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都说叙述视角重要,许多人其实并不明白,三个故事让你茅塞顿开

阅读提示:

  • 叙述视角有多重要:直接关乎小说的生与死
  • 三种叙述人称各有侧重,没有优劣之分,但你要清楚你擅长哪种人称写作
  • 在一部小说中,叙述视角可以选取多种方式,但一定要符合逻辑关系
  • “POV”视点人物的运用,对创作巨型的历史架空玄幻小说非常适用

叙述视角的重要性

一、叙述视角有多重要:直接关乎小说的生与死

每一个写小说的人都关心叙述视角的问题,因为它牵扯到小说与读者的关系,也就是说,你的小说能否取信于读者,能否获得读者的内在认同,能否吸引读者,必须掌握叙述视角的技术,否则将会一败涂地。

比如,你的小说是一个谋杀故事,视角人物是侦破案件的警察,小说按照犯罪事实被一点点揭开进行叙述,这种写法可谓一波三折,悬念迭起。但是如果你并没有掌握叙述视角技术,在叙述过程中,为了某种需要,你的叙述视角一下子从警察转移到谋杀者身上,开始分析谋杀者在作案时的心理状态。有经验的读者一下子就倒了胃口,就像看剧时你提前剧透一样,令人扫兴。如果你投稿,当编辑看到这里之后,他马上得出结论:你是个写小说的门外汉——根本不懂小说的叙述艺术。因此你辛辛苦苦写出来的小说稿被无情塞入字纸篓。

写作辛苦,投稿也不容易

初学写小说的人常犯的另外一个错误,就是将视点人物视为作者本人。我们经常讲,小说中作者尽量避免跳出来发表议论,谈论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但这并不意味着视点人物不可以不发表议论,说出自己的感受、观点和认识。更有甚者,许多作者将视点人物作为作者的化身,避免说错话,办错事。其实,视点人物也是小说的人物,他一样会犯错,会发火,会失去理智,会陷入令人指责的道德漩涡。

总之,叙述视角很重要。但是据我接触到的作者状况而言,许多人其实并不太明白,甚至有写了多年小说的朋友对此还是很不了然。去年我在给学生上写作课的时候,许多学生也感到对叙述视角、视点人物、叙述人称等问题模糊不清,甚至感到“你不讲的时候我还明白,你越讲我怎么越来越糊涂”的地步。

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在几个世纪漫长的小说创作史上,写作规矩都是一点点突破,小说写作技术是一点点积累革新发展起来的,任何写法都不可定位一尊,都有可能过时。发展到现在,我们有些清规戒律需要打破,但有些基本共识和写作规矩应该遵循。比如,对“上帝视角”的诟病已经一个世纪了,但是随着写作实践的发展,全知全能的上帝视角被摒弃的同时,小说的格局也被束缚在人物的心理范围内,不能展现宏大的场面和多维度的视野,于是,聪明的小说家发展出一种叫做“POV”视点人物的写作方法(下面还要讲到)。

我们在写小说的时候,究竟怎样遵从叙述视角规律呢?我讲三个故事,通过这三个世界一流作家亲身经历的创作故事,或许你能更理解如何在小说创作中把握叙述视角,甚至有茅塞顿开的感觉。

二、三种叙述人称各有侧重,没有优劣之分,但你要清楚你擅长哪种人称写作

这是诺亚·卢克曼(Noah Lukeman)在其写作学专著《写好前五页》中讲的关于美国著名作家斯蒂芬·金的写作故事。

诺亚·卢克曼

斯蒂芬·金登上文坛,成为闻名全球的小说家得益于一名叫比尔·汤姆森的编辑,是汤姆森发现了斯蒂芬·金这位文学奇才。一开始,斯蒂芬·金凭着热情写了许多小说,也勇敢地向各家杂志社和出版社投稿,但是大都石沉大海,被编辑塞到字纸篓里了。但是他对自己的文学才华很自信,并不气馁,一直向双日出版社的编辑汤姆森投稿,一直投、一直投的那种,执着得很,弄得汤姆森很烦,直到他收到斯蒂芬·金的第五部小说《嘉莉》。汤姆森发现,斯蒂芬·金的小说都很吸引人,但是毛病是明显的——也许受到当时美国小说界的主流写作影响,都使用第一人称来写小说,但是他的叙述视角却不统一,叙述者跳来跳去,有时候是男主角,有时候是盗贼,有时候又是女主角的内心独白。于是,他写信给斯蒂芬·金说:“假如你能用第三人称限制视角重新写一遍你的这个故事,我可能考虑买你的这部小说。”

