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玉是怎样制成的?
X
古玉是怎样制成的?
  常常听到喜爱文物的朋友说:“我很喜欢玉器,但是学起来太难了!”逢此之时,我常有种自豪的感觉。相对于陶瓷和书画来说,玉器因时间跨度从新石器时代直至当代,8000多年的历史确实显得源远流长,加之始终属阳春白雪——玉料珍贵不似陶瓷器有碎片可拣、学习时有便宜的标本参考——玉器在国人眼里就显得十分神秘,更不要说古玉对大多数人来说尤其显得深奥难懂了。
  但是,如果您真正喜爱玉器,观摩把玩,日久必会发现玉充满了灵性,玉亲人,人近玉,她并不那么难以接近。
  那么,中国古代的玉器到底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呢?古代玉器选料主要以闪石玉为主,它的摩氏硬度在6~6.5度之间,其他的玉雕原材料,如翡翠、水晶、玛瑙等,硬度为7度,均比钢铁(摩氏硬度5~5.5度)高出许多。所以,玉石的雕琢显然不能直接使用钢铁制成的刀、凿来刻,而必须使用特殊的专用工具。
  早期的玉雕工具材质基本为石质,以石攻玉,所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冶炼技术出现,商周以后,青铜工具走上治玉的舞台。至东周以后,冶铁业发展,铁的优良性能使治玉工具逐渐从石质、青铜,最终锁定在铁质工具之上。此外,玉工也偶用金刚石、镔铁等材料制成的玉雕工具。
  古代文献材料蔚然大观,但是如何治玉,具体工具何种形状,明代以前的文献中鲜有记载,除了有限的几句:“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玉不琢,不成器”等以外,玉雕工艺的记载少之又少,显得高深莫测。直至明代《天工开物·珠玉篇》才一见端倪,也仅一句:“凡玉初剖时,冶铁为圆盘,以盆水盛砂,足踏圆盘使转,添砂剖玉,逐乎划断。”配有两幅精心绘制的琢玉图,使人们初步认识了古代治玉设备的式样。从图中可以看出当时圆盘铊的情况和解玉砂的使用,但只谈及用铁盘铊带动砂子剖玉的情况,并未涉及其他雕琢工具及抛光工具。
  目前,所见介绍古代玉雕工艺流程最为详细的是清末李澄渊所作《玉作图》,这是李澄渊于1891年(光绪十七年)应英国医生毕索普要求而作。他“历观玉作琢磨各式绘以成图”(《玉作图说·序》),每图旁附文字说明
,不仅画了工匠治玉操作的场景,而且还将重要工具一一注明,可说是玉器制作的连环画,也是一部纪实的工艺图画。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玉雕工艺分为:一捣沙,二研浆,三开玉,四扎碣,五冲碣,六磨碣,七掏堂,八上花,九打钻,十透花,十一打眼,十二木碣,十三皮碣13个工序。前两道工序在书中台为一开,三至十三道11个工序各为一开,计12开。图说详尽。
  另外,1976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市玉雕厂在夏鼐先生倡导下,为抢救古代治玉工艺,台拍了一部《琢玉工艺》的纪录片,片中请玉雕厂的老工艺师们对使用电动工具前的治玉工艺进行了实例操作。因玉雕技艺向是师徒相传,口耳相授,故这部纪录片基本将秘不示人的老工艺记录下来。这也是中国传统玉雕工艺的一个缩影。
  一件玉器主要是通过切割、研磨和抛光工艺完成的。切割和研磨又称为琢和磨。琢有铡、摽、扣、划、錾等技术,磨有冲轧、叠挖、掖撞、勾撤等技术。抛光工艺有去糙、上亮、清洗、过蜡、擦拭等工艺流程,抛光需要高难度的技巧,不仅要把玉器抛亮,还要达到平整、滋润、不走形的效果。以下笔者结合《玉作图》(本文使用的是台湾画家周以鸿先生据原图绘制之图,载于邓淑苹:《故宫宝藏青少年特编——玉石器的故事》,国立故宫博物院,1995年)参考《琢玉工艺》,融入笔者考察遗留下来的老治玉工具,尽可能描述中国古代治玉工艺流程。
  
