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理瀹骈文6

如用紫金锭搥碎入膏之类。按:紫金锭亦有用五倍,牙皂,乳香,

没药四味者。五毒锭:雄黄,朱砂,胆矾,蟾酥,麝香和捏为锭,治一切肿毒,

虫蝎伤甚效。此方或加巴豆,轻粉,潮脑,乳香,没药,或加蜈蚣,白丁香,

或加藤黄,人中白,白芨,白蔹,牛皮胶化开,和锭,仝。或用蟾蜍,麝香,

皂角,明矾四味,或用雄黄,朱砂,京墨,熊胆,牛黄,麝香六味为锭,仝。又,

盐水锭:用火硝,黄丹,皂矾,雄黄,朱砂,风化硝,后投四味,仝。坎宫锭:

治热毒,并治痔。京墨一两,熊胆三钱,胡连,儿茶各二钱,冰片七分,

麝五分,牛黄三分,猪胆汁,生姜汁,醋和,捏为锭,仝。白芨锭,治瘰

生南星,生半夏各三两,海藻,昆布各一两,冰片,麝香各二钱,红花,

牡蛎各二两,青盐六钱,共生研末,以白芨半斤切片熬膏,和药为锭听用。

凡锭皆可用牛胶水,白芨水和。如醋磨围膏外亦妙。

 

有研末以糁。有剖丸而调,

 

如苏合丸,抱龙丸,黎洞丸,蟾蜍丸,活络丸,梅花丹之类,无不可入膏。

 

有煎油而搅。

 

如丁香油,苏合油,薄荷油之类。

 

有束素以厚其气,

 

布缠之类,

 

有箍金以固其力。

 

如赤豆,或白芨,或白蔹,末,水调敷,内外症皆宜。流注贴膏后,

必用敷围药方,不走。铁箍散:治痈毒并疔,即苍耳草灰,芙蓉叶,赤小豆末,

醋围者。亦有金箍,铁井阑诸名。内府铁桶膏治发背,将溃,已溃时,箍根。

五倍一两,炒白芨五钱,胆矾三钱,铜绿五钱,明矾四钱,郁金,轻粉各二钱,

陈醋熬如膏,调药涂纸盖上,疮根自生皱纹收紧矣。绛囊方治肿毒,

围之即消。已成,毒气不走,无脓长脓,已溃脓即追出。蓉叶四两,大黄一两;

黄柏或姜黄亦可;白芨,白蔹,五倍,陈小粉,炒蟹壳,焙,各五钱,醋敷。

三方皆效,随用。

 

有若罐拔,

 

如黄疸取黄用药筒,及风痛用火罐之类。

 

有若瓶吸。

 

如风寒用热烧酒空瓶覆脐上吸,取汗。亦吸瘰,破伤瘀血。

乳肿用瓦瓶装糠火,以葱白盖面,布扎,倒执熨患处。此法甚妙,可仿用。

 

有若笔收,

 

如一笔消,铁笔圈之类。大黄,藤黄,明矾,蟾酥,麝香,没药,乳香,

蜗牛捣烂为条,遇毒,醋磨,以笔圈之。日圈日小,并以笔画引到别处消散。

或用蟾蜍,麝香,蜗牛捣烂为丸,朱衣,水磨用,仝。二方取蜗牛之性,甚妙。

又:治疔走黄,用倒回虫亦妙。此皆物理,宜推。今人有以笔收腮毒者。

 

有若绳引。

 

青布卷为绳捻,置竹筒中,燃火炷疮口,频频熏之,引毒外出,名布捻熏法。

如布卷药末治风气肿毒,亦妙。二方皆引法,一斜引,一直引也。按:

辅膏之法甚多,此特取其新别者,以待类推。

 

有若带系,

 

寒腹痛,铺葱,艾熨之,再用帛三折,缝葱,艾系于腹上,甚良。

 

有若线扎。

 

鼻衄方见前。又如治红丝疔,用油染线,或油扎根,扎住则不走。

红丝如由臂走至心,由腿走入腹,则难治矣。又,芫花,壁钱煮线系瘿瘤,

亦是,并治尻骨生尾等异症。

 

有若丸搓,

 

以铁丸,手搓之,可去瘀。

 

有若筒滚。

 

如破伤筋挛者,用竹筒穿绳挂腰间,坐时以脚踏滚之,一月效。

 

有若矾之倾,

 

虎狼咬伤,白面作圈护伤处,白矾一两,铜杓化开,倾于圈内,

顷刻矾化为水,其毒即解,甚妙。蜈蚣,全蝎等伤,只用矾一块,灯上烧化,

滴于患处即解。

 

有若蜡之化。

 

即外科黄蜡灸法,以蜡置患处,面圈护住,火烘之蜡化,毒解。治疔用白蜡,

仝。连根拔出,此法甚佳。然人怕痛,故无用者,录以备法。

 

有瓜合蒜铺,

 

治背发,冬瓜切顶,合背上,瓜烂再切,瓜完毒解。凡热病皆可仿此,又,

鸡矢一升,瓦罐煎,以毡帽一顶,棉胎一块,覆罐上熏之,轮流取覆患上亦妙。

有铺蒜艾灸法,有贴蒜代灸法。

 

有铁熨铜刮。

 

王《金生》治阴疽,用铁镰二块,石上敲热,轮流顺熨千自消。又,

西法吐血有冷铁熨背法,一凉一热,用法迥殊;可悟物理。篇中采方多如此,

亦欲人之随症而变,不拘于一也。铜钱刮颈治喉症,刮背治,俱见前。

 

有暖之以火,

 

如日晒,炉烘,熨斗熨,火纸熏之类。

 

有温之以汤。

 

如热汤浸洗之类。

 

有行之以酒,

 

如以酒擦风气之类。汤火伤,冷烧酒烧之,鸡子清调墨涂,免起泡。

如浑身火烧者,坐酒缸中,此皆得酒之性者也。西医有鸦片酒,斑椒樟酒

 

有走之以盐。

 

盐能走血。或擦或炒熨,皆可。

 

开窍有香。

 

如冰,麝,沉,檀,菖蒲之类。

 

破结有辛。

 

如胡椒,白芥,干姜,官桂之类。

 

有先而导,有后而收。有膏所不足者补之,有膏所未及者助之。

 

以上言用药辅膏之法。按:外科之升降二丹,及刀,针,药,线之类,

皆所以辅膏者也。然能者亦可不用,故不备载。

 

主则护(心君),客则驱(外感)。肤则清(),骨则坚()。肉则丰()

筋则荣()。横者以折(有余之病),萎者以振(不足之病)

郁者以宣(九气之症),乖者以协(七情之症)。泛者以归(吐血之类)

停者以逐(痰饮之类)。满者以泄(肿胀之类),牢者以破(痞积之类)

