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凝血因子的临床意义你了解吗?
凝血因子简介
凝血因子是参与血液凝固过程的各种蛋白质组分。其生理作用是,在血管出血时被激活,和血小板粘连在一起并且补塞血管上的漏口,这个过程被称为凝血。它们部分由肝生成。可以为香豆素所抑制。
为统一命名,世界卫生组织按其被发现的先后次序用罗马数字编号, 包括凝血因子Ⅰ,Ⅱ,Ⅲ,Ⅳ,Ⅴ,Ⅶ,Ⅷ,Ⅸ,Ⅹ,Ⅺ,Ⅻ,XIII等,因子XIII后被发现的凝血因子经过多年验证,认为对于凝血功能无决定性的影响,不再列入凝血因子的编号。因子 VI 是活化的第五因子,已被取消因子VI的命名。
主要凝血因子分类:
序号
同义名称
合成场所
血浆中浓度(mg/L)
参与凝血途径
I
纤维蛋白原
肝脏
2000~4000
共同途径
II
凝血酶原
肝脏
100
共同途径
III
组织因子
组织内皮细胞,单核细胞
-
外源途径
IV
钙离子
-
5
内、外及共同途径
V
促凝血球蛋白原
肝脏
5~10
共同途径
VII
促凝血酶原激酶原
肝脏
2
外源途径
VIII
抗血友病球蛋白A
肝脏
0.1
内源途径
IX
抗血友病球蛋白B
肝脏
5
内源途径
X
凝血酶原C
肝脏
10
共同途径
XI
抗血友病球蛋白C
肝脏
5
内源途径
XII
表面因子
肝脏
30
内源途径
XIII
纤维蛋白稳定因子
肝脏、血小板
25
共同途径
HK
高分子量激肽原
肝脏
内源途径
PK
激肽释放酶原
胰脏、颈下腺
发色底物法98.03%±14.31%
内源途径
凝血因子缺乏性疾病
因血浆中某一凝血因子缺乏造成凝血障碍并引起出血的病症,表现为程度不等和不同部位的出血。分为两大类:    ①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性疾病。其特点是常自幼发生出血症状,有遗传家族史,除血友病甲和乙为性染色体隐性遗传外,一般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男女均可患病,常有近亲结婚史。该组疾病均为单个凝血因子缺乏,其中以Ⅷ因子缺乏(血友病甲)最常见,其他所有因子除Ⅲ和Ⅳ外均可缺乏。    ②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性疾病。均为多因子缺乏和伴有原发病 ,常见的如维生素K缺乏症因子Ⅱ、Ⅶ、Ⅸ、Ⅹ缺乏,还有严重肝病等。诊断靠检查凝血象和纠正试验。用新鲜血或新鲜血浆治疗有效,对获得性者应以治疗原发病为主。
常见的凝血因子缺陷疾病
凝血酶原缺乏症
多见于新生儿出血症及重症肝脏疾患者。先天性凝血酶原缺乏或减少的病例极少见。后天获得性凝血酶原减少或缺乏较多见,因维生素K摄入不足或吸收不良或由于肝功能异常而致病。新生儿生后1~5天,由于肠道细菌无或少,不能合成维生素K以致凝血酶原缺乏;在完全性胆道闭锁患者,因缺乏胆汁,影响脂溶性维生素K的吸收或消化功能紊乱的患者,维生素K吸收不良,均不能合成足够的凝血酶原。急性传染性肝炎、中毒性肝炎、急性黄色肝萎缩、肝硬变等严重肝脏病患者可发生凝血酶原缺乏且常合并因子Ⅴ、Ⅻ、Ⅹ缺乏(称凝血酶原复合体缺乏)。严重肝病患者还可因游离肝素等抗凝血因子增加而发生严重出血。
因子Ⅶ缺乏
有先天性或后天性两类。先天性因子Ⅶ缺乏患者在新生儿及幼儿期即有出血表现。中国已有少数报道。
因子Ⅻ缺乏
本病亦称哈格曼氏因子缺乏症,有家庭性,男女均可患病。因子Ⅻ血浆中处于不活动状态,血管损伤或内皮受损时,其与内皮下胶原接触被激活,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患者平日无出血倾向,仅在手术后或创伤后才有轻度出血表现,因为因子Ⅻ缺乏时,因子Ⅺ可替代因子Ⅻ作为启动因子。
因子Ⅴ缺乏
又称副血友病,或奥夫伦氏病。有先天性或后天性两类。后天性见于严重肝病、白血病、败血症等,男女均可患病。
因子Ⅹ缺乏
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类,男女均可患病。因子Ⅹ合成于肝脏,合成时需要维生素K作为辅酶。在维生素 K缺乏和严重肝病患者此因子合成不良。双香豆素过量,淀粉样变性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病人中此因子常减少。
因子ⅩⅢ缺乏
较少见,中国有少数报道。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类,男女均可患病。因子ⅩⅢ是一种糖蛋白,分子量为32万,在钙离子作用下可变为具有活性的ⅩⅢa。ⅩⅢa是一种转酰胺酶,在可溶性纤维蛋白多聚体中,ⅩⅢa以共价键将纤维蛋白单体连接在一起。共价键连接的多聚体为不溶性纤维蛋白多聚体,性质稳定。获得性因子ⅩⅢ缺乏症见于红斑狼疮、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尿毒症、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肝硬变、暴发性肝炎等。长期服用异烟肼者体内可产生抗因子ⅩⅢ抗体,此物可灭活或中和因子ⅩⅢ,影响凝血块的稳定性,患者表现有出血倾向。
因子活性测定意义
降低:
1.因子 Ⅷ:C降低,见于血友病A,血管性血友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2.因子Ⅸ:C降低,见于血友病C,肝脏疾病,维生素K缺乏,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口服抗凝药等;
3.因子Ⅺ:C降低,可见于先天性因子Ⅺ缺乏,维生素K缺乏,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4.因子Ⅻ:C降低,可见于先天性因子Ⅻ缺乏,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肝脏疾病等;
5.因子Ⅱ:C ,因子Ⅴ:C ,因子Ⅶ:C ,因子Ⅹ:C降低,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或获得性凝血因子降低,如肝脏疾病,维生素K缺乏,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口服抗凝药以及血液中存在抗凝物质的人群。
升高:
见于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如深部静脉血栓,肺栓塞,肾病综合征,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以及恶性肿瘤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凝血因子检测的临床意义及应用
血浆、冷沉淀、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复合物有什么区别?
凝血因子详解,一文掌握!
【凝血机制】几点学习心得体会​!
凝血四项怎么看?
重症病人中的出血和凝血病(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