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探索“眩晕”

眩是指视物昏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自感身体或外界景物旋转摆动,站立不稳。二者常同时发生,故统称为眩晕。轻度眩晕者闭目即止。重度眩晕者如坐车舟,或伴有恶心呕吐、心慌出汗、甚至肢体偏斜欲倒等症状。

中医在《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之说,指出眩晕可因肝风内动而发生。《河间六书》认为是风火为患,有“风火皆阳,阳多兼化,阳主乎动,两阳相搏,则为之旋转”的论述。《丹溪心法》有“无痰不作眩”之说。《景岳全书》有“无虚不作眩”之说,在治疗上认为“当以治虚为主”。《医学正传》认为“因坠损而眩晕者,胸中有死血迷闭心窍,治宜散其瘀结。”《景岳全书·妇人规》论述产后血晕时提出:“血晕之证,本由气虚,……如果形气脉气俱有余,胸腹胀痛上冲,此血逆之证也,宜失笑散。”认为跟肝风内动、气血虚、痰扰心窍有关。

本病在现代医学中,如心、脑血管疾病、贫血、尿毒症、药物中毒、内分泌疾病及神经官能症等几乎都有轻重不等的头晕症状,患者感觉“飘飘荡荡”,没有明确转动感。以及某些脑部疾患等。

病因病机:

无论中医学还是现代医学研究都没有具体指明或明确眩晕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但跟中医气血不足和现代医学供血不足有关。利用现代医学仪器检查,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患者检查不出任何病因。

三槐王氏脊柱定位调衡术传承人王行知老师经过40多年,大量临床经验发现:眩晕跟寰枢椎半脱位(紊乱),颈内动脉、椎动脉狭窄,前庭神经损伤会导致眩晕有关。耳石症除外,耳石症跟前庭蜗半规管内的耳石积液有关。

1、寰枢椎半脱位:图1

寰枢关节的稳定性主要依赖以下几个结构:寰椎的前弓、横韧带及枢椎的齿状突;还有寰枢之间的侧块关节。上述结构的完整性受到破坏、或者某些原因造成其失用,就可能造成寰枢关节不稳定或脱位。其病因很多,比如外伤造成的陈旧齿状突骨折、齿状突的先天畸形、感染或炎症破坏了横韧带或侧块关节,甚至结核或肿瘤侵犯寰枢关节,都可以造成寰枢关节不稳或脱位。

寰枢椎半脱位的临床表现:

寰枢椎半脱位X光片 图1

多数患者呈慢性起病,症状呈间歇性,反复发作并逐渐加重;部分患者在轻微的外伤后明显加重。典型的临床症状包括以下几部分:

1).颈神经根病的症状

有颈部疼痛,颈部活动受限、僵直,尤其头颈部的旋转活动受限,头枕部疼痛等;

2).延脊髓交界区受压造成高位颈脊髓病症状图2)如四肢无力,走路不稳,手不灵活,二便异常等;还包括躯干、四肢的麻木、针刺感甚至烧灼感等。

寰枢椎半脱位核磁共振片 图2

3).呼吸功能障碍

一般出现在严重的或晚期的病例。由于延脊髓交界区受压,出现呼吸功能障碍是一个逐渐加重的过程——寰枢关节脱位的早期,呼吸功能是正常的;后来会表现为体力劳作时呼吸费力;严重的患者静息时即存在呼吸费力、或平静呼吸次数>30次,咳嗽无力、咳痰费力;终末期的患者出现呼吸衰竭、直至死亡。

4).其他症状

另外,若合并颅底凹陷、小脑扁桃体下疝或脊髓空洞,影响延髓、脑干时,还可以出现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口齿不清)、视物不清、眩晕、耳鸣等低位颅神经症状。

2、前庭神经损伤:(图3)

前庭神经(位听神经)图3

前庭神经的感觉神经元胞体位于内耳道底的前庭神经节,是双极神经元,周围突分布于内耳的球囊斑、椭圆囊斑和壶腹嵴的毛细胞,中枢突聚成前庭神经。止于脑干的前庭核群及小脑,传入平衡觉冲动。两根神经都出内耳门入颅在脑桥小脑三角处,经延髓脑桥沟外侧部入脑终止于前庭神经核群和小脑等部,称为位听神经,其功能是把与听觉和平衡觉有关的神经冲动传入脑。当位听神经完全损伤时,则表现为伤侧耳聋及前庭功能的丧失;部分损伤时,可出现眩晕、眼球震颤和听力障碍。