滑者以留(精浊之类),阻者以行(妇月之类)。逆上者阴(逆也)。为之降,

陷下者(阳陷也),为之提(即升也,《灵枢》:陷下者则灸之。此是一法)

格于中者为之通(三焦),越于外者为之敛(元神),险者移而居,

 

内科有移深居浅法,由脏而出于腑是也。外科有移毒法。按:移山过海散,

用雄黄,小麦麸,蚓粪,醋调涂患处,自能移过不致命处。又,移险膏,

用草乌,南星,黄柏,白芨各二两,五倍一两,醋涂,仝。又,痘症移毒散,

用白芨一两六钱,紫花地丁八钱,大黄,五倍子炒各二钱,雄黄,朱砂,轻粉,

乌鸡骨煅各一钱,牙皂八分,醋涂,上半截即移至下半截而散。

凡毒生于骨节间者,移之免残疾。按:古方有用地龙装在经霜丝瓜内,

煅焦连瓜为末者,每用瓜末三钱,乳香,没药各五分,雄黄一钱,麝香二分,

蟾蜍一分,共研,黄蜡丸。如在上部要处,用麻黄,桂枝,甘草,酒调三分服,

可移在手上而散。在背用羌活,防风,姜汁调,可移臂。在下部用木瓜,牛膝,

灵仙,陈皮,独活,姜汁调,可移足。其用地龙之法与前仝。

可悟内外用药一理,录以备参。观此数方,叹古人用药真有挽回造化之妙。

如能推之,则天下无险症矣。

 

奥者隔而取。

 

内科有隔二隔三之治。外科有隔皮取脓法,用驴子脚底剔下皮,

用砂炒一两,草乌四钱,荞麦面一两,末,加盐五钱,糊饼炙研,醋调摊贴,

脓从毛孔出,或从疮旁出,奇妙。又,肿疡将溃,涂之脓从毛孔吸出,

腐不尽者,涂之立化。木鳖仁十四个,斑八十一个,柳枝四十七寸,

驴甲片三钱,草乌一钱,麻油三两,熬,入巴仁三个,煎黑研泥,加麝一分,

和匀收。此方太峻,存其法以待增减。按:旧有巴霜,雄黄,冰,麝,加乳,

没法可参。

 

当生者能回,

 

内症如回生丹,回阳膏之类,见上。阳毒日久,人虚不收口者,有附子灸法,

以附子末,酒调饼,盖疮上熨之,微热,勿荡。起阴疽法,丁香,雄黄,艾茸,

煎干捣敷。如病而色转红活者,可治。又,阴疽头凹沉黯,不痛不热,

内补不发者,宜用人牙,同麻黄,川乌,当归,木鳖仁,山甲末,

以生姜汁和面敷。无人牙亦可。疔有唤回丹,用铁锈敷。

 

欲绝者可接。

 

内症如接命丹,接命索之类,见前。耳鼻脱,蘸发灰安上,

四围将老姜嚼融厚敷,紬缚自接。断指,苏木末敷,丝绵裹,或降香末糁,

蚕茧裹缚自接。自刎者,食嗓在左,属骨易接;气嗓在右,属肉难接。

水胶炖化,涂粘敷药。伤腹肠出,麻油润疮口,以通关散取嚏,其肠自收。

以桑皮线将腹皮缝合,用封口散涂伤处,外用药敷贴。封口散即乳香,没药,

儿茶,当归,杉木炭,葛根叶各一钱,麝香五厘,冰片一厘也。一切割喉,

断耳,缺唇,伤破肚皮,跌破阴囊,皆用此糁。手足折者,用生地一斤,

生姜四两捣烂,入酒糟一斤,炒热,布包熨。伤科详见内府正骨书,兹不备载。

内府万灵膏治跌打损伤,消瘀散毒,舒筋活血,止痛接骨如神,兼去麻木,

风痰,寒湿疼痛,三日一换。白凤仙,紫丁香根,酒当归,醋煅自然铜,

瓜儿血竭,没药各一两,川芎八钱,赤芍二两,醋淬半两钱一枚,红花一两,

川牛膝,五加皮,石菖蒲,苍朮各五钱,木香,秦艽,蛇床子,川附子,肉桂,

半夏,石斛,萆薢,鹿角各三钱,虎骨一对,或用虎骨胶代之,麝一钱,

香油十斤熬,丹收,细药后搅。如肿痛者,先用紫丁香根,川芎,当归,白芍,

官桂,红花,升麻,防风,三奈,麝香,葱头捣敷,醋浸湿纸盖上,熨斗熨之,

再贴膏。换时有瘀血,用番木鳖,红花,猴姜,半夏,甘草,葱头,醋煎洗后,

换膏贴。接骨神异膏:用姜,葱,,蒜,槿树皮各四两,麻油二斤,

猪油一斤,大黄,当归,桃仁,红花,川乌,草乌,羌活,独活,赤芍,苏木,

骨碎补,五加皮,甘松,三奈浸熬,另用油二斤煎乱发一斤勿洗,俟枯。

合前药为一锅再熬,下丹一斤收,徐徐下提凈松香五斤末收,

再下土鳖虫炒黑四两,龙骨煅三两,血竭一两,自然铜醋煅淬,乳香,没药,

虎骨炙,肉桂各二两,血竭末另研一两,搅匀。附方:碎骨在皮内作脓者,

田螺捣烂,加酒糟同敷四围,留孔,骨自出,再用药接。

 

不以贱而忽,

 

贱药不胜枚举。

 

不以秽而弃。

 

如狗屎治膈,猫屎治童痨之类。人咬,先用童便洗,再用溏鸡矢涂之,

立刻止痛,不作脓。此症最难治,故录此以救急。又如鼻衄不止,

用溺壶烘热熏鼻。牙疼不止,用溺壶烘热熏耳。又,溺坑瓦,粪坑砖,

皆可治伤疡。古方甚多,举此例推。

 

起其痼而作其新,培其虚而还其元。

 

以上合论内外膏药功用,以下则发明膏药与汤药殊途同归之理。

而实有见其可用者,此说之所由立,乃一篇精神之所聚也,于文为大结。

 

维膏与药,犹君若臣。

 

《经》曰:“方制君臣何谓也?岐伯曰: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

应臣之谓使”。古方有君臣散,膏药则以膏为君,而药为臣也。

 

各分而理,

 

膏与药各自为用。

 

相得益彰。

 

膏得敷药,其用益彰。

 

又为体用,因之阖辟。变动不居,广大悉备。因所感而悟从入之机,

 

病先从皮毛入,药即可由此进。

 

于所劫,

 

水火皆自外劫,

 

而信能应之故。切于皮肤,

 

切,近也,

 

彻于肉理。

 

医书云:凡药入胃,由胃分布,经脉在肉理之中,药之糟粕焉能得到?

