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内陆流行音乐发展史
中国流行音乐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轨迹,受着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中国内陆流行音乐和港台流行音乐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内陆流行音乐的崛起和港台音乐的传入
1980至1984年间,中国流行音乐歌曲创作领域以传统的抒情歌曲为主,歌曲抒发了大众的真实情感,是对“文革”期间“高强硬响”音乐观念的逆反。在此期间港台流行音乐开始传入内陆。并对内陆流行乐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同时,校园歌曲作为台湾年轻一代流行乐创作上向现代过渡的成就也影响到内陆校园歌曲的产生。
港台歌曲的传入带来了一种新的音乐文化形态。1980年前后成立的广州太平洋影音公司,是最早的流行音乐产业之一;港台歌曲不断输入。首先是一批台湾校园歌曲。其次是伴随香港电视剧而来的《万里长城永不倒》等。再有是台湾流行乐作家侯德健带来的由苏芮演唱的《搭错车》插曲,尤以《酒干淌卖无》流传甚广。在1984年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上,香港歌星张明敏演唱的《我的中国心》不胫而走,广泛传唱。
至1984年间,自港台传入走红的歌曲多以爱国主义题材为主,与内陆同类题材相呼应而汇成一体,完整地表达了当时的社会心态。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也同时为流行音乐这种商品化的音乐文化提供了发展的契机
(二)、流行音乐市场的活跃及内陆流行音乐创作活动的兴起
1984年始,全国音像业取得了令人吃惊的发展。内陆较早活跃于音像界的作者大部分聚集在广东。1985年,广州举行了“1985红棉杯羊城新歌新风新人大奖赛”,开了流行音乐大奖赛之先声。
1985年,国际声像艺术公司组织了《南腔北调大汇唱》及《民歌大汇唱》,金巍编写了《40首民歌大联唱》盒带。流行音乐形式至此已成为具有控制市场实力的音乐文化。
与此同期,台湾罗大佑等年轻一代词曲作家组织港台60名歌星举办献给1986国际和平年的《明天会更好》音乐会。这些活动均刺激了内陆流行音乐界。至此,内陆流行音乐已面临从创作到表演上的一个突破契机。
1986年是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年份。这一年是世界和平年,受港台《明天会更好》大型演唱会的启发,内陆的音乐工作者也开始计划筹办首届百名歌星演唱会。5月,这场题为《让世界充满爱》的大型流行音乐演唱会在北京体育馆出台,获得巨大成功。郭峰作曲,陈哲、小林、王健、郭峰填词的主题曲《让世界充满爱》不胫而走,盛行一时。《让世界充满爱》音乐会的推出,标志着内陆流行音乐创作群的崛起和流行音乐成为社会音乐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时期的到来。
(三)、内陆流行音乐和港台流行音乐的交流
1986年的崛起极大地刺激了流行音乐发展。
1987年是流行音乐界作多方探索尝试的一年,也是音像界急剧膨胀、走向繁荣的一年。作者们正力图摆脱港台模式,寻找内陆的本土意识,歌手也面临确立个性的过渡时期。
1988年是流行音乐最为兴盛的一年。上半年刮起的“西北风”是10年来引人注目的一个高峰期。
“西北风”这一称谓来自《黄土高坡》中的词句“不管是东南风还是西北风,都是我的歌”。指的是当时风行全国的北方民歌风的流行歌曲热。“西北风”代表了自邓丽君以来的阴柔的演唱风格的转变。喊唱成为一种突出的演唱方法。“西北风”在音乐观念上是对港台流行音乐、南方及中原音调为主的我国音乐创作现状、和前几年流行音乐界“阴盛阳衰”现象的一种逆反,是刚刚萌生的乡土摇滚与传统民歌的折中。在中国流行音乐发展进程中是个很大的突破。与此同时,苏芮和齐秦跨海而来,占领的是中学生市场,也得到很多青年的喜爱。其风行的原因除去明星崇拜外,还在于其摆脱了早期港台流行乐的模式,音乐制作更加精细,也更贴切地表达了都市青少年的文化心态,受到了年轻一代的欢迎。
1988年底,流行音乐的发展开始走入低谷。内陆流行音乐经过10年发展已到了一个需要总结的阶段。另一方面,“西北风”之后,创作潮头明显减退,作者群进入了调整时期。
1989年,内陆流行音乐创作颇为寂寞,但却可称为“引进版年”。大批台湾歌星的盒带正式引进,形成自邓丽君以来第二次港台歌曲输入的高潮。诸如王杰、童安格、姜育恒、张雨生、千百惠、“小虎队”乃至谭咏麟、梅艳芳等等港台歌星均广受欢迎,填补了内陆流行音乐创作不景气所造成的市场空白。
1990年的流行音乐依然处于困境。摇滚乐的兴起,亚运歌曲的创作、港台音乐的继续风行是三个主要事件。中国内陆流行音乐界新民歌、摇滚乐、流行乐三足鼎立之势已经形成。港台版盒带引入的势头在年初略显回落,下半年引进风又起,其原因仍为创作跟不上造成的市场空虚。港台歌星在这一年相继来内陆旅游、联谊或合作,参与演出与录音等活动。
此外,1989至1990年间,内陆流行乐作品已开始流向港台与东南亚各地。港台地区的音像公司、词曲作者纷纷寻求与内陆歌手及词曲作者合作。90年代的中国内陆流行乐坛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唱片公司对流行音乐的商业化属性的认识及相应的操作程序的掌握有了很大的提升,创作人员在音乐形态上的探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1990年开始一批崭新的面孔渐渐被大家熟知,其中李春波的《小芳》林依轮《爱情鸟》陈少华《九月九的酒》韩磊《走四方》刘尊《傻妹妹》等歌曲成为当年的主角。最成功的还要说那阵校园风,《我听过几的歌》《一生离不开的是你》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由高小松创作、老狼演唱的《同桌的你》,这首歌使校园风成为最巨中国特色的音乐代表派系。随后以水木年华为首的一批校园新势力称霸整个乐坛近10年。直到他们的出现!
他们:那英、田震、羽泉、孙楠,唯一可以与港台艺人抗衡的人,他们给中国流行音乐带来了无数次感动,无数次呐喊......
2004年网络风气普遍严重,如庞龙、唐磊、杨臣刚、等人先品尝了葡萄,随后便涌来了一批又一批跟风的人。
从网络的出现到现在,唱片市场开始衰退,中国流行音乐又一次走向低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玟离世, 让人不由想起30年前一场中国音乐大论战|文化纵横
“西北风”代表作《黄土高坡》,到底是被谁唱火的?
庞忠海 褚黎明 | 1980年代中国流行音乐歌词的主题生成及其“启蒙”逻辑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史
优秀音乐评论文章举例分析
中国现代流行音乐发展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