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江南第一名旦“秋海棠”
导 读

自1940年秦瘦鸥的小说《秋海棠》问世后,先后被改编成话剧、沪剧和评弹搬上舞台,卖座极一时之盛。著名话剧演员石挥还因出色地创造了「秋海棠」这一生动的艺术形象,而获得「话剧皇帝」的美称。那几年,「秋海棠」与罗湘琦之恋情悲剧,几至家喻户晓。尽管小说作者在「前言」中声明并不影射任何人,但究竟谁是「秋海棠」的原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其实,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红通上海的京剧名旦黄桂秋却有一段经历与小说中的「秋海棠」十分相似。更巧的是当年石挥为演《秋海棠》曾专程登门拜访黄桂秋。请黄教她《苏三起解》中两段[散版]唱腔;加上「黄桂秋」三字中也有一「秋」字,黄又是男旦。这就难怪当时上海滩上都说「黄桂秋就是秋海棠」了。

那是在1933年春天,二十七岁的黄桂秋组班去吉林长春新民戏院演出时发生的事。他那「甜、娇、脆、嗲」的黄腔和舞台上的秀丽形象,倾倒了东北戏迷观众,同时也引起了当地大军阀希洽的邪念。他先是不断请黄赴宴,继而邀请其至寓所聊聊唱唱,最后竟将黄留宿在家,妄图非礼。军阀的丑恶行径遭到黄的坚决反抗。希洽恼羞成怒,将黄绑在后花园树上声言次日毁其面容。希之小妾深爱黄之才艺,又怜其遭遇,遂买通副官,贿以财物,瞒着希洽连夜放走黄桂秋,让其乘火车尽快逃回北京。七个月后,小妾也私逃至京与黄同居。不料在半年多后,那小妾竟携款与他人私奔,不知何往。

1942年春节,黄桂秋与周信芳合作出演于上海黄金大戏院。其时石挥、沈敏的话剧《秋海棠》已连满数月;筱文滨、筱月珍,邵滨孙、王雅琴等的沪剧《秋海棠》也生意兴隆。「黄金」老板为赚大钱,就建议周、黄他俩合排京剧《秋海棠》,由黄饰毁容前的《秋海棠》,周饰毁容后的「秋海棠」。当时有的老观众已知道黄当年在东北历险的经过,上海已有「黄桂秋即是秋海棠」的谣言,更有人添油加醋,越传越广。黄桂秋怕如再演出此剧会助长谣言的流传,故而坚辞不演。1957年4月3日黄桂秋率秋生京剧团在青岛永安大戏院演出《三堂会审》。二十三年前离黄私奔的姨太太竟坐在台下第一排看戏,但未去后台看黄。黄在台上也认出了她,限于种种原因而未敢相认。以后两人就再也没见过面,否则,定能给后人留下一段佳话。



黄桂秋 春秋配1947 来自悲鸿兰芳 03:11


[西皮摇板]

他一片至诚意令人钦敬, 对奴家并无有半点邪心。

劝乳娘休得要任意谈论,婚姻事全仗着堂上双亲。

[西皮散板]

好一位真君子言行不苟,

回家来对母亲细说根由。

[西皮流水]

提起了这桩事世间少有,有少年到郊外走马闲游。

不忍见女儿家在桑田行走,忙丢下了一锭银来把贫周。

[西皮摇板]

我和你准备着夤夜逃走,

也免得到公堂遗丑含羞。



青衣首席 黄桂秋

文丨朱永康



提起黄桂秋,现今花甲以上的京剧爱好者几都记忆犹新,他所创造的新而不僻、媚而不俗 的黄派旦角唱腔至今脍炙人口,而且年代愈久愈觉其可贵。黄先生能于20年代四大名旦称雄剧坛之际,成名于北京,别树一帜,立派于上海,诚非易事,所以他一生的艺术经历是非常可贵的。 


黄先生祖籍安徽安庆,1906年农历4月14日生于北京,今年是他90冥诞,原名德铨字荫清,后取桂、荫两字自称'桂荫轩主',1924年正式拜在青衣宗师陈德霖老夫子门下。他学陈不在腔调字眼之形似,而在深求其运嗓使气之法,成为陈氏门中一位深得真传实授者。