  选料
  
  选料是按产品要求选用玉器原材料的过程。选料有两个标准:一是选用标准,即能否被选作玉器材料,主要看玉料的质地、颜色、光泽、透明度、硬度;二是质量级别,主要看颜色、透明度,大小及内部绺裂的多少等等。选料的目的是为了对原材料进行鉴别,给以适当的评价和确定使用范围。古代帝王用玉选料较为严格,大多上好的玉料会集中在皇家,如故宫博物院所藏的清代帝王用玉的整体水平远远优于地方及民间用玉,地方及民间所用玉料许多是皇家选料以后剩余的低等级玉料,故宫至今还保留有一批清官遗留的玉料。此外,国家经济状况较好时朝廷用玉选料也较为优良。
  
  审料
  
  古人将未曾剖琢的玉料称为“璞”,审料也是“相玉”“相璞”的过程,是对玉石原料进行审查的全过程,又称问料。所有玉工在开料前都要经过这一重要过程。审料有剥料、挖脏、问绺、追色等内容,通过这些以了解料的质地、颜色、透明度等,决定用料方案,看看此块玉料适合做什么。初步方案确定后,要进一步进行剥料、挖脏、问绺、追色等步骤,直至对料的情况考察清楚。愈是珍贵的玉料,审料愈严格,目的即为将玉料之美放大至极致。同时,审料的过程也是一个设计的过程,做成什么样的玉器在此基本已经了然于胸。
  
