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诊断之八纲辨证(二)——寒热辩证

概念: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

内容: 病邪有阳邪与阴邪之分,正气有阳气与阴液之别。

热证: 阳邪致病导致机体阳气偏盛而阴液受伤,或是阴液亏损而阳气偏亢,均可表现为热证;

寒证: 阴邪致病导致机体阴气偏盛而阳气受损,或是阳气虚衰而阴寒内盛,均可表现为寒证。

所谓“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

意义: 寒证与热证实际是机体阴阳偏盛、偏衰的具体表现。

关系: 寒象、热象与寒证、热证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①如恶寒、发热等可被称为寒象或热象,是疾病的表现征象,而寒证或热证是对疾病本质所作的判断。

②一般情况下,疾病的本质和表现的征象多是相符的,热证见热象,寒证见寒象。但反过来,出现某些寒象或热象时,疾病的本质不一定就是寒证或热证。

③因此,寒热辨证,不能孤立地根据个别症状作判断,而是应在综合分析四诊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辨识。

意义: 辨清寒证与热证,是确定“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治疗法则的依据,对于认识疾病的性质和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一)寒证

含义: 指感受寒邪,或阳虚阴盛,导致机体机能活动受抑制而表现出具有“冷、凉”症状特点的证。由于阴盛或阳虚都可表现为寒证,故寒证又有实寒证与虚寒证之分。

证候表现: 恶寒(或畏寒)喜暖,肢冷踡卧,冷痛喜温,口淡不渴。痰、涕、涎液清稀,小便清长,大便溏薄,面色白,舌质色淡,苔白而润,脉紧或迟等。

证候分析

实寒证: 因感受寒邪,或过服生冷寒凉所致,起病急骤,体质壮实者

虚寒证: 因内伤久病,阳气虚弱而阴寒偏胜者;

表寒证: 寒邪袭于表者;

里寒证: 寒邪客于脏腑,或因阳虚阴盛所致者。

恶寒(或畏寒)喜暖、肢冷踡卧、冷痛喜温: 由于寒邪遏制,阳气被郁,或阳气虚弱,阴寒内盛,形体失却温煦。

口淡不渴,痰、涎、涕、尿等分泌物、排泄物澄澈清冷,苔白而润: 寒不消水,津液未伤。

面色白,舌质色淡: 外寒阻遏阳气或阳气不足,气血不能运行于面。

脉紧: 寒邪束遏阳气

脉迟: 阳虚推动缓慢。

(二)热证

含义: 指感受热邪,或脏腑阳气亢盛,或阴虚阳亢,导致机体机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具有“温、热”症状特点的证。由于阳盛或阴虚都可表现为热证,故热证有实热证、虚热证。

证候表现: 发热,恶热喜冷,口渴欲饮,面赤,烦躁不宁,痰、涕黄稠,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苔黄燥,脉数等。

证候分析

实热证: 因外感火热阳邪,或过服辛辣温热之品,或寒湿郁而化热,或七情过激,五志化火等导致体内阳热过盛所致,病势急骤,形体壮实者,多为实热证;

虚热证: 因内伤久病,阴液耗损而阳气偏亢者,多为虚热证;

表热证: 风热之邪袭于表者,多为表热证;

里热证: 热邪盛于脏腑,或因阴虚阳亢所致者,多为里热证。

发热、恶热、面赤、烦躁不宁、舌红、苔黄、脉数等一派热象: 由于阳热偏盛,津液被耗,或因阴液亏虚而阳气偏亢。

口渴欲饮、痰涕黄稠、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少津等症: 热伤阴津。

(三)寒证与热证的鉴别

1.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要点

寒证与热证,是机体阴阳偏盛偏衰的反映,寒证的临床表现以“冷、白、稀、润、静”等为特点,热证的临床表现以“热、红(黄)、稠、干、动”等为特点。

2.寒证、热证的真假辨别

一般来说,寒证多表现为寒象,热证多表现为热象。但在某些疾病的危重阶段,会出现一些与其寒、热病理本质相反的“假象”,从而影响对寒、热证的准确判断。

分类:

(一)真热假寒证

含义: 是指疾病的本质为热证,却出现某些“寒象”的表现,又称“热极似寒”。

举例: 如里热炽盛之人,除出现胸腹灼热、神昏谵语、口臭息粗、渴喜冷饮、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而干、脉有力等里实热证的典型表现外,有时会伴随出现四肢厥冷、脉沉迟等症。

病机解析: 从表面来看,这些“寒象”似乎与疾病的本质相反,但实际上这些表现是由于邪热内盛,阳气郁闭于内而不能布达于外所致,而且邪热越盛,厥冷的程度可能越重,即所谓“热深厥亦深”。

因此,这些“寒象”为热证发展到较为严重、复杂阶段的表现,也是阳热内盛的反映,只不过是较常规热证的病机和表现更为复杂。

(二)真寒假热证

含义: 是指疾病的本质为寒证,却出现某些“热象”的表现,又称“寒极似热”。

举例: 如阳气虚衰,阴寒内盛之人,除出现四肢厥冷、小便色清、便质不燥、甚至下利清谷、舌淡苔白、脉来无力等里虚寒证的典型表现外,尚可出现自觉发热、面色红、神志躁扰不宁、口渴、咽痛、脉浮大或数等症。

病机解析:

从表面来看,这些“热象”似乎与疾病的本质相反,但实际上这些表现是由于阳气虚衰,阴寒内盛,逼迫虚阳浮游于上、格越于外所致,而非体内真有热邪。

同时,这些“热象”与热证所致有所不同。如虽自觉发热,但触之胸腹无灼热,且欲盖衣被;虽面色红,但为两颧浮红,时隐时现;虽神志躁扰不宁,但感疲乏无力;虽口渴,却欲热饮,且饮水不多;虽咽喉疼痛,但不红肿;虽脉浮大或数,但按之无力。

因此,这些“热象”其实为危重寒证的表现,是阴寒内盛的反映,但较一般寒证的病机和表现更为复杂。

注意事项

①了解疾病发展的全过程,一般情况下“假象”容易出现在疾病的后期及危重期;

②辨证时应以表现于内部、中心的症状作为判断的主要依据,外部、四肢的症状可能为“假象”;

③“假象”和真象存在不同。如“假热”之面赤,是面色㿠白而仅在额颊上浅红娇嫩,时隐时现,而里热炽盛的面赤却是满面通红;“假寒”常表现为四肢厥冷伴随胸腹部灼热,揭衣蹬被;而阴寒内盛者则往往身体蜷卧,欲加衣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学《零基础学中医》|第十三课:中医诊断的纲领 04
寒热辨证
疾病分寒热,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不得不慎 (学辩证之:八纲辨证)
中医诊断学 八纲辨证之寒热辨证
阴阳亡失 阴阳失调 阴阳偏衰 阴阳偏盛
中医看病的两点纲领,不可不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