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方圻:凡事要“亲临病人”,诊断要“如履薄冰”


我国著名医学家、医学教育家、北京协和医院名誉院长、原内科学系主任、主任医师、一级教授方圻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8130949分去世,享年98岁。

 

方圻教授

 

方圻祖籍安徽定远,1920年出生在当时的北平。

 

在方圻的记忆里,弟弟总是因为一些小伤而浑身出血,后来才知道弟弟患的是血友病。每次弟弟出血,一家人无计可施,只能等着医生上门。

 

还是孩子的方圻看着浑身是血的弟弟,在害怕失去弟弟的恐惧与期盼医生快点上门的期待里度过了童年,正是这种恐惧与期待的交织让方圻选择了医学。

 

1938年,18岁的方圻考入北平燕京大学医学院医预系,因为战争,1941年方圻转入北平协和医学院就读,并先后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成都华西大学医学院。

 

 早年方圻

 

1946年,26岁的方圻毕业并获得医学博士学位,被分配到天津中央医院工作,1948年调入北京协和医院。

 

方圻在北京协和医院工作期间,遇到了自己一生的恩师——协和内科主任张孝骞。战争期间辗转多地求学的方圻在严师的教导下,心无旁骛的投身临床工作,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更以学识渊博、平易近人以及无人能及的认真态度著称。

 

方圻从协和的张孝骞先生那里继承了了受用一辈子的座右铭:凡事要亲临病人’,诊断要如履薄冰

 

方圻刚做住院医生时,有不懂之处前去请教,张先生都要问他:亲自看过病人了吗?对他的病史了解多少?然后一点一点地对着病历追问细节,直到方圻发现有哪些问题没有注意到,有哪些检查还得做为止。

 

谈及老师张孝骞先生的严谨和认真,可用一个例子说明,曾有一位女病人。症状奇特,一患感冒就休克。

 

张孝骞对这位女病人有似曾相识之感。在和女病人谈话时,张孝骞记起30多年因难产而接受治疗。但那时的病历也已荡然无存,他下班以后,回家翻箱倒柜,一本一本翻阅多年来门诊或查房时总是随身携带的记载病例的小本子,他突然想起来了——那次难产曾经有过大出血,这会引起脑垂体坏死,导致脑垂体机能减退,因此造成了甲状腺、肾上腺等内分泌不足和应急反应的缺陷,在受到紧急感染时,就可能发生休克。

 

病人的阳性血清浊度试验,正是甲状腺机能减退、血脂质增加的结果。于是确诊席汉氏综合症。病人服用了甲状腺片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作替代治疗,病情很快好转。

 

另一位下肢沉重,活动困难达三年之久的患者。医生百般不得其解,结果张孝骞在病人右侧腹股沟处发现了一个不大的肿物,而这个肿物此前没有引起所有大夫的注意。

 

张孝骞仔细检查了肿物的形状、大小和硬度,对在场的大夫们说:这大概就是病根!这个肿块可能分泌某种激素类物质,导致钙磷代谢异常。后来病人切除了肿块得到痊愈。病理诊断证实,肿物为一间叶瘤。这种罕见病全球只报道过7例。

 

张孝骞还曾训斥一名高材生:你不要自以为聪明或者把书本读熟了,就会成为一个高明的医生。严格说来,医学是一门实践性科学,轻视临床的人,是不配当医生的!

 

方圻曾回忆他的老师张孝骞,老师一生从未离开过病人,直至85岁高龄,还坚持12次门诊、4次查房的惯例。病人的一切,在孝骞老师眼中永远是第一位的。我在追随他的40年临床工作中,从来没有见过他对诊视病人表示过厌烦,巡诊时即使遇到并不十分复杂的病例,也从未见他松懈或漫不经心。他曾不止一次地讲:许多医生不愿意多参加门诊工作,把门诊看成一种负担,而不知在门诊工作中,常可以见到你所没有见到过的病人,遇见你所从未遇到过的问题,引发你的思考。即使一天下来,你没有遇到什么特殊的情况,但总可以加深自己的阅历,因为没有两个病人是完全相同的,正如同没有两张绝对相同的面孔一样。’”

 

方圻(右)与张孝骞教授(中)等一起主持临床教学

 

把协和的作风带到阜外

 

1956年,对方圻来说非常重要。

 

这一年,方圻成为国家领导的保健医生,并与协和内科心组的几位教授调入刚刚成立的阜外医院并担任内科主任,与吴英恺一起参与到阜外医院的创建工作。

 

当时方圻36岁,正是人生和职业生涯的黄金期,尽管协和医院历史更为悠久,为医生提供了更好的职业环境,方圻依然对创建我国第一家心血管专科医院兴奋不已。

 

方圻将张孝骞启发式的教育方式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带到了阜外,内科大查房时,方圻要求管床医生不能看病历,对患者的情况要了如指掌,脱口而出。

 

在工作中一丝不苟,严厉的方圻对下级医生却是不吝教诲,言传身教,循循善诱,得到了医护人员和学生的尊重与爱戴。

 