所到者气味耳,然则膏药亦可到也。

 

摄于吸气,

 

膏药随人气之呼吸而入。

 

融于渗液。

 

《经》曰:五谷之津液相合而为膏,内糁入于骨空,补益髓脑,下流于阴股。

膏药贴久,则与五谷之膏融化为一矣。凡膏中用透骨草少许,即能深入骨髓。

 

导达匪由脾胃,

 

膏药不经脾胃,故不致伤脾胃。

 

既无伤水谷之精。攻伐不连脏腑,

 

医书治表必连里,

 

亦免迫阴阳之变。

 

虚则生变,

 

直而能致,何虑乎气之格。

 

格者,病气与药气相拒也。如药入即吐者是也。

 

轻而可任,

 

借用《礼经》“轻任”并字。

 

何忧乎形之羸?

 

医书:形羸不能服药不治。

 

其量度在当胸,譬仲景之纳饼。

 

《抱朴子》:仲景穿胸以纳赤饼。

 

其操纵只举手,拟梁公之抽针。

 

狄梁公善于针药,每治病抽针即愈。

 

方寸有定,讵空洞之悬揣。分明共睹,奚隐曲之可欺。取诸已成,

不劳以深文浅。经于历试,毋烦避重就轻。

 

泥古者,浅病好为深论,趋时者,重症但用轻药,皆医之过。膏则人所常用,

只在临症制宜。

 

疑可用之谍(候也),险可用之冲(当也),以心之所生为主,是求其原。

 

病未有不由心生者,心亦通五脏也。《经》云:“治病必求其本”。注云:

“谓但治其所生之本原,则后生诸病,不治自愈。惟中满及大小便不通,

当治标耳”。膏药无论何病,既随其所见以治之,皆当以一膏贴膻中,

所以治其里,亦所以治其原也。如七情总隶于一心,五志等以平心火为主,

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亦可以见矣。

 

以身之所患为归,即适其所。

 

《经》云:“适其至所”。谓适其病至之所,而不可过,亦不可不及。

膏药贴在患处,即是适其所也。且汤药之所不能至者,膏药固无不至也。

 

自虚入者(此外感也),叩从来于天牝。

 

《经》云:“天牝从来,复得其往,气出于脑,即不邪干”。注云:“天牝,

鼻也。气自空虚而来,亦欲其自空虚而去。气出于脑为嚏,或张鼻泄之,

则邪从鼻出也”。观音救苦膏有塞鼻法,凡以膏塞鼻本此。

 

自内得者(此内伤也),保根本于丹田。

 

《经》云:“十二经脉皆系于生气之原,即下丹田也”。此藏府经脉之根本,

三焦之原,内症俱宜贴此。又,脑为上丹田,心为中丹田,皆仿此。

 

卫中州之营运,有干城之象焉。

 

脾为中州,经络之气皆交归于中,以营运真灵之气者也。人以胃气为本,

膏药补法,在借胃气。故无论何病,总以一膏先顾脾胃,使脾能健运,

则饮食增而精气自足。虽有外侮,亦可御矣。此干城之义也。

 

司关门之输泄,有掌管之思焉。

 

肾者胃之关,肾不能司胃之关时,其输泄而病于下。

凡欲补火以生土而行水者,皆当以一膏治其命门,俾输泄以时则诸病皆安矣。

肾位在北,故用掌北门之管语。八句分上下前后。

 

见微则预绝,浑乎先调后调。

 

《经云》:“从内之外而盛于外者,先调其内而后治其外;

从外之内而盛于内者,先治其外而后调其内。中外不相及,则治主病”。主,

重也。膏药见病则治,无所隔碍。可以防微杜渐,预为消弭,

而浑乎先后之

 

得热则皆行,统乎正治从治。

 

《经》云:“热者寒之,寒者热之”。是正治也。又云:“治热以寒,温而行之;

治寒以热,凉而行之”。是借热以行寒,借寒以行热,即从治也。膏药贴后,

无论寒热皆可以热手摩之,则气易透。寒症则以熨斗熨之,偪药气入内。

如前治疟痢,用平胃散敷法最妙,盖得热则行也。艾火能透诸经,而治百病。

外科以火攻火,毒随火化,其意如此。敷药忌寒凉亦仝。

 

歧之弗乖,

 

歧,两歧也。如水火分治者。膏药可并用,虽两歧而无所谓乖戾也。

 

类磁珀之并引。

 

磁石引针,琥珀拾芥。磁寒属水,珀温属火。

 

并之无犯,

 

并,合并也。经曰:“补上治上制以缓,欲其留布上部也;补下治下制以急,

欲其直达下焦也”。又云:“治上不犯下,治下不犯上,治中则上下无犯。

诛伐无过,是为大惑”。膏药则上下缓急可各用,虽合并而无所侵犯也。

按上热下寒及丹田有热,胸中有寒者,又上虚则眩,下虚则厥者,

又上实下虚者,又下虚中壅者,治法并可推。

 

同韦弦之各佩。

 

韦性缓,弦性急。

 

气以开提而外泄,非启之反入于深。

 

膏药能拔病气外出。今人治心病者,用心经药,往往引邪入深。膏药不然。

 

势以拘伏而内平,非壅之还决于后。

 

膏药能抑邪气内销。《经》云:“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

此“伏”字所本。今人治血病者,用药遏之,而终必致横决。膏药不遏之,

而偪使内溃也。

 

中截以断其路,分杀(去声)以散其部。攻实者易为力,不妨用全以克之。

 

有用加倍重药劫之者,有一身贴数膏者,有膏外再加敷药者,所谓全力也。

 

补虚者难为功,亦可加厚以护之。

 

仝上。

 

勿窃遗篇而貌虎贲,勿据专门而局辕下。始于一而终于九,流散之数操以总。

 

《经》曰:“天地之数,始于一而终于九,数之可十,推之可百,千,万,

然其要一也。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者,流散无穷”。膏药能治百病,

操阴阳之总。

 

木似金而火似水,变迁之道寓乎通:

 

物极则变《原病式》序云:“木极似金,火极似水”。即经言变也。膏药诸变。

 

原生我以逮我生,相及者母子之义。

 

母子病相及,故膏宜该贯。

 

汇胜已而兼已胜,合同者甲乙之源,

 

古方甲巳,乙庚合化,膏亦仿此。

 

曰单曰引,

 

加药仿此,

 

是一是二。损益皆能共信,虽事怪,

 

症因旧药发作变异之名,

 

而心可安;用舍并任自为,

 

膏药虽贴后,去取病家亦可以自主。

 

即情失而责亦薄。变古实承夫古,《千金》《外台》皆是我师。

 

古方之峻厉者,人多不敢用。妄为增减,则失古人之意,而用之亦多不效。

今本以合膏药,适得其平,而古方之妙益显,是非变古,正是师古也。

 

违时不忤乎时,渤海,咸阳各行其道。

 

渤海,谓扁鹊。咸阳,谓秦太医李谧,盖忌扁鹊之技者。膏药,高医不屑为,

时医亦不肯为,可以免遭物忌。

 

饮者苦而弹者痛(见《韩非子》),其孰能堪?为剧(见《艺文志》)

而寿为殇。

 

《吕氏春秋》:“病变而药不变,向之寿民,今为殇子矣”。

 

又何以解?兹则义取小心,

 

孙真人云:“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二语医之宝训,

实本《淮南》。

 

术归无弊。颜洪都之兄奚伤?

