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河洛沧桑,俯仰之间皆瑰宝!


NO.05

2022年,洛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特别策划“遇见春之洛阳”系列,从“赏国色牡丹,看山河壮阔,品非遗美食,读河洛沧桑,研古都文化,购洛阳好礼”等方面为大家展示洛阳之美。和洛洛一起期待吧!(☛点击文章顶部话题查看系列推文)

读河洛沧桑,

俯仰之间皆瑰宝!

赏国之重器

看华夏瑰宝

五千年华夏文明印鉴

十三朝古都文化缩影

走进博物馆

翻开5000年中国文明史的篇章

透过凝结着沧桑的文物

拂去岁月风尘

看得见历史

看得见世界

也看得见未来

今天洛洛带大家趣味赏文物

 看看下面的这些“瑰宝”你见过吗?

石辟邪

大家好,我是石辟邪。东汉时期,官阙和陵墓多置具有守护意义的神兽,而我就是常放置在神道两侧的石刻。

1992年,我出土于孟津油坊村,目前是洛阳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我由一整块青石雕刻而成,长约3米,高约2米,重量接近8吨。我的头类狮子,身若虎豹,张口露锐齿,怒目而视,肩部生有双翼。

凿空的四肢与弧形长尾紧撑地面,身躯呈现出曲线分明的“S”形,似有拔地而起、一飞冲天的态势,展现了东汉雕刻艺术非现实的狂放浪漫主义风格。

相信大家一定认识我吧!😜

白玉杯


大家好,我是白玉杯,现居住于洛阳博物馆。我的整个玉杯光滑平整、线条流畅,没有任何纹饰,但雕工精美,口沿、筒身、底部转角处,无一不圆润明晰。

玉质温润洁白,是因为选用珍贵的和田白玉雕琢而成,器形也是标准杯的器形,还原了一个酒杯的本质。(😁偷偷问:大家来洛阳博物馆是不是都要看一眼我这个杯子,不然就觉得缺点什么呢?)

泥塑人面像

嘿嘿,我可是洛阳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我仅存双颊、下颌、鼻、口以及双眼的下眼睑部分,整个头部有40-50厘米,如取立姿,身躯有可能达3米之高,是永宁寺所发掘最大佛。

从我舒展光洁的面部,紧闭的双唇,微微上翘的嘴角,大家是不是能推测出我这张脸应是从容慈祥的,笑容是沉稳自信的,还表现出了佛的雍容大度及恬静含蓄的气质呢?

唐三彩黑釉马


大家好,我是唐三彩黑釉马,现居住于洛阳博物馆。

我出于泥土,而炼就艺术。

经过不断的摔、捏,反复的高温烧、烤,我才得以脱胎换骨,流光溢彩!

大家都知道,历经磨难的美,才是真正的美!所以,我全身黑色,唯面部、鬃尾、四蹄白色,鞍鞯绿、黄、白三色相间;当我头面低俯嘶鸣时,仿佛想一展千里马的雄姿;而我同样体态雄健,气势雄伟,仿若传说中的“龙种神驹,四蹄踏雪”再现,我就是唐三彩中的罕见瑰宝——三彩黑釉马。😄

母鼓(上鼓下女)铜方罍【léi】

大家好,我是母鼓(上鼓下女)铜方罍,现居于洛阳博物馆。我是被称为“国之重器,华夏瑰宝”青铜器的典型代表。因铭文得名 “母鼓”,1963年出土于洛阳北窑西周墓。

不难发现,我有一种超越时代的美,高大凝重,结构复杂,纹饰繁缛,通体为龙纹、云雷纹组成的浮雕兽面,腹部饰有龙纹组成的垂叶纹,器盖似四面起坡的屋顶状,四角及罍中部有突起的扉棱。

并且,我的整体纹饰富于光影变化,纹中有纹,层层套置,动物造型多达20余种。瑰丽而不繁琐,诡变而不凌乱,典雅、庄重、富丽堂皇兼而有之,是夏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上乘之作。

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

我呢,是一件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现居住于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我的整体上用青铜铸造成一个盾牌型底座,底座由绿松石片镶嵌出兽面纹。同时,在我的铜牌饰两侧还有两组对称的的环纽,在使用时可将其缝在衣物上。

目前大家总共发现了三件带有不同兽面纹的铜牌饰,均属于贵族墓葬的随葬品。据说,中国的镶嵌工艺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但铜牌饰的发现将我国镶嵌工艺的出现时间提早了一两千年。换句话说,早在夏代,中国已经有了成熟的青铜镶嵌工艺。所以大家有在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看到我吗?