黄宛被任命为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组主任时,北京协和医院只有一台1928年生产的陈旧心电图机。心电图机的核心部分—“导丝还断了,黄宛与方圻一起把它组装了起来。之后方圻与黄宛教授一起开始了心电图的应用和推广,普及了我国心电图机的应用。

 

心电图机组装好后,协和医院在全国各大医院招收学员,每期五六名,学时为 6 周左右。那时没有多媒体之类教学设备或幻灯片等,黄宛和方圻拿着长达三尺多长的木制的两脚规,在黑板上比画,测量心电图的各项数据给大家理解。

 

黄宛与方圻还在1956年在我国首先开展心脏导管检查技术,并进行了先心病心血管病的研究工作,为以后的血液动力学监测奠定了基础。陈灏珠也曾参加过黄宛和方圻两位教授主持的心脏导管观摩班1959年,方圻调回了北京协和医院

 

1957 年,全国首届心导管学习班合影(前排左起:翟树职、邵孝鉄、翁心植、黄宛、方圻、傅世英、孙纹曾;二排左起:陈在嘉2、陈新3;三排左起:刘士珍1、赵易 2、陈灏珠3、陈思聪7

 

始终关注高血压防治

 

1978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成立,方圻作为连续三界的副主任委员,大力推动了我国高血压防治事业的发展,组织参与了我国高血压防治的多次全国性普查工作。

 

1986年,时任中华医学会第二届学会常务委员的刘力生发起组织高血压联盟。

 

在高血压联盟筹备发展期间,正是方圻担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学会的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副主任委员时期,他对高血压联盟的成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高血压联盟加入世界高血压联盟(WHL)做了很多推进工作。

 

在方圻的推动下,高血压联盟于1991年同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共同召开了高血压、冠心病国际学术会议,同时举办了高血压、心血管疾病与临床试验最新进展讲习班,来自全国的362名医生参加学习。此后,该类大会和学习班每年举行一次,促进了我国心血管、高血压防治工作的普及和进展。

 

由于方圻与阜外医院的渊源,他也间接促成了高血压联盟与阜外医院等合作组织参加的多项国内外高血压、心血管病大型临床研究课题。在高血压联盟参加的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展中国家心血管健康项目研究中,方圻也默默的做了大量工作。

 

从患者身上学到东西重要,还是全身心诊治患者重要?

 

对于以性命相托的患者,方圻的感情也经历过成长和转变。早期的时候,方圻认为只要练好技术,把患者治疗好最为重要。想法的转变也许是长期积累,一个诱因导致的成长也许只在一瞬间。

 

一次方圻的一位同事曾因诊疗的患者都是常规疾病,没有学到东西而长吁短叹,方圻突然意识到,患者和医生之间应该是什么关系?从患者身上学到东西重要,还是全身心去诊治患者重要?治疗患者,是出于医生的本分,也许还带着同情与怜悯,把自己设定为拯救别人的角色,没有从患者角度去思考问题。

 

方圻从此转变自己的想法,选择了全心全意的为每位患者服务,真正热爱患者,完成了从一名普通医生到大医的转变。

 

方圻在射频消融技术学习班上(前排左 1 陶寿淇、左 2 汪丽蕙、左 3 方圻、左 4 顾复生、左 5 吴宁;后排左 2 刘士珍、左 3 高润霖)

 

方圻每天都要问自己,我态度上是否有欠缺的地方,还有什么做的不够。这么多年来,无论是诊疗一方富甲还是劳苦大众,方圻始终能不忘初心,一视同仁。

 

在方圻的手中,创造了无数的医学奇迹,1984年,原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艾刚阳心脏病发作晕倒,抢救过程中,方圻将几度血压为零,昏迷了60个小时的艾刚阳抢救过来。

 

1993年,《人民日报》社某副总编突发心脏剧痛,生命危在旦夕,方圻又将这位呼吸停止十分钟的高龄患者抢救回来,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1983 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委员合影(前排左 5 为方圻)

 

这样的案例数不胜数,方圻当国家领导人以及担任医院领导者期间,无论工作多么繁忙,始终没有离开临床一线。他接诊的每一位患者都得到了和国家领导人一样水平的细致诊疗。

 

方圻坐诊时,诊室里面的总会放一把椅子,对于每一个进来的患者,方圻都会站起来恭敬的请他入座,细细的进行询问诊疗。

 

无论贫穷富贵,在方圻心中,他们都是自己需要关怀和治愈的人。

 

来源:杨进刚主编. 《不忘初心讲述·见证阜外医院60年历程》. 中国科学出版社(201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世界心脏日 | 我国心血管病患者超3亿 从4个方面着手可有效保护心脏
喝醋、高钾饮食可以降血压?多喝水、多运动会升高血压?压差大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百年协和讲堂 | 学会这些,把心梗防住!阜外医院专家教你自测心梗风险
病案背后的温情与敬意
这组协和老照片,让我大冬天热血沸腾
协和人眼中的协和急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