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子的这些话,是否与社会进步背道而驰?(附《道德经•第三章》原文及译文)
《道德经》第三章的文字,不知被多少人鄙弃过,他们认为老子在提倡愚民政策——“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不就是让老百姓没有知识、没有欲望,好让统治者愚弄吗?这不就是与社会进步背道而驰吗?
果真如此?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应确定社会进步的标准是什么?
是以物质更多、更丰富为标准呢?
还是以人的根本幸福为标准?
当然,老子不在乎什么社会进步,因为他讲的就是“退步”的道理。他关注的是现象背后的根本道理。
那么,这一章文字说得对不对呢?
回答这个问题时,我们不应该只站在现在的角度来进行想当然的评价,而应该回到老子当时的时代,并了解他的出发点。
我们不妨先看看下面这个表的内容:
一、时代背景
老子的时代,已经到了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战乱纷起,投机者横行,老百姓的眼界比以前开阔了,但也引发了各种无法满足的欲望。欲望满足不了,势必痛苦,各种社会混乱也就更多了。老子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了自己的办法。
二、是愚民政策吗?
让老百姓没有知识、没有欲望,当然是愚民政策。不过,这是后世统治者断章取义地利用了老子的这些话。
我们要明白一个关键的地方:在老子的观点中,百姓无知无欲的前提,是统治者首先要无为而治。而这正是后世众多统治者不去做的。
三、老子本意
1、在老子看来,如果一个人真到了“无知”、“无欲”的状态,这个人其实是幸福的。
2、芸芸众生被名利、欲望所纠缠,遂有了种种痛苦烦恼。如果真是断了名利欲望关,你想,会有烦恼么?
3、老子只是在“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所形成的美好状况下,推出了一个超乎于现实的理想状况。
4、老子说这些话的时候,已经决定出世了,没有任何功利心,他只是客观地说出了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世界:治国者,无为而治,功成而身退;普通百姓:无知无欲,以健康第一,吃饱肚子,强健身体,没有各种杂念、欲望带来的太多的烦恼。
如果有上述的理解,我们会发现,老子的出发点并不是想要愚弄百姓,而是减少他们的烦恼。
虽然他提出的这个理想王国,在他的时代无法实现,以后就更无法实现了。
然而,他的这些文字仍能给我们很多启发,尤其是在当下这个能非常快捷地千百倍地引发人各种各样欲望的时代。
在经历过无数杂念困扰,引发无数烦恼之后,当下一些有智慧的人、追求真正幸福的人,开始反思大数据时代、智能化时代、电商时代的利与弊。《道德经》中看似反动的一些话,反而能成为可以治病的良方,正如“断舍离”受到很多人的重视。于是我们就会想:
我们为什么要追求那么多的功名利禄呢?
我们为什么要稀罕那些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所谓珍宝呢?
我们为什么不可以给自己放放假?把所有的心思放空,把所有的烦恼也随之放空。
我们为什么不把自己的健康放在第一位?难道一定要在年轻的时候为了挣钱而始终处在亚健康的状态吗?
什么才是更需要我们重视的?
……
当然,老子的这些话里面,有些只适合他当时的时代或者只是他的理想。比如“实其腹”,是因为那时候的人普遍吃不饱肚子,所以把“实其腹”放在重要的位置。我们现在当然不同了,很多人需要减肥了,需要少吃东西了。再比如,现在这个竞争时代,是一个需要很多知识和技能的时代,“常使民无知无欲”自然是不可能的。所以,对于《道德经》这一章的文字,我们需辩证看待,汲取自己需要的。
而“为无为,则无不治”,这一章最后的话,则揭示了一个普遍的真理。
让我们明白:老子其实也是积极的。
虽然是“无为”,但还是要“为”的。
“无不治”则揭示:简单的肯定往往经不起考验,否定之否定才是更大的肯定。这个道理大家应该很容易理解。  
道德经·第三章
原文                         张建安译文
不尚贤,                     不崇尚有才华的人,
使民不争;                   使民众不争功名利禄;
不贵难得之货,               不珍贵那些难得的货品,
使民不为盗;                 使民众不去偷盗;
不见可欲,                   看不到可以引起欲望的事务,
使民心不乱。                 使民众的心不为之勾引。
是以圣人之治,               所以圣人治理天下,
虚其心,                     要让民众的心思放空,
实其腹,                     要让民众的肚子吃饱,
弱其志,                     要让他们激烈的情志柔弱下来,
强其骨;                     要让他们的身体骨头强健起来;
常使民无知无欲,             要常常使民众没有知识、没有欲望,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使那些擅长机谋的人不敢煽风点火。
为无为,                      以“无为”来治理,
则无不治。                    则没有什么不可以治理好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子《道德经》后40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原文及译文1-9章
什么是无知?什么是无为?
老子《道德经》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原文及译文10-18章
老子道德经原文及译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