《嘉莉》插图

当时斯蒂芬·金刚刚结婚,还没有找到工作,不能说穷困潦倒,但是手头很紧是真的,他急需用钱。当看到汤姆森的来信真是兴奋异常,于是他按照汤姆森的要求,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将《嘉莉》用第三人称限制视角重写了一遍。

可笑的是,起初他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第三人称限制视角,于是坐火车跑到缅因大学请教文学教授皮特先生。当皮特教授告诉他第三人称限制视角就是如此这般,不应该怎样怎样,他一一记在笔记本上,比他任何时候的学习都认真,都用功,当他弄懂了什么是第三人称限制视角的时候,真的如获至宝。回到家中,牢记教授的教诲,开始用这个从未使用过的“第三人称限制视角”重新写了《嘉莉》,果然得心应手,如有神助,很快就重写的稿子寄给汤姆森。三天后,他接到汤姆森从纽约打来的电话说,出版社打算买你的这部小说,并建议他将前面的四部小说都用这个办法重写一遍。

结果,《嘉莉》出版之后大卖,他的前四部小说同样顺利出版,照样成为畅销书。于是,斯蒂芬·金的名字响彻美国文坛。接下来的八部小说都由汤姆森来编辑,其中就有著名的《肖申克的救赎》。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海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叙述视角多么重要,直接关乎小说的生死。写小说可以用第一人称,也可以用第二人称,更可以用第三人称,但是要在一篇小说中尽量不能混合使用,因为那样叙述就令你的小说逻辑混乱,让读者摸不清头脑。

在写小说使用人称的时候,请记住如下几个规则:

第一,写小说使用第一人称“我”作为视点人物,好处在于能让读者感到亲切,很快代入到故事中,也就是说,使用第一人称写小说与读者距离较近,能够比较真实地展现人物的心理。第一人称的缺点在于,视野比较狭窄,“我”之外的人和事不能随意进入小说,只能过“我”听说或别人转述才能获得。“我”可以有自己的内心独白,但是他人的心理活动在小说中就不能全面细腻的展现。所以,用第一人称往往写心理小说、意识流或其他现代派小说比较合适。但是要展现阔大的社会和历史内容的小说,第一人称就会有局限。当然,优秀的小说家就能突破这一局限,比如福克纳,下面还要讲到。

第二,第三人称被称为“上帝视角”,被二十世纪的许多小说家抛弃,理由是这种视角就是叙述者可以进入任何人物的内心,可以进入任何历史和社会的角落,让人生疑,失去读者的信任,也就让作家对第三人称失去信心,不再广泛采用。但是,聪明的作家发明了一种叫做“第三人称限制视角”的写作方法,来避免这种尴尬,又利用了第三人称宏阔的叙述视野。

上帝视角

第三,“第三人称限制视角”是个什么鬼?上面讲述的斯蒂芬·金的写作故事中,让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业余写作者,变成世界知名的畅销书作家,就是这个“第三人称限制视角”。

简单说,这种叙述角度的叙述人可以不固定,叙述对象是任何一个“他”,但是在限制视角中,叙述者只能知道一个人物的思想感情、所思所想,不能同时去叙述其他人的思想感情、所思所想。我要说的是,第三人称限制视角是当前小说家最喜欢用的一种视角。你要是有时间,可以翻一翻最近几期的《人民文学》《收获》《当代》等杂志,你立刻发现第三人称限制视角使用较多。

第四,还有一种叙述视角叫做“不可靠叙述者”。所谓“不可靠叙述者”就是小说写作的时候,你安排的这个叙述人对事物的描述或人物的判断是错误的、片面的、不可尽信的。这样叙述的目的是让小说文本充满悬念,而作者明明知道叙述者的错误在哪里,要看他(她)怎样一步一步错下去,以及如何收场。比如著名的日本电影《罗生门》取材于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筱竹丛中》《罗生门》,面对武士被杀的事实,樵夫、强盗多襄丸、死者的妻子真砂、借死者的魂来做证的女巫,每一个人说出了不同的证词,真相究竟是什么?每个人都是一个“不可靠叙事者”,这种叙述的好处是让读者深深地介入到文本中,让读者玩味其中的真谛和教训。

