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各种嫌弃心理学

“被嫌弃”刺伤了你的什么
 

西安心理咨询师 屈红星

“嫌弃”的意思是:厌恶而不愿意接近。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常常会发生矛盾,不仅仅是熟悉的人之间,陌生的人之间也会有,陌生人之间的嫌弃,可能更多的用一种语言或者表情或者行为动作来表现。例如:公交车上,车子在不停的向前行驶,车上一个抱小孩的乘客不小心踩到了一个打扮精致的美女的鞋子,美女可能会露出一脸嫌恶的表情,或者立马把脚缩回来,又或者说一声:能不能注意点,不知道夏天踩下去会很疼吗?而踩人的妇女一脸尴尬的道歉,或者一脸歉然的表情。这就是一个典型的被嫌弃的事件,在生活中,这样的事件随处可见,每天都在不停的上演,而且在不同的事件当中,每个人的反应是不同的。

下面是德福心理做的一个关于“被嫌弃“之后,如何应对的调查结果:

小Y:“嘁,嫌弃我,我还嫌弃你呢!!!”

萌萌:“我会反过来嫌弃他”

小杜:“被人嫌弃了,我会很生气,然后很自卑,接下来可能会骂人”

夏夏:“谁嫌弃我,我还嫌弃他呢,有什么了不起的,牛什么牛?”

木子:“要看嫌弃的对象是谁了,如果是无所谓的人,就让他随风而去,如果是有所谓的人,得先知道原因,看是因为什么事情,如果是误会,能解释的话就解释清楚,不愿意听解释的话,就一刀两断。”

小X:“般来说,我不会再和他有深入的接触,但表面的样子会装装的。”

阿辉:“我会去蹦迪、发泄下,在心理上,我会认为那些人不懂得欣赏。”

小爽:“一般要看看是什么关系,我会婉转的反击,然后远离。”

阿雅:“说明我没用,他们才会嫌弃我的。”

雪儿:“我时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大部分情况下,当时是没有反应,但是过后会生气,会想要骂人,火很大。”

阿玲:“可能最初的感受挺失落的。我会看看我哪里受伤了,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被嫌弃的感受,是我自身存在这样的情结,还是我误解了别人,如果是我自身存在这样的情结,我会好好的安慰自己内在有创伤的小孩,之后看看是自己哪里做的不够好被人嫌弃了,努力提高自己。”  

以上是从调查结果当中,摘录出来的一些。但大部分人似乎会采取同样的方式去回敬对方。让对方也体验一下被嫌弃的滋味,以抚平自己心理愤懑不平。

“被嫌弃”究竟为什么会引起人们如此大的心理反应呢?

德福心理人际关系研究所专家认为:当一个人被别人嫌弃了之后,别人的嫌弃戳伤的是一个人的自尊,自尊被戳伤,最常见的三种反应是:反击、自责或沉默。

反击是对自己自尊的一种保护,也是一种满足社会期待的行为,他们担心别人会认为自己是没自尊的,或者是没有面子的,为了挽回自己的面子或者尊严,他们会采取反击对方,或者报复对方的方式去对待别人的嫌弃。

自责的人一般情况下,是过于喜欢反省自己,缺乏自信心,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经常采用一种讨好的姿态去应对人际交往。他们习惯于将过错揽在自己身上,检视自己的种种过错,从而不断的否定自己,越来越缺乏自信,畏惧与人交往。

沉默的人,虽然保持了沉默,但不代表他们对这件事情是没有感觉的,初始可能会有一些失落,后面会演变为生气,过后他们可能会采用各种骂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情绪,对自己的一种不满,不知道反抗的自己在他们的眼中看来是软弱的,他们无法接受自己软弱的一面,可能就会采取这种方式去表达自己的不接纳。

无论是反抗的表现抑或是自责的表现,背后反应的都是自卑,有人接受自己的自卑,有人不接受自己的自卑,不接受的人采取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方式,接受的人,责怪的是自己,选择的是封闭自己,认为自己是个没有用的人。

