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方思想“头号危险人物”尼采,反对基督教是因为“上帝已死”?

尼采是一位既伟大又危险的思想家,他被评价为西方思想史上公认的“第一号危险人物”。这样的称谓作为缺乏哲学传统的中国人而言,实在是不好理解,中国思想起源于《易经》,在“周礼框架下”达到巅峰所有思想都追逐实用,在中国任何实用都离不开“仁义”的内核,所有的解释弹性也被这两个字框死,这也就是中国思想与西方思想的最大区别。

之所以说尼采是第一号危险人物,大概是与他那些邪恶粉丝有关,其中最臭名昭著的一位就是希特勒,希特勒对尼采的崇拜近乎于痴迷,他甚至将《尼采文选》作为墨索里尼的60岁生日礼物送出。

尼采的思想语言本身来说确实具有很大的解释弹性,这让他的思想很容易被各种立场所利用。传说尼采死后,他妹妹在编辑“尼采作品”,就夹带了种族主义的私货,无论这个传说是否真实,至少可以反应一点:尼采的纯思想是很容易被曲解的。

不过尼采的思想本身确实就具有粉碎信念的力量,您可能听说过他的“上帝已死”、“超人理论”,他这些理论究竟是要表达什么呢?如果不了解尼采的性格,也确实难以解释。我们就先来看看尼采的生平与性格。

叛逆的尼采

尼采的生平是叛逆的,他一生都在与世俗争斗。比如尼采反对基督教,可是他本身就出生在一个宗教氛围很浓厚的家族,他家祖上7代都是牧师。尼采4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从此他身边就全是女性:母亲、妹妹、祖母、姑妈,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长大后的尼采,并没有表现出贾宝玉那样对女性友好而暧昧的态度,而是出奇的敌意。比如他说过一句广为流传的话:“你要到女人那里去吗?别忘了带上你的鞭子。”

尼采的叛逆不但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在学术上他也不走寻常路、他20岁上大学,25岁就任职教授,应该是德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文科正教授。按理说尼采应该是一个典型的学院派,可是他偏不。

在大学任教10年后,他实在受不了体制内的生活,在所有人的反对下毅然决然的辞去了工作。之后的10年尼采用自己的方式开展研究,他的写作风格也一改以往的学院风格,毫不顾忌学术规范,用一种近乎散文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读起来妙趣横生,发人深省。

公元1889年45岁的尼采陷入了精神癫狂的状态,直到56岁去世。他在去世前知道自己的思想是超前的,说道:“我的时代还没有到来,有的人是死后才出生的”。这句话似乎也在昭示着尼采学说对后世的影响力。

尼采学术真正走向巅峰并不是在他生前,而是死后,可以说他的思想深刻的影响了整个20世纪,韦伯就曾经说过自己最重视的两位前辈,一位是马克思,另外一位就是尼采。

以上就是尼采的一生,从他的人生中我们可以感知他的离经叛道,那么他的思想到底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就从上帝已死开始讲起吧。

上帝已死

“上帝已死”似乎是尼采最为重要的品牌标签,很多人都会下意识的认为是基督教的反叛者在欢呼上帝已死,世界将要改变,人们将要进入新时代。有这种理解完全是出于我们的断章取义,这句话还有后面,全句为:“上帝已死,是我们杀死了上帝。这个全知、全能、无所不在的上帝,已经倒在了我们的脚下。我们这些人类有史以来最残忍的暴徒,如何能才清洗身上的血迹?”

您如果认真的读这段话,会发现“上帝已死”根本不是在欢呼,而是在沉痛的宣告“上帝已死”,确切的说这一切都可以解释为什么尼采出生在基督教家庭,却最终成为基督教的坚决反对者。

基督教是整个西方世界的道德基础和人生寄托,原本有着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这种信仰在尼采看来应该是真诚的,是不容做假的。但是出生在基督教家庭的他,发现人们对上帝的信仰是虚假的,并不真实,所以他痛心疾首地发出“上帝已死”的感慨。

“上帝已死”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它牵扯到人生意义和道德,尼采并没有否认上帝,而是反对人们虚假的信仰。虚假的信仰让生命的意义偏离,从而陷入到虚无主义,这是尼采最为痛心的事情。

在尼采看来基督并不能够直接“拯救人类”,而是告诉大家“应该怎样生活”,基督的门徒却曲解了上帝的意思,不仅没有好好的“生活”,反而用一套复杂高深的教义限制了人们的生存条件,这是一种虚假的思想,人们用这样的方式来信仰上帝,实在是自欺欺人。

虚假的思想

尼采一生世俗对抗的就是这份虚假的思想,他也是理解尼采离经叛道的关键词,尼采将它称为“在物理实体之上的形而上学”。尼采最终概括这种虚假思想有三大信念:相信在感知的表象世界背后还有一个更真实的本质世界;相信这个混乱的世界实际上是有目的的;相信这个纷乱多样的世界背后有一种统一性。

这三点归根结底就是在说一句话:在真实的世界背后,存在一个蕴含更伟大意义的世界。尼采是否定有这样世界存在的,也认定形而上学是人们为了弥补内心的虚弱所编造而成。这种安慰是一种毒药,最终会带来恶果。

从这一点来说鲁迅应该也是尼采的忠实粉丝。尼采认为:人为了欲望努力拼搏本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人总会遭遇各种不幸,为了缓解痛苦和卑微,宗教居然宣扬禁欲是一种高尚的行为,这导致了人们可以用否定欲望来逃避拼搏,从而逃避那些负面的感受,但是这本身就是不幸的。

在尼采看来欲望是真实地,也是正当的,在追求欲望的时候遇到的挫折与痛苦,也必须要直接面对它们,就像鲁迅先生说过的:“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在尼采的观点里,鲁迅这样的人是诚实的英雄主义,坚决不会用否定欲望的方式,来逃避痛苦。

如果人为了逃避痛苦而否定欲望,就会生活在虚幻之中,就是虚假思想:把生活的希望寄托在一些人根本不曾看到过、摸到过、听到过、嗅到过的虚幻之中。尼采说的“上帝已死”其实就是希望能够将这种虚假的思想打破,按照人应该有的方式来生活。

好了关于“尼采为什么说上帝已死”的内容就到此结束吧。今天的内容您只需记住两点:第一、尼采说的“上帝已死”并不是一种狂欢,而是哀痛于人们背离了上帝赐予的生活方式,将宗教演化为了繁琐的仪式;第二、尼采的一生都在与虚假的思想对抗,所以显得离经叛道。

好了,谢谢赏阅。您的关注是对“王庶文讲坛”最大的鼓励。#哲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尼采与基督教
尼 采 :拥 抱 痛 苦
影响中国的十大德国人物(一)——尼采
尼采所说的“上帝死了”是什么意思?
尼采论虚无主义:我们的高贵一去不返,我们的价值已经失去
尼采为什么说“上帝死了”,读懂背后这三个内涵,才算读懂尼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