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常州工学院

历史沿革

1978年4月,“常州市七二一工业大学”创建。
1979年11月,改名为“常州市职工大学”。
1980年11月,常州市政府报请江苏省政府批准,创建常州职业大学。
1982年3月,常州市政府明确,常州市职业大学与常州市职工大学为两所学校一套编制;同年12月31日,国家教育部批准在常州职业大学的基础上建立常州工业技术学院,实行省市双重领导,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逐步过渡到以市为主)。[5]
2000年3月22日,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常州工业技术学院、常州市机械冶金职工大学合并组建常州工学院,属本科层次的普通高等学校,由江苏省领导和管理,实行省(江苏省)市(常州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办学体制,学院以实施本科教育为主,同时举办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5]
2003年7月,经江苏省政府批准,常州师范专科学校(筹)的全部资源成建制并入常州工学院。[5]
2004年11月,学校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6]
2011年11月,学校入选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7]
2017年6月,学校入选江苏省2017-2023年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8]
2023年,江苏省学位委员会、省教育厅公布《2023年度新增学士学位授权专业名单》,同意常州工学院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为学士学位授权专业。[5]
常州市七二一工业大学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3年5月,学校设有19个教学单位,开设60个本科专业(48个专业招生)。[9]
根据2023年5月,常州工学院官网信息显示,该校下设21个学院,分别为航空与机械工程学院/飞行学院、汽车工程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光电工程学院、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理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人文学院、师范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赫特福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教学部、国际交流学院、智能制造产业学院、碳纤维新材料产业学院、电机产业学院、新传媒创意产业学院。[9]
常州工学院与本科专业
学院(部)
专业
航空与机械工程学院/飞行学院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飞行器制造专业、飞行技术专业、交通运输(民航运输管理方向)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汽车工程学院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车辆工程专业、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车辆工程专业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
光电工程学院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
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专业 、物联网工程专业、软件工程专业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学专业、工程管理专业、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
理学院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应用统计学专业
化工与材料学院
化学工程工艺专业、应用化学专业、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
经济与管理学院
物流管理专业、工商管理专业、财务管理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外国语学院
英语专业、商务英语专业、日语专业
人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秘书学专业、文化创意与传播专业(微专业)
师范学院
小学教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中外合作办
学)、音乐学专业
艺术与设计学院
产品设计专业、工业设计专业、动画专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环境设计专业、视觉传达专业、公共艺术专业
马克思主义学院
-
体育教学部
-
国际交流学院
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软件工程、土木工程、学前教育、自动化
中外高校学分互认联合培养项目:数字媒体艺术、工商管理、商务英语
智能制造产业学院
-
碳纤维新材料产业学院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应用化学专业、复合材料与工程(申报中)
电机产业学院
-
新传媒创意产业学院
-
展开
参考资料[9][a]

教学建设

截至2023年1月,学校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高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9个,省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4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5个,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4个,省特色专业4个,省重点专业(类)5个,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一期工程项目3个,5个专业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现有国家一流本科课程4门,省一流本科课程25门,省产教融合型一流课程6门,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10个。[2][10][11]
国家级特色专业
土木工程[10]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产品设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物流管理[10][11]
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0]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10]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土木工程、软件工程、建筑学、工商管理、学前教育、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程管理、数字媒体艺术[10][11]
省级特色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土木工程[10]
省级重点专业(类)
土木类、机械类、电气类、软件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10]
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10]
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一期工程项目
土木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12]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常州工学院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常州工学院物理实验中心、常州工学院工程训练中心、常州工学院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常州工学院数字艺术综合实训中心、常州工学院土木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光电技术实验教学中心、机械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常州工学院现代建筑技术综合训练中心、常州工学院软件与服务外包实践教育中心[12]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3月,常州工学院有省级重点建设学科4个。[2]
省级重点建设学科(4个):机械工程、软件工程、电气工程、土木工程[2]
“十四五”江苏省重点学科(4个):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土木工程、工商管理[13]

师资规模

截至2023年1月学校官网数据显示,学校有在职教职工13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0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近500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520余人、硕士研究生导师近100人;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省“333工程”培养人选和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等150人次。[2]
江苏省“333工程”培养人选
汤正华、黄海燕、王传金、潘金林、金卫东、杨建生、周焕卿[12]
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李文虎(2014年)[14]、李江蛟(2016年)[15]
注:以上数据为不完全统计,详情请查看资料。