 

颜含,字洪都,兄畿得病死。引丧者颠仆称畿曰:“吾未当死,

乃服药多而伤五脏也”。今人鲜悟此理者,特引为鉴。

 

邵康节之妹焉恨?

 

邵康节先生之母李夫人病瘦,医下药。夫人如期生康节,同堕死胎女。

后李夫人梦一女子拜泣曰:”母不察,庸医以药毒儿,可恨”。

此事亦今所常有。膏药先注孕忌,人皆察之。

 

稚齿固妙,衰龄愈宜。

 

小儿,老人不喜服药者多。又,脏腑娇嫩,精血耗竭,皆不堪攻伐。痨人,

产妇用药更难。古人所以出外治一方也。今人自矜汤药,遇此等症,

每有失手者,何如参用外治与?

 

虽非良工之所贵,而傥为吾党之所许。

 

自来文人每好言医,以其泛览所及,多明于《内经》之旨。外治亦本《经》。

 

一阴一阳之为道,岂师阴而无阳(庄子)内取外取求其过,胡务内而遗外?

加以饮食自调,

 

详见《食物本草》,《食医心镜》及《经验良方》等书。盖病家必须忌口。

又,喜补益者多,以此治病,兼以养生,真两得之术也。按:《经》曰:

“毒药攻病,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又云:“谷,肉,菜,

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不尽,行复如法”。谓病之有余未尽者,

则当以谷肉等尽之,亦不可过也。此可为饮食自调之法。饮食方另有编。

 

起居复慎。纵无参,苓之预蓄,不虞沉痼之久婴。

 

以上总结膏药。

 

==大标题==治验

 

干戈未靖,乡村尚淹。瞻望北斗,怀想西湖。愁闻庚子哀赋,

怕览陶公归辞。案有医书,庭多药草。幸晨夕之闲暇,借方技以销磨。

地去一二百里,人来五六十船。

 

余曾于一月中治二万余人,遂得心疾,力却不诊者数月。

今但日限以百人而已。

 

未挹上池之水,

 

扁鹊事,

 

空悬先天之图。

 

见前“脉理幽微”注。

 

笑孟浪而酬塞,

 

简文《劝医文》:“理疾者众,必孟浪酬塞”。误人者众,爱人者鲜。二句自谓。

 

愧不良而有名,

 

《物理论》:“医有名而不良者,有无名而良者”。

 

徒以肺腑无言,

 

古谚:“肺腑而能语,医师色如土”。

 

且托毫毛是视。

 

扁鹊云:“仲兄视毫毛”。

 

浮,沉,迟,数之不明,

 

余不切脉,

 

汗,下,吐,和之弗问。

 

余不处剂,

 

或运以手,

 

见《赵壹传》。

 

或点其背。

 

见《华陀别传》。

 

膏既分傅,药还数裹。爱我者见而讶之,忌我者闻而议之。

然而非萧敌鲁之明医,讵能知病?

 

《辽史》:萧敌鲁明于医,望形色而知病所在。

 

比羊叔子之馈药,要不酖人?

 

晋《羊祜传》。

 

寄诸远道,偶同段翳之缄封,

 

后汉段翳治《易》,有学生辞归。翳合药并简书封于筒中,告曰:

“有急当视之”。到葭萌与津吏争舟,挝从者,头破,发取膏药敷之而愈。

 

平以数旬,非必陈珪之缝合。

 

《魏志》:陈珪精于方药。有疾结于内,针药所不及者,先令以酒服麻沸散,

既醉无所觉,因刳破腹背,抽割积聚。若在肠胃,则断截湔洗,除去疾秽。

既而缝合,傅以神膏,四五日疮愈,一月之间皆平复。按:今之伤科,

尚有其遗法。特内科不能耳。一作华佗。

 

时无上工十全,聊作穷乡一剂,即或我术非诬,人言各异,谓臣意之未精,

云扁鹊之最下,

 

皆见本传,

 

恐受季长之绐。

 

《唐书》:方士孙季长给李抱真炼金丹曰:“当升仙”。

 

虑遭申受之谬。

 

邵伯温《闻见录》:赵谏议病,申受举郝老治之,药剂苦大,赵不能禁,

乃呼申受责之曰:“君谬举郝老者”。

 

由是死生所寄,疑信相参。占《易》而诚知有喜,观书而又惧弗瘳。

乍驰想于九转之丹,倏回思乎五分之熨。斯膏也,既并行不悖;斯药也,

亦相与有成。况当竖入膏肓,姬避灵府。

 

《许智藏传》:秦孝王病,梦亡姬曰:“智藏将至,当为所苦”。既而曰:

“妾得计矣。入灵府以避之”。智藏至,曰:“疾已入心,即当发

不可为也。

 

医皆束手,药难下喉。宵长兮炉冷,人静兮灯昏。犬鸣咽于庭中,

鸟啁于屋上。共怜待毙之形,莫冀返生之路。季梁之子环而泣,

阳里之妻析而请。

 

注皆见下,

 

则是膏与是药,不能造命,犹可尽人。一息尚存,其机竟转。

此非独儒门之所求事亲,

 

张从正着《儒门事亲》,

 

而亦太上所云济人者也。

 

以上治验。一层,膏药可代汤药;二层,膏药可与汤药并用;三层,

汤药不能用,尚可以用膏药也。

 

==大标题==结语

 

膏施数载,说成一篇。援古方以为证,述用法不同。论症则重于内,

言治则专于外。屏耳目之剽袭,凭胸臆而结撰。文约其大,

 

文中所列方,不过约其大旨,或撮其要药一二味以为题,以明虚实寒热而已。

 

注核其详。

 

伤寒大症,应博观诸家书,故不具载。其余除药味外,有辨症者,

有与内治方相比附者,有汇集诸家而删节补缀之者,有叙其始末而自为一论者,

皆以补文中之未详也。

 

精者载其文,

 

凡方之经验者,及法之至著者,又素鲜外治方者,又有举一而可概其余者,

皆载之文中。

 

杂者存于注。

 

凡症类多者,及外科方,皆列于注。学识浅陋,不能抉择,

多取以备高手之选用。其中未免庞杂,俟他日删繁就简,再行重刊。

其自制膏方,亦皆列于注内者,不敢自信,而待折衷于君子也。

 

