

  三、民族融合与基因融入

  南北朝北魏鲜卑族独孤浑氏族改为杜氏,遂成为河南汉族。北宋金国女真族徒单氏族改为杜氏。清朝满洲八旗都善氏,图克坦氏等氏族均集体改为杜氏,其后族人多数同化为东北杜姓汉族。当今东北多杜姓与满族改姓有直接关系。

  四、历史迁移与人口繁衍

  先秦时期,杜姓主要活动于陕西。秦汉时期,杜姓已经散播到河南,山西,湖北、四川、山东等地。唐朝,杜姓在长江南北都有分布明末,杜姓始入台湾。

宋朝时期,杜姓大约有54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7%,为宋朝第二十九位大姓。主要分布于河北、四川、山东、浙江,大约占杜姓总人口的64%:其次分布于河南、陕西。河北为杜姓第一大省,约占杜姓总人口的22.7%,全国形成了北方冀鲁、西部四川、东面浙江三大块杜姓人口聚集区。明朝时期,杜姓大约有38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41%,为明朝第六十位大姓。

杜姓主要分布于江西浙江、江苏,大约占杜姓总人口的35%;其次分布于山西,四川、河北、山东,集中了36%的杜姓人口,江西为杜姓第一大省,约占杜姓总人口的13.5%全国形成了东面赣浙苏、北部晋冀鲁,西方四川三大块杜姓人日聚集区。宋元明期间,杜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不大,人口主要由北向东南移动。

  五、当代分布与姓氏图谱

  当代杜姓人口已达619万,为全国第四十三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47%。主要分布于河南、山东、四川、河北四省,大约占杜姓总人口的38.5%;其次分布于湖北、陕西、江苏、山西、安徽五省,大约占杜姓总人口的22.1%,河南约占杜姓总人口的11.3%、为杜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豫鲁冀鄂、川陕晋两大块杜姓人口聚集区。

  六、郡望堂号与楹联家训

  1、郡望和堂号

  杜姓的郡望主要有京兆、襄阳,濮阳汉阳,南阳、陕郡、洹水、河南等。杜姓的堂号除子与郡望同名者外,主要还有诗圣、少圣等堂号:“诗圣”和”少圣”堂号典出唐朝大诗人杜甫,杜甫自号“少陵野老”,后人称杜甫是“诗中之圣”。

  2、宗祠楹联

  书成通典:名列瀛洲。

  民歌慈母;世号诗王。

  耽思乎经籍;图像于凌烟。

  花折应时,金陵度曲;兰谪降丽,玉简留珍。

  3、族规家训

固本守业崇节俭,光大门楣报国家。

  自见自知显聪明,克终自胜方自强。

  律己慎独洁身好,恬淡释然境界高。

  立志修身首孝悌,意欲治国先家齐。

  孺子求学少年时,立身行道天下志。

  淡泊修心勤克己,宁静练达少欲私。

  书破千卷明事理,路行万里学做人。

  子女天资因材教,养子不教罪魁首。

  为人父者严戒子,古有跪石炼其义。

  教子身教胜于言,诚信谦和家业传。

  子孙强身与健魄,病体羸弱怎报国。

  丰衣足食多末盛,贫贱忧戚玉汝成。

  博采众长自有神,身兼数艺不压身。

  文容万物章有意,意蕴高远境清丽。

  身为士子重读书,勿迷妻子恋仕途。

  求学行道顾名声,切勿乱行辱家风。

  闲居无赖莫行赌,何不与天争雄图。

  忠恕圣人天诚敬,积善大族有余庆。

  乐天知命士子心,历经荣辱自不惊。

  勤劳治家和顺齐,谨慎保家忠厚继。

长幼相扶情真切,血脉相持创基业。

  七、姓氏名人与宗族先贤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杜姓历代名人282名,占总名人数的0.62%,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三十三位,杜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67%,并列排在第三十三位;杜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35%,排在第五十几位;杜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46%,排在第四十九位。

  历代杜姓重要人物:秦朝大将军杜赫;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北海相杜密,经学家杜子春,经学家兼文字学家杜林,书法家杜操;西晋名将杜预:朝农民起义军首领杜伏威;唐朝宰相杜如杜氏名人杜如晦,史学家杜佑,诗人杜甫、杜审言、杜荀鹤,文学家杜牧;北宋宰相杜充;明朝画家杜琼;清朝诗人杜濬。

  八、寻根探源与宗族名胜

  游线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县(发源地)—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杜康墓)—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杜康仙庄)

