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下最流行三大病症:拖延症、强迫症、选择困难症,直白点说就是懒、贱、穷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各种压力接踵而至,长期以来,也让我们形成了不好的习惯。

 当下最流行三大病症:拖延症、强迫症、选择困难症,直白点说就是懒、贱、穷






拖延症指的是非必要、后果有害的推迟行为。取意“将之前的事情放置明天”。拖延症总是表现在各种小事上,但日积月累,特别影响个人发展。(为小我争取权力)

强迫症是指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基础特征的一类神经症性障碍。强迫观念是以刻板形成反复进入患者意识领域的思想,表象或意向。这些思想、表象或意向对患者来说,是没有现实意义的,不必要或多余的;患者意识到这些都是他自己的思想,很想摆脱,但又无能为力,因而非常苦恼。强迫动作是反复出现的刻板行为或仪式动作,是患者屈从于强迫观念,为求减轻内心焦虑的结果。(听话才正确)




选择恐惧症,也称作选择困难症。选择恐惧,显而易见是不自信和逃避责任的心理,缺乏自立意识,害怕失败。患上这种病的人面对选择时会异常艰难,无法正常做出自己满意的选择,在几个选择中必须做出决定的时候很恐慌,惊慌失措,甚至汗流浃背,最后还是无法选择,导致对于选择产生某程度上的恐惧。(什么都是错的)





因为爱而失去自我,最后变成僵尸一样的麻木的人,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真正的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纳,你会变得越来越好,但这不是我要求的结果,更不是你自我阉割的结果,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渴望。








逃避自由

作者:陈虹  

自由是人存在的本质,有了自由才有了自主的生命体验,有了属于自己的人生。所以人们对自由的追求从来不曾停歇过,即使在倍受束缚的外在环境中,也要发出自由的声音,捍卫内心自主的信念,这种追求本身就是自由意志的表达,因此无论现实如何残酷,内心自由的人也始终是自由的。

    然而,有这么一些人虽然不存在任何外在束缚,却还是常常感到不自由,好像一个无形的牢笼将自己囚禁,使出浑身解数也无法逃脱,所以只好无奈而痛苦地呆在里面。这个囚禁他们的牢笼没有高大的围墙,却有着比围墙更加坚固的心灵枷锁,围墙可以倒塌,而这些枷锁却难以撼动,因为它们是他人的罪过和自己无法改变的经历造成的,是自己不得不遵从的禁忌、欲望和应该受到的惩罚。

    于是,他们只能受困于某种囚徒的状态,或焦虑或麻木,这些囚徒的身份可能是受害者、无能者、罪人、圣人或者执着的欲望者。

    受害者始终沉浸在悲愤的哀怨之中,因为别人的错误对待和曾经的伤害事件,自己成了无辜的受害者,要摆脱委屈和悲伤,除非施暴者忏悔改变,或者时间可以倒流,让一切不该发生的不曾发生,否则,自己就还是那个受害者,只能继续着那份无奈的悲伤。

    无能者有一大堆证据,证明自己是无能的,如果发现一点自己的长处,也会想尽办法否认它,将自己扮演成一无是处的废人。当然,这个角色扮演是自己无意识的,他们不觉得自己在演戏,而是深深相信自己就是那个无能者,所以只能待在这个牢笼里,没有办法面对牢笼之外的世界。

    罪人受困于自认的过犯,他们觉得自己应该为曾经犯下的罪过受到惩罚,现在的不自由是罪有应得的。他们甚至拒绝拯救,不相信自己配得自由,因为自己是那么肮脏、龌龊,怎么有资格过自由人的生活呢?虽然仍然渴望自由和快乐,但不配的自己只能痛苦地活着。

圣人受制于自己的道德规条,不时用心中的“道德”苛求挑剔自己和他人,好像只有这样世界才是“应该”的样子。“应该”是种理想化的状态,只有活在这种状态之下,他们才能感到安全。久而久之,自己变成了道德的化身,一言一行都必须遵从内心的标准,而那个作为人的真实的自我却逐渐远离自己的视线,变得麻木而毫无生气,活着的只是一部道德的机器。

欲望和理想不同,欲望是情绪化的占有愿望,而理想是理性选择后的投入。欲望者看似自由,好像在追逐自己的愿望,但其实他们只是欲望的奴隶,因为做主的是欲望,不是他们自己,他们不得不被欲望牵着鼻子走,跟随欲望的步伐患得患失。在欲望的统治之下,自我没有理性的选择,也不愿选择,他们甚至屏蔽掉自我内心真实的感受和理性的声音,一心执着于欲望设定的目标,只是在午夜梦回之时,被欲望耗竭的生命会发出几声无意义的悲叹。

    固着在这些状态之下的自我没有自由,他们被怨恨、无助、罪过、刻板的道德规条和情绪化的欲望捆绑着,却毫无觉察,只是常常感到难以自由的无奈和焦灼。固着于这样的身份不是外在强加的,而是自我潜意识的选择。

    那么,为什么要选择自我囚禁,难道他们要逃避自由吗?如果是这样,自由到底对他们意味着什么,竟然不息生命的代价也要摆脱它?