根抵往训,

 

医理皆本先贤。

 

标揭来例。

 

每症各有数法,以待例推。

 

语惟羞同。

 

不为汤头歌诀,避雷同也。

 

字不忌复。

 

如虚实寒热及熏洗敷贴等字,各症皆然,犹之语助,不能改也。

 

罗散佚而使聚,

 

伤寒诸方,皆散见于诸书,从前未有集者。

 

抉幽奥而而令显。

 

春风散诸方,亦未有扶其所以然者。

 

词空理实,论常虑别。

 

四诊为医之常谈,外治则别有心思,如“窥其性怀”,及“十二经”,

“八十”数句是也。自“稽六经之属”起,至“出奇于无穷”止。

 

拟议以博其类,

 

如“捣松香”起,至“培其元”止。

 

推阐以昭其义。

 

“维膏与药”起,至“不虞沉痼之久婴”止。

 

截割雕刻以为偶,衔接联贯而成章。变叔庠采药之篇,

 

吴均有《采药篇》。

 

学简文劝医之作。

 

简文有《劝医》文,是骈体。大旨谓人之所重,莫过于命,拯斯之要,

实在良方,本不素习,卒难改变,思不出位,事局辕下,欲求反死者,

于元都扬己名,于录籍其可得乎?此篇为骈体者,亦欲与文人商其事耳,

不必医者之知其说也。与简文之《劝医》异。

 

私心有所未尽,

 

太史公自言,

 

下笔不能自休,

 

魏文帝典论论文。

 

医不拘法,观法而明其意,则无法有法,自可忘筌。

 

会其意则触处皆通,古人望云知图,观舞知书,良有以也。医家亦何独不然。

 

药岂执方,得方而善于疗,则有方无方,奚庸胶柱,

 

即圆而神之旨。

 

自渐拾燕石之遗,讵此探龙宫之秘,

 

孙真人有龙宫秘方,

 

譬之制锦,以章身而非适口;如彼为函,欲美已而恐伤人,

 

“美已”二字本河间语。

 

固知违道从新,或乖圣法;亦谓去疾就安,即为良方,

 

语本《内经》注。

 

视急救之编,均足应于仓卒;拟元诠之刻。

 

医书有《勿药元诠》,明养生之理。又云,有人素不服药者,不为无见。

 

不更涉于虚无。其体略近于《医方考》《药性赋》,其功实抵于行军散,

救苦丹。虽张围而冀偶遇,究胜于终朝之不获也。

 

《唐书》许氏曰:今人莫识病源,以情度病,多其药味,以悻有功。

譬如猎不知兔,广络原野,冀一人获知,术亦。膏药治病亦类于是,

然此中稍有分别在。

 

纵缘木而惜空求,亦未至后日之有灾也,是可以广金匮之钞,

 

葛洪有金匮方钞,

 

而不必效青囊之焚者已。

 

华佗以青囊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敢受,佗索火焚之。

以上刊方,以下乃自述其事母学医,为人治病,传家示世与辨所以医治之意,

亦古人篇终序志之义也。

 

嗟乎!金液徒闻,《玉版》空在,

 

《素问》有“玉版”篇。

 

三医之谒,谁是神手?

 

《列子》:季梁得疾,其子环而泣。季梁令杨朱歌以晓之。其子勿晓。

终谒三医。三医者,矫氏众医也,俞氏良医也,卢氏神医也。

 

一药之误,每欲噬脐(孟坚语)。夙披古籍,仰企前修。李元忠研习积年,

 

《北齐书》:李元忠以母老多疾,乃专心医药,研习积年,见有疾者,

亦不问贵贱,皆为救疗。

 

高若纳兼通诸部。

 

《宋史》:高若纳因母病,遂兼通医。

 

慨此事之难知,觉而方之非是。

 

而,汝也。《史记》:庆谓意曰:“尽去而方书,非是也”。

 

昌阳豨苓欲反韩公之论,

 

韩文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豨苓也。

 

楮实姜豆恨乏廷绍之才。

 

南唐吴廷绍以楮实治烈祖喉痒,姜豆治冯公脑痛。群医志其方,

他日效之多不验。廷绍曰:“烈祖饵金石,吾以木之阳胜之,木旺则金绝矣。

冯公好食山鸡,鹧鸪,二鸟皆食乌头,半夏,吾以姜豆解其毒耳”。群医大服。

此不独得医理,亦征博物。

 

因思合欢蠲忿,萱草忘忧(见《博物志》),博物者讵必应病投药;艾炷灸额,

瓜蒂歕鼻(《隋书》麦铁杖对医吴景贤语)

知名者何曾诊脉处汤(四字见《周书》)。是以慕元化之术(华元化有神膏)

传神膏于汉季;不复避韩皋之讳,嫌膏于天寒

 

韩皋有疾,令医治之。医曰:“天寒膏。“寒膏”与“韩皋”同名,嫌名也。

 

今夫摄于势者,必不能尽其意;狃于习者,亦无以得于心。

是以郭玉治病多在贱贫。

 

郭玉治病,于贫贱厮养必尽其心。而医疗贵人,时或不愈。云有四难。

 

元素处方,自为家法。

 

张元素,字洁古,试进士,下第,乃去学医。其治病不用古方,自为家法云。

 

老幼各塞门而来,庭前拟列之煮;

 

《侯鲭录》:王彦伯医名既着,烈于庭煮药,老幼塞门而来,

请效者负钱而偿,不来者亦不责之。

 

子孙当济世以术,壶中想《镜经》之传。

 

《南史。张融传》:秦望山道士以一葫芦与徐熙曰:“君子孙当以道术济世”。

熙开之,得扁鹊《镜经》一卷。遂精心学之。至子秋夫,弥工其术。按:徐熙,

钱塘人。

 

且夫大贤任运,常阖户而集方;隐士逃名,罔入市而卖药。

是以宣公之五十篇,乐示于乡人。

 

陆宣公有《集验良方》五十篇示乡人。

 

伯休之不二价,羞呼于女子。

 

《汉逸民传》:韩康卖药于长安市,口不二价。有女子从康卖药,曰:

“君是韩伯休耶?乃不二价乎?”康曰:“女子亦知我名。”遂入山。

 

然则非纂鸿烈之解,何用赴淮南之招?不悬君平之帘,

奚事居成都之肆(时居泰州东乡历稽往事)?可证今情。聊假述怀,匪矜数典。

大抵优绌无凭,成败有据。斗火盘冰,同归于是。

 

方匀《泊宅编》:蜀人石藏用偏于热,余杭人陈承偏于寒,而皆有名于时。

时人语曰:“藏用担头三斗火,陈承箧里一盘冰。“此言医不必存南北之见也。

 