曾经有位老师说过:如果你没有伤口,别人撒把盐,你是感觉不到疼的,但是如果你有伤口,就会疼。别人的嫌弃刺伤了我们,或者激起了我们的情绪波动,心理专家提示:应该好好去检视自己的内心里,存在了什么样的伤口,看看自己的内心里有些什么样的情绪,好好去完善自己,获得心灵上的成长。





不接纳别人首先是因为不接纳自己。这可能来自童年不被重要他人欣赏、接纳的经历,或者必须要通过自己严格的努力来挣得肯定的经验。接受自己生命中的 经历,用成年人的视角重新看待,心存感激,同时也看到那种严苛并非生命中的定理。允许自己不完美,你会对他人更宽容。把重点放在你和他人交往中融洽美好的 地方,不必刻意和自己的问题较劲,带一点幽默感,你一样能拥有美好的亲密关系。


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人

1、荣格提出对于无意识的投射,如果能意识到它,它就瓦解了。但有偏执倾向的人往往最难有自我觉察,对这样的人,了解他/她,不要把他/她的挑剔放在心上,知道这是他/她的问题,不是你的,把这当成提高自己与人相处水平的机会。


2、不要试图和他/她争论谁对谁错。理性层面的说理、争论是无效的,和他/她对抗、试图改变他/她的方式也不会有效。但不要放弃自己的原则一味顺 从,因为你无论多么努力也不可能达到他/她的标准,而你的让步只会让他/她越发觉得自己的方式都是正确的。分清你们之间事情的归属和责任大小,你需要和他 /她耐心地在各种事情上达成妥协,也让他/她学会需要有所让步才能共同生活。


3、给予他/她一些童年不曾得到的欣赏。让他/她从内心中有安全感,感觉被爱,才能真正仁者无敌。






妈妈,你为什么“嫌弃”我


—武汉世纪合众心理学院
 

    春节期间家人团聚,也是家庭成员之间最容易产生摩擦的时段。人人网、豆瓣网、微博上火爆的“我妈嫌我”系列强帖,让很多孩子深有同感,惆怅不已。
    近日,“我妈嫌我”系列强帖走红网络。“我妈嫌我不叠被子”、“我妈嫌我胸太平”、“我妈嫌我挑食”、“我妈嫌我眼睛小”、“我妈嫌我爱打扮”……在妈妈眼中,我们就真的那么一无是处吗?记者采访了武汉世纪合众心理学院专家老师,解读“我妈嫌我”背后隐藏的亲子心理。
  
爸爸不嫌妈妈嫌
  生活中常见恨铁不成钢的母亲。不少人曾经被妈妈“嫌弃”,妈妈总是能够一针见血地指出自己身上的缺点,令人五味杂陈……成年的子女,能够感受到“嫌弃”背后的温情,同时也纳闷不已:“为什么爸爸不嫌,妈妈嫌?”
  武汉世纪合众心理学院专家老师认为,自然属性和社会分工的差异导致了母亲比父亲更挑剔。“挑剔”和女性的性别有关。更加细致,更注重细节,这是女性普遍具有的思维模式。另外,母亲之所以在家庭中扮演了挑剔的一方,还因为她对家庭倾注了更多的关注和期待。母亲在照料子女的过程中,投入越多,期待越多,因此对孩子的要求也相应更高。
  专家老师提醒所有父母注意的是,挑剔的父母通常会得到被挑剔的待遇,他们的子女一定会把它还回来的,希望这样的父母有所准备。

  

既是养育者,也是监督者
  对很多孩子来说,挑剔的妈妈让人又爱又恨。专家老师分析,这和母亲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有关。
  “你跟我有仇吗?你怎么老看我不顺眼呢?”面对挑剔的母亲,处在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会对母亲说出这样的话。“母亲既是孩子的养育者,也是家庭中的‘监督者’。”武汉世纪合众心理学院专家老师指出,尽职的母亲是不能容忍一个不负责任的孩子的,当孩子表现出惰性时,“监督者”会督促孩子,强迫他去做不愿做的事情,很容易和孩子对立。如果做母亲的本身就有完美主义倾向,这种对立的冲突更加明显。
  专家老师提醒,在中国的教育观念中,家长(不只是妈妈)会把孩子当成自己的一部分,有的甚至把孩子当成全部。这种观念忽略了对孩子独立人格的培养。有的女性放弃工作,做全职妈妈,只为教育好孩子。孩子有没有教育好,不仅是一个母亲成功与否的标志,甚至是衡量一个家庭成功与否的尺子。孩子被当成附属品,自由成长的空间被挤压,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