    自由首先意味着成为一个独立于他人和世界存在,这是自主的先决条件。然而,独立必然导致分离,就像婴儿必须切断脐带和母亲分离一样,要承受丧失的痛苦,失去保护自己的屏障,失去可以依靠的怀抱,所以个体的独立必然是令人不快的,特别是在自我弱小之时,无助的恐惧可能淹没自我,使我们对自由望而却步。

    独立带来的不仅仅是无助,还有深深的孤独。这种孤独不是人际关系可以弥补的寂寞,也不是内心冲突带来的疏离感,而是与世界分开的隔离感,这不是用人际关系和内在整合能够消除的感觉,没有任何一种连接能够抹杀自己和他人的边界,他不能代替我,我也不能代替他,我们都独自来到这个世界,也将独自死去,人与人之间只能是试图了解,但永远无法真正理解,我们理解的永远只是自己眼中的世界。这种存在的孤独将一直伴随终身,除非我们自我欺骗。这是独立个体不得不面对的困境,也是自由不得不附上的代价。

    自由的体现是自主,就是自己做自己的主人,主人就得为自己承担所有的人生责任。这个责任包括困难、麻烦、错误、失败、被误解、被羞辱,以及各种严重可怕的后果,它直接或间接地与自己的感觉、利益、尊严、价值和生死存亡相关联,但凡有一样是自己难以承受的弱点,我们都可能想要逃避,而逃避责任的捷径就是逃避自由,没有自由就不能自主,不能自主当然也就没有责任,自己可以不必承担什么而轻松度日。

    可见,逃避自由其实是为了逃避独立,逃避存在的孤独和自己的自主性,以避免面对无助、迷茫、孤独和生命的责任。而那些固着的囚徒状态,既是逃避的结果,也是逃避的借口,这个借口是潜意识的,为了维护自己无法自由的合理性。虽然意识上他们也想摆脱束缚,放下那些怨恨,宽恕自己和他人,选择信任自己和接纳道德背后人性的阴影,让自己可以和别人一样真实、理性地去生活,但潜意识里却不愿放弃这种状态,因为独自担当的恐惧又会令他们不寒而栗。

    自我囚禁的代价是昂贵的,因为生命的本质是自由,只有自由才能承载生命的重量,为生命注入意义的活力,失去自由也就失去了生命可能的意义,没有意义的生命只能是两种状态,或焦虑或麻木,焦虑是没有活出自己的焦灼,而麻木是连这种焦灼也被压抑,过着行尸走肉的生活。同时,自我囚禁让自己变得越加脆弱,于是需要更强有力的借口来逃避,这个借口不仅要欺骗别人,还得欺骗自己,一个不行就再找一个,直到自己足够无奈和痛苦,因为只有这样才有逃避的理由。

    看着“铁窗”外自由的人们,除了羡慕就是深深的无奈和悲哀,因为恐惧生命必须面对的困境,他们不得不放弃自由,提前将自己埋葬,丢入毫无生气的牢笼。生命还没有绽放就要面临凋敝,可惜他们并未觉察,仍然怀着一腔怨恨和自责活在自己的借口里,执着于囚徒的身份,只为着躲避那场生命的洗礼。

 

种兵器》、《为何越爱越孤独》、《梦知道答案》等书籍。

嘉宾观点

观点 破解“中国式婚姻轮回”魔咒,反思孝道是核心

【网易公开课】:您在几篇博文中提及“中国式婚姻轮回”以及“专制的大家庭”,相信现在很多年轻人,特别是90后对这种模式特别反感,在追求婚恋自由的今天,该如何破解这被诅咒了的链条呢?

武志红:觉知,能破一切轮回链条。看书学习,是很重要的。仅仅反感,并不能解决问题,你势必会发现,你处在这一轮回中,这是中国人的命运。 更重要的是,无论如何,追求爱情,无论如何,把心敞开。 特别指出的是,要破这个轮回,必须反思孝道,因孝道是这个轮回的核心。


观点 人生最恐怖的不是贫穷,而是没有爱的度过一生

【网易公开课】 :有人说“所谓谈恋爱,其实谈的都是条件。”谈妥了就结婚,谈不妥也别浪费彼此的时间。虽然这种观点有些偏激,但最近几年确实不乏物质至上的婚恋例子。您是怎样看待物质条件在婚恋中所扮演的角色呢?您对于“裸婚”又有什么看法呢?