针石糈藉,所救维钧。

 

《淮南子》:“病者寝席,医之针石,巫之糈藉,所救钧也”。

病家信巫不信医者有之,此言医之外治与巫之不服药同也。

 

知我者当更教以精审之用志,

 

孙真人初为《千金方》,后三十年复作《千金翼》,用志精审不茍如此。

兹篇迫于时事,仓卒付刻,自知粗略,多所纰谬。有驳正篇嗣出,

皆承教于诸君子,所改而正之者也。

 

而勿第为寂寞之解嘲(杨子云事)。或谓审言(少陵祖以诗名)之孙,

曾许身稷契;安仁有母,惟称寿家园(见安仁《闲居赋》)

何弗出而轸乎黎元(杜穷年杜忧黎元),入而联乎斑白。

 

安仁《赋》:“兄弟斑白,儿童稚齿,称万寿而献殇,咸一惧而一喜”。按:

安仁作《闲居赋》,时年五十余,故序曰“知命之年”,赋曰“兄弟斑白”也。

余与仲弟今亦皆斑白矣。

 

顾甘贱役,自扰闲居。岂欲附于名姓,

 

《物理论》:古用医,必选名姓之后。

 

而妄冀于神仙乎?

 

叶梦得曰:“修道养生者,必有因功胁济,而后可得成仙。思邈之书,

天下以为司命也。其为神仙,固无可疑”。

 

不知幼艾保延(宋王微《茯苓赞》),亦关民事;井里亲睦,弥悦慈颜。

思构大厦者,

 

杜诗:“方今廊庙具,构厦岂云缺,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

 

语以张里之击钟,

 

《汉书》:“张里以马医而击钟”。

 

奚必曰羞与为伍也;幸御板舆者,

 

安仁《赋》:“太夫人乃御板舆”。

 

示以铜川之述方,

 

《文中子》:“铜川夫人好药,子始述方”。

 

岂得曰未暇斯务也。矧犹有论病以及国者焉,

 

《艺文志》:“论病以及国,原胗以知政”。

 

且亦有因药以养亲者焉。兹乃传非三世,捣只一人。

 

龚庆宣《鬼遗方》序云:“刘涓子于丹阳射一物,寻其踪迹至山下,

闻捣药声,遥见三人,一人卧,一人阅书,一人捣药,见客皆走,

遗一《痈疽方》与一臼药,收之而归”。

 

重不逾乎半两,

 

钱名,膏药重不过数钱。

 

惠比散金;小仅限于寸纸,义均焚卷。

 

宋清居善药,人不持钱者亦与之,岁终度不能偿,焚其积卷。

 

窃以抒难之怀,救患之谊;并属望于儒之圣(《仓公传》:其人圣儒)

财之雄矣(李杲以财雄乡里)。或又谓《灵》《素》之书,久骂为河汉;张,

孙之学,多视同凿枘。胡不以家之名士,作古之功臣。推简寻篇,别着明解;

悬衡立矩,独表正传。而乃自执偏见,好为新语。欲使万金之品,

但付手挥九折之功,惟从肤治(见《石室秘录》)则是麋芜,,不必尽辨其真;

 

《淮南子》:“夫乱人者,芎藭之与本也,蛇床之与麋芜也。此皆相似也”。

 

漆叶,青,无庸更求其益。

 

有从佗求方,可服食益于人者,佗授以漆叶青散,服之寿百岁。

 

何能折彼探丸,徒尔贻其覆瓿。不知曩所未达,

 

仲景书为撰次诠注者,失其真。

 

今岂可加?心本无解,口奚能宣?沛公之性,知不免谩骂;

 

高祖疾甚,吕后欲迎医。高祖骂曰:“命自在天,虽扁鹊何能为?”不使治。

 

张湛之笔,任目为游戏(见前“眼病”注),亦惟是期润色于桑氏,

 

张子和书,为儒生桑氏所润色。

 

要未敢效窃撰于高阳矣。

 

高阳生窃撰《脉诀》,托名叔和,反掩叔和之真云。

 

懿夫掌医师而各供其事,功全于可疗难疗之间(内外治咸备)

此盛世之所以同登仁寿也;至于舍药石而默化其心神,

运在有意无意之际(并无外治),殆鲁生之所以莫知其施为乎?

 

应首意疗。《列子》:“华子中年病忘,鲁儒生自媒能治,

其妻愿析产而请其方。儒生曰:此非药石之所攻,吾试化其心。

屏左右独与居室七日,莫知其所施为也,而积年之疾以除。”按,《仙经》曰:

“古神圣之医能疗人之心,预使不致于有疾。今医唯知疗人之疾,

而不知疗人之心,是犹舍本逐末。不通其源,而攻其流,欲求疾愈,

不亦难乎?”此可与鲁儒事相参,皆上一层之说也。又,《列子》:“鲁公扈,

齐赵婴二人有疾,同请扁鹊求治。扁鹊谓公扈曰:汝志强而气弱,

齐婴志弱而气强,若换汝之心则均善矣。遂醉以酒,剖胸探心,易而置之”。

此虽寓言,可悟医因人而治,而使各归于善之理。

 

 

 

 

 

 

 

附施济验方:

 

清阳膏,治风热第一,凡头面,腮颊,咽喉,耳,目,鼻,舌,齿,牙诸火,及三焦实火,口渴,便秘者,又时行感冒,伤寒,瘟疫,热毒,结胸症,中风,热症,鹤膝风等,一切内痈,外痈,丹毒,肿毒,冻疮,发热,湿热,流注,肠痔,并蓄血症,胸腹胀痛者,妇人热结血闭,小儿惊风,痰热,痘后余毒为患,皆可贴。孕妇忌,如不碍胎处亦可贴,下同。

老生姜,葱白连须,,大蒜头各四两,槐枝,柳枝,桑枝各连叶二斤,桃枝连叶半斤,马齿苋全用一斤,白凤仙花茎,子,叶,根全用半斤,苍耳草,芙蓉叶各半斤,小麻油五斤先熬,炒黄丹,炒铅粉收,听用。元参,苦参,生地,当归,川芎,赤芍,羌活,独活,天麻,防风,荆穗,葛根,连翘,白芷,紫苏,柴胡,黄芩,黑栀仁,黄柏,知母,桔梗,丹皮,地骨皮,黄连,花粉,郁金,赤苓,枳实,麦冬,银花,甘草,龙胆草,牛子,杏仁,桃仁,木通,车前子,五倍子,山茨姑,用山豆根代,红大戟,芫花,甘遂,生半夏,大贝母,橘红,陈胆星,升麻,白菊花,石菖蒲,赤小豆,皂角,木鳖仁,蓖麻仁,山甲,鳖甲,蝉蜕,僵蚕,全蝎,石决明,细辛,羚羊,大青,蟾皮,香附,白芨,白蔹各一两,草乌,官桂,红花,苍朮,厚朴,木香各五钱,薄荷四两,大黄,芒硝各二两,犀角片三钱,发团一两二钱,小磨麻油十斤熬,炒黄丹六十两收,加生石膏八两,飞滑石四两,广胶二两,乳香,没药,雄黄,青黛各一两,轻粉五钱,冰片油或薄荷油二三钱搅。两膏合并,捏如鸡蛋大者数十团,浸水出火毒,每用以一团隔水化开,量大小摊。