  设计
  
  对玉料有了一定认识后,再进行具体的设计。根据玉料的形状、质地和颜色进行构思。玉料的珍贵性决定了玉器设计与其他工艺设计最大的不同就是用材,即所谓“量料取材”“因材施艺”。造型要服从材料,尽量做到“物尽其材”,将材质美最大限度表现出来。还要尽量把材料质色最美之处,用于最显眼之处,体现美的造型,使造型美和材质美充分的结合起来。造型设计时也要尽量避开材质的“脏、绺”,一般原则是“挖脏去绺”。还要进行量料施工,即根据原料的价值,施以恰当的工艺。这点在汉代葬玉中最有体现,汉代的葬玉一般与生前用玉所用玉料不同,大多为较差的青玉,工艺相对较为简单,许多仅仅打出草稿轮廓就不再施艺。
  对玉料分析设计后,就可以“画活”了。“画活”就是在玉料上勾画出形象的具体位置和结构,包括粗绘和细绘。粗绘是设计者在玉料上初步绘制出构图的线条,确定玉石原料留用和剔除的部分,工匠据此先进行大轮廓的制作。一般都要先在勾好的墨线上烫蜡,以保证治玉时墨线不被水冲刷掉。
  大形轮廓下来后,进入设计的第二阶段——细绘。细绘是在玉料上精细的绘制出细部纹饰,以免制作时有所遗漏。一件玉器的制作中,可能会因具体需要进行局部调整,所以细绘也有可能因地制宜。
  总之,玉器雕琢是直接作用于珍贵的玉石,这种直接性和被加工后的不可复原性,使得设计尤为重要,必须做到“意在笔先”“成竹在胸”。
  审料、设计以后,可能还要对原材料进行些处理,或按质量进行分档,或按大小块进行分类,或对某些玉料进行染色和烧熟处理,如玛瑙。然后就进入了具体的玉器加工过程。
  1、开料。这是玉器切割的第一步。有时一件大的玉料在审料过程中也要先开料,又称剥料。在此之前,要先准备好不同质地的解玉砂。  开玉所用工具主要为钢锯条和黑石沙,巨大玉料可用图中所绘之法切割,两人一边拉钢条切割,一边加解玉砂砂浆。此种锯切割并非是一般意义上的带锯齿之锯,而是钢条。开料也可将几股铁丝拧在一起,绷在竹弓上做成弓子锯,两人来回拉丝弓,一人向锯口里加解玉砂和水。大料开要一个星期,拉的很深后劈开就行。这种开玉方法也可称为“线锯切割”。较小的玉料可用扎碣(又称铡铊)直接抛开,如果是二三十斤以上的较大玉料,可用秤吊起来,用较大的扎碣开料。如果审料的过程中需要开料,一般都从断裂纹处锯开,划上墨线,顺着切开。
  2、切块定位。开料后要沿着具体的设计图稿琢玉,先切块定位,俗称“刺活儿”,又叫扎,是用铊片将玉料上多余的部分切下去,使玉料表现出相应的块面。此步以钢铁做铡铊,使用时,玉工两脚轮流踩动登板,以绳带动木轴旋转,钢铊亦随之旋转。玉工一手托拿玉料,抵住旋转的铊具刃边,一手不停的向铊口加掺水的沙子。铡铊外架上的木板圈,则能挡住飞溅的水,以免弄脏身体。如玉料过大,手拿太重,则用吊秤吊起。从此步骤开始就可一人操作。
  3、碾磨。碾磨主要用冲铊,冲铊为铁环状的工具,可将器物边角及表面磨平、磨圆。冲铊以后,再用磨铊、木砣、胶砣、皮砣经过磨细、抛光。经过这个步骤,要雕琢的作品就大体成形了。玉器冲轧完以后就要进行研磨,用磨铊。磨铊大小如铡铊,但为厚钢板制成,不似铡铊有薄的刃边,即可用它的铊口研磨,也可用厚侧面研磨,主要将玉器表面的小坳沙痕磨细。此步骤所用的解玉砂较为细腻。磨光后的玉器,就可以做上花、打眼、掏膛等后续工艺了。
  4、掏膛。这是对具体器物的具体操作。在《玉作图》中分为多个工序,如为器皿类的器物,则此步骤至关重要。先以空心钢筒管套在铁轴上,双脚踩动登板,使管转动,进行掏膛。也可不用铁轴,用钻杆式工具进行掏膛。近器物底部时,用小锤轻击使中间玉梃冲断,从而取出钻芯。如果要掏的是椭圆形的膛子,则用双管钻,在钻芯上加一个衬垫,使细腻的膛口不被冲断。此时掏出的基本是一个直上直下的膛子,如果要掏肚大口小的内膛,则要使用各种串钠和弯子。膛子越磨越大,工具也越换越大,扁形膛口用扁形串钠,小口大肚的膛子用弯子才行。所有这些都要和解玉砂一起使用。如果要制作薄胎烟壶,则要用小薄铁片做护口,再进行掏膛。薄胎烟壶,轻如浮萍薄如纸,人们称其“水上漂”,掏膛时要极为小心。
  5、上花。玉器做好素胎后就该上花纹了,这是细绘的一部分,所用有钉铊、錾铊,勾铊等。勾铊是勾线、勾面纹所用,也可用作顶掖。上花前先要以墨线划出花纹,然后烫蜡,使墨线不掉,随后用小铊子在墨线上开槽,勾出花纹。勾画头发或勾彻鸟的羽毛又叫“拉面子”。然后根据图案需要,用压铊勾出斜坡,或用顶撞法把底子磨出,使图案线条凸成阳文,从而做出精美的花纹。
  6、打钻。对于需要镂空钻孔的玉器,打钻是一道重要的工序。一般是用弯弓锯带动金刚钻或者普通的裎钻钻透花眼。一些镂雕玲珑山子、叠压花玉图画类玉器多用大小管钻、裎钻在山石之间、花叶之间打钻,穿枝过梗,同时也磨掉了余料。
  7、透花。这节其实说的是搜孔。需要镂雕的玉器,一般先用管子工具透眼穿孔,再用弯弓锯(即搜弓子)加细细的解玉砂顺着花纹镂空成形。也有用扁铁丝来镂空,能起到连搜带擦的功能。有时还可以用铁质擦条把透眼中不够整齐的地方擦平。使用时可以用或横或竖的桌拿稳住玉器。
  8、打眼。这是对鼻烟壶、扳指、烟袋嘴之类的小件玉器需要打眼时的一种技巧描述。和“打钻”相比,它主要用于不方便用手拿着打孔的玉器。将器物放人大竹筒中,内放水和稳住玉器的数块有孔板,再用绷弓带动金钢钻头打孔。
  