3、椎动脉狭窄可在颅外或颅内任何部位发生,为间歇性、发作性神经功能障碍(图4)

椎-基底动脉 图4

1)、颅内椎动脉狭窄(图5)

椎-基底动脉 图5

(1)脑干症状主要表现为复视、构音障碍和吞咽困难。

(2)小脑症状主要表现为眩晕和共济失调。

(3)枕叶症状主要表现为双侧黑蒙或同向性偏盲

(4)其他症状还可有猝倒发作、运动感觉障碍等。

2).颅外椎动脉狭窄 (图6)

颈部动脉 图6

(1)以左侧狭窄多见,可产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表现,常见症状依次为头晕、共济失调、视力障碍和运动感觉改变,头痛、猝倒发作和智力下降少见。

(2) 颅外椎动脉狭窄的两个特点:①后循环为孤立的,即双侧后交通动脉都不供血到椎-基底动脉;②头和颈部的活动可重复产生这些症状。

3).小脑后下动脉(PICA)

近端或椎动脉闭塞可产生延髓背外侧综合征(Wallenberg综合征):累及下行交感纤维出现同侧Horner综合征,累及脊丘束和上行的三叉丘系出现同侧面部和对侧躯干的痛温觉改变,累及前庭核出现恶心、呕吐、眩晕和眼球震颤,累及疑核或第Ⅸ、Ⅹ脑神经出现声音嘶哑和吞咽困难,少见面肌无力、听力丧失或眼球运动障碍。

4).小脑前下动脉(AICA)

缺血时出现类似延髓外侧综合征,出现恶心、呕吐、眩晕、眼球震颤、面部同侧和躯干对侧痛温觉丧失和同侧共济失调,Horner征少见;周围性面瘫、耳聋、耳鸣和侧方凝视麻痹等可与PICA(Wallenberg)综合征鉴别。

5).小脑上动脉(SCA)

闭塞者可引起对侧分离性感觉缺失,影响面、臂、躯干和腿,可有Horner综合征和上腭肌阵挛,同侧或对侧听力丧失,还可有凝视障碍、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同侧共济失调和同侧上肢粗大震颤。

6).大脑后动脉(PCA)

大脑脚支闭塞可出现BA顶端综合征(视和眼球运动异常和意识改变);长回旋动脉闭塞出现垂直凝视受限。

7).椎动脉--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以眩晕为主,可出现颈痛、后枕痛、颈部活动受限。有的伴有脊髓或脊神经根受压症状.也可伴有耳鸣、耳聋、头痛,或有恶心、呕吐、眩晕的发作与颈部体位改变有关。约半数人出现视力障碍、神经衰弱,也可伴有遇事健忘、失眠及多梦。部分病人出现猝倒。

检 查:

1.耳科检查

外耳道检查、前庭功能检查、眼震电图、听力检查VEP/BAEP等。

2.神经系统检查

检查与前庭系统相关的部分、星迹试验、偏指试验、视力和眼底检查。

3.内科其他疾患引起的眩晕检查

更应尽可能做全面体检,如血压、脉搏的测试等。

4.影像与电生理相关检查

头颅CT、CTA,脑MRI、DSA、TCD,心电图,EE

临床表现:

1.周围性眩晕 由内耳迷路或前庭部分、前庭神经颅外段(在内听道内)病变引起的眩晕为周围性眩晕,包括急性迷路炎、梅尼埃病等。其特点为: ①眩晕为剧烈旋转性,持续时间短,头位或体位改变可使眩晕加重明显。②眼球震颤:眼震与眩晕发作同时存在,多为水平性或水平加旋转性眼震。通常无垂直性眼震,振幅可以改变,数小时或数日后眼震可减退或消失,向健侧注视时眼震更明显。头位诱发眼震多为疲劳性,温度诱发眼震多见于半规管麻痹。③平衡障碍:多为旋转性或上下左右摇摆性运动感,站立不稳,自发倾倒,静态直立试验多向眼震慢相方向倾倒。④自主神经症状:如恶心、呕吐、出汗及面色苍白等。⑤常伴耳鸣、听觉障碍,而无脑功能损害。