  (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县杜姓的发源地—杜姓始祖之一刘累的封地杜公祠

  虽然如今的长安县除了杜源个地名之外,已经没有了古杜国的任何遗址,但是却留有一个杜姓名人—杜甫曾经居住过的地方杜公祠,位于长安县城东约3公里的少陵塬畔距西安南约12公里。诗圣杜甫在唐天宝五年(公元746年)来到长安,离居时间前后长达13年之久,在这里留下了大量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其中在殿内壁间尚悬有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府下中严公九日南山诗”拓片,是国内现存杜甫的惟一墨迹。后人为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在他居住最久的樊川立祠塑像,杜公祠现已扩建为杜甫纪念馆并对中外游人开放。

  乘车参考:乘坐215路公车可到韦曲镇,车票1元,也可乘小公共洗车前往。门票:10元。开放时间:8:00-18:00。顺道游:西安市肯定是一个重要的旅游点。另外还有长安县西南8公里左右的香积寺,也值得一游。

  (二)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杜康墓

  在陕西白水县的康家卫。至今保存有酿酒之祖桂康的遗迹。杜康相传是夏代人,为酿酒之祖。清代的《白水县志》记载他是“县之康家卫人”,他的墓地也在白乡,县志上的地形略图还特意标出了“杜康墓”的位置。在县城西北15里的康家卫,是杜康当年居住过的村子。康家卫有一道杜康沟,沟底有一眼杜康泉,冬天不枯不结冰,相传是杜康当年取水酿酒的地方。由于杜康酒以甜美而名传千古。所以杜康泉千百年来也和杜康酒一样,成为游人慕名前来观赏的一景。杜家壑村,就是当年杜康家族聚族而居的地方。杜庚居住过的地方称杜康沟,现在沟里居民姓杜者占到90%以上,杜康的墓地据说就在泉东的崖下。

  乘车参考:西安市长途汽车站每天上午(每1小时有一趟)发往白水县的长途车,普通车I6元,车程5小时,到县城换乘开往县职业中学的汽车,到杜康泉下即可,车票2元。顺道游:从白水西北可到达黄帝陵。东北可到韩城游览党家村民居。

  (三)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杜康仙庄

  汝阳杜康仙庄村是中国秫酒的发源地,中国酒文化的摇篮,酒祖杜康在此创造了秫酒,开创了酿酒之先河,“杜康仙庄”为周平王封赐,位于洛阳东南50公里杜康村,是全国少有的酒文化研究中心和旅游圣地。杜康仙庄有16个酒文化白然景观和22个酒文化人文景观,它是一座中国酒文化的历史宝库。

  乘车参考:从洛阳乘长途车到汝阳县城约20分钟一班车,车费需15元,从汝阳县转班车往仙庄村需1小时左右,票价3元。门票:15元。特产:双黄鸭蛋。

  游线二:四川省成都市(杜甫草堂)

  当年杜甫为避安史之乱,从长安经甘肃逃亡到成都,友人帮助其在西郊流花溪畔建起一座茅屋,自诩为“草堂”。他就是在这里写下了名扬天下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博物馆内珍藏有各类资料3万余册,文物2000余件。草堂内园林十分幽静,溪水婉蜒,桥亭相间,花径柴门。曲径通幽,井有春梅、夏荷、秋菊和四时幽兰相伴。最近在杜甫草堂的考古挖掘中发现了杜甫诗中描述的村庄遗址和相关文物,证明了该地确实是杜甫当年居住过的地方。这些遗迹已经在草堂里对外展出。

  乘车参考:在成都乘5、13、7、47、35、64、78、82、84、801路汽车可达。门票:普通门票58元,邮资明信片门票66元(园中园门票、杜甫生平展、大型漆画展等)。

作者:冯志亮,号渤海居士,别署集雅阁主人,河北秦皇岛人,佛教信徒。被誉为IT培训师、网络分析师、网络策划人、品牌推广人、姓氏文化学者;网络新闻营销奠基人和发展者、品牌通创始人。曾提出关于网络广告价值排斥论的“蓝海观点”。蓝海观点的提出对于中国的互联网发展方向有着重要的意义,并成为我国网民对网络真正了解的一个标志,为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010年春,冯志亮毅然摘下互联网行业带给他的诸多光环,正式皈依佛家净土宗,并成功完成行业转型,开启了人生另一个崭新的篇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与传播。2013年受聘为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与宗教学系特聘教授。冯志亮涉猎广泛,书法造诣深厚,并热衷于文学历史,亦是一位古体词人和家史家谱研究专家,曾编写《百家姓寻根手册》三百余部,《姓氏填谱手册》两百余部,著有《渤海诗词集》、《姓氏溯源与民俗探究》、《怎样修家谱》、《怎样编家史》、《怎样写自传》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百家姓知识8 -堂号、楹联、郡望
这个姓的祖先可能不在中国,而来自一个小国,你是不是这个姓
中国百家姓著名堂号一览
百家姓姓氏堂号
中国家谱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百家姓堂号堂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