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什么样的小学老师成就了文化大师金克木

当下的人多以为,一个人要想有学问就必须上大学,而且应该上重点大学。似乎大学中藏有一切学问,大学要远比中学、小学重要的多。却不料,像金克木这样中国最有学问的学者,北京大学的顶级教授,精通英语、法语、德语、世界语、印地语、梵语等不知道多少种语言的学界泰斗,他只读过小学。

而且他认为,小学教育是最重要的!

他说:“我的好奇心是在上小学时养出来的,是小学的老师和环境给我塑成的。这一时期,不论进不进学校,是谁也跳越不过去的,而且定型以后是再也难改的。大学教师,无论是怎样高明的'灵魂工程师’,也只能就原有的加以增删,无法进行根本改造。大学只是楼的高层而不是底层。中学、小学的底子不好,后来再补就来不及了。教育是不可逆转的。我们不能不顾基础,只修大屋顶。”

他的话纠正了世人认识上的误区,理应受到高度重视。我们也该回过头来了解他的小学老师是怎样教育学生的。

“一国有没有希望就是看小学生好不好”

校长是一个学校的核心。现在的小学校长,多将目光紧紧地盯在学生的升学率上。因为这是主管部门考核其业绩的最重要指标。中学校长也是如此。

金克木的小学校长不是这样。

那个年代正是中国饱受外国欺侮的时候。有志气的中国人纷纷寻找强国强民的药方,以解救这个危难中的祖国。金克木的小学校长是其中之一。

小学校长姓陈,曾在日本留学。他立志要将国外的最根本的强国之道引入中国。在经过长期考察、反复对比与思考后,他认为教育救国才是根本,而教育救国的最关键环节是小学教育。这样的思想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梁启超强调的“少年强则国强”。

小学校长是位知行合一的人,有思想就付诸实践,于是回国后没有像其他人一样谋取什么官差,而是将一个旧庙改成一个小学,招聘了合格的教师,在他的引领下将小学办成模范小学。

小学校长说过一段让金克木终身难忘的话:

我们都学唱国耻纪念歌。什么是国耻?就是日本逼我们承认二十一条,要我们亡国。为什么日本敢逼迫我们,侮辱我们?因为日本比中国强。日本地比中国小,人比中国少,为什么能比中国强?因为日本的小学生比中国的小学生强。我在日本看见到处都是小学。小孩子个个上学,不上学就罚家长。小学生的一切费用都是政府管。谁伤损了小学老师和学生就是犯法,要抓进监狱关起来。那时中国还没有小学。日本办小学不到二十年,小学生长大了,成了好公民。政府用他们打中国,中国就打不过了。这时才办小学,已经迟了。还不快办,多办,好好办,让所有的小孩子都识字,照这样拖下去,十年二十年以后还是没有好公民,还得挨日本打,还会亡国。我从日本回来,什么事都不干,就把这所八蜡庙改办成小学,自己当校长。我要办一辈子小学。你们从一年级就要不忘国耻,立志当好学生,将来当好公民,要中国人在世界上不受人欺负耻笑,不被人心里瞧不起。中国要比上日本,就一定要把小学办得比上日本小学。一国有没有希望就是看小学生好不好,要看小学生会变成好公民还是坏公民。不论什么国,小学生是一国的将来。小孩子是一家的性命;小学生是一国的性命,命根子。我们大人不能让你们长大了当亡国奴。(金克木:《小学校长》)

这些话真是令人感动也令人热血沸腾。有了这样的仁人志士,中国才最终摆脱危难走向强盛。

反过来我们对比一下:现在的小学校长,多少人能有当年这位小学校长的见识与志气?——他考虑的不是自己的前程、职务和升学率,他是要将小学生教育成有志气的合格的中国公民!

一个人,特别是以教育为职业的人,如果自己就没有远大的理想,甚至没有起码的责任意识,本身只钻在钱眼里,不放过任何机会从学生及其家长身上牟利,自己的品德都成问题,又谈何教育学生?

还有,教育学生并不是只教给他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他学习知识的方法以及运用知识的方法,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教育他如何做人。而许多老师是本末倒置的。

金克木幸运地遇到了一个优秀的小学校长。这位小学校长把“勤”与“俭”作为“校训”。在开学的第一天,他就郑重地告诉全体师生:“'勤’,就是不懒惰,应该做的事情马上就做;'俭’,就是不浪费,不毁坏有用的东西。要从小养成习惯,长大再学就来不及了。中国大人有贪图省事和糟蹋东西的坏习惯,所以受外国人欺负,被中国人看不起。一定要从小学生改起,革除坏习惯。教员也要这样。我是校长,是第一名,我如有不勤不俭的事,新上学的一年级小学生也可以对我单讲出来。只要讲得对,我一定改。”

在县教育局宣布学校为模范小学以后,这位小学校长再一次强调责任意识与做人做事的道理,他的威风的大眼睛闪闪发光,将全校师生召集起来,说:“不是我们要给人家当模范,是人家要我们做模范。我们全校的人,从我校长起,挑上了一副重担子。从此讲一句话,做一件事,都要想到模范二字,要当作馍馍稀饭一样天天离不开。讲错话,做错事,知道了就要改。不改就配不上模范二字。”

国文老师如何教学?