  
挑剔不等于爱
  有的家长认为,挑剔源于爱。当孩子对妈妈的挑剔不满时,妈妈会说:我怎么不去管张三、李四家的孩子?我这是在关心你、在爱你!
  如今家长大多知道,要合理地爱孩子,科学地爱孩子。武汉世纪合众心理学院专家老师指出,把挑剔当成爱的方式,恰恰是一个误区,两者不能混淆。爱一个人,就要包容他好的和不好的方面,但嫌弃和挑剔却是排斥“不好”的存在。
  “应该说,父母是孩子在世界上可依靠的最后一个后盾,为孩子提供最坚定的保护和支持。就算这个孩子再不起眼、做的再不好、没有人在乎他,他的父母也应该在乎他。”世纪合众心理学院专家老师举了一个例子,一个孩子发现,如果自己学习好、舞跳得好、钢琴弹得好,老师和同学就会喜欢自己,如果情况相反,自己就会不受欢迎了。如果在本来挫败的情况下,孩子发现连家长也不喜欢自己了,这种伤害远远超过外人造成的伤害。
  专家老师特别提醒,对于六岁以下的孩子而言,最亲近、最信赖的人给他的心理创伤往往是最深的创伤。如果妈妈给孩子一种“你不行”的暗示,直接会在孩子的潜意识中种植,有可能伴随其一生。因此妈妈和孩子之间恰当的沟通,对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非常重要。

  

挑剔要有一个度
  究竟要怎样去爱孩子?很多父母认为,爱孩子就是要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
  在大众的价值观念中,一个好的未来就是有好的工作、薪水、地位。世纪合众心理学院专家老师指出,在社会转型期,“好”的未来被物质化,“好”的标准不断发生着变化,从整个社会层面中来讲,所有人都有一种焦虑的心态。家长把焦虑投射到孩子身上,就变成嫌弃、挑剔,认为只有不断指出缺点、改正缺点,孩子才能应对不确定的未来。妈妈对孩子倾注的期待,因为社会整体的焦虑变得挑剔、不安。
  有时妈妈过分地挑剔,结果反而适得其反。作为家庭的“监督者”,如何让监督意见有效执行?专家老师介绍,根据教育学中“最近发展区”理论,妈妈可以给孩子指定“跳一下就能够得着”的目标,让孩子在够到最近的标准之后,再逐步往上提升。
  也有的父母选择“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方式,强制逼迫塑其成才,郎朗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如果双方能够接受,当初的逼迫也能成为甜蜜的回忆。但这种模式不值得推广。世纪合众心理学院专家老师指出,如今市面上有成百上千种亲子教育书籍,但家长不要跟风。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家庭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仅要适合孩子,还要适合自己。挑剔要有一个度。这个度难以量化,每一个家庭、每一个母子、母女之间的交流模式都是不一样的,这需要家长用心去感悟。






孩子嫌弃父母是谁的过错?




 “子不嫌母丑,犬不怨家贫”的时代结束了?

当下,一些孩子身在福中不知福,把父母的宠爱和娇惯当作应当之事,不体谅父母,不尊重父母,不懂得为父母分担,长期养尊处优,成为宅家一族、啃老一族,有的 进城之后,反而嫌弃起仍为农民的父母,甚至将从远道赶来的父亲拒之门外,父母一事不随,便反目成仇。更有甚者,因为嫌弃父母老土而残杀双亲。

“犬不择家贫、子不嫌母丑”,宋人留下的这句饱含人文哲理的不朽格言,数百年来在我们民族的道德文化传承中,一直发挥着积极的教化作用。然而,时下孩子嫌弃父母的事时有发生,却让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被无数代人坚守的道德理念,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当然,在我们正为满目嫌弃父母的新闻而悲伤时,也看到了有大学生在炫耀父亲是“收棒子”的。一边是嫌弃父母,一边是“子不嫌母丑”,那么,究竟是谁造成这种差异

孩子,你为何嫌弃父母丢人?

