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Jeff对《追寻记忆的痕迹》的笔记(1)

  • 1. 关于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研究
    巴甫洛夫发现两种不相关联的学习方式——习惯化(habituation)和敏感化(sensitization),在习惯化和敏感化阶段,动物只是学会单个刺激的特征,并不会将两个刺激相联系。通过习惯化,动物因某个刺激的微弱而学会忽略它;通过敏感化,动物因该刺激的重要性而关注它。他的研究成果导致第一个学习的经验主义学派——行为主义的生产。
    2. 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是无法通过内省去理解自己的无意识过程的。只有训练的中立的外在观察者——精神分析学家才能洞悉其无意识内容。他认为外显的行为只是研究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内在状态的方法之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者指出,行为主义者将行为研究的对象限定为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忽略了有关心理过程的最重要问题。
    3. 中枢神经系统(CNS)
    CNS由脑和脊髓组成,两侧对称。脊髓通过体表的神经纤维束——周围神经接收来自体表的感觉信息。脊髓也通过运动神经元将运动指令传送到肌肉组织。这些感觉接收器和运动纤维是周围神经系统的一部分。
    脊髓向上与延伸至脑形成脑干,它负责将感觉信息传递到更高级的脑区,然后又将运动指令从这些区域传送到脊髓。脑干还有调节和控制着注意。在脑干上面依次是下丘脑,丘脑和大脑两半球。大脑半球的表面覆盖着一层高度褶皱的表层——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执行知觉、动作、语言和计划等高级大脑功能。大脑的深层结构由三部分组成:基底神经节,海马和杏仁核。基底神经节负责协调运动,海马参与记忆储存,而杏仁核负责协调某种情绪状态下的自发和内分泌反应。
    中枢神经系统(CNS)
    4. 三个相互影响的心理主体:自我,本我和超我
    弗洛伊德认国意识就好像浮在海面的冰山一角,而无意识则为海面之下的冰山主体。相对这个分界面而言,一种潜在心理功能埋藏越深,意识就越难对其掌控。
    自我(我或自述者)是一个同是具有意识与无意识成分的执行主体。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器官,其意识成分对外部世界直接进行反应,并且与感知、推理、行动计划、快乐与痛苦的经验直接相关。而自我的无意识成分则与心理防御有关——压抑、拒绝、升华,这是自对于本我(人格的第二个心理机构)中本能的性冲动和攻击性进行抑制,介导与重定向的机制。
    本我(它),它完全是无意识的。它不受逻辑与现实原则的左右,却遵循唯乐主义的原则——追求快乐而避免痛苦。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本我代表了婴儿的原始心理,并且是唯一的自出生以来就出现的心理构成成分。
    超我是第三个统治者,是无意识的道德主体,是我们良心与理想的化身。
    5. 神经细胞生物学的三个基础原理:神经元理论(细胞理论应用于脑)阐述了神经细胞(或者神经元)是脑的基本信号单位的根本组成部分;离子假说则集中于神经细胞内部的信息传递。它描述了单个神经细胞产生电信号(即动作电位),并在特定细胞内沿着相当长的距离进行传导的机制;突触传递的化学理论则主要论述了神经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一个神经细胞通过释放化学信号(即神经递质)与另外一个神经细胞联强,第二个神经细胞识别信号并通过位于细胞膜表面的,被称为受体的特殊分子进行反应。
    以上三个原理都聚焦于单个的神经细胞。
    6. Cajal有关神经组织结构的四原理理论
    神经元,Cajal将神经细胞称为神经元(Neuron),认为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信号单元。
    突触,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与另外一个神经元的树突只在特定的部位发生联系,即突触。
    联结特异性原理,特定的神经元只与另外一些特定神经元发生联系。
    动态极化原理,在一个神经元内部,信号只朝着一个方向传递。这一原理允许我们判断神经回路中信息的具体流程。
    7. 原理四——动态极化
    这一原理认为神经回路中信号只向一个方向传递。信息流的方向为——从特定细胞的树突到细胞体,再沿着轴突到到突触前末梢,然后经过突触间隙到达下一个神经细胞的树突。信息流的意向原理极度重要,因为它将神经细胞的所有组成部分与其重要的功能——传递信号——相关联。