  抛光工艺
  
  抛光就是将玉件表面的擦痕降低到肉眼看不见的程度,使光照射在其表面有尽可能多的规律性反射,玉器因此产生温润光洁的效应。抛光的神奇效果令人费解,有人认为抛光时由于局部温度高,局部的抛光热在被抛光表面微米级的范围内产生热塑变形和流动,有可能出现热软化以致熔融,从而产生一种非结晶面层,该层就像一层清漆涂在玉器表面上一样,使表面变得光滑,这种流动层非常薄。故抛光是因为一种瞬时熔化及超微表面突发性流动所造成的。这只是现代科学对抛光的一种解释。古人对抛光的认识是在不断的经验与摸索中得来的,对不同质地的器物采用不同工具和不同的抛光方式。
  抛光可分为磨细和罩亮。磨细,又叫“去糙”,是抛光前的准备工作。因为玉器表面的打磨程度直接影响了抛光的效果。如果玉器表面已打磨的非常精细和平滑,没有明显的坑点,则抛光就易如反掌,否则抛光将十分困难,甚至可能还要重新打磨,因为抛光时的磨削力度是很低的。
  细磨主要用胶碾之类的工具将玉雕半成品的表面做的更细腻,也可以用石、木、竹等工具,但一定要加很细的解玉砂。磨细只能去除表面的不平整,不能伤害器物的造型和纹饰,尤其造型和纹饰细部,不能因磨细而变得模糊。
  罩亮是使磨细以后的玉器表面更为光亮照人,是抛光程序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现代用特制的抛光粉进行抛光,古代则是使用各种材质的工具加上极细腻的解玉砂进行。
  《玉作图说》中对抛光工艺的介绍主要有《木奏图说》和《皮碣图说》:
  对做好的玉器进行抛光,可用木质砣,即把木材车镟成盘状、轮状、鼓轮状的抛光工具。但小件玉器及有细腻花纹的玉器不能用木碣抛光,可用干葫芦制成砣具与极细腻的解玉砂浆一起对玉器进行抛光上亮。
  上皮砣是抛光的最后一个工序,上完皮砣后玉器光亮温润,玉质之美尽显,至此一件玉器的制作大功告成。
  镂孔处无法使用轮磨工具部位的抛光,可用较厚的马皮条或者白布带子(布条),穿入玉器孔眼中,两端固定,人手拿玉器,蘸着解玉砂浆来回拉动,又叫“拉带子”,从而对器物中铊子不容易抛到的地方,去糙勒亮。小件产品一人拉就行。连带子也进不去地方可用细线去糙上亮,又叫“拉细线”。此外南方也有就地取材,用竹根做抛光轮的。柳木棍也可做精抛光的工具,抛光玉器的孔眼处。
  
