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真正的为学之道 ——从孔子、孟子、荀子谈起

为学的过程,既是向外界学习,也是通过自身的思考、实践、感悟,不断获取真知,从而提升自己生命价值的过程。对此,许多古代圣贤都留下精辟的论述。儒家最重要的三位宗师孔子、孟子、荀子,便曾对此进行反复的阐释。

《论语》起始第一篇就是“学习篇”,第一句话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可见孔门对“为学”的重视。

孔子本人是一位大教育家,他语重心长地教育学生:“学与思要相互结合。学习了但不深入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同时,只去空想不去学习,那也是非常危险的。”

孔子又说:“学习时要注意选择好对象,要学有用的知识。如果花时间攻读邪说异端,那反而是有害的。”

孔子对早年的学生仲由说:“我教给你的知识,你学会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学习的好态度。”

孔子诲人不倦,希望将自己的经验和只是毫无保留地全部告诉学生,不厌其烦地在各种场合阐述学习的道理:

“我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的人,我只是喜好古代文化,勤奋主动地去学习并获取知识。”

“要随时随地学习,不仅要从书本上学,还要像周围的人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你要选择别人的长处去学习,如果看到别人的缺点,你就应该想想自己有没有同样的缺点,如果有,赶紧改正。”

“你们要经常温习旧的功课,在此基础上获取新知。”“要抓紧时间学习呀。时光就像水一样流走,不加紧学习就没有时间了。”

“你一定要好好学习。追求仁德却不好好学习,你会显得愚蠢;喜好聪明却不好好学习,你会显得放荡;言行诚实却不喜好学习,容易伤害自己和亲人;生性直率却不喜好学习,容易话语尖酸刺人;敢作敢为却不喜好学习,容易闯出乱子;果敢刚强却不喜好学习,容易狂妄自满。”

“假如再给我增添数年寿命,到了五十岁学习《易经》,我想我就可以不犯大的错误了。”……

诸如此类的教诲不时出现在《论语》中,反映着孔子的为学之道。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前289年),是孔子之后儒家的主要代表,世人习惯上以“孔孟”并称,尊孟子为“亚圣”。孟子也是一位大教育家,而且“教育”一词最早即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一书集中反映了孟子的思想,主要阐述“仁”的思想,同时记载孟子游说诸侯以推行仁政的事迹。此书侧重于对“为人”的阐述,对“为学”的阐述则似乎很少。不过,细细翻阅,《孟子》中实有不少关于“为学”的至理名言。

《孟子·公孙丑上》曾引用孔子的话:“圣人,我做不到。我只是学习而不知道满足,教育而不知道疲倦罢了。”孟子对孔子非常推崇,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整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孔子一生至爱的“学习”与“教育”,当然也是孟子乐于做的两件事。

《孟子·离娄下》中有这样的句子:“广博地学习,详细地解说,最终还是要回到简要地陈述道义上。”孟子由此指出,学习并非只为学习而学习,而是要通过这一途径去达到更高的目标。

孟子还说:“做事情就如同挖井,挖得再深,如果没有水流出,仍然是一个废井。”以此类推,学习也是这样,如果学习后没有实际的用处,那么,所有的学习过程都是徒劳的。

孟子擅长用比喻阐明道理。《孟子·告子上》中,孟子就用这种方法阐明了如何学好的道理:

“难怪国王不聪明呢,我知道原因了。世上即便有非常容易生长的植物,如果晒它一天后,紧接着就冻它十天, 它是无法生长下去的。下棋是一门小的技艺,但是如果不专心致志地学习,也是无法学好的。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让他同时教两个人学下棋,其中一个学生专心听讲,认真学习;另一个学生三心二意,表面上在听讲,内心里还想着可能会有大雁飞来,想着自己要拉弓射箭去射雁。结果,后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同样学下棋,但却不如前一个学生学得好。是因为他的才智不如人家吗?当然不是。”

另一位大思想家荀子(约公元前314年—前217年),他似乎比孟子更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荀子》一书,开首第一篇文章即为《劝学》,《劝学》的第一句话就是:“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劝告世人,一定要不断地学习,不要满足,不要半途而废。然后,他又进一步阐释: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也从自己的经验说起:“我曾经整天苦思冥想,却比不上片刻所学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跟向远处眺望,却不如登上高山看得广远。登上高山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可以被远处的人看到;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增大,但可以让听的人听得清楚。乘坐车马远行的人,虽然自己的腿脚并不比别人更加便利,但可以到达千里远的地方;凭借船桨渡河的人,虽然自己并没有比别人更好的水性,但能够横渡江河。君子并不是生性就与别人不同,只不过通过学习善于利用外部条件而已。”

学习既然这么好,那么该怎样学习呢?

荀子同样提到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慢功夫学习,他语重心长地说:

你看见那些大山了吗?那是一土一石积累起来的。只有成为大山,风雨才能在那儿兴起。

你看见那些深渊了吗?那是一点一滴的流水汇成的。只有成为深渊,蛟龙才能在那里产生。

你看见那些德高望重的圣人了吗?那是不断做一件一件的好事而养成了高尚的品德,然后就会自然而然地获得极高的智慧,具备圣人的精神境界。

所以,不是一步一步的积累,无法到达千里之远;不是一段段小河流的汇集,无法成为气势宏大的江海。

千里马虽然步子很大,但它一跃的距离,怎么也超不过十步;而劣马虽然步子很慢,但只要坚持,总能到达很远的地方。

用刀子刻木头,如果一会儿就放弃了,即便一块朽木也不能折断;反过来,如果永不放弃,即便再硬的金石,也可以在上面刻好花纹。

就像蚯蚓一样,它并没有坚利的爪子和牙齿,也没有强壮的筋骨,但它能够在地上吃泥土,在地下喝泉水,之所以能如此,是因为它用心专一。而螃蟹呢,虽然有六只脚、两只螯,如果没有蛇和鳝鱼的洞穴,它就无处栖身,这是因为它太浮躁太不专一了,所以即便先天条件再好也没用。

以此类推,作为一个人,没有精诚专一的志向,就不可能明了事理、通达人情;没有埋头苦干的精神,就不可能取得巨大的成就。

荀子又告诉世人:从课程角度讲,学习应该从诵习《诗》、《书》开始,读完《礼》就可以终结。

从意义方面讲,学习应该从做一个有知识的人开始,到成为圣人方为终结。学习的课程看起来是有终结的,而学习的意义却永无止尽。要活到老,学到老。只有学习,才称得起为人;如果不学习了,又与禽兽有何区别。

至于学习的途径,则没有比诚心请教良师益友更快的,其次就是尊崇礼义。既不能请教良师益友,又不能尊崇礼义,即便读写《诗》、《书》这样的书,也只不过是粗陋的儒生罢了。

显然,在中国这样的礼仪之邦,学习的目的不只是学到知识技能而已,学习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学习成为懂礼重德、通理明道的有志之人。清代文人彭端淑撰写《为学》一文,通过一个富人和一个穷人的故事,阐明为学的道理,现作为代表介绍给大家: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由此看出,在中国古圣贤的眼中,知与行向来是合一的,为学向来是和立志、做人、做事合而为一的。为学之道,实际上就是为人之道,修身之道,是不可须臾离也的生命实践。

正如《中庸》中所讲:“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这才是真正的为学之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古言哲理经典语录大全(含注释)
文言名句集锦
诸子百家50句精华,每一句都是千古名言值得背诵!你还知道哪些?
中华国学经典及释义300句
重走司马迁壮游路:荀孟孔(朝圣之路)
中国古代哲学家、哲学流派简介(3)——哲学家(A)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