有个农村来的大学生,父母皆是贫苦乡民。他幻想着自己的母亲变成了玛莉莲?梦露,让自己的父亲变成了比尔?盖茨。

孝顺本是人人应有的品德,然而时下却出现了种种抛弃、嫌弃父母的现象。每每读到孩子嫌弃父母穷不让父母去学校认自己,嫌爸妈不漂亮不愿意一起走,甚至为迎家访逼父母换豪宅的新闻,我们的心理都感慨万千。那个父母一把屎一把尿把我们拉扯大的孩子,为什么就成了“白眼狼”呢?

其 实,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贫富差距的出现,单一的社会价值观和功利的社会心态,出现孩子“嫌弃”家长的原因也不难理解:其一,有的孩子虚荣心太强,嫌贫爱 富;其二,孩子之间在物质上互相攀比,心理渐渐扭曲;其三,家长和学校对孩子人格的教育比较欠缺;其四,孩子价值观日趋成熟,独立精神越来越足。
穷爸爸,丑妈妈,我恨你

一个上幼儿园的小女孩,当姑姑开着轿车送她到幼儿园时,她跟小伙伴说是“妈妈”,当亲妈骑单车送她到幼儿园时,她对小伙伴说是“保姆”。

童言无忌。小孩子不明白事理,情有可原。可林女士的女儿已经13岁,上小学六年级,居然也嫌弃妈妈。一次开家长会,孩子点名要爸爸去,林女士感到奇怪:“以前都是妈妈去,这次为什么一定要让爸爸去?”孩子的回答让林女士目瞪口呆:“你太胖了,别人会笑话的。”

晨晨今年上初一,他的爸爸做点小生意,每天开着一辆很有年头的桑塔纳车接送晨晨。一天放学,晨晨对爸爸说:“爸爸,你什么时候换车啊,这车太破了,我都嫌丢人,你不嫌?”晨晨爸心里很不是滋味,却不知说什么好。
爸妈请注意,我长大了

于先生和儿子一起过马路,看到没有车,于先生就没等人行灯变绿,直接过了马路。儿子却一直等到绿灯亮了才走,并对爸爸说,“你怎么闯红灯,真丢人,以后不跟你一起上街了。”

王女士的儿子今年上高一,开学初王女士本想帮儿子打扫宿舍,可是到了校门口儿子就把她拦在了门外,“你别进去了,我都这么大了,还要你帮忙,太丢人了!再说,你穿那么新鲜,怎么看也不像是妈妈。”王女士哭笑不得:“孩子真是长大了,都学会嫌弃父母了!”

其实,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进,很多孩子的文明程度越来越高,也会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他们希望父母能放手,把自己当一个独立个体。
自卑的心只能让我对父母发泄不满

小 黄的父亲是一个乡间的小人物,会一点小手艺,能得到人们的一点小尊敬。上中学时还以父亲为豪,后来到了城里,上了大学,才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才知道 父亲是多么的微不足道。看同学们的父亲,不是经常在本地电视中露面的要人,就是腰缠万贯挥金如土的巨富,最次的也是个国企的老总…从此,自卑的心理让他怎 么看父母都不顺眼。有时候父母的关怀,他不但不感恩,然而会发一通脾气。

其 实我们身边有过这样的例子,一个曾经上大学死活不让父母去见他的女孩,如今已经长大成家了,她说其实她根本不是故意的,只是当时怕被别人看不起,现在很后 悔。我和一些朋友也探讨过类似问题,得出的结论是:这种行为是一个人极度自卑的表现,是一种懦弱的心理反应,得疏导,否则出了社会必是抬不起头的人。
嫌弃父母,真的都是孩子的错吗?