    8. 脑与脊髓包含的三类主要神经元
    感觉神经元,位于皮肤及各种感觉器官,对外部世界的特定刺激——机械性压力(触觉),光(视觉),声波(听觉)或者特殊化学分子(嗅觉与味觉)——进行反应并把这些信息传送给大脑。
    运动神经元,由脑干及脊髓发到轴突到效应器,比如肌肉与腺体细胞,控制这些细胞的活动。
    中间神经元,脑中数量最我的神经元,在感觉与运动神经元之间作为信息中转站。
    9. Sherrington 研究发现神经元可以被激活,也可被抑制。当特定部分受到刺激而产生特定反射反应时,只有这具特定的反应受到激发,其他的相反的反射则受到抑制。因此,轻敲膝盖骨肌腱引发一个反射动作——腿的伸展,即一次踢腿。同时也抑制了相反的反射行为——弯曲,即腿的向后收缩。
    10. 弗洛伊德的“谈话疗法(talk therapy)”
    通过鼓励病人进行各种思维与记忆的自由联想,心理分析学家可以帮助病人疏解潜在的有意识的思维与行为之下的无意识记忆、精神创伤以及冲动。
    11. 意大利伽伐尼发现动物的神经电活动,他偶然将一只青蛙腿挂在铁制阳台的一个铜钩上,发现这两种不同金属(铁与铜)的相互作用使用青蛙腿产生了痉挛。他还发现通过给予青蛙腿以电脉也可以使其产生痉挛。他提出神经细胞与肌肉细胞自身即可以产生电流,肌肉的痉挛是肌肉细胞所产生的电流引起的。
    12. Broca发现大脑半球的左侧额叶受损使得一个人不能讲话;Wernicke发现左侧大脑半球后部受损使得一个人不能理解谈话。
    13. Milner 的三个复杂记忆生理基础原理:首先,记忆是一种独立的心理功能,与其他感知,运动,认知能力截然不同;其次,适时记忆与长时记忆是分开存储的。内侧颞叶的损伤,尤其是海马的损伤,会损害新的短时间记忆转变为长时间记忆的能力;第三,至少有一种记忆是与特定脑区密切相关的。内侧颞叶及海马的损伤会完全损害新的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的能力,而其他特定脑区的缺失并不影响记忆。
    14. 内隐记忆具有自主性。它可以在执行动作时直接被回忆,而并不需要我们有意识的努力。而且我们大部分的行为是无意识的。
    15. 习惯化使人们能够在相对嘈杂的环境中工作,这种学习使我们对钟表的声音及心跳,胃蠕动等躯体感觉习以为常。这些感觉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才能进入到我们的意识中。从这个意义上说,习惯化是学习识别反复发生的无害刺激的过程。
    它的另一个作用是,它消除了不必要的或过激的防御反应。
    习惯化对知觉组织也很重要。
    16. 三种内隐学习模式:习惯化,敏感化和经典条件反射。
    习惯化,反复呈现一无害刺激,动物和细胞都不再对该刺激产生反应。
    敏感化,有害刺激使动物和细胞变得敏感,对随后呈现的任何刺激(包括无害刺激)都产生强烈的反应。
    经典条件反射,有害刺激和无害刺激配对呈现多次后,动物和细胞对无害刺激产生同等强度的反应。
    习惯化是教动物学会忽略某刺激,与多相反,敏感化是一种山恐惧习得形式:威胁刺激产生后,动物立即变得敏感,对几乎一切刺激都投入更多的注意,并产生更强的反应。
    17. 经典条件反射(aversive classical conditioning),教动物将不愉快的刺激(如电击)和不诱发反应的普通刺激联系起来。中性刺激必须总是在负性刺激之前呈现,前者似乎预示着后者的发生。
    负性经典条件反射和敏感化的类似之处在于,一个感觉通路的活动增强了另一个感觉通路的活动。然而,二者是不同的,它们的不同点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经典条件反射使一对相继发生的刺激形成联系;其次,经典条件反射只增强动物对某一个中性刺激的反应,而敏感化使动物对整个环境的反应增强。
    弱刺激总是在前,充当强刺激的预警信号。这个过程极大限度地增强了细胞对弱刺激的反应;另外,细胞反应的增强程度远大于敏感化实验中观察到的细胞增强程度。
    18. 实验结果,突触强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能够被多种刺激组合形成改变。具体而言,模拟敏感化和负性经典条件反射的刺激组合形式强化突触联系,而模拟习惯化的刺激组合形式减弱突触联络。
    所以得到两条重要原则:首先,借鉴训练动物获得习得行为的方案,可以通过不同的刺激组合形式改变神经细胞间的突触联系强度,持续时间可达数分钟;其次,也是更重要的一点,同一个突触的强度可以被不同组合形式的一,刺激强化和减弱。
    19. 学习通过改变突触联系的强度来调节行为。
    弗洛伊德认为,知觉和记忆由不同的神经元负责。知觉神经回路具有相对稳定的突触联系, 以保证知觉的准确性;记忆神经回路的突触联系则相对不稳定,其强度可以被学习调节。这些机制也构成了其他高级认知功能的基础。
    不同形式的学习产生不同形式的记忆。不同的刺激组合形式确实以不同方式影响着突触联系的强度。
