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六神类方解伤寒》第三课

今天继续讲解《六神类方解伤寒》中阳旦汤类方的其他方剂。 

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
桂枝(三两)芍药(四两)甘草(炙,二两)人参(三两)大枣(擘,十二枚)生姜(四两)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桂枝新加汤,在桂枝汤基础上,芍药、生姜各增至四两,并新加入人参三两。虽然新加入一味凉性使药,芍药也加量,但同时臣药生姜也加量一两,整体药性仍然偏温,因此可得解析法如下:
【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汉传经方解析法四象解析法君:桂枝(温 辛甘滋)3两臣:生姜(大温 辛)4两佐:炙甘草(平 甘滋)2两 大枣(平 甘滋)2两使:芍药(凉 酸苦)4两 人参(凉 甘滋)3两
药症:其他的药症之前都列过,这里不再重复。人参 凉 甘滋《神农》补五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人参性凉味甘滋,能够清烦温、补津液,安神定惊。芍药加量,增大了除血痹、止痛和去腹满微急的作用。增加生姜,即加大了发汗解表的力度。因此,桂枝新加汤在桂枝汤基础上增大了发汗解肌,补津液,安神定惊和止痛除血痹的力量。下面我们来看看相关条文的论述,是否和桂枝新加汤的方证相符。317、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宋62)条文说,太阳中风因发汗不得法而病情不解,风邪未去又伤及津液,引起浑身疼痛加重。同时导致里热津亏,出现腹满里急,甚至腹痛。脉沉,即表明表证未去,又复传里。这时,是太阳外感中风合并阳明病了,外有风邪而里有津亏,桂枝新加汤正好对治。以阳旦汤配伍,温凉并用,辛温发汗解表,酸凉清烦温,补津液,止疼痛。而与桂枝新加汤对治病机相似的,还有一个黄芪桂枝五物汤。
黄芪桂枝五物汤
黄芪(三两) 赤芍(三两) 桂枝(三两) 生姜(六两) 大枣(十二枚)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黄芪桂枝五物汤,在桂枝汤基础上去炙甘草,加黄芪三两,生姜加倍。
【黄芪桂枝五物汤】汉传经方解析法四象解析法君:桂枝(温 辛甘滋)3两臣:生姜(大温 辛)6两黄芪(微温 甘滋甘淡)3两佐:大枣(平 甘滋)12枚使:芍药(凉 酸苦)3两
药症:黄芪 微温 甘滋甘淡《神农》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黄芪性微温,并结合生姜的加倍,能使桂枝汤除凉滞的功效加强,皆为臣药。同时,黄芪味甘滋甘淡,既能补津液又能渗水饮,使桂枝汤在解表发汗的同时又能渗水利湿,解决表里的水饮,亦能补津液、养虚劳。那么,黄芪桂枝五物汤同样是温凉并用,能够发汗解肌,行气、活血、利水,调和营卫,通经脉,止疼痛,补虚劳。条文: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这里提到黄芪桂枝五物汤能够治疗“血痹”。“血痹”的成因在《金匮要略》中这样记载: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条文说,是劳作汗出而伤津液,又感受风邪,引起表证中风并见津液不足,那么,“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的病机与“身疼痛”相同。因此,黄芪桂枝五物汤与桂枝新加汤的对治病机相似,但从方药可以分析出,黄芪桂枝五物汤对治的“血痹”在津液的损耗上相对较轻,而表证更加明显,并见虚劳或少量水饮的存在。所以,黄芪桂枝五物汤适用于表虚寒凉滞证或外感中风证明显,兼见轻微烦温证的津亏、肌肉痉挛或疼痛,以及虚劳表现者。下一个方剂,栝楼桂枝汤。
栝楼桂枝汤
栝蒌根(二两) 桂枝(三两) 赤芍(三两)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上六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取微汗。汗不出,食顷啜热粥发。
