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温阳三药:桂枝、干姜、附子

中医里的九阴真经---《伤寒论》有个特点,就是用药极其简洁,全书一百多个方子,里面常用的药就是那二三十味。桂枝是其中出现最多的药味之一。还有两味经常出现的药,是附子和干姜。

这三味药,都是温阳的,可以称之为“火”药,是火神派的三把板斧。

研究《伤寒论》里的方子,就会发现,张仲景想要增强心脏的火力时,往往会用桂枝这味药。想调动肾火时,往往会用附子这味药。肠道火力不足时,就会用干姜这味药。

桂枝的这个作用,在桂枝甘草汤里表现的明白无疑。

桂枝甘草汤证,是病人大汗后伤了心脏的阳气。心阳受伤,导致病人心慌、心悸,甚至要用两手捂住胸口,心脏才能舒服一些,我就亲眼见过这样的病人。桂枝甘草汤这个方子,只有两味药,其中桂枝是主将,用了四两,就是来强壮心脏的阳气。

如果再进一步品味《伤寒论》里这三味药的使用,会发现更有意思的地方。

比如在水液代谢方面出现问题时,有的方子用桂枝,如苓桂术甘汤/五苓散,有的方子用附子,如真武汤,也有的用干姜,如理中丸,也有的方子干姜附子同时用,如附子理中丸、四逆汤。

苓桂术甘汤证是胃处理水的能力不足,水饮停在心下,用桂枝把心脏的能量调过来,帮助胃来处理水。

五苓散证,病人身体没有出现虚衰,只是水液代谢的某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导致水液代谢停摆。这时候,用少量的桂枝调动一点能量,去协助其他四味利水药打通水液代谢的各个环节。

真武汤证,病人不仅水液代谢出现了问题,而且身体机能出现了虚衰。确切的说,是身体机能虚衰导致了水液代谢不好。这个时候,用附子调动肾阳,振奋身体机能,恢复正常的水液代谢能力。

理中丸证,病人肠道虚寒,吸收水分的能力下降,大便就变得稀溏,甚至腹泻。干姜是一把火,可以温暖肠道,肠道暖和了,有能量了,就能愉快的吸收水分了,大便就不稀了,也不拉肚子了。

附子理中丸证,是上面理中丸证的升级版,拉肚子更严重。这时候光用干姜不管用了,要用附子把肾阳调过来帮干姜一把。

四逆汤证,就不仅是拉肚子了,而是身体全面虚衰,身体机能大幅下降,甚至连保持体温都有困难,病人已经开始身体蜷缩着来保温了。这种情况下,既要用干姜来温暖肠道这个人体外来能量的加工厂,更要用附子来调动出肾阳恢复身体的整体机能。

体表受寒,用麻黄汤发散风寒。其中发散风寒是用麻黄,打仗还需要军火,需要调动心脏的能量,所以配上一味桂枝,来强壮心脏,支援麻黄在国境线上作战。

体表阳气不足,怕风出汗,用桂枝汤。其中桂枝是补充体表阳气的,其实就是直接鼓舞心脏,让心脏派兵到体表。

桂枝加附子汤证,是桂枝汤证的升级版,病人体表阳气虚的更厉害,不仅怕风出汗,而且是四肢逆冷漏汗。这个时候光用桂枝力量不够,就要用上重武器:附子,让附子把肾阳调动出来帮忙才行。

少阴阳气虚弱,体表防御力量必然不足。此时,寒邪从外侵入,可以轻易的突破太阳防线,攻入少阴,既能出现桂枝加附子汤证,也能出现麻黄附子细辛汤证,区别是桂枝加附子汤的主战场还是在体表,表现是较为严重的怕冷出汗。麻黄附子细辛汤证,战斗已经从体表入里,进入了少阴,治疗还是要用附子,辅助肾阳,让寒邪在少阴没有立足之地,再用细辛和麻黄把寒邪赶出体外。

取象比类、天人相应的思想,是中医的特色。

自然界中,天上有太阳,地下有地热。中间的土地,我们可以分成浅层和深层两部分。对于桂枝、干姜和附子的作用,我是这样取象的。桂枝就像天上的太阳,照耀着大地,浅层土地接受了太阳的热,会变得温暖。附子就像地下深处的热,这个热也在往上散发,传给深层的地表。干姜就是直接给深层地表加热。

大家知道,土在中医里是脾胃。脾是阴,胃是阳,一个是阴土,一个是阳土。阳在外,阴在内,阳土是胃,阴土是脾。

胃的热来自桂枝,脾的热来自附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痒: 理,证,治,I: 风寒
第07 讲 太阳病概说(2)、太阳病提纲
李可的30个方剂
跟师笔记之 ...--------十八
(10)许文忠老师讲小青龙汤
温通要方桂枝汤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