合作交流

国际交流方面,常州工学院与国外多所大学或科研机构具有合作项目,先后与英国赫特福德大学、丹麦VIA大学2所国际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办学项目。并与64所院校建立了国(境)外友好学校。[16]
所在州
国家(地区)
国(境)外友好学校(机构)
结对时间
欧洲
英国
东伦敦大学
2005.1
赫特福德大学
2005.9
埃塞克斯大学
2016.3
丹麦
VIA大学学院
2009.1
法国
法国高等经济与商业研究学院(尚贝里高等商学院)
2009.3
凡尔赛建筑大学
2013.12
土耳其
安纳托鲁大学
2011.4
德国
科隆商学院
2015.6
芬兰
塞玛应用科技大学
2015.10
北美洲
美国
西北理工大学
2003.6
俄勒冈西南社区学院
2004.10
艾伯林基督大学
2009.8
中西州立大学
2010.4
加州州立大学长滩分校
2011.3
印第安纳大学-普渡大学印第安纳波利斯校区
2011.12
佩斯大学
2015.9
特洛伊大学
2016.3
纽约州立大学布洛克波特分校
2016.5
芝加哥康考迪亚大学
2017.5
代顿大学
2017.4
加州大学河滨分校
2017.7
加拿大
温莎大学
2013.10
爱德华王子岛大学
2011.11
荷兰学院
2001.8
圣力嘉应用艺术与技术学院
1999.8
南美洲
巴西
南卡西亚斯大学
2009.3
智利
太平洋大学
2013.5
大洋洲
澳大利亚
塔斯马尼亚大学
2011.12
南十字星大学
2016.5
新西兰
梅西大学
2012.3
亚洲
日本
横滨设计学院
2012.3
京都情报大学院大学
2015.12
山梨英和大学
2017.4
韩国
大邱大学
2009.3
柳韩工业高等学校
2013.9
柳韩大学
2013.10
又石大学
2016.6
泰国
国立发展管理学院
2014.12
印度尼西亚
布拉维基亚大学
2015.4
澳门地区
澳门科技大学
2014.11
台湾地区
勤益科技大学
2007.3
大叶大学
2015.6
台中教育大学
2015.6
亚洲大学
2015.12
东海大学
2016.3
明新科技大学
2016.4
新竹教育大学
2016.4
文藻外语大学
2016.8
参考资料[17][b]
展开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5月,学校有省级实验室/公共服务平台3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2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机构2个、市级重点实验室9个、市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机构4个、行业创新平台2个。[18]
省级实验室/公共服务平台
江苏省高校特种加工重点实验室、江苏省高校特种电机研究与应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中小企业新能源产业公共服务平台
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含共建)
江苏省通用航空器关键部件智能循环制造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家居智能化电工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昊邦)汽车座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精密花辊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天华)光伏智能化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展览展示器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重型数控机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高效节能温控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智能化检测监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微电机制造高效自动化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高铁制动系统核心部件绿色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液压冷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省级科技创新团队
天地信息感知与无人机应用研究
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机构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常州分院、文化创意协同创新中心
市级重点实验室
常州市特种加工重点实验室、常州市建设工程结构与材料性能研究重点实验室、常州市微特电机研究与应用实验室、常州市光电子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常州市数字艺术重点实验室、常州市软件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常州市现代物流技术与装备研究实验室、常州市无人机智能感知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常州市废弃物分析测试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市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机构
常州市创新创业与改革发展研究中心、常州市社会科学院数据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常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究会、常州市中华成语研究院
行业创新平台
电子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联合创新实验室、化工危废与工业固废协同处置联合创新实验室
参考资料[18][b]

科研资源

常州工学院图书馆

截至2023年5月,图书馆有辽河路校区、巫山路校区馆舍两处,总建筑面积39,898.86平方米,阅览座位数3,280。辽河路校区图书馆主体八层,设13个藏书阅览区;巫山路校区图书馆主体四层,设4个书库、4个阅览室。2023年5月资料显示,常州工学院图书馆有纸质图书131万余册、电子图书320万余册(超星数字图书馆)、电子期刊8,200余种、各类数据库29个、订阅中外文期刊1000余种、报纸50余种。[19]