 

散阴膏,

一名阳乌膏,治寒湿第一,凡风寒湿痹,筋骨疼痛,及一切气,血,痰凝滞,阴酸漫肿疼痛,肾虚腰背痛,受寒腹痛,与跌扑闪挫诸痛,又疟疾,火衰泄泻,脾虚久痢,疝气,冻疮,阴疽等,皆可贴。孕妇酌。

老生姜,葱白,,蒜头,白凤仙花茎子叶根全株,桑枝,槐枝,柳枝各一斤,桃枝八两,干柏叶,艾叶各四两,小磨麻油五斤熬,炒黄丹收,白芥子,川椒末各二两,干姜,炮姜末,各一两,搅,听用。

生白附子四两,生附子,生川乌,生草乌,生大黄各三两,苍朮,甘遂,生南星,生半夏,川芎,当归,麻黄各二两,天麻,荆穗,防风,紫苏,细辛,甘草,羌活,独活,蝎尾,陈皮,赤芍,白芷,紫荆皮,石菖蒲,灵仙,蓖麻仁,木鳖仁,乳香,没药,骨碎补,续断,官桂,广木香,延胡,灵脂,白芨,白蔹,僵蚕,皂角,炮甲,桃仁,红花,自然铜煅,蛇蜕,露蜂房,干地龙,杜仲,香附,木瓜,五加皮,雄黄,明矾,苏木,远志,乌药,牛膝,蛇床子,秦艽各一两,姜厚朴五钱,蚕砂一两六钱,发团二两四钱,小麻油十斤熬,炒黄丹六十两收,加提凈松香八两,赤石脂煅二两,陀僧,陈石灰炒,鹿角胶,或用广胶代,各四两,苏合油,樟脑各一两搅。

与前膏合并摊。

此方治风气痛,贴膏后,可用太乙针药末卷纸捻,点火熏之,或桑枝扎把烧熏亦可,或炒蚕砂,或炒花椒熨之。

治三阴疟,膏上糁灵仙,肉桂,吴萸,丁香,白胡椒末,贴背后第三骨节下。

火衰泄泻,糁肉蔻仁末贴命门穴。

疝气,糁川楝,茴香末贴脐下。

治湿痰流注等,贴膏后,外用白芨磨生姜汁围之,则不走。

阴疽同。举此三法例推。

 

金仙膏,

本古开郁,消积,和中诸方而推广之,能袪风寒化湿热,并行气,血,痰,食。凡咳嗽,哮喘,恶心,嘈杂,嗳气,吞酸,呕吐,噎膈,痞块,积聚,肿胀,黄疸,疟疾,水泻,痢疾,淋症,疝气,脚气一切,利肺平肝,调胃健脾,皆妙。并治心腹胁肋诸痛,周身走注气痛,乳块,腹痈,肿毒初起,皆可消散。寻常饮食不甘,以此宽胸进餐,胜服神,槟榔之属。治症甚多,不能尽述。衰年,小儿俱可贴,妇人兼有解郁调经之功。跌打损伤,行瘀止痛亦效。此方具理气,理血,升降之用,孕妇忌贴,前有安胎诸膏最稳。

生姜,葱白,,蒜白各一斤,白凤仙花茎子叶根全株,槐枝,柳枝,桑枝,桃枝,侧柏枝各半斤,萝卜子,白芥子,山查子,苏子,艾叶,花椒,菖蒲各二两,陈香圆一两,小磨麻油五斤熬,黄丹炒三十两收。

白朮四两,大黄,苍朮二两,生香附,醋香附,生灵脂,醋灵脂,生延胡,醋延胡,川芎,白芍,当归,柴胡,薄荷,羌活,独活,防风,白芷,杏仁,神曲,麦芽,陈皮,半夏,大贝母,胆南星,前胡,郁金,乌药,蒲黄炒,赤苓,泽泻,条芩,黑山栀,川乌,草乌,桔梗,甘草,枳壳,枳实,蒌仁,大戟,皂角,官桂,槟榔,黄柏,青皮,木香,灵仙,砂仁,川楝,赤芍,桃仁,红花,没药,三棱,莪朮煨,广藿梗,良姜,小茴,草果仁,连翘,僵蚕,全蝎,木鳖,防己,山甲,木通,车前子,明雄,明矾,降香,益智仁,吴萸,黄连,细辛,茵陈,蓖麻仁,厚朴,葛根,生巴仁,甘遂,芫花,黑白丑,陈壁土,轻粉,葶苈各一两,小磨麻油十斤熬,炒黄丹收,飞滑石六两,牛胶四两搅。

与前膏合并,以油少酌加。

寒症,可加肉桂,丁香,随症用。

 

云台膏,

一名夔膏,言“一已足”也,通治发背,搭手,对口,发疽,颈,乳痈,肚痈,腰痈,一切无名肿毒,烂腿,疮等症。初起消肿,已成溃脓,已溃敛口。不假刀针,升降烂药,始终只用此膏,极为简便神速,且能减痛,可以眠食,故元气不伤,虚人即不托补亦愈。烂腿有水者,用燥药收水再贴。阴疽勿用。孕妇酌用。此膏拔毒气于无形,而又攻补并进,故能消,能溃,能敛。溃后虽眼小如豆,不必捻药线入管而脓自出。有腐肉者,亦自然划离消化,无须钳割。有骨者,亦能推出。与旧传外科治法,迥然不同。大约症愈重则愈见力量,虽久溃无不收口。又如狗咬者,贴之则烂,烂而仍自收口,并无碍,余可见矣。至敷药,糁药乃与此膏相辅。

姜,葱,蒜,槐,柳,桑,苍耳,凤仙各四两,生大黄五两,木鳖仁三两,元参,生地,忍冬藤,生甘草,南薄荷,土贝母,朴硝各二两,生黄,当归各一两五钱,赤芍,川芎,白芷,苦杏仁,生草乌,生南星,生半夏,生黄柏,僵蚕,生山甲,蜈蚣,全蝎,露蜂房有子者,蛇蜕,蝉蜕,漂铜绿,银朱,枯矾,制乳香,没药,明雄,牡蛎,蓖麻仁,生矾,蟾皮各一两,五倍,轻粉各五钱,丁香四两,发团二两,小磨麻油八斤熬,炒黄丹四十八两,炒铅粉一斤,松香提白八两,黄蜡,陈石灰炒,陀僧各四两,樟脑,苏合油各一两,大蜘蛛十个,焙燥研末搅。