谈到学戏,黄先生说过这样一段话:'提起老夫子真使我感恩难忘,但他是位好角,而非戏教师,教法和一般戏教师不同,他只是一丝不苟地教我,像在台上演戏一样,可说是'傻教傻 学',直经五年,那时老夫子很重视他的爱婿余叔岩,所以派我和余老板配戏,做了专定旦角,也是承他老人家的青睐和厚爱哪。


'黄先生有一条得天独厚的好嗓子,特别突出一个'嗲'字,嗲得非常自然,毫不矫揉造作,令人一听就觉得不同一般。他高中低音都能运用自如,逢强音'放中有收',遇弱音'收中有放',且善用混合共鸣,使各种不同类型的字都能唱得委婉动听,加之咬字清晰、用气均匀,首尾始终保持着平衡的气息与力度,因此出字放声就显得特别抚媚娇嫩而有'呼之欲出'之感。可见黄桂秋的唱被誉为舞台三绝之一绝非偶然(其他二绝是徐碧云的武、筱翠花的做)。 



孙菊仙(京剧老生三鼎甲之一)


黄先生曾先后与余叔岩、杨小楼、马连良、高庆奎、言菊朋等大师合作于北京,特别是当时名扬四海的'老乡亲'孙菊仙,为了奖掖后进,也和他演出《三娘教子》。1930年黄先生开始挑大梁,老夫子在年迈体弱的情况下,还经常陪他演出,同年7月,师徒赴天津春和戏院演出,同行者有贯大元、茹富兰、芙蓉草等。为了捧徒弟,在《红鬃烈马》中,陈饰代战公主,黄饰王宝训,一时轰动剧坛,传为佳话。


不幸老夫子演毕即病倒,回来后不久谢世,故有'陈德霖为培养学生而死'之说。黄深感内疚,献给老师的挽联是其中最长的一幅,上联:'门下多自悲,忆平日训受崇庭,栽培有术,方期再二年共颂古稀,分弟子以荣光,永得春风垂厚谊',下联:'座前难少待,恸此疾灾侵小竖,挽救无方,竟使这一时同惊大讣,吊先生之长逝,从兹词韵弃遗编'。此后他就率团到外埠演出,抗战爆发后,他由南京至芜湖,转武汉经长沙、衡阳,边逃难边演出,到处受欢迎,最后抵香港。1938年11月乘'皇后'轮来沪,1939年2月献演于天蟾舞台,这是上海最大的舞台,可容3000观众。他首次来沪演出是1928年4月在丹桂第一台,一唱而红,给上海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这次是第二次,接着1940年第三次演出于更新舞台,1941年11月第四次演出于更新舞台,几次演出红遍了整个江南,被誉为'青衣首席'、'江南第一旦',真是红极一时。


有人误认黄为海派,谬矣!他是地地道道的京朝派,还曾在北京富连成第七科任教师。黄先生很重义气,41年他正大红,为了挽救富连成科班营业不振,毅然应叶龙章之邀,返京任教,与叶先生合编《新天仙配》、《广寒宫》,海报一登,戏票卖至一个月以外,不意戏院突遭火灾,戏装、砌末等一概化为灰烬,令人万分悲痛。42年春节,黄先生第五次来上海,与周信芳合作于黄金大戏院,周盛赞黄的艺术,多次为他配演《会审》中的蓝袍、《奇双会》中的李奇、《秦香莲》中的王延龄和包公,从此黄就定居上海了。




那时敌伪统治,南北交通不便,北方角儿无法南下,黄桂秋就挑起重任,经常演出于各大戏院,声誉日上。在此阶段有好几出令人难忘的好戏,如《玉堂春》,黄桂秋饰苏三、俞振飞饰王金龙、周信芳饰蓝袍、苗胜春饰红袍,四人配合得严丝合缝。周、苗二人扮演的不同性格的陪审官,把王金龙与苏三推到面对面的尴尬情景中,使黄、俞大有戏做,构成同台四个人物错综复杂的矛盾心理,戏剧冲突达到高度集中,他们的表演妙极了,所以观众都说:'看了这出戏,其他人的《会审》都弹脱了。'又如《贩马记》,黄饰桂 枝、俞饰赵宠、姜妙香饰保童,这一理想阵容真乃集一时之盛,俞之赵宠素负盛名,姜饰保童实属难得,姜、俞两位小生同台合演此剧,创剧坛先例,卖座盛况罕见。此外黄派《春秋配》被称为一绝,《申报》刊载:'黄桂秋的《春秋配》是他的看家戏,也就是《春秋配》这出戏绝唱的人,再以俞振飞为辅真是一绝。