学术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创刊于1987年,是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常州工学院主办的学术期刊。主要刊登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建筑学、经济管理等学术论文。[20]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83年11月,是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常州工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哲学、法学、文学等社会科学类学术论文。开设的主要栏目有:常州文化、四海论坛、高晓声研究、文学、艺术、成语文化、翻译研究、语言文字、法律社会、教育纵横等。[20]

科研成果

截至2023年1月,获批江苏省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建设项目1项、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建设项目1项。设有中德亚琛中心(筹),拥有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管理项目“常州工学院-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先进成型与智能制造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家“十四五”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储备项目“中德亚琛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等国际化平台和项目。[21][22]
2020年2月至3月,学校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项、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课题立项7项。[23]
常州工学院获2020年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一览表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类别
申请人
所在学院
1
迁飞性害虫灾害恢复力的影响机制及提升对策研究
规划基金
张㢬
经济与管理学院
2
智能无障碍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研究策略
规划基金
陶裕仿
艺术与设计学院
3
大运河文化的影像建构与国际化传播研究
青年基金
彭伟
艺术与设计学院
4
新兴百美图与近代新女性形象建构研究
青年基金
刘秋兰
艺术与设计学院
参考资料[23]

学校荣誉

常州工学院团委荣获常州工学院“五四红旗团委”等多项荣誉。[2]
2021年12月9日,智能制造产业学院被列入“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公示名单。[24]
学校荣获“江苏省文明校园”“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高等学校和谐校园”“江苏省节水型高校”“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征兵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高校”等省级荣誉,荣获“常州市文明单位(标兵)”“常州市五一劳动奖状”等市级荣誉。[2]

校园文化

校徽

学校校徽为题有书法体校名全称的长方形证章。教职工佩戴的是红底白字,学生佩戴的是白底红字。[4]
校徽
释义:常州工学院的标识是由两个同心圆构成的圆面。外环上下分别是中英文校名,内圆中间是一个呈“C”字样的立体水晶,右边的“1978”为建校年份。“C”既代表自身——常州工学院,也代表地区——常州,这与学校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地方大学”的愿景相呼应。三块水晶立柱的造型组合相交融,既代表着学校有三大学科领域:一是理工类,二是教育人文类,三是经济管理类;也有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的喻意,展现常州工学院不仅惟学无际、精育英才,更注重培养学生树立道德、格物致知,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境界。[4]

礼仪徽章

圆形徽章:建筑[4]
圆形徽章
徽章主图为常州工学院图书馆。图书馆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发师生创新思维的加速器和师生的精神家园。常州工学院图书馆主体宽厚庄重,造型别致,与门前明湖水面浑然一体,寓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4]
圆形徽章:庄重[4]
图书馆建筑风格庄重恢弘,寓意明朗贴切,准确易懂。有鲜明的时代感和艺术表现力,也有很好的视觉冲击和直观整体美感,便于识别记忆、推广传播。[4]
盾形徽章
盾形徽章:线条[4]
强调了图书馆的线条感,流畅而生动,创意独特,具有鲜明识别性。[4]
盾型徽章:盾型[4]
盾型寓意团队与协作,强调知识和真理给人以启示;盾型也象征着荣耀与高贵,这与大学培养学生的理想人格相契合,以盾型显现其风貌,相得益彰。[4]

吉祥物

吉祥物
姓名:常小工[4]
性格标签:好奇心、真诚、勇敢、坚毅
最喜欢的事情:热血派科研探索活动
爱好特长:跑步,自行车
造型阐释:狮子作为万兽之王,独具积极霸气的正面力量。此形象纯粹不加任何修饰的元素勾勒出狮子“大师”的模型,作为学术上的精神领袖,与勇敢创新、好学上进的精神相符合。[4]

校训

教会学成,守正有为[4]
释义:
教会学成——传承老校训训词。[4]
老校训雅俗适宜,大多数人都能明白其涵义,文字简雅,具有一定的人文底蕴。它阐明了为师者的责任,为生者的担当,教要教到会,学要学到成。这是老一辈工人的集体智慧和经验总结,也是新时期学校发扬传统、继往开来的根基。[4]
守正有为——是这次新加入的训词。[4]
“守正”一词出自《史记》。“正者,大道也”,这个大道,既包含道德操守,又包含客观规律,还包括正确理论。“守正”即是要分辨是非,恪守正道,弘扬正气,坚守正义。[4]
“有为”即奋发有为,做出成绩。意思是学校办学的目标,就是要培育对国家和社会有所作为的人才。学校要激发师生“愿为”的动力,让师生获得“能为”的素质,为师生搭建“可为”的途径和平台,从而为师生有所作为的出彩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4]