当 我们看到孩子对父母的嫌弃,舆论都一边倒,认为孩子错了。特别是那些穷孩子一出生,注定就是悲剧的命运,在自卑中长大,心中积压了十几年的郁愤,然后在叛 逆年龄段一股脑的全怪到父母身上!他们嫌弃父母,他们不听话,他们有的甚至做尽伤害亲人的事!于是,热心的旁人就开始在一旁职责:“你真是没良心”,“你 妈白养你这么大”之类说辞!

其 实,孩子也有孩子的苦衷。如今的社会,如果没有一个好爹,处处求人不说,人家还不一定让你求。凤凰男好不容易凭自己努力在城市站住了脚,可是娶个媳妇嫌弃 农村的父母,他们夹在中间怎么办?学生之间攀比成风,你父母无权无势,无财无福,同学都会欺负你,面对同学的欺负,他们又该如何做?孩子嫌弃父母,不一定 是孩子的错,不过这是社会的错。社会对职业的歧视,社会的不公平,社会中大多数人嫌贫爱富,让孩子成了受害者,而同时面子人人都有,孩子也不例外。
百行孝为先,无论父母对错都要善待父母

一切都是社会的不公平惹的祸,我从小没有母亲,父亲有点傻气,也没有能力供我上学,是有人资助我上完了高中,然后我来到这座城市打拼。现在走上轨道了,我把爸爸也接来了,我从来就没有嫌弃过爸爸,只叹命运不公平 。

虽人家里寒酸,但是我们都无法选择父母,而且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就是最大的恩泽,也许他们的很多事和容貌让我们觉得没有面子,但女儿关键的是要理解父母,调整好心态,努力学习,改变命运,把父母和自己的面子挣回来才是最重要的。

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的父母寒酸,就觉得他们不配做你的父母,那样是对父母的大不敬,失去了做人的起码良知,你将为此深受道德谴责!
拼爹社会,谁懂子女内心的无奈?

“我 们选鞋的标准主要是看广告,NBA明星科比、奥尼尔、姚明穿的都是名牌,他们穿什么,我们就买什么。一双鞋花上八九百块,甚至一千多块,‘飙鞋’的时候, 才不‘跌份儿’!”你跟别人说话,他却会说,等你穿上‘阿迪达斯’才配跟我说话!有一次,坐在我旁边的一个男生故意踩我的新鞋,我让他别踩,可他居然说, ‘阿迪达斯’踩‘安踏’是理所应当的。

嫌 弃父母的孩子,大多不是官二代富二代,父母有的忙于生计顾不上管孩子,只能给予基本的温饱,别说精神上的关爱;父母有的甚至连温饱都解决不了,孩子还得自 己为上学和生活奔波;父母大多数没有“闲钱”打扮自己和提升个人形象品质。当孩子看到周围的人都比自己好,自己不能与之融为一体,内心的自卑就会发泄在父 母身上。
孩子嫌弃父母时家长应该反思什么?

说 起孩子的家庭教育问题,大部分父母都有很多困惑。一位爸爸担忧地说,现在物质生活越来越好,孩子们却越来越喜欢跟别人比,像吃的、穿的什么都比,作为家长 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好。面对孩子的攀比,家长们往往会显得无奈,同时还有隐忧,担心这种攀比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扭曲孩子的心灵。

孩 子小,不懂事,还不能体谅父母的辛苦,到大了懂事了,会理解父母。父母要给孩子做思想工作,告诉孩子多么的爱您,为您付出那么多,用亲情打动孩子,不要自 卑。因为子女理应尊重父母,但是这种尊重不是说教或打骂赢得的,父母应该给子女做出表率,让子女有尊重父母的理由。如,孩子的文明程度比父亲高,父亲就应 该改正自身的错误,跟上孩子的文明步伐;又如,孩子比较有独立精神,妈妈就应该更多地放手,让孩子自己做事情。