栝蒌桂枝汤在桂枝汤基础上加了二两栝蒌根,即如今的天花粉。
药症:天花粉凉甘苦《神农》主消渴身热,烦满大热,补虚安中,续绝伤。天花粉性凉,能清烦温、补津液、止消渴。即多加了一味凉性使药。【栝蒌桂枝汤】汉传经方解析法四象解析法君:桂枝(温 辛甘滋)3两臣:生姜(大温 辛)3两佐:炙甘草(平 甘滋)2两 大枣(平 甘滋)12枚使:芍药(凉 酸苦)3两 天花粉(凉甘苦)2两
那么就可以分析出,栝楼桂枝汤证,即是太阳外感中风的桂枝汤证基础上又见明显的烦温证,津液亏虚,甚则易致痉证,但此时温热之邪尚不严重,便须桂枝汤解肌,并加天花粉来清温热而生津液,解决津液的不足。条文: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栝蒌桂枝汤主之。《金匮要略》太阳中风证具备,又出现了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就是津液不足导致的,津液不足较重,导致肌肉束缚的不流利,出现了全身紧张,要抽搐还没抽搐的状态。如果继续发展就要转入阳明实热,出现刚痉了。这个阶段便可以用桂枝汤解肌,并加天花粉来清热生津。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桂枝 赤芍 生姜(各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龙骨 牡蛎(各三两)上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这是在桂枝汤基础上加了龙骨牡蛎。我们看下药症和解析法:龙骨 温 甘淡《神农》主心腹鬼疰,精物老魅,咳逆,泄利脓血,女子漏下,癥瘕坚结,小儿热气惊痫。牡蛎 凉 咸《神农》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惊恚怒气,除拘缓鼠瘘,女子带下赤白。久服强骨节杀邪气延年。【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汉传经方解析法四象解析法君:桂枝(温 辛甘滋)3两臣:生姜(大温 辛)3两 龙骨(温 甘淡)3两佐:炙甘草(平 甘滋)2两 大枣(平 甘滋)12枚使:芍药(凉 酸苦)3两 牡蛎(凉 咸)2两
龙骨温而甘淡,能敛化水饮血瘀,养精安神,能治四肢痿枯,夜卧自惊等。牡蛎也有安神定惊的功效,并能消恚怒,清烦温。两位药皆可重镇并交通精神,去结气,化淤浊。需要注意的是,龙牡两味药都具有重镇的作用,而并不是所谓的有收涩,涩精的功能。方剂的服用法中并未提到须微取汗,即其主要运用的便不是桂枝汤发汗解表的功效。桂枝汤虽能发汗解表,但是我们最初也分析过,桂枝汤既能治外感,也能治内伤,它能够调和阴阳营卫,沟通精神魂魄。所谓“经方者……通闭解结,反之于平”,桂枝加龙牡汤,在这里通解的就是阴**神交结不通而导致的郁结,桂枝汤解决阴阳的不通,然后交由龙牡去进一步重镇安神,交通精神。《金匮增补》中修改后的条文中讲: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龙骨牡蛎汤主之。这些症状,就是由于精神不交,营卫失和而导致的。脉芤、微弱、或者弦紧而沉,也是营卫不足或有气滞水饮障碍的表现,而或有出现的动脉,便是明显的阴阳交结不通的表现。因此,如果出现了阴阳营卫不和,精与神沟通不畅导致的阴痞证的梦遗、梦交或精神状态不安,就可用桂枝龙牡汤解决。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一两) 甘草(炙,二两) 牡蛎(熬,二两) 龙骨(二两)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日三服。这是在桂枝龙牡汤基础上去了生姜大枣,又调整了药量,其中桂枝只用了一两。或者分析为桂枝甘草汤加龙牡并调整药量。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汉传经方解析法四象解析法君:桂枝(温 辛甘滋)1两臣:龙骨(温 甘淡)2两佐:炙甘草(平 甘滋)2两使:牡蛎(凉 咸)2两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仍为阳旦类方,治凉滞,化水饮,补津液。