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化学者冯志亮先生解析谭姓的历史渊源与未来发展

  谭姓是中国第五十七位姓氏,主要分布在湖南、广东、广西、四川、重庆。当今谭姓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8%,总人口大约有499万。

  得姓始祖谭子。姒姓,谭氏。周武王伐纣建立西周后,大封先贤圣君后代。大禹后裔中有一支被封于谭。故城位于今山东省章丘市城子崖。谭子在位时,正值春秋初期,针对大国诸侯以强欺弱、争夺霸主的局面,他首次提出“尊王抑霸”的政治主张。周庄王十四年,齐桓公出兵并吞了谭国。谭国灭亡后,谭子逃亡莒国(今山东莒县),为了纪念故土,便以国为氏,以谭姓相传。故而谭子被尊为谭姓的得姓始祖。

  一、姓氏意义与原始图腾

  谭,即覃。《说文解字》记载:滋味深长,甲骨文中覃字与酉字相近,金文也相似,上部都有一个囊形的盖子,在现在偏远的乡村和20世纪五六十年代城市的小酒店中,均使用这种陶器坛子盛酒。一般用数层布包上干净的沙子,压在坛子的颈口上。覃的本义为有塞盖的酿酒坛或者盛酒陶坛,因为酿酒的原理和盛酒的缘故,谭字古文就会发出酒味醇厚的香气。所以,覃字由“长”引申为“深入”之义,如覃思一词就有深入思考的意思。

  覃人当然与酿酒和储藏酒的坛子的制造有关,覃人不但能酿酒,而且知道使用何种形状的陶器作为酒具,能获得质地醇厚香甜的美酒久而久之,形成了覃氏族,以此职业为氏族原始图腾,并且命名氏族,创制了族徽。覃人的分支很多,谭人为其一。最终发展成相应的国家,出现覃,谭姓氏。

  二、姓氏起源与发展传承

  谭姓主要有两大来源:赢姓和姬姓。

  第一支谭氏出自嬴姓。黄帝娶方雷氏生青阳,即金天氏少昊(少皞)帝。少昊氏族最早活跃在今河北盐山东南,后南迁到山东曲阜地区,为以凤凰为图腾的东夷族一支。少昊之孙皋陶在尧舜时为掌管刑法和司法之官,皋陶之子伯益为掌管火种和驯养兽鸟之官,佐禹治水立有大功,赐姓赢。伯益以后在西周时有国十四,其一为谭,子爵,史称谭子国,故国在今山东章丘市西城子崖。公元前684年,即鲁庄公十年,齐桓公灭谭子国,谭子奔莒,子孙以国名为氏。古代谭亦作覃、郯。赢姓谭氏的历史至少有2600年。

  第二支出自姬姓。周文王灭商前,先西定西戎及阮、密、共诸国,封其庶子于獂戎故地,遂有原国,在今甘肃陇西县北。周朝初期,周公旦在平定殷侯武庚和三监叛乱之后,为加强对商都朝歌的监控,移封原国于今河南济源市之原乡,伯爵。周平王东迁洛阳后,原伯之地赐予郑人苏忿生,原伯东移今河南原阳西的原武镇。春秋初,两地原国分别为晋,郑所灭。周襄王封在朝做官的周大夫原伯毛食邑于谭,也称谭伯。谭即覃,覃与怀同在一地,故也称覃怀,在今河南武陟西的温县,在原国之东。谭伯之后以邑名为氏,姬姓谭氏的历史至少有2600年。

  三、民族融合与基因融入

  谭姓的外来血缘是组成今天汉族谭姓的重要成分,特别是湖南和两广地区的谭姓,基本上是出于东汉巴郡五姓蛮的覃姓。覃、潭、谭、镡、瞫五字音近相通,后来演化出五个姓,实为一姓。清朝满洲八旗有谭姓,世居沈阳,其先为汉人,人旗后满化,后来又改回汉族,成为东北谭姓汉族的重要成员。