芥川龙之介

三、在一部小说中,叙述视角可以选取多种方式,但一定要符合逻辑关系

《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最著名的小说之一,但是他在写作这部小说的时候,并没有料到这部小说将会轰动世界,因为起先他只是想写一个短篇小说,以一个傻子班吉为叙述人写一个南方家族如何堕落而失去活力的故事。写完之后,他认真读了一遍,觉得写得不够满意,还没有把他要讲的东西完全从故事中体现出来。

福克纳试着修改这部小说。但是改到一半他就放弃了,因为他想,与其修改的面目全非,倒不如换个角度再把这个故事重新讲一遍。于是,他这次重写改用班吉的哥哥昆丁作为叙述视角,来写这个家族的故事。视角转换后,小说的新境界马上就出来了。一些新的情感、认知和思想主题在这个新的角度关照下如火花一样劈啪作响地进入福克纳的创作中。

新的视角给福克纳新的感受和新的见解,尽管讲述的还是那个故事,但是小说的气质和格调完全变了。受到这次改变叙述角度的启发,福克纳又试着分别用昆丁的兄弟杰生和家中的仆人迪尔西的角度重写一遍故事。也就是说,同一个故事,福克纳分别用班吉、昆丁、杰生和迪尔西四个人的视角站在各自的立场和感情讲述一遍。

写作中的福克纳

如此以来,一个故事变成了四个故事。起初,福克纳想从中挑选其中一个最优秀的故事发表,权衡再三,每一个故事都很好,舍弃哪个故事都不好。忽然,他脑洞大开,突发奇想:我何不把这四个故事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多声部的长篇小说呢?于是他把这四个故事按照写作的先后顺序叠加在一起,组成一个长篇,取名叫《喧哗与骚动》,结果一部伟大的不朽之作诞生了。

福克纳的写作故事告诉我们:在一部小说中,叙述视角可以选取多种方式,但一定要符合逻辑关系。《喧哗与骚动》的逻辑关系是:一个家族的没落,并不是一个人造成的,是时代和众人合力而为。用四个人讲述一个故事,变化呈现多姿多彩的生活原生状态。于是,福克纳成功了,他选取多种叙事角度,无意中造成了一种众声喧哗的效果,隐喻了美国社会复杂多义的文化景观和资本主义社会的没落本质。

对于小说写作而言,我们不一定固守某一种叙述视角,多尝试和多运用便会发现新的写作乐趣和新的写作技巧。

《喧哗与骚动》书影

四、“POV”视点人物的运用,对创作巨型的历史架空玄幻小说非常适用

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世界小说写作领域出现了许多新品种和新的创作方式。由于互联网和网络游戏的崛起,对小说创作提出了新要求。过去那种描写心理和人性深度的小说逐渐让位于玄幻和架空历史小说的写作,因为新世纪的读者对二十世纪专注于探讨人性的小说感到不过瘾,必然要寻求新题材和新的写法的突破。

美国作家乔治·雷蒙德·理查德·马丁原来是好莱坞的影视编剧,他对历史架空小说达到了痴迷程度,于是从1994年之后,他辞去好莱坞的编剧职务,专注于超级小说《冰与火之歌》的创作。马丁的创作目标是空前巨大的。

第一, 他要虚构一部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历史。这部历史的空间在一个叫做维斯特洛的大陆及其周边海域构成,在维斯特洛大陆上有一个三千年历史的王朝,王朝以“铁王座”为最高权力的象征,围绕着这个权利中心,几十个封地和七个重要的权力次中心构成,围绕着王朝的变幻和更替,在维斯特洛大陆上展开“权力的游戏”的精彩故事。

美剧《权力的游戏》:铁王座上的丹妮莉丝

第二,围绕着这个虚构的王朝,他要描绘一张前所未有的地图。据说,为了画好这张虚构的地图,马丁花了整整一年时间。他在画地图的时候,巨大的历史容量和纷繁复杂的故事线索已经在他的脑海中形成。

第三,更大的基础工程在于,小说中的众多人物的设计。马丁除了重点写国王们及其宫廷等众多人物,还设计了史塔克、兰尼斯特、马泰尔等九大家族,以及小贵族、流浪者、贫民、土匪、残人、守夜人军团、野人、自由民、狭海对面的人们,以及长城外的尸鬼军团等,有名有姓的人物七百个,主要人物八十多个。看到每一卷后面的眼花缭乱的人物表,我们作为写作者同行无不感到叹为观止,甚至绝望。

