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究竟怎样才算“系统训练”,应该如何做?

本文由FitEmpire健身领域原创

本文适合所有健身爱好者

内容标签:系统训练 健美 力量 训练等级

●据说健身不到半年都不能算系统训练?

●系统训练就是每周都很有规律地去健身房?

●我的动作实操受过专业人士指点,这算是系统训练了吧?

●我不停地在每次训练中加重,这难道不是系统训练?

“系统训练”、“专业训练”、“正规训练”这些词汇的定义早已变得五花八门了,似乎所有人都喜欢将它们挂在嘴边,凸显自己的逼格。

以至于到了现在,许多真正的专业人士反倒不愿同流合污,更喜欢谦虚地称自己“只是爱好而已”——这一种很滑稽的现象。

好吧,虽然“系统训练”这个词说出来总是怪怪的,但我们今天的文章依然要围绕这个话题来展开。

健身训练(更准确地说是重物训练),许多人搞不清它的关键要素是什么。而理解它的关键要素,是系统训练的开始。

两个关键要素:

●动作形式(俗称实操)

●渐进负荷的方式(俗称计划)

所以系统训练的定义很简单——在动作形式不断完善的情况下,持续地达成渐进负荷,让训练一次比一次有难度。

缺失了以上两个要素中的任意一个,都无法达到系统训练的标准。

理解好这一点,可以帮助我们避开“动作大师,计划白痴”的误区,同时也避开“动作质量一塌糊涂,就知道加重量”的低级错误。

这也说明了,系统训练不能以在健身房练了多久来衡量。如果一个爱好者日复一日在健身房的所作所为都不合理,那他可能从未达到系统训练的起步标准。

详细分析这两个关键要素

动作形式(俗称实操)

要弄清什么是最好的动作形式,需要先确定目标:增肌还是增力?

健美式增肌训练:强调在让某个目标肌肉处于最佳机械有利位置;强调相对孤立地伸展和缩短目标肌肉(哪怕是在多关节动作中)并且崇尚用困难的动作节奏给肌肉造成更多的刺激和破坏。健美式动作的原则通常是怎么吃力怎么来,而不是怎么省力怎么来。

力量举式增力训练:强调协同发力的肌肉越多越好,刻意避开局部肌肉为主导的发力模式。不需要有太多孤立技术,不需要刻意体会某块肌肉的伸展和缩短(哪怕是在单关节动作中)。在训练中以强化神经效率为主导,避免过份的肌肉破坏。力量举式动作的原则通常是怎么省力怎么来,而不会追求吃力。

就如同我们以前文章中阐述的一样:我们不反对某些健美新手以力量举的方式来起步,发展初期的力量基础。但渡过了初期阶段之后,增肌和增力会越来越像两个不同的目标。

任何以“渐进负荷”为标准的重物训练都会带来肌肉增长。有关肌肥大,最好的研究结论出自芬兰:他们发现自行车运动员、摔跤运动员、健美运动员、力量举、举重等各种体育项目的重物训练都是具备增肌作用的,只是出于不同的原理。

作为一个健身健美爱好者,对这些原理理解得越多越好,然而我们也不能忘了形体爱好者追求的是视觉效果。训练中应该时刻记住让肌肉增大在该大的部位。

以手臂为例,我在指导学员时,通常会强调让他们更多施压肱二头肌外侧头(红色)和肱三头肌长头(红色),因为这两个部位直接决定了手臂在正展姿势中的视觉冲击力。同时,我也提醒学员不要过份施压到肱三头肌内侧头(绿色),这部分肌肉变大可能导致关节处膨胀,削弱了红色部分的突出效果。

渐进负荷的方式(俗称计划)

相比于力量举界,健美爱好者在训练计划方面普遍更混乱,更不知所以然。这大概是因为力量举计划的衡量标准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你在执行一个计划期间,能够看见自己持续举起更大重量,它就是有效的,反之就是无效的。)

而大部分健美计划通常是模糊的(有些计划会让你练得很痛苦,很尽兴,训练结束后肌肉充血肿胀好似瞬间获得了增长,但事实上并没有带来肌肉增长,许多爱好者要经历多年的实践才能领悟这一点)。