  四、历史迁移与人口繁衍

  先秦时期,谭姓活动于山东和河南地区。历经秦汉魏晋南北朝,谭姓已经繁衍到各地。唐朝时谭姓已是湖南的著名大姓,而且其主体也由北方移人华南地区唐宋元之际的几次大移民和民族的融合,南部谭姓不断地得到充实和发展,形成典型的南方姓氏。明清时期,随着山东地区向东北的移民以及清满洲八旗汉化过程的加速,形成了胶东和辽东两半岛的谭姓群。当代我国南北谭姓分布的局面由此形成。

  宋朝时期,谭姓大约有23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3%,排在第六十七位。谭姓第一大省是湖南,约占全国谭姓人口的59%,主要分布于湖南、广东,这两省谭姓大约占全国谭姓人的75%;其次分布于江西、四川、山东、河北、湖北,这五省的谭姓又集中了22%。全国形成了以湖南为中心的湘粤赣川谭姓大聚集区。

  明朝时期,谭姓大约有26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28%,排在第七十八位。宋元明600余年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谭姓人口增长低于全国人口的增长。

  明朝时期,湖南仍为谭姓第一大省,约占谭姓总人口的25%主要分布于湖南、广东、四川、江西,这四省谭姓大约占谭姓总人口的75%;其次分布于湖北、江苏,这两省又集中了谭姓总人口的14%。宋元明期间,谭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不大,其人口主要向东南、向西迁移。全国仍以湖南为中心,形成了湘粤川赣谭姓大聚集区。

  五、当代分布与姓氏图谱

  当代谭姓人口已有499万,为全国第五十七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8%。从明朝至今600余年中,谭姓人口由26万增到近500万,增长了19倍多,谭姓人口的增加速度远高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宋朝至今1000余年,谭姓人口的增加率呈上升的态势。主要分布于湖南、广东、重庆三省市,大约占全国谭姓人口的44.8%;其次分布于广西、四川、湖北、山东,贵州,江西六省区,又集中了谭姓总人口的35.4%。湖南为谭姓第一大省,大约占全国谭姓人口的19.4%,全国重新形成了南起粤桂、北经湘鄂、西连川渝的谭姓聚集区,在近600年间,谭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相比有了很大的区别,由东部向华中、华北和四川的回迁已经大于由北向东南的迁移,同时,向东北的移民已经成为重要的流动方向。

  六、郡望堂号与楹联家训

  1、郡望堂号

  谭姓的郡望主要有弘农、济阳、齐都等。重要的谭姓堂号除了与郡望相同外,主要还有善断堂等“善断”堂号典出唐朝谭忠因谭忠有谋,料事如神,被称善断,因而有此堂号。

  2、宗祠楹联

  七岁登第;三子大夫。

  三策摅奇;七龄登第。

  宣猷边塞;锡春土茅。

  仙客炼丹得道;烈妇渍血留痕。

3、族规家训

  敦孝悌,以全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

  和乡党,以息争讼;崇家规,以承祖训。

  知礼义,以厚风俗;秉师道,以递薪火。

  积善行,以正颜色;慎交游,以端品德。

  诫子弟,以禁其非;谨冠婚,以顺夫妇。

  精文读,以明事理;守国法,以当义民。

  勤桑农,以足衣食;尚节俭,以惜财物。

戒淫赌,以立准则;明赏罚,以树规范。

  目前国内外的图书馆和其他单位正式公布收藏了谭姓族谱211部。

  七、姓氏名人与宗族先贤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人谭姓历代名人79名,占总名人数的0.17%,并列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一百零九位;谭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19%,并列排在第一百零五位;谭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2%,排在第九十位;谭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22%,排在第八十六位。

  历史上重要的谭姓人物:明朝兵部尚书谭纶,文学家谭元春;清朝词人谭献,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谭嗣同,刑部尚书谭廷襄,太平天国名将谭绍光;民国国民政府主席谭延闿,地质学家谭锡畴,京剧艺术家谭鑫培,作曲家谭小麟,民主革命者谭人凤。

  八、寻根探源与宗族名胜

  游线一:山东省章丘市(发源地)——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谭纶墓)