校风

团结、严谨、求是、创新[2]

校歌

常州工学院校歌为《放飞梦想》[25]
《放飞梦想》
歌词
曲谱
延陵邑,古韵长,君子尚义美名扬。
迎着朝阳,充满希望,我们一起放飞梦想。
人人能创造,个个思成功,
我们生活在这热土上。
人人能创造,个个思成功,
我们生活在这热土上。
星辰下,啊明湖旁,年轻人读书的好地方。
星辰下,啊明湖旁,我们一起放飞梦想。
星辰下,啊明湖旁,年轻人读书的好地方。
星辰下,啊明湖旁,我们一起放飞梦想。
中吴地,今辉煌,哺育英杰好土壤。
迎着朝阳,充满希望,我们一起放飞梦想。
人人能创造,个个思成功,
我们生活在这热土上。
人人能创造,个个思成功,
我们生活在这热土上。
星辰下,啊明湖旁,年轻人读书的好地方。
星辰下,啊明湖旁,我们一起放飞梦想。
星辰下,啊明湖旁,年轻人读书的好地方。
星辰下,啊明湖旁,我们一起放飞梦想。
放飞梦想。
校歌
展开

校园环境

校区

辽河路校区

辽河路校区
巫山路校区
会馆滨路校区
常工院辽河路校区位于新北区北部新城核心地带,在京沪高铁常州站西北方,东靠新龙二路,西依龙江路,南临辽河路,北近嫩江路。2016年10月18日,常州工学院辽河路校区一期工程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10000余名学生入驻新校区。该校位于巫山路、会馆浜路的另两个校区也于同日开学。该校区占地约1000亩,由公共核心区、教学科研区、学生生活区和体育运动区4大片区组成,总建筑面积近40万平方米,可容纳在校生12000人。[2]

巫山路校区

校区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巫山路1号。[2]

会馆滨路校区(继续教育学院)

位于江苏省常州市会馆浜路55号。学院从1988年开始举办成人高等继续教育以来,共培养了10万余名本专科成教毕业生;现开办本科专业20个,每年招生约5000名,在籍学生11000余名;是江苏省成人教育协会理事单位、江苏省高教学会高校成人教育研究会会员单位、江苏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26]

标志建筑

图书馆

图书馆现有辽河路校区、巫山路校区馆舍两处,总建筑面积39,898.86平方米,阅览座位数3,280。辽河路校区图书馆主体八层,设13个藏书阅览区;巫山路校区图书馆主体四层,设4个书库、4个阅览室。两校区图书馆均实行藏、借、阅、检、管一体化开放式的服务和管理模式。图书馆的业务工作及管理工作通过采用自动化管理系统实行全流程管理。[27]
常州工学院图书馆
 图书馆共设有两个电子阅览室,通过馆藏的光盘数据库、在线数据库、镜像数据库、自建数据库、电子图书等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网上信息查询、浏览、下载等服务。还配有公共检索终端,为读者提供书目查询、读者信息查询以及图书馆指南性信息服务。[27]
 图书馆为科研团队以及国家级、省级基金项目组等配备固定联系人,提供文献资料和科技信息全方位服务。[27]

行政管理

学校领导

汤正华
党委书记
张兵
党委副书记、院长
周全法
党委副书记、副院长
王传金
党委副书记
朱海山
党委常委、副院长
朱锡芳
党委常委、副院长
张金贵
党委常委、纪委书记
汪群
党委常委、副院长
参考资料[28][c]

历任领导

校长
任职时间
党委书记
任职时间
马树杉
2000年03月-2009年01月
卢进南
2000年03月-2008年07月
李文虎
2009年01月-2018年10月
张力航
2008年07月-2014年04月
——
——
王建明
2014年04月-2018年03月
注:以上信息来源于常州工学院官网,统计时间截至2023年2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常州大学、常州工学院、江苏理工学院:你不一定听过,但值得考虑
常州工学院历史沿革
江苏省高校(三十七)常州工学院
江苏公办本科大学有哪些
江苏省内公办本科院校预估投档线来了!文科(按地区排序)
江苏省各院校2011年本科新增专业一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