'这时黄的声誉已直迫四大名旦。抗日战争胜利到解放,仍是黄派全盛时期,48年百代公司发行了黄灌的唱片《春秋配》,问世后一抢而空,随着唱片的发行,一段'蒙君子',很多人跟着哼,风靡一时。 解放后,54年初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在上海举行,陈毅市长亲自主持开幕式,评比结果黄先生的《别宫祭江》荣获演员一等奖。陈市长非常赞赏此剧,誉为'独岫群芳'并一再点演专场。


55年黄自组'秋声京剧团',把美妙的黄腔传播在祖国大地,获得一致好评。上海《文汇报》撰文'贯彻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秋声京剧团到处受欢迎',介绍他们演出的情况。那时报纸很少报道私营剧团的消息,因此很珍贵。57年反右开始后,私营剧团加强管理整顿,黄先生受牵连,'秋声'并入新民京剧团,62年又并入上海京剧院,黄先生任教师。63年3月上海京剧院大力发展黄派,黄先生在天蟾演出一场,戏院橱窗贴出'黄派唱腔简介',重点介绍黄腔特点,于是黄派名剧《蝴蝶媒》、《别宫祭江》等戏又与观众久别重逢,知音者大有人在,当年的盛况重现,演毕谢幕达十余次。黄先生为此兴奋地说:'做为演员有这样一天,夫复何求。




'此后由于江青大搞样板戏,黄先生也就不再有机会演出了。66年退休,78年9月11日病逝于上海,终年73岁,一代名伶与世长辞。长期为其配戏的上海京剧院院长俞振飞主持追悼会,千余名来宾含泪向遗体告别。 



音配像《母女会》

演唱:黄桂秋  配像:张敏智


黄先生的学生很多,早在抗战前后,王熙春、童芷苓、曹慧麟、顾正秋、厉慧敏、金素雯、梁小鸾、新桂秋、沈松丽、陆正红等名旦都曾向他学艺,连当时的越剧皇后姚水娟也慕名投拜,然而专门演黄派的却一个也没有。为什么呢?非不为也,乃不能也。正如顾正秋在她的《舞台回顾》一书中所说:'黄先生是我最敬爱的老师,但我学黄就是没那种嗲嗲的、娇娇的、脆生生的音,我越是学不来,就越觉得黄的唱腔好听,直到今天还是如此,'又说:'我总认为他的唱工是独特的,是天生的,没人能学到的。'这就充分说明学生们不是不想学黄派,而是学不像,因此只能改弦易辙去学别的流派了。然而黄派之动听却是无法否定的,名武生小王桂卿就说:'我不喜看旦角戏,唯独黄先生的戏我越听越爱听。'北大名家吴小如先生也曾在上海《新民晚报》上说过:'音带把对京剧影响极大的黄桂秋遗漏是不应该的。'今年适际黄先生90冥诞,上海戏剧家协会黄桂秋艺术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场演出,我们愿黄派艺术和其他流派一起,在京剧的百花园中永放清香。 



悲鸿兰芳公众号

策划人吕昕

监制:王天佑 徐小阳 吕  昕

 顾问:杨先让 徐伯阳 钱绍武


编辑王雪晗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  “悲鸿兰芳”公众平台


我们以最简单的话语来把握最顶尖的艺术,以最顶尖的艺术来叩动当下最活跃的思想。对话与感知,你所了解的不了解的都在这里。


如果你拿一双眼睛去看世界,那么世界也在看你——《悲鸿兰芳》策划人吕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戏与流派】黄桂秋《祭江》
艺术上不亚于四大名旦的黄桂秋
我与梅兰芳、周信芳、黄桂秋三位大师
王熙春:缅怀恩师黄桂秋
缅怀恩师黄桂秋
江南名旦黄桂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