    20. 习惯化时,感觉神经元的动作电位在运动神经元中诱发出较小的突触电位;敏感化时正好相反,感觉神经元的动作的电位在运动神经元中诱发出更强的突触电位,从而提高了神经传递的功效。
    21. 在经典条件反射中,无害(条件)刺激和有害(非条件)刺激的神经信号必须按照精确的时间次序发生:感觉神经元的动作电位在先,尾部的神经信号在后。感觉神经元的动作电位和尾部信号总是按照这样的时序发生,感觉和运动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联系才能得到强化。经典条件反射时突触联系强度的增加甚至超过了敏感化时的增加的程度。
    22. 经验对突触联系的影响
    遗传和发育决定不了突触联系的强度,经验对突触联系强度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反复练习使突触强度变化更加持久。
    23. 细胞生物学原则:首先,突触联系强度的变化足以改变原有的神经网络结构及其信息加工能力;其次,不同形式的学习可以以完全相反的方式改变两种神经元间的突触联系——强化或弱化。习惯化弱化了突触联系,而敏感化学习和经典条件反射强化了突触联系。突触联系强度的改变是学习和短时记忆的细胞机制;第三,短时记忆存储的时间长短取决于突触化或弱化的时间长短;第四,突触强度的调控方式分为同突触和异突触两种。究竟采取哪种方式,于学习激活了哪个神经回路——是介导回路(mediating circuit)还是调制回路(modulatory circuit)。如果学习激活了介导回路,那么突触强度的变化属于同突触变化,习惯化就是这种情况。如果学习激活了调制回路,那么突触强度的变化属于异突触变化,敏感化就是这种情况。而经典条件反射同时包含同突触变化和异突触变化。实际上,同突触变化和异突触变化是突触可塑性的基本形式,它们可以组合起来构成更加复杂的形式。
    24. 如何将短时间记忆转化为长时间记?
    反复练习是将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的必要手段。
    25. 艾宾浩斯的“非词记忆实验”
    艾宾浩斯通过“非词记忆”的实验,得出两条记忆原则:首先,记忆是渐进的,也就是熟能生巧。第一天重复训练的次数越多,第二天记住的内容就越多,二者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其次,长度为6,7个非词的词汇表只需呈现一次便能记住,而更长一些的词汇表则需要反复呈现才能记住。这说明人们忘记的东西实际上在大脑中还有一定储存。
    26. 遗忘的两个阶段与固化
    第一阶段发生在学习后的一个小时里,表现为记忆量急速下降,形成陡峭的遗忘曲线;此后为第二个阶段,记忆以缓慢的速度丢失,持续时间为一个月左右。
    固化(consolidation),记忆若要持久牢固,大脑必须对记忆内容进行深入彻底的加工。与此同时,大脑必须对记忆内容投入更多的注意资源,还要将新信息与原有的知识网络联系起来。长时记忆的固化需要1-2小时的时间,固化完成后,记忆不容易被干扰。
    27. 长时外显记忆与长时内隐记忆
    长时外显记忆不仅涉及皮层的功能,还需要海马的参与。而长时内隐记忆要相对简单一些。对于习惯化和敏感化来说,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都涉及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之间的突触。此外,在长时习惯化和敏感化记忆中,突触变化都平等于行为的改变:习惯化时,突触活动抑制数周;敏感化时,突触活动增强数周。
    28. 长时记忆不只是短时记忆在时间上的延伸,长时记忆的突触强度变化要来得更久一些,而且神经回路中突触的数目也发生了变化。长时习惯化时,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之间的前突触端(persynaptic terminal)数目减少;长时敏感化时,感觉神经元长出新的前突触端,新突触的寿命与记忆持续的时间等长。运动神经的变化大致平行于感觉神经元。
    29. 学习能够改变突触的数目!学习能够激活无活性的突触,也能让有活性的突触失活。
    30. 记忆的线索
    记忆的提取依赖于合适的线索,动物将线索与习得的经验联系起来以得提取。线索可以是外源性的,也可以是内源性的。回忆线索是外源性的。
    31. 关于内隐记忆
    内隐记忆是一种无法用意识控制却又十分完善的方式指导我们的行为。 我们对人物,事件和地点的外显记忆,这种较为复杂的记忆最初激发了我们的灵感,它能够被提取并用图片和文字精确表达。外显记忆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它一直处于意识中,随时可以被提取整合。
    32. 关于认知心理学
    它的观点来源于两种思想,一种是康德哲学的先验论——“知识是独立于经验的”,知觉和反应的能力都来自于遗传和进化。而欧洲的格式塔学派进一步发展了这种观点:知觉是运用固有能力,将感官获得的信息组织在一起的结果。我们的视觉系统并不像机那样,仅仅被动记录图像,而是将视膜中二维的光转换为连贯稳定的三维世,因此知觉是有创造性的。
