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用药也会引起发热--详解“药物热”

导语

对于发热(也就是我们通俗讲的“发烧”),一般会联想到感冒或细菌感染,紧接着会使用退热或者抗感染的药物。但临床上有一种发热是容易被忽略的——药物热。

01

什么是药物热?

药源性发热:简称“药物热”,即药物原因性发热,它是患者因使用一种或多种药物后直接或间接引起的发热。

02

药物热有哪些表现?

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有或无伴随症状,发热作为唯一或主要的药物不良反应。热型以弛张热为主,患者体温多在停药后48 h内下降,且无任何后遗症。

03

哪些药物可导致药物热?

临床实践证明:几乎所有的药物均可致热,只不过发生的概率不同而已。药物热常见于抗菌药、抗结核药、酶类及生物生化药、中药制剂等。

1、抗菌药物:抗菌药物是导致药物热的最常见药物。文献报道几乎涉及所有类型的抗菌药物,但以B-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为主。 B-内酰胺类抗生素最易引起药物热的原因可能与其分子量较小,属半抗原,易与内源性蛋白结合成为全抗原,刺激免疫系统而产生。该类药物所致的药物热类型以变态反应型最多见,患者多伴有关节痛、皮疹等表现,皮疹的出现可先于发热,停药后2~3d内大多可退热。

2、抗结核药:药物热是该类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之一,其特征仅表现为高热(多超过39℃)或伴皮疹,药物热的发生时段与用药有明显的关系,停药后迅速好转。

3、酶类及生物生化药:涉及的药物包括抑肽酶、抗栓酶、神经节苷酯,干扰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细胞介素2、胸腺因子、人血清蛋白等。

04

发生药物热,该怎么办?

对确诊的药物热患者,如热度不高且病情较轻时,只要停用一切可疑药物,体温很快就能降到正常,而不必特殊处理和采取其他药物治疗。

对于重症患者可应用足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必要时可同时应用物理降温,抗过敏及对症处理。

切记:在未找出可疑致热药物前要尽量避免使用退热药,以免干扰临床观察体温变化与药物的关系,单纯迅速降温常无益于治疗。

此外,药物热的预防尤为重要。平时用药需要严格把握用药指证,避免滥用,尤其是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药师在您身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判断药物热
虚惊一场,你的发热不是感染病毒
不明原因的发热,没想到是药物的倒戈一击
警惕!服用这些药可能发生“药物热”
总有一些发热容易被忽视——药物热
药物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