金克木上小学时,白话文刚刚代替文言文,国语教科书的内容又有点浅,满足不了师生们的要求。到五六年级的时候,金克木的国文老师自编教科书,油印出来发给学生们,然后讲解。

那些小学老师自编的文章,例如蔡元培的《洪水与猛兽》、刘锷所著《老残游记》中“大明湖”一段、司马迁《史记》中的“鸿门宴”部分,许多内容后来都被编入中学、大学的读本,可见这位小学老师是非常有水平的。

国文老师不采取填鸭式教学,而是在一问一答中提高学生的水平;

不硬给学生派做不完的作业,不体罚学生,不拖课(一听到下课铃,不管说到哪儿,都要立即宣布下课)。

 “他的教法很简单,不逐字逐句讲解,认为学生能自己懂的都不讲,只提问,试试懂不懂。先听学生朗读课文,他纠正或提问。轮流读,他插在中间讲解难点。课文读完了,第二天就要背诵。一个个站起来背,他站在旁边听。背不下去就站着。另一人从头再背。教科书可以不背,油印课文非背不可。文长,还没轮流完就下课了。文短,背得好,背完了,一堂课还有时间,他就发挥几句,或短或长,仿佛随意谈话。一听摇铃,不论讲完话没有,立即下课。”这是金克木对小学国文老师的回忆。

这样的教学法很有意思。例如老师在讲《史记·项羽本纪》中的“鸿门宴”时,先让大家背诵,背完后有时间,就高谈阔论地点出文中的妙处,特别提到刘邦离开险境后立即杀掉内奸曹无伤的内容。金克木这样描述:

(老师问)最后一句是“立诛杀曹无伤”,这个“立”字是什么意思?有人回答是“立刻”。又问:为什么着重“立刻”?(老师)自己回答:因为这是和项羽同消息的内奸,非除不可,还要杀得快。项伯对刘邦通消息,又在席上保护刘邦,也是内奸,为什么项羽不杀他?反而把自己人曹无伤告诉刘邦,难道想不到刘邦会杀他?从这一个“立”字可以看出司马迁要指出刘邦有决断。……太史公司马迁不仅叙述历史还评论历史,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字字句句都再三斟酌选用,所以是头一位大文人,大手笔。看书作文,必须这样用心思。(出自金克木《国文教员》)

就这样,金克木被这位国文老师带入了丰富多彩的文字王国,按他自己的话说“这位老师引我进了文字,也被文字纠缠了一辈子”。

(金克木)

将无穷的乐趣带给了学生

金克木的图画、手工、自然课,都是一位老教师讲的。这位老教师知行合一,擅长引导性教学,将无穷的乐趣带给了学生。

“他教图画课,有一回拿一把茶壶来让大家看,然后在黑板上画了个大圆圈,说这就是茶壶。大家都笑。他在圈上面加画盖,下面改平作底,一边加上嘴,另一边加上把,果然像那把茶壶。他说要学画,先学看,画什么东西先看出'轮廓'。接着解说怎么把边画成线,把立体改成平面……”

“他教手工多半是把刻硬纸片做图形。他把这些和图画连起来,说刀刻或剪开就是用笔画连,纸片粘起来就成立体。有一次他带了一团泥来,分诶几个年纪大的学生,小的不给,怕弄脏了衣服(那时上学不限年龄)。他随手捏出个什么东西,说这就有边线,有表面,还是实的了。大的学,小的看,很好玩……”

“他教自然课不拘守课本。有一回他把我们带出校门到附近菜园去讲十字花科植物。大概有人向校长告了状,不许出外上课了。他有出主意,加了一门园艺课,在学校大院子里开辟几个小畦……”(出自金克木《图画教员》)

后来,金克木到北京求学,曾在民国大学听一位老教授讲国文课,得出这样的结论:“文章选得好,老教授想必是有学问,可是这堂课却不知上的是什么。若说讲古文,他心中很为家乡几位小学老师抱屈,他们讲得清楚得多。”(金克木:《课堂巡礼》)

    真希望这样的小学老师现在还有很多。那样,中国的小学生会很健康地成长。

(以上文字选自《低学历的五大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聊一聊八省联考中的现代文阅读《国文教员》
金克木对国文教员是否心存感念?
秋季小学开学典礼校长讲话稿
致敬先生丨一百年前从事小学教育的叶圣陶
外公的学生时代|“家国记忆”
小学生操场上跪着考试,更该关心为什么缺教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