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没想到,女娲补天,补的是古代历法中少掉的那些天(李仁贵珍藏版)

女娲补天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之一。

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和春阳夏,杀秋约冬,枕方寝绳,阴阳之所壅沈不通者,窍理之;逆气戾物,伤民厚积者,绝止之。”

就是说,在古代,地球陷落,世界陷入了巨大的灾难。女娲忍无可忍,炼制五彩石填空,折神龟脚撑四极,平洪杀兽,通阴阳去逆气,众神安居乐业。

女娲,到底补的是个啥样的天?真的是天漏了吗?

一直以来,“共工怒触不周山,折天柱“”是主要的说法,但到了今天,脑洞大开的现代人,有了很多新的说法:

1、女娲补天是盖房子,是华夏先民烧瓦覆盖房顶防漏雨的故事。烧出各种颜色的瓦,就是“五色石”,盖在屋上遮阳避雨,说补天其实是反映女娲发明瓦的事迹。

2、女娲补的是黑洞。说当时女娲所补的天空漏洞可能是我们至今还没法找到的宇宙虫洞,所用的五彩石可能就是一种钨合金铀合金合成的一些物质。

这些年,慢慢一种新的说法出现了,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

女娲补天,补的是古代历法中,一年少去的那些天。

中国古代历法,先经过了物候授时和观象授时这两种被动授时的阶段,在过渡到主动惯性观天文,创历法的阶段。

物象授时:就是人们在经年累月的生产实践中发现,寒来暑往的季节变化与播种和收获的时间大有关系。人们最早的“年”的概念是靠观察物候来建立的,比如寒来暑往、河水泛滥、草木枯荣、鸟兽迁徙、渔汛花期等。

宋代诗人陆游的《鸟啼》诗云:“野人无日历,鸟啼知四时;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三月闻黄鹂,幼妇怜蚕饥;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五月鸣鸦舅,苗稚厌草茂。”证明我国古时就有“鸟啼知四时”的说法。

观象授时: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经过长期的“观象于天”,发现用某些昏、旦出现的星辰可以定农时,知季节,而且比用物候定季节更为准确可靠。于是星象历逐渐取代了物候历。

再后来,人们对天文规律有了更多的了解,尤其是掌握了回归年长度之后,就能预先推断季节,并开始摸索年、月、日之间的编排方法,于是就产生了历法。

中国古人是怎么研究历法的呢?看晷仪的影子,也就是夸父逐日的那个日影。

怎么看呢?每天固定时间观察同一根垂直于地面的竿的影子,当这个影子从最短变为最长,再变为最短的时候,就是一年。

我们现在都知道,一年有365天。准确一点是说法是:365.24219天。

所以我们每四年,就有一个闰日:2月29日。

在女娲生活的日子,大约在8800年前,那时中国用的历法是太阳历,即是将一年分成10个月,一月36天,一年为360天。

这个历法是有问题的,比真正的一年少了5天,20年就能差出100天,整整一个季节!这种误差,足以造成历法上该下雨的时候却大旱,历法上该落叶的时候却发大水,没法生活了。

少了天数怎么办呢?对,把它补上。补几天?一年补5天。

于是,女娲决定重修四时(春夏秋冬),重定四极(东西南北),她在寒暑易节的时候观察月亮,发现每一次寒暑易节月亮会出现12次,一共是365个天数,这种根据月亮活动周期的历法,称作太阴历。

现在我们中国用来指导农耕的历法叫农历,又称夏历,是一种阴阳合历。以月相定月份,以太阳定年周期。以太阳和月亮同时升起,因而在地球上看不到月亮的朔日为每月的开始,每月长短根据月相不同,可能为30日或29日,12个月为一年。将太阳年划分为24个节气,第1、3、……23等奇数为'节',第2、4、……24为'气',或'中气'。

由于太阳年周期和以月相为周期的12个月不一致,因此将没有中气的月份置闰,与上个月份数字相同,叫闰某月,如2009年五月后的这月只有一个节气'小暑',没有中气,因此应将该月置为闰月,叫闰5月。由于没有中气的月份根据月相变化落在哪年的哪个月份都不固定,因此造成农历闰年的周期和闰月的月份也不固定,现在通用的约为十九年七闰。

农历一年一般为12个月,一个月天数依照月亮围绕地球运行周期而定,为29或30天,闰年为13月,中国农历年平年为353或354天,闰年为384或385天,平均每年约为365.2422天(即太阳环绕地球一周的时间)。

所以,人们们推测,女娲补天,其实是在修正历法。准确的说,是把之前一年360天的历法,修正为更接近实际情况的一年365天

这就是说,女娲补天,其实补的是古历法中少掉的那5天,故称为“女娲补天”。

后世把观象治历的工作称为“测天”。远古时代,修订历法工作被叫做“补天”。从这个角度讲,补天也是说得通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法
从年与岁的区别浅谈历代历法
学习易经必须要懂天文、历史、历法的一些基本常识
阴阳合历 农历
中国古代历法的认识
【天文知识】阳历、阴历与阴阳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