去了生姜,则少了发汗的功效,但一两桂枝仍可轻微解表治表,配合炙甘草,温宣降逆补津液,龙牡安神定惊。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宋118)《伤寒论类编补遗》中对这条的解释很明白,大家可以课后查阅。我们简而言之,《伤寒论》中的“火逆”是指腰和下肢的痹阻,医生用了下法而病未解除,导致了下焦虚寒水饮的产生,又用“烧针”发汗,伤了津液,上焦肌表津液不足,下焦的水饮及结气趁机上逆,使得患者精神烦而不安,病情急而不重。因此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解表降逆,炙甘草补津液,龙牧安神止烦定惊,即可解除。
五苓散
猪苓(十八铢) 泽泻(一两六铢) 白术(十八铢) 茯苓(十八铢) 桂枝(半两)上五味,为散,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五苓散这个方剂,在《类方解伤寒》课程中讲的很详细了,药物的药量不好量取,可以按照比例称量抓药,即桂枝:白术:茯苓:猪苓:泽泻=2:3:3:3:5。而其中虽然泽泻用量最大,但方中的两味温药和两味甘淡助阳药,使得整个方剂的性质偏温,因此归为阳旦类方。又从条文推导其主治,及白术、茯苓、猪苓皆为利水渗湿的良药,得出此方以白术为君。那么解析法也由此可以得出。
【五苓散】汉传经方解析法四象解析法君:白术(温 辛甘滋微苦) 3 十八铢臣:桂枝(温 辛甘滋) 2 半两佐:茯苓(平 甘淡)3 十八铢猪苓(平 甘淡)3 十八铢使:泽泻(凉 咸)5 一两六铢
白术温辛甘滋微苦《本经》主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茯苓平甘淡《本经》主胸胁逆气,忧恚惊恐,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猪苓平甘淡《本经》主痃疟,利水道。利水饮,去水饮结聚。泽泻凉咸《本经》主治风寒湿痹,乳难,消水,养五脏,益气力,肥健。久服耳目聪明,不饥,延年, 轻身,面生光,能行水上。
五苓散中,君药白术能够渗湿、止汗、解表,利水饮、补津液,消食祛痰除心下满,逐皮间风水结肿,是解决表证以及水饮的有力药物。桂枝辅助白术,能够解决表里凉滞引起的气滞、水饮、食积,以及外感风寒湿邪。佐药茯苓、猪苓,加强了利水渗湿的力量。使药泽泻,能清烦温,利小便,可解决在里的水热互结,并沟通阴阳,与白术桂枝一同解决寒热互结的痞证。配伍上为辛温宣散,除治凉滞,甘淡渗水、咸能破下,除水热结滞,祛水饮结聚,通利内外。因此,五苓散的对治病机为寒热错杂,凉滞多烦温少的阴痞证,六纲以太阳阳明太阴为主。对治的症状,有在表的如脉浮、浮数,发热汗出,恶寒等;又有在里的寒热错杂、水热互结症状,如心下痞,小便不利,口渴,渴欲饮水,水入则吐,消渴,烦躁等。又或如霍乱吐泻后出现的头痛、身痛,伴发热汗出,烦渴引饮,引起水热互结者;苓桂术甘汤证又见有心烦、小便不利等烦温或水热互结症状者,皆可用五苓散对治。正如《伤寒论》中相关条文的叙述:321、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宋本71)322、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宋本72)389、本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宋本156)这样,五苓散也讲解完毕,今天的课程也就到这里,下节课开始,将由朴玲玲老师,继续为大家讲解《六神类方解伤寒》中阳旦汤类方的其他方剂。
(汉传弟子刘云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类方讲伤寒》——桂枝类方五
【胡希恕《伤寒杂病论 精要版》第十六章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
杨大夫讲金匮要略11
桂枝汤加减法
倪海厦博士讲金匮 血痹虚劳病脉并治第六
经方:茯苓甘草汤(胃有停水,动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