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暴力基因真的存在么?900名罪犯的基因确实存在相关性,但是...

2014年的一份研究结果显示,一些严重的暴力犯罪可能跟两个基因有关,这2个基因能够改变大脑的活动。该发现是基于对芬兰近900名攻击性较强的罪犯所做的基因分析。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真的发现了暴力基因和犯罪基因的存在?这是否意味着,以后只要抽一管血,查一查这人能不能犯罪,就可以抓人了?


 

首先,我们要区别一组概念,就是因果性和相关性。这2个基因确实是从900名犯了严重暴力罪行的罪犯中查出来的,但这只是相关关系。换言之,并不是所有的罪犯都有这2个基因,也不是拥有这2个基因的人都会犯罪。不过,有严重暴力犯罪倾向的人,他的基因组当中含有这2个基因的概率会比较高。

 

可以这么理解,如果含有这2个基因,脾气可能相对更火爆一点,更容易冲动。

 

我们人有脾气好的,就一定有脾气不好的。原本在自然界中,如果脾气特别好,也活不到今天。毕竟有一个弱肉强食、生态竞争的过程。


当时,该项目的研究人员找到了两个相关基因,一个是MAOA基因,一个是CDH13基因。MAOA基因控制大脑当中的多巴胺和血清素,这些跟我们平时的情绪很有关系,比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五羟色胺都是很重要的神经受体。MAOA基因被称为 “斗士基因”,该基因的某种突变类型与CDH13基因的某种突变类型一起共同导致了冲动失控。



虽然多巴胺与爱情相关,但爱情有时候也很暴力。人在恋爱的时候也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冲动。有时候,爱情、暴力、兽性其实都是混在一起的。当人类觉得自己可以释放某一种本能的时候,往往都会变得兴奋,脑电波也会有对应的反应。


携带CDH13基因某种突变类型的人容易滥用药物。此外,这种基因还跟很多孩子的多动症有关。本质上,这和注意力不足有关联,多动症是注意力不足引起的疾病。


到今天为止,除了单基因疾病的致病基因比较单一,大部分基因其实都是综合作用的,并不存在有了某种基因就一定会怎样,或一定不会怎样的情况。


如果真的存在犯罪基因,第一,容易出现基因歧视。人们会担心:是不是有这个基因的人一定会犯罪?第二,可能会对其他没有该种基因的人造成伤害,比如有犯罪基因的人犯了罪,反而不会判刑。在我来看,这两个极端都是不对的。


基因本身反映的还是兽性的部分,而人还会接受很多教育,可以借助人性去控制,我觉得这是更为重要的。现在,全世界都在研究各种各样的极端情况,比如军方肯定会关注哪些人在哪方面更强,哪些人具备更强的爆发力,或者哪些人具有更强的力量。运动员也愿意找找哪些是耐力基因,哪些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比如射击运动员一定要具有非常好的情绪控制能力。


但是,归根结底,我认为这是一个相关关系。它会随着我们整个科学的进步和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最后达到一个趋于稳定的结果。所以,千万不要又误传了,称某几个人有犯罪基因,就让大家都离他远一些。这跟某个人被一种病毒感染,就让大家远离他是一个性质的。这种人为的划分方式,可能导致拥有这些基因的人给自己贴标签,认为自己就是应该犯罪。这就失去了我们进行基因研究的意义。



在生物学上,我们面对的是一个高维的世界,其维度非常多;不像数学,代入一个值就一定会解出来。生命有很多东西,维度太多,总会考虑不全。考虑不全,就一定会产生一些原先预想不到的结果。


我们今天做的很多研究,都是相关关系,不是因果关系,这也符合今天所说的大数据背后的原理。举一个例子,美国曾经统计过全国超过2500起交通事故,想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果按照前面提到的这种方法研究,会发现这些人的唯一共同特征就是都有驾照。难道有驾照是产生车祸的罪魁祸首吗?这就是一个相关关系,只是因为这些人有驾照,才会出事故,才会被抓到。所以,不能混淆了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生命科学:“犯罪基因”真的存在吗?
反家庭暴力法已实施5年,曾被家暴的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
基因注定的暴力犯罪者
杭州杀妻案——处理孩子心中的恶
有些人可能天生就是罪犯
缓解抑郁的大脑物质,过量也会让人变得「变态暴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