乳钉纹铜爵

大家好!我的名字叫乳钉纹铜爵,现居住于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虽然我个头儿不太高,纹饰不华丽,但绝对是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大家都叫我“华夏第一爵”。

凭啥?当然是凭颜值高、历史久,也就是传说中的“资深美人”。看看我的小蛮腰,再瞧瞧我的大长腿,和陶爵比起来是不是亭亭玉立、出类拔萃、鹤立鸡群。

为什么我会这么优秀呢?这和我的内在品质有关系:相比陶土,青铜有着更高的延展性和坚固度,身材自然更“魔鬼”。不少考古专家猜测,当年制造我的工匠,为了凸显我的与众不同,刻意将比例设定的格外修长。

看到我的两个“小耳朵”了吗?它就是用来挂过滤网的,浊酒经过这么一过滤,口感立马美滋滋。

七孔玉刀

大家好,我的名字叫七孔玉刀,现居住于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也许你会对我很好奇:玉那么脆,怎么能做成刀?你可以先来瞧瞧我的模样,我身长65厘米、宽9.5厘米,这都和普通的刀区别不大,关键是我身上最薄的地方,也就是刃部有0.1厘米厚。😳细心的你可能疑惑了,宝刀宝剑不都讲究吹毛断发,这个厚度也太厚了吧,战斗的时候好使吗?

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不好使!”原因很简单,因为我压根儿不是要上战场的刀,而是一件主要承担礼器功能的礼兵器。既然是承担礼器功能,那颜值自然不低,工艺也是精益求精的。我身体两侧有对称的凸齿,近肩处有等距且排成一条直线的七个圆孔,圆孔光滑均匀。远距离看我好像素面朝天,但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我身上有细细的网状几何纹,简洁又大方。

我现在可是在洛阳享有尊贵待遇的宝宝呢~

绿松石龙形器

大家好,我叫绿松石龙形器,现居住于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当年我刚出土时,考古工作者可没少费功夫,因为我最初是被镶嵌在木、皮等有机物上的,底座早已腐烂,轻轻一碰就会散乱。(同时,为了保护我的安全,考古工作者日夜守在工地保护我,晚上用汽车大灯远远照射着我所在的墓穴,避免我遭受意外。)

后来,我被转移到了位于北京的考古实验室中,文物修复师们仔细用细竹签剔掉覆盖在我身上的尘土,让我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

😉我呢,拥有64.5厘米的身长,巨头蜷尾,龙身曲伏有致,头部呈浅浮雕状,鼻、眼则以白玉和绿松石填充,生动传神的形象让我承受得起任何赞美之词。作为勇敢、智慧、吉祥的象征,我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元素,直到今天也不断被人传颂!

骨猴

大家好,我叫骨猴,现居住于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虽然我只有一个指甲盖那样的大小,小到大家可能需要借助放大镜才能端详,但我同样是高等级贵族墓葬中随葬的精美器物。2002年我出土于一个两岁儿童墓葬中,使用的是动物骨骼雕刻制作而成的,通体抛光,制作精巧,栩栩如生,是不可多得的微雕精品呢!

除了这些可爱的文物以外

洛阳还有许许多多文化瑰宝

等待大家去发现!😜

今天,洛洛也给大家分享一波精美文物大图

大家赶紧收藏起来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洛阳的这个小村藏了一个博物馆,在这儿能看到很多夏朝的老物件儿
洛阳
二里头七孔玉刀:藏礼于玉,生生不息
“除了疫情,真的找不到不去看这个展的理由!”
豫·洛阳:偃师商城博物馆--夏商王都文明展
五千年历史看洛阳,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10月开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