之所以会陷入这些坑,是因为我们习惯将痛苦程度作为进步指标了,而不是拿渐进负荷来作为进步指标。

没有长期的、连续的渐进负荷,任何计划都是浪费时间。

力量教练Mark Rippetoe用晒黑皮肤来比拟这个过程——如果你每天在阳光下躺15分钟,那你的皮肤就永远只需要适应这15分钟,你的肤色可能在第一周会变得更黑,但一年之后都不会有任何变化。

想要让肤色更黑,你应该循序渐进增加光照的强度,或者延长光照的时间,让皮肤去承担未承担过的压力。皮肤不会去适应“总积累”的晒黑,而是适应最艰难的那一次晒黑。

同样的,只有傻X才会在晒太阳的第一天就正反两面各持续1小时,这种压力具备压倒性的破坏力,以至于你无法从中有效地恢复过来,也无法及时地接受下一次的刺激,最终你的水平会停滞或倒退——在增肌训练中,这样的错误屡见不鲜。

人们普遍无法理解“适应性”这一原理,所以也很少有人真正理解训练计划中“渐进负荷”的原理。

提到增肌训练的渐进负荷,许多人的概念是这样:“应该持续用轻重量来训练,直到肌肉收缩感达标,才能加重!”

这句话并不完全错误,但包含了诸多问题:究竟要练到什么程度才算收缩感达标?这太抽象了。

在动作学习阶段用极轻重量来学习肌肉神经募集是没错的,但这个过程应该很快就会过去——通常在有专人指导的情况下,一次训练课内就可以搞定,而不是持续数周之久。

有些人会反驳:“一次训练课怎么可能把动作做好,我练了十年都没敢说自己做好了!”

这么说没错,但并不意味着募集能力与添加重量无法同步发展!难道要在小白时期就发展出所谓的大师级控制能力,才能添加重量?这完全不切实际。

初-中-高级训练者

通过以上两点理解了“系统训练”之后,我们才能更好地定义一个人的“训练等级”:这与一个人对重物训练的的适应能力直接关联。

初级训练者——肌肉力量小,神经募集能力低下,离自己的潜能上限还很遥远,可以大幅度地进步且不容易碰到瓶颈期。

中级训练者——已经挖掘了自己的潜力,在肌肉和力量上都不再具备曾经那样大幅度进步的能力。一旦胡乱地添加负荷就很容易陷入瓶颈期。

高级训练者——接近自身潜力的上限,肌肉力量和神经募集能力都已经相当成熟,每每想要在训练中进一步提高,都是一场十足考验智力和体力的硬仗。一旦胡乱地添加负荷不光会迅速陷入瓶颈期,而且可能为此付出代价。

我们都喜欢说自己很“高级”,但事实上大部分人终其一生不可能达到高级训练者水平:你需要在没有摧毁自己的的情况下,年复一年明智地提高训练难度,直到你接近了自身潜力的上限,这才算高级训练者。

大部分人要么在达到这个点之前主动结束了运动生涯,要么就是因为渐进负荷概念混乱而始终停滞在中级水平。

我常对学员说:“如果你发现自己还是一个初级训练者,这一点也不坏。这意味着你采用最简单的训练计划也能快速进步。最理想的情况是某个人的适应能力一辈子都处于初级水平(一辈子都可以飞速进步)。但这违背了自然规律,不可能发生在地球上身上。”

而最糟糕的事情,是初级训练者痴迷于高级训练方法,痴迷于进步速度最缓慢的训练计划,浪费了自己快速进步的潜力。等到他终有一天理清了系统训练的逻辑时,他已经不再具备这种潜力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健身,真正厉害的肌肉是柔软的,真正正确的动作是美好的
话题
健美知识大全3:转载,供参考,不全代表我们的意见!
锻炼时要求练习者掌握正确的呼吸方
一把壶铃练遍全身,燃脂增肌塑身壮体
增肌难,分化训练、孤立训练是时候换换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