  (一)山东省章丘市谭姓发源地之一——大禹后人的封地谭国

  西周时期,章丘一带为古谭国,旧址在现在的山东省章丘市的城子崖遗址。历史上这里一直是筑城立国的理想之地。1928年,以黑陶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城子崖遗址,在龙山镇被发现,“龙山文化”由此得名。站在“三城叠压”的城子崖前,视线缓缓由下而上,依次是原始社会、夏代、周代,2000年的时光浓缩在一个横截面里。东北约2公里处,就是始自春秋、兴于两汉的东平陵故城。锦阳关西800米的齐长城,

  已在此蜿延了2400年。漫漫时间长河不知在章丘积淀了多少历史,不知还有多少令人无法想像的古物,静静地等待着重见天日的一天……城子崖历史博物馆里保存了从复、商、周剑两汉不同时期的出土文物,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辉煌历史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每个人的眼前。

  (二)江西省扼州市宜黄县谭纶墓

  谭纶是明代抗倭名将,江西宜黄人。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巡抚福建,率戚继光、俞大猷等平定境内倭寇。隆庆元年(1567年)总督蓟辽,与戚继光共事齐名,号称“谭戚”。今宜黄县城南有谭纶墓,邻近有“马祖第一道场”的石巩寺和全国罕见大型丹霞地貌,风光十分宜人。宜黄历史文化悠久,禅文化、赣文化(宜黄戏、傩舞)源远流长。自然景观十分秀丽,名胜古迹众多,宜黄县旅游资源丰富,其宗教文化、古建筑文化、自然风光在全省乃至全国处于重要位置,有中国佛教曹洞宗祖庭之一的曹山寺,棠阴明清古建筑群,又有全国闻名的神奇秀丽的华南虎自然保护区,是游客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游线二:湖南省浏阳市(谭祠、谭嗣同故居)

  浏阳市才常街的谭祠里有一张谭嗣同32岁时的照片,浓眉俊目,眼光闪闪似电,手中握着那把曾伴他闻鸡起舞的“凤矩剑”。谭祠里还有他的“崩霆琴”的照片。谭嗣同一生好琴,曾收藏他最崇敬的文天祥的“蕉雨琴”。谭嗣同怎么也想不到,他的殉难之地就是600年前文天祥从容就义的刑场——菜市口。

  在位于浏阳市北正路的谭嗣同故居,面对谭嗣同画像,追忆其人其事,令人感慨万千。原本衣食无忧的他,却在浏阳办算学馆,在长沙筹办时务学堂,办《湘学新报》,入京参与变法,干的都是旁人看来“不务正业”的事,最终还丢了性命。碌碌之辈更有理由嘲笑“谭家小子不识时务”了。但最终嘲笑别人者湮没无闻,身高小过160米左右的“小个子”谭嗣同却成了顶天立地的好汉,名乖青史。

  这座故居始建于明末。因谭父官至湖北巡抚,故称“大夫第”。这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大户庭院,可惜现有建筑仅保存了原貌的二分之一,大部分建筑己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被拆毁,思之令人痛惜。它躲过了战火与文革的浩劫,却没有躲过急功近利的房地产开发商之手。浏阳古城有1790年的历史,是著名的“花炮之乡”,是中国花炮的发源地,其花炮生产已有上千年历史。远在1723年,浏阳花炮就成为贡品,浏阳文庙内设“浏阳花炮博物馆”,到浏阳这里不可不看。另外浏阳河的发源地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吲和浏阳文庙古建筑群也是浏阳人的骄傲。

作者:冯志亮,号渤海居士,别署集雅阁主人,河北秦皇岛人,佛教信徒。被誉为IT培训师、网络分析师、网络策划人、品牌推广人、姓氏文化学者。2013年受聘为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与宗教学系特聘教授。曾编写《百家姓寻根手册》三百八十部,《姓氏填谱手册》两百余部,著有《渤海诗词集》、《姓氏溯源与民俗探究》、《怎样修家谱》、《怎样编家史》、《怎样写自传》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百家姓知识8 -堂号、楹联、郡望
中国有一个大姓氏,人口高达740万,却未被百家姓收录,你身边就有
天下谭姓来源
中国百家姓著名堂号一览,看看你的姓都是什么堂号?
中国百家姓著名堂号一览,看看你的姓都是什么堂号?屈姓—渤海堂,连
《百家姓》遗漏的大姓,拥有740万人口,身边很常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