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庄子•马蹄》| 毁道德以为仁义,圣人之过也

庄子·马蹄

夫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恶乎知君子小人哉!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素朴。素朴而民性得矣。

在上古人类天性保留最完善的时代里,人同禽兽一同居住,跟各种物类相互聚合并存。哪里知道什么君子小人呢?人跟无知的东西一样,他的本能天性也就不会丧失;人人都愚钝没有私欲,这就叫做“素”和“朴”。能够像生绢和原木那样保持其自然的本色,人类的本能和天性就会完整地留存下来。

在常人普遍的认知中,伯乐赏识千里马,训练千里马,值得所有人尊重和佩服。但在庄子看来却是所有马的灾难。世间的一切万物包括马,都有其独特的天性,马的蹄子无惧踏霜踩雪,皮毛可以挡风蔽寒。饿了吃草,渴了喝水,性起时扬起蹄脚奋力跳跃,这就是马的天性。

但自从伯乐出现后,他自称善于治理马,从此马的快乐便终结了。他用烧红的铁器给马烙印,用剪刀修剪马鬃,用尖刀凿削马蹄,用缰绳将马的头和身子栓连起来,编入马槽,失去自由后的马很快便死掉十分之二三。

这样还没完,他继续让马挨饿、受渴,再驱驰、奔跑、训练、修饰,马既面临着横木塞嘴和马络绕颈的祸患,还遭受着皮鞭和竹条的威胁。

几经折腾,马死了大半,就这样,经过严酷的训练,留下来的那些少量的瘦马,方才成为精英。

庄子连用10个动词“烧之,剔之,刻之,雒之”、“饥之渴之,驰之骤之,整之齐之”描绘伯乐对马匹施加的种种极端酷刑,不仅扼杀马的天性,还威胁到马的生命。

同理,上古至德之世的人们原本完全没有物我之分,自然淳朴没有私心。所有人都保持最完整的天性本能,更没有君子小人之区别。直至圣人降世后,他们制礼作乐,标举仁义,意图匡天下之形,扭曲人的本性。但其结果只是弄巧成拙,诱使民众好知争利,导致人心浮躁迷惑。

因为人一旦有分辨区别之心,就必定产生私心,进而对万物产生好恶取舍,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标准。这看似是人类思想的进步,实则是自然人性的泯灭。

庄子认为正是这种私心滋生的种种欲望,就是对人类本性的伤害,也是导致生命中大小悲剧的直接原因。

庄子以马喻人,以伯乐喻圣人,通过伯乐对马的摧残,揭露所谓“圣人”之道对人性的摧残,所以他非常反对以人的主观思想制定所谓善恶贵贱之标准。

他主张摒弃人类智能衍生的所有“智巧”,保持最原始的“素朴”,恢复人的自然天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庄子》译注 马蹄
庄子·外篇·马蹄第九
子部->庄子->外篇 马蹄第九
庄子外篇《马蹄》——原文、注释、白话翻译和赏析
庄子·外篇·马蹄
《马蹄》原文和翻译 -课件 教案 论文 实录 说课 反思-----黄岩语文资源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