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方从法出,法随证立——中医的“方法”
中医的特色是辨证论治,在把握群体共同规律的同时,更重视人体差异和疾病因时、因地之异,以个体化治疗为临床操作的最高层次。

“辨证论治”就是在辨证清楚的基础上,对该病确定恰当的治疗方法,在治法的指导下选用适宜的药物组成方剂。方剂组成后,它的功用、主治必须而且一定是与治法相一致的。治法是组方的依据,方剂是治法的体现,即“方从法出”“法随证立”“方即是法”。方是从属于法的,治法是方剂的根据,方剂是治法的体现,不能有法无方。方以药成,以法统方。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一法之中, 八法备焉; 八法之中, 百法备焉。(《医学心悟》)

“八法”,就是清代程钟龄根据历代医家对于治法的归类总结而来的。程氏在《医学心悟》中说:“论病之源,从内伤外感四字括之。论病之情,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而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

可见八法的制定是以八纲辨证为依据的
(1)汗法:通过宣发肺气,调畅营卫,开泄腠理等作用,使在肌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汗出标志着腠理开,营卫和,肺气畅,血脉通,从而能祛邪外出。
(2)吐法:通过涌吐,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等部位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治法。吐法能引邪上越,宣壅塞而导正气,在吐出有形实邪的同时,往往汗出。
(3)下法:通过荡涤肠胃,泻出肠中积滞,或积水、衃血(凝聚成紫黑色的瘀血)。使停留于肠胃的宿食、燥屎、冷积、瘀血、结痰、停水等从下窍而出,以祛邪除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4)和法:通过和解或调和的作用以祛除病邪为目的的一种治法(调和是调整人体功能,使之归于和平之意)。其于不内不外,半表半里,既非发汗之所宜,又非吐下之所对,是当和解(和里解表)则可矣。戴北山所说:“寒热并用之谓和,补泻合剂之谓和,表里双解之谓和,平其亢厉之谓和。”适用于脏腑气血不和,或寒热混杂,或虚实互见的病证。凡邪在少阳、募原,以及肝脾不和,肠寒胃热,气血失调,营卫不和等致病时,都可用和法,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分消上下。针对湿热邪留三焦而设。有寒热、虚实、表里等两方面的病情,故需要和。单方面则不必调和。
(5)温法:通过温中、祛寒、回阳、通络等作用,使寒邪去,阳气复,经络通,血脉和,适用于脏腑经络因寒邪为病的一种治法。《医学心悟》中说:“温者,温其中也。脏受寒侵,必用温剂(法)。”
(6)清法:通过清热、泻火、凉血等方法,使在里之热邪得以解除的一种治疗方法。适用于里热证。
(7)消法:通过消食导滞和消坚散结作用,对气、血、痰、食、水、虫等积聚而成的有形之结,使之渐消缓散的一种治法。
(8)补法:通过补养的方法,恢复人体正气的一种治法。补法有补气、补血、气血双补、补阴、补阳、阴阳并补,尚有峻补、平补、温补、清补以及“虚则补其母”等法。

医家以灵活运用治法和创造新的治法为最高境界,即所谓的圆机活法与法无定法。为此,中医在辨证论治时,除运用模式思维外,还有赖于“悟性思维”,即“医者意也”。发挥医生的创造性,能动而灵活地运用治法,曲尽其妙。(孟庆云. 论中医的治法. 中国中医药报,2002-2-27)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汉传中医基础理论系列】经方的治疗六法和经方的辩证思路
中医方剂学常用的八法是指高层次治疗大法
望诊遵经 清·汪宏 诊溺望法提纲
《望诊遵经》_诊溺望法提纲_中医世家
《望诊遵经》诊溺望法提纲
《伤寒论》六经辨证论治与八纲八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