2.中枢性眩晕

是指前庭神经核、脑干、小脑和大脑颞叶病变引起的眩晕。特点:①眩晕程度相对地轻些,持续时间长,为旋转性或向一侧运动感,闭目后可减轻,与头部或体位改变无关。②眼球震颤粗大,可以为单一的垂直眼震和(或)水平、旋转型,可以长期存在而强度不变。眼震方向和病灶侧别不一致,自发倾倒和静态直立试验倾倒方向不一致。③平衡障碍:表现为旋转性或向一侧运动感,站立不稳,多数眩晕和平衡障碍程度不一致。④自主神经症状不如周围性明显。⑤无半规管麻痹、听觉障碍等。⑥可伴脑功能损害,如脑神经损害、眼外肌麻痹、面舌瘫、球麻痹、肢体瘫痪、高颅压等。

常见的眩晕症:

1.耳石症

在临床上最为常见,多就诊于耳鼻咽喉科。表现眩晕与头位有关,起病突然,开始为持续性眩晕,数天后缓解,转为发作性眩晕。但当头处于某一位置时即出现眩晕,可持续数十秒,转向或反向头位时眩晕可减轻或消失。可见显著眼震,其眩晕持续时间差别很大,发病后多数在几小时或数日内自行缓解或消失。

2.梅尼埃病

临床表现是眩晕呈间歇性反复发作,间歇数天、数月、数年不等。常突然发生,开始时眩晕即达到最严重程度,头部活动及睁眼时加剧,多伴有倾倒,因剧烈旋转感、运动感而呈惊恐状态,伴有耳鸣、耳聋、恶心、呕吐、面色苍白、脉搏缓慢、血压下降和眼球震颤。每次持续时间数分钟至几小时不等,个别呈持续状态,连续数日。每次发作过后疲乏、思睡。间歇期平衡与听力恢复正常。多次发作后眩晕随患侧耳聋的加重反而减轻,发展到完全耳聋时眩晕也消失。

3.椎基底动脉VBA系统缺血性病变

有眼球震颤而不伴神经系统其他症状和体征。按临床表现分为:

①短暂缺血发作型 发作无定时,可一日内数次或数日1次,一般数分钟至半小时缓解或消失。轻者仅有眩晕、不稳,重者频繁发作进展为完全性迷路卒中。

②进展性卒中型 发病后眩晕、耳鸣、耳聋持续进展加重,数日后达高峰。

③完全性卒中型 发病后数小时眩晕、不稳、耳鸣、耳聋达高峰,明显眼震。数周后症状可逐渐减轻。常遗有听力障碍头晕。

还有其他病变也可导致眩晕,都属于眩晕症的范畴,如:小脑出血、颈部病变、颅内肿瘤、颅脑外伤、药物或毒物中毒、炎性脱髓鞘疾病等。

眩晕综合征

引起眩晕的原因有很多种,比如:感冒、休息不好抵抗力下降。

分 类:

1、是前庭性眩晕,这种眩晕发病很突然,一般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表现为旋转感(运动感),常常会有耳蜗不适的症状,但没有意识障碍。如梅尼埃病、良性外周性位置性眩晕、突聋性眩晕等。

2、是前庭中枢性眩晕,如椎基地动脉供血不足、脑供血障碍、脑膜炎、脑瘤等。

3、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如:起床时动作过大,就会导致脑供血不足,人体就会突然摔倒或晕厥。

眩晕和头晕有一定的区别,一般来说头晕并没有外界环境或者自身旋转的运动感觉。

治 疗:

1、整脊(改变椎体错位与紊乱关系,骨正筋柔,气血自流)

2、针灸(调动气血、疏通经络)

3、牵引(拉开椎体间隙,保持气血畅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眩晕的鉴别诊断
中枢性眩晕和头晕流行病学,鉴别诊断和常见原因
血管源性眩晕和头晕:诊断标准——巴拉尼协会前庭神经疾病分会委员会的共识介绍和解读(一)
【新提醒】步步深入探眩晕
眩晕患者,您被误诊过颈椎病吗?
Stroke:警惕表现为急性短暂前庭综合征的脑卒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