家教不当导致孩子感恩心缺失

现在,社会竞争非常激烈,导致不少家庭急功近利,在孩子教育上重学习、轻品德,把分数、升学、上重点学校看得至高无上,严重忽视品德教育、情感教育。长期以往,含辛茹苦养大的孩子对父母只会一味索取,不懂报恩。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从专制、拒绝、放任的父母教育方式中成长出来的孩子,多是心智扭曲、没有爱与被爱能力、不负责任的人;而享受过度宠爱和溺爱的孩子有可能 养成掠夺式的生活态度,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他人、与他人难以合作等等。而父母如果以民主、理性的方式进行家庭教育,孩子会变得富有爱心、开朗活泼、 健康乐观。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在适当的时候,启发孩子学会用感激、感恩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付出。想让孩子把感恩内化成一种自觉的行为,家长还要习惯让孩子干一些家务,做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


学生高消费:再富不能富孩子

当 前学生“玩阔”现象,主要是由于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一些学生家长为了庆祝子女的一些小成绩,经常带着孩子到服装店买一些价格不菲的名牌衣服, 或者邀请多个朋友到饭店庆祝。更有一些家长领着孩子拍高档“儿童写真”,让孩子体验一下当“明星”的滋味。然而,当一回所谓的“明星”,家长们又要花去几 百元人民币。家长对孩子的溺爱、攀比心理往往是造成学生高消费的直接原因。

现 在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家庭的亲子感情却淡了,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现在家长常常看到别人有什么都要给孩子买,孩子已经把这些当成是应该 的。没有快乐,也没有感激。因此,家长不要在物质上“打肿脸充胖子”,而要根据家庭的经济预算合理地规划孩子的物质生活。
父母尚未保护好孩子因贫穷受挫的心





孩子嫌弃父母,其实与成长的环境和父母的教育有关,因为物质上的贫穷被刺激过,生活的不快乐,所以导致精神的贫穷,以及对贫穷的愤恨不满,随着时间推移生活 情况又没有得到改善因此心里越发的不平衡越发的不舒服,还有就是父母不良教育导致产生自卑等心里,在成长的过程中因为贫穷遇到挫折时父母没能够给予很好的 保护和心理疏导让孩子在心灵上受到伤害,而且这种情况不止一次的发生致使孩子对生活不满,这种情况已经很难在物质的帮助下得到改善了,主要要从心理进行疏 导帮助。

贫穷不是罪过,但当孩子看到别人的生活条件比自己好,很容易产生自卑、怨恨等心理障碍。要消除这些心理障碍,家长要灌输“贫亦乐”的意识给孩子,让孩子明白获得快乐不一定都是用钱买来的。




父母是否建立了权威感?

现在家长的权威感普遍降低,很多孩子对父母没有敬畏心,这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应该引起家长们的关注。近几年来,我们过分地强调“尊重孩子”,而且有些做过了 头,导致孩子从小不知道敬畏父母、上学后不知道敬畏老师、上班后不知道敬畏领导,这是很可怕的,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和成才。

通常来说,家长的权威感应该在3岁之前建立起来,如果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是有原则的,孩子就会自动生成敬畏心。如果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则不易建立权威感。很多 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疏忽了这个问题,过分溺爱,等孩子长大了、不听话了才想要建立权威感,却已经晚了,尤其是在孩子6岁以后,父母还要强行通过打骂等途径建立权威感,反而会使孩子厌烦父母,甚至是痛恨父母。



嫌弃父母,良好的家教可以让孩子“化险为夷”

嫌弃父母,大多因为虚荣心和自卑。其实,只要家长多用心,随时关注孩子的心态,发现孩子的思想有偏差,就要及时纠正,做好疏导,不良的想法就不会恶化并能有效的纠正。

比如,孩子的面子问题,家长应该让孩子从小知道善恶美丑,懂得感恩,这也需要家长们从自身做起,改善教育方式;家长自己是怎样对待父母也是一面无形的镜子。 面对自卑的孩子,家长首先要对孩子进行鼓励,告诉他“困境是暂时的,只要我们努力工作,总会渡过这个困境的”。然后引导孩子从正面去看整个家庭状况,例 如,虽不算丰衣足食,但还是吃得饱穿得暖,父母努力工作都是想改善家人的生活。要让孩子理解父母这份心意,从而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家庭的温暖。