  玉器的保养与保护
  
  玉器本身的制作至此已结束,但抛光完成后为保护起见,还有一些后续工作要做,如清洗、过蜡、喝油、擦拭、装潢等。
  清洗玉器抛光以后,要把上面的污垢清洗掉,使用的方法有水洗、冷洗、热洗等,依材质和玉器造型,以及玉器上的污垢特点而定。
  过蜡、喝油、擦拭这是玉器抛光后的重要工序,是进一步上亮保亮的方法,其作用是弥补表面微观不平的现象,也可起到一定遮绺作用。蜡和油都是油脂类物,浮在产品表面可产生油亮的感觉,显得滋润,也可填平微小低凹不平处和细微裂隙,增加了产品表面光的反射强度。所以,过蜡、喝油的玉器比没有过蜡、喝油的玉器光洁,亮度也高。
  玉器经过过蜡、喝油以后,还要在热的时候擦拭和冷后剔蜡,使油脂分布均匀和凝蜡不显著。擦拭用棉质巾类,以柔软吸油为好,剔蜡用竹、木签子,蜡和油还有保护玉器表面不被脏物污染的作用。
  装潢装潢的目的,是为玉件配一个座和匣,使之更美观更安全。清代宫廷玉器一般都有座和匣两种主要装潢,有的还有成套的包装,如座上有玻璃罩,在玉器上结上丝绦、垂丝穗、镶金银等。
  座座是玉器的主要装潢,玉器整体造型艺术,台座必不可少,它提高玉器的身价,使玉器放置平稳。这是主体与附体的关系,一个高明的玉器设计师,是应该将主体器物下面的台座也设计出来的,只有这样,通过整体造型艺术所生发出来的气韵,才能融会贯通。清官旧藏的玉器,有许多都有原配台座,而且风格与玉器主题十分一致。如山字纹玉香薰,香薰圆筒由镂雕的“山”字形相互交错套连,缝隙可散香气。配有紫檀圆木座与紫檀木盖。
  玉器的座有玉、木、石、铜、铜镀金等,依玉器产品造型而设计,形状多为随形、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等。
  座的造型雕刻以玉器造型为依据,器皿玉器多用素几座,花鸟玉器多用天然山木座,插屏多用支架座。木座以硬木制成,雕刻好后磨光抛亮,十分美观雅致。中国玉器一直有使用木质座的习惯,清官旧藏玉器许多以木质为座。
  金属座、石座不如木座使用广泛,一般应用于极大、极重的玉器。
  现在北京北海团城摆放的渎山大玉海和故宫乐寿堂摆放的青玉大禹治水图山子,其台座据清宫造办处档案记载是当时乾隆时配置的。前者是北京房山产的浅灰色汉白玉,后者是青铜错金台座。它们不仅以大、奇、重而引人注目,更主要的是它有强烈的艺术衬托力和鲜明的艺术整体感,其色彩、物质材料、体量和造型装饰,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是中国玉器历史中台座的典范。
  匣匣是为放置玉器而制作的,有纸、布、锦、木、金属匣等,匣内有软囊,用棉填入,糊有绸布里。绸布里的颜色选择依产品的颜色而定,以托现玉器颜色醒目、协调为主。产品放人软囊中,不紧不晃,和四周距离不大不小,匣的外表以纸、布、锦裱褙分档次,纸匣是低档,布匣是中档,多用蓝布,称蓝布匣,锦匣是高档。还有硬木匣、花丝匣、漆木匣、珐琅匣、塑料匣、纸盒等,用于玉器的不同造型和品种。故宫旧藏的器物囊匣十分丰富,曾专门举办过包装展,一个个器物的包装十分别致,现在看来本身就是一件件文物。
  通过以上步骤,一件做工精湛并包装漂亮的玉器就大功告成了。中华民族对玉一直情有独钟,有着深深的敬意和喜爱,一件好的玉器从原始的坯料到最终完成既包含着一道道复杂的治玉工序,也体现着治玉者对玉的理解和付出的心血。在欣赏古玉的同时,我们也不要忘了玉是怎样“千琢万磨”而成的,如此才能真正读懂我们的先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玉雕制品的加工工艺
@玉雕工艺
玉不琢不成器——古代玉器雕琢工序
你一定要了解的玉雕过程
春秋战国至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玉器的雕工(下)
现代玉雕工艺流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