武志红:这不叫谈恋爱,而叫谈交易。谈恋爱,必须有爱。裸婚,若以爱开始,那是很好的事。回顾一生时,最恐怖的,绝对不是贫穷与困苦,而是你麻木、没有爱、没有意义地度过了一生。

观点 投入是因为爱,投入就是爱

【网易公开课】 :您曾发表过一篇博文《投入是因为爱,投入就是爱》,可是投入了就能获得想要的回报吗?如果非自己想要,那么最痛苦的还是自己,那还怎么敢投入?

武志红: 一句话特别美:让感觉流动,但不执着于结果。若执着于回报,那一个人最好是永远不要开始。以我看到的无数故事中,几乎每个人都体验过爱的伤,这是必然的。 美国一个研究发现,那些真正能享受幸福生活的人,他们与其他人的区别就是敢投入,敢呈现自己的脆弱,敢打开心,而不惧怕得不到。所以,不惧怕痛苦,还是要投入,这很重要。


观点 理智的爱情,叫死去的心

【网易公开课】 :“因爱故生忧,因爱故生怖,若离爱者去,无忧亦无怖”。爱情很多时候看来是不理智的,是充满了激情而冲动的。那么,理智的爱情还能叫做爱情吗?

武志红: 理智的爱情,叫死去的心。激情,有时看似很蠢,但激情是强烈地激发一个人打开自己的心,将自己的感官能力调整到最高,对这个世界的感知力都变得敏感很多。同时也势必意味着,痛苦感受力也强了很多。但清醒的痛苦,比麻木的理智要好太多。或者科学的说,理智时,没有什么多巴胺,也不能激发对方的多巴胺,爱情的滋味将没了:)

观点 爱情中若能先打动你自己,更容易刺中对方的心

【网易公开课】 :我们知道科学家们对爱情有自己的解释,他们认为所谓爱情只是一种叫做多巴胺的生物胺类中枢神经递质。那么,恋爱中,需要什么样的机制可以促使对方持续分泌“多巴胺“?

武志红: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它意味着一个人的兴奋程度,多巴胺越多,这个人就越兴奋。所以,谈感受,尤其是刺中对方的心的感受,会刺激对方,让对方兴奋,就可以导致多巴胺更多地分泌。但有趣的是,要做到这一点,你得先打动你自己,打动你自己的感受,更容易刺中对方的心。


观点 真正的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纳

【网易公开课】 :人们常说爱情不是1+1=2,而是0.5+0.5=1。两个人都抹去自身尖锐的那一半,拿柔和的另一半和对方组在一起才是爱情。可是生活中难免会有摩擦,到底怎么谈恋爱才能够长久?

武志红: 磨合,不是抹去什么。如果是抹去,那就太悲哀了。所以,0.5+0.5=1这个说法是很不可取的。太多人发现,因为爱而失去自我,最后变成僵尸一样的麻木的人,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真正的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纳,你会变得越来越好,但这不是我要求的结果,更不是你自我阉割的结果,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渴望。

观点 在婚姻爱情这件事上,不能妥协于父母之命

【网易公开课】 :明明已经长大成人,可是父母对待他们的成年子女,特别是独生子女,却越来越像对待小孩子,心智完全没有转变,什么都想替孩子操持,年轻人很想摆脱这种境遇但又觉得心有愧疚,毕竟陪伴父母的时间越来越少,武老师对处于这种困境中的年轻人有没有好的建议呢?

武志红: 遵从你自己的心,无论父母怎么回事,都要遵从你自己的心。在婚姻恋爱这样的事情上,真的不能妥协。当然,也不要玩叛逆游戏。 若父母好商量,这会比较简单,若父母非常专制,这会很苦难。但这件事不能妥协。 这是你的一辈子的事,而不是父母一辈子的事。抗争会让你愧疚,觉知这份愧疚,放下它,在这种事情上,你不必愧疚。你不能为父母的命运负责,父母也不当为你的事负责。


观点 中国父母们应学会反思,不可肆无忌惮对待孩子

【网易公开课】 :最近微博上广传一个题为“春节亲戚发言大纲”的段子,内容无外乎长辈对后辈婚恋方面的过度关心,作为年轻人一方面很痛恨这种行为,一方面又对此表示无奈,因为毕竟长辈也是出于一片好意。武老师对此怎么看,又有什么好的解决之道,使双方能够皆大欢喜呢?

武志红: 也许没有办法皆大欢喜。我们社会过于强调让孩子去理解父母,可社会也应该强调一下,父母和长辈也应该理解晚辈,他们自以为的关心,真的可以非常严重地伤害孩子。 若社会普遍有了这一反思,长辈也会收敛一些。 长辈毕竟是一片好意,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些句子,让中国父母们可以肆无忌惮地对待自己的孩子,而从不反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理专家告诉你,打开人的心理秘密,只需要3个线索!
【转】家庭教育推荐书籍
控制欲过强的父母,是孩子成长路上的绊脚石
被摔碎的古瓶(深度好文)
90后心中女神集体“黑化”:变凶之后,生活开始有意思
武志红:“在中国,你想当皇帝,只要生个孩子就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