家长应该的日常的教育中,给予孩子心灵最大的关爱,要让他们明白不是只有金钱和权利才是幸福,他们拥有世上什么都买不到的父母之爱。无论地位高低,身份贵贱,他们对子女的爱是永恒不变。












“人缘儿”和“嫌弃儿”的心理特征

美国卡内基工业大学,对10000人的个案记录,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智慧、专门技术和经验,只占成功因素的15%;其余的85%取决于良好的人际关系。由之,让孩子走向伙伴的口号,便应运

  美国卡内基工业大学,对10000人的个案记录,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智慧”、“专门技术”和“经验”,只占成功因素的15%;其余的85%取决于良好的人际关系。由之,“让孩子走向伙伴’的口号,便应运而起。

  人群之中,由于存在着友伴与对手的关系,很自然地涌出受人欢迎的人,人人都喜欢与之结交,这种人,心理学上叫:“人缘儿”;同时,亦涌出“嫌弃儿”,即受人排斥,人人讨庆,避而远之的人。

  人缘儿的心理特征:

  1.聆听重于表达。在人们自我表现普遍化的今天,能静下来聆听别人说话,已成为一种美德。多听有助于资料的搜集、人事的观察,还可以避免因多言而造成的差错,是现代人重要的修养之一。

  2.尊重别人的隐私权。人们接触的密切,并不表示彼此一定要互诉衷情。适当的互相开放,有助于和谐关系的维持。

  3.勿太过于谦虚。当他人赞美自己时,只要自己当之无愧,不妨大方地回以微笑,表示谢意。这种适度的谦逊,使自己显得更值得尊敬而不矫操造作。

  4.自己犯错误时立即承认并且大方道歉,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误解与麻烦。

  5,尽量不要为自己的不当行为找借口,否则,只会徒增别人的不满和猜疑。坦诚而适宜地表达心声,往往能够获得别人的原谅。

  6.不要过分栖牲自己去讨好别人。必要的牺牲是应该的,但不要为了讨好别人而故作姿态,何况想讨好一切人是根本不可能的。

  7.珍惜自己和别人的时间。那些到处游荡、道人短长的闲人、势必被快速变动的社会所淘汰。现代人应学会善于安排自己的时间,也珍惜别人的时间。









  嫌弃儿的心理特征:

  1.不尊重别人的人格,对别人缺乏感倩,不关心他人的悲欢情绪,甚至把别人作为自己使唤的工具。这种人不受人欢迎。

  2.自我中心强的人,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和兴趣,忽视他人的处境和利益。这种人只能与人建亡一般的关系。

  3.对人不真诚,只关心自己,不顾别人的利益和需要,采取一切手段处处想获得自己的利益和好处,并以此为前提和他人交往,这就会破坏人际关系,并不受人欢迎。

  4.过分服从并取悦另人的人,过分俱怕权威而又不关心部下的人,都会破坏人际关系,不受人欢迎。

  5.过分依赖他入而又丧失自尊心的人,不受人欢迎。

  6.妒忌心强的人,不受入欢迎。

  7.怀有敌对的倩绪与猜疑性格的入,怀着偏激情绪的人,往往容易与他人的关系陷入僵局,亦不受人欢迎。

  8.过分自卑、缺乏自信心的人,对人际关系过于敏感的人,对他人批评过分的人以及完成工作任务后过分自夸的入,都不受欢迎。

  9.性格孤僻,不喜欢与人交往的人,不受人欢迎。

  10.怀有偏见、固执、不愿接受他人规劝的人,过分使用防御机制的人,报复性强的人等,都不受入欢迎。

  11.好高鹜远地提出过高要求、过高目标、苛求他人的人,都不受人欢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自己打自己,竟然是这个原因,父母都该看看
家长的失控感易造成孩子叛逆
家长要注意!警惕青春期孩子出现心理抑郁!学会这几招给抑郁症打好防疫针!
孩子只相信老师不相信家长怎么办?
说谎是孩子某一阶段心理状态,家长应引起重视,正确引导是关键
人前莫教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