    认知心理学家通过“错觉”研究,证实了这种能力。在一个没有完整结构的三角形图像仍然被认为是三角形。大脑对视觉图像的预期构建于视觉通路的解剖结构和功能上,这种预期部分来自经验,但更多来自于先天的视觉神经回路。
    第二种观点是认知心理学家提出的,大脑运用先天的能力解构外部世界,整合模糊现象从而建立一个内部表征或者外部世界的认知地图,并产生一个有意义的图像。
    认知地图是大脑对知觉对象和行为的编码,它的提出使认知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的联系更加紧密。
    33. 关于外显记忆
    康德认为表征空间的能力是大脑中固有的,人们与生俱有整合时间和空间信息的能力。一旦感知到客体,诱发听觉,触觉时,就会自动地整合到特定的时空中。而O'keefe将康德的这种观点应用到空间外显记忆中,他认为很多外显记忆,都需要空间信息的参与。
    我们没有一个专门的空间感觉器官,然而空间的表征是十分精巧的认知感觉,涉及一个宏大的绑定问题。大脑必须综合几种不同的感觉输入形式最后得一个完整的内部表征,决不单单依赖任何一种输入形式。
    34. 情绪事件与机体的反应
    通常我们认为人类的恐惧始于某个重要事件的意识知觉,比如看见房子着火后,立即引起大脑皮层的情绪反应——恐惧,然后传送信号到心脏,再到血液,肾上腺,汗腺。根据这种观点,一个意识到情绪事件引起了后期机体无意识的,反射性的本能防御反应。
    而詹姆士反对上以观点,他在《情绪是什么》一书中指出,情绪的认知经验迟于情绪的生理表达。他认为,当我们遇到一个潜在危险的环境,不会产生一个意识知觉的情绪状态。基于这种观点,他和荷兰心理学家兰格指出,情感的意识体验发生在大脑皮层接受到身体生理反应的信号之后,或者说意识体验发生在某些无意识的生理变化之后。詹姆士认为“我们感到难过是因为我们哭了,感到愤怒是因为我们拍案而起,感到害怕是因为我们发抖,而不是因为难过,愤怒,害怕而哭泣,拍案而起和发抖。”情绪是对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机会变化的认知反应。情绪的保持时间不会比生理反应更长。
    而神经病学家Antonio damasio修正了詹姆士,兰格理念,他指出情绪体验是机体反应的高级表征,可以是很稳定的,能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35. 精神分裂症
    有三种临床症状: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和认知症状。
    阳性症状,表现为怪异的行为和心理功能的紊乱,尤其是出现妄想和幻觉状态。患者不不能正确地认知现实世界,无法将信念和知觉与自己身边世界实际发生的事情作对比。这种对现实世界感知能力欠缺的主要特点为妄想,幻觉以及不合逻辑的思维。
    阴性症状表现为缺少正常的社交人际活动,伴随社交障碍,少言寡语以及情感淡漠等症状。
    知识症状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和适时记忆/工作记忆的缺失。认知症状是慢性的,长期的甚至存在于症状缓解期,也是精神分裂症中最难以治疗的方面。
    36. 抑郁症
    抑郁症临床表现为,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不愉快,天天如此,与之伴随的还有强烈的精神痛苦,无法体验快乐以及对现实生活中的外部世界失去兴趣,表现为:睡眠障碍,食欲下降,体重减轻,丧失活力,性欲降低以及思维迟钝。
    严重的抑郁症患者身心极度衰弱,有些极端病例会表现为停止进食以及无法保持个人卫生。
    抑郁症在任何年龄都有可能发生,儿童也可能患抑郁症,抑郁症还经常在老年人中发作,女性患病率是男性的2-3倍。
    37. 有关意识
    意识的核心是自我知觉,知道自己正在感知。因此意识是一种能力,不单单是体验快乐和痛苦,而是参与并根据这些体验作出反应,我们当前的生活和整个人生中都是如此。
    意识的两个主要特征:统一性和主观性。统一性是指我们经历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种感觉形式都被整合为一个独立的,连贯的意识经验。
    意识的统一性是可以打破的。而我们每个人对世界的体验都是专有的,独一无二的,对我们自己来说格外真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记忆的本质是什么?
    李雪玲:学习与记忆生理机制研究进展综述
    学习记忆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海布
    ​《神经的逻辑》4.我们能记得没有发生过的事吗?——论记忆、情绪和自我中心的脑
    追寻记忆的痕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