第四,小说篇幅巨大,巨大到令人吃惊的程度。目前为止已经出版五卷十五巨册,每一卷都在1000页以上,翻译成中文后的书达到500万字。这是一个浩繁的工程,从1996年出版第一卷到第五卷问世的2011年,马丁前五卷花费了15年时间。

第五,小说写作最大的难题不是画地图、设计人物、构思情节,也不是理清复杂的人物关系,而是如何将这样巨大纷繁的故事架构清晰、晓畅、明白而又逻辑清晰地落实在纸面上。也就是说,这样巨型的超级长篇小说作者如何结构,不至于混沌一片,避免让自己迷失在如此庞杂的叙事当中。

乔治·雷蒙德·理查德·马丁

我认为,马丁对创作的独特贡献在于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写作模式:那就是用“POV”视点人物结构故事的叙述视角。

什么叫做“POV”?百度给的定义是这样的:

POV(Point of View),一种写作手法,即“视点人物写作手法”,在叙述同一件事可以自由选取最丰厚的角度,大大加强了叙述的灵活性,在讲述故事的同时作者可以随时调整各POV的顺序,给后期全文的修正、情节的补充或删减带来了很大的便利。通俗地说,就好比一部大片,导演将摄影机装在不同人物的身上,并不断切换。整个故事,由甲人物以自身立场讲述一段后,便换为乙人物来讲述,以此类推,周而复始。例如,翻开《冰与火之歌》可看到,每章节的名称皆为一人物名,该人物便是本章的视点人物。这样的写法,不仅大大增强了代入感,尤为重要的是,它主观地限制了读者(通过视点人物的视野)获取信息和进行思考的广度,为书中错综复杂的线索设置提供了必要的帷幕。

用“POV”视点人物作为叙述视角来结构故事有很多好处。百度给出五点:

1、POV这种写作手法,能使读者产生强烈的代入感,极易触发读者大脑形成视觉效果;

2、POV手法适合于人物众多、场面恢宏的故事;特别是多线故事同时进行,又彼此影响相互穿插的剧情;

3、POV手法更适合“公正”地去描述一件事情,这里的“公正”指的是由读者站在当事人角度来评判事件和人物本身,而非作者以“上帝视角”阐述时所带的主观描写。虽然《冰与火》中用不同POV描述同一事件的例子并不多,但站在不同视角来看待同一个事件时产生的观点会是截然不同的。至于究竟孰对孰错,评判的标准交给了读者。这也使得书中人物更加丰满,更加贴近现实;

4、POV手法一改以往多数小说“以少数主人公的经历为主要线索,触发和推动情节发展”的模式,而是以“事件”为主要线索,通过事件将主人公们的命运串联起来。这更增加了文章结局的悬念;

5、作者可以随时调整各POV的顺序,给后期全文的修正、情节的补充或删减带了了很大的便利。

掌握规律,驾驭创作

除此之外,我还两点补充:

其一,POV视点人物打破了过去写作只围绕几个主要人物展开,过于集中而不利于规模宏大小说的写作。无论是《战争与和平》,还是中国号称最长的长篇小说的《你在高原》,都是围绕几个人物展开,故事线也仅仅几条;而《你在高原》其实就是十部长篇小说的连缀,结构上根本不是一体。而POV视点人物的介入完全解决了这种局限——不是围绕几个主要人物展开线索,而是通过几十个视点人物,将故事线立体化、网格化、多维化。

其二,从写作学的角度看,POV视点人物可以减少施工难度。每一个POV就是一条故事线索,可以先把每一卷的POV视点人物的故事写完,然后根据需要,像工厂的流水线一样,到哪个工区,组装哪个零件,最后统一装配。也就是说,在写作的过程中,你可以先写好一个人物(POV),几十个人物都写完之后,可以按照逻辑关系自由组装。这样写作,即节省时间,也有利于全文的调整和补充。

总之,马丁的写作实践给我们更多启发,尤其是在叙述视角方面,POV视点人物的运用,对今后创作超级长篇小说提供的经验,尤为可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内聚焦外聚焦零聚焦叙述是什么意思
故事由谁讲:微型小说的叙述视角(中)
写小说这些基本要点是写作的基石,你一定要弄明白
写小说首先要懂得什么是“视点”
故事由谁讲:微型小说的叙述视角(下):微型小说学(29)
复旦博士干货贴!中国孩子最缺的深度阅读能力,一套拆书法就搞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