或加羌活,防风,连翘,苍朮,香附,陈皮,花粉各一两,黄连,细辛,红花,官桂各五钱。

敷药:大黄八两,五倍,矿灰,花粉,白及,香附,蓉叶,木鳖仁各四两,草乌,南星各二两,共末,以醋六七斤,入皂角四两同熬,去皂角下陈小粉炒黑一斤,再熬一时,和前药为锭,听用。

如加苍耳草灰四两更妙。

热痛甚者,用猪胆汁或鸡清和醋磨敷,余用葱汁和醋磨敷,须留顶。

溃后亦可用此围,并围痰毒,跌打伤均效。

如欲移毒,满敷可偪入下截出头,同。

又,肿毒势甚者,膏内糁龙虎散贴,未溃可破头,已溃可拔毒,毒尽自收口。

其药用蜈蚣十条焙,蟾酥三钱,全蝎七个,大山甲炮七片,土贝母,雄黄各二钱,公母丁香,制乳香,制没药,朱砂,樟脑,轻粉,冰片各一钱,麝香五分,凤仙子十四粒,共研细末,瓷瓶装好,听用。

如倍冰,麝,加僵蚕,蜘蛛焙各七,磁石一钱,犀黄五分,同。

又,疔毒重者,膏内糁黄丸子末贴,可拔毒。

其药用提凈松香四两,蓖麻仁二两,石上同搥千,入银朱,明雄各二钱,漂黄丹五钱,轻粉一钱,蜈蚣焙一条,共末,扯拔千,用蜗牛或蟾肝丸听用。

亦可合龙虎散同用。贴后疔化为脓,有长脓出,即疔根也。疔出后,只用龙虎散糁膏贴收功。如红丝疔,以磁锋划断丝路,再贴膏。

 

摧生膏,

治交骨不开,及各种难产。

大龟全个,初死者佳,头足血肉俱用,约十两外者,无,用生龟板一斤代,以小麻油二斤熬去渣,炒黄丹十二两,炒铅粉四两收。每用四五钱,皮纸摊贴脐上。外用车前子四钱,川芎,当归各三钱,冬葵子二钱,枳壳,白芷,半夏,白蔹各一钱,研末,麻油,葱汁各一大钟,调药敷于膏外,纸盖布扎,令产妇平身安睡,睡醒即生。盖睡则阴气复,母子皆有力也。

 

按:前四膏皆日日施济用者,症候虽多,大约虚症外,以此四膏治者十有七八。催生亦验十七人,故特录之。

 

 

 

==大标题==跋一

 

《外治医说》刊既成,自维师心自用,岂能无见责于诸贤。然内治正也,

外治变也。知其正者,未尝不可参乎变也。予虽自信膏药之愈人病无异汤药,

即举其理而立其法矣。而特以方之沿袭附会者多,犹未能一一精也。其精者,

用之自无待于增减也。而不精者,则非增减而不能用也。

而用者不必皆解此也,传之则虑其有误,而或贻人口实;弃之则又自惜焉。

不揣鄙陋,改名骈文,盖以家传此体,幼尝习之,聊拟一篇就正于世,

勿以医论也。或取其理与法而方且阙疑云。

同治三年甲子四月朔旦尚先氏自跋于海陵寓居之理瀹斋。

 

==大标题==跋二

 

《外治医说》刊既成,时贤皆云不甚解,其欲得吾之说者,则但取其方而已。

予知说之不行也,而要未肯遂弃,爰改名《骈文》。借《子华子》“医者理也,

药者瀹也”之句,摘理瀹二字,以题其篇。明外治亦有理,聊为

藉以自娱,并冀知文者鉴焉。同治四年九月朔旦尚先自跋于潜玉之斋。

 

==大标题==存济堂药局修合施送方并加药法

 

余为《理瀹骈文》,既明经文内外治一贯之理,复详前贤外治用药之法。

所以开外治之一门也。凡文人而喜医者,读吾文可知其理,并有取所法,

莫不能自为方矣。方出于矩,篇中所引古方,即有未尽验者,要皆矩也。

余方何足道,以局所用录存焉。古有百草膏,杂取山上鲜草,不问芳草,毒草,

并而熬膏,能治百病,乃知膏别有道,不必以汤头拘。膏包百病,如大营主将,

坐镇中军,统领万队,虽有大敌,其气足以涵盖。任变幻百出,

终不能越其范围。糁药乃其参谋,敷药乃其环卫,点眼,塞耳以及嚏法,缚法,

坐法与罨膝,扎脚之法,乃其分兵,煎抹,炒熨二法,乃其奇兵,制胜者也。

 

二法最妙,内外治贯通在此,膏之得力亦在此,不对则改换,可必期其效。

 

然此中要有将将者在(读书审症),诸膏以清阳(代败毒,通圣用)

散阴(代五积,三痹用),金仙(代越鞠,温白用),行水(代五苓,八正用)四膏,

治症既多,亦最验(合云台,通治外症),为五大膏,局中之主膏也。更有养心,

清肺,健脾,滋阴,扶阳,通经,卫产等膏助之,人病不外此矣。再加以专药,

尤能应变。虽非前圣心传,而以是济人,较丸散为无弊。余与戚族共设此局,

颇有仿而行者。

 

清阳膏,

 

此膏治上焦风热及表里俱热者,凡三阳症并宜之,亦治湿在上须表散者。

若湿温症,宜金仙膏。阴虚有火者,宜滋阴膏。外症拔毒提脓宜云台膏。

此膏治头疼如神,风火症并效。

 

统治四时感冒,

 

感冒始终皆热症,忌热药。

 

头疼发热,或兼鼻塞咳嗽者。

 

头疼贴两太阳穴。连脑疼者,并贴脑后第二椎下两旁风门穴,风常从此入脑。

鼻塞贴鼻梁,并可卷一张塞鼻。咳嗽及内热者,贴喉下即天突穴,心口即膻中穴,

或兼贴背后第三骨节即肺俞也。凡肺病俱如此贴。此邪在上焦,

宜以上清散嗅鼻取嚏。上清散用薄荷三钱,川芎,白芷,细辛,雄黄,硼砂,

黄芩各一钱,牙硝二钱,皂角八钱,研末,冰,麝看症再加。凡头疼,鼻塞,赤眼,

牙疼,喉痹并治。可预合备用。文中亦有芎,芷塞鼻,麻黄,黄连点眼等方。又,

古汤头方,医书各有门类等捡,如治感冒即捡感冒方煎抹,兹不备载。

诸症皆照此推。

 

风温,

 

春夏伤风挟温邪者。

 

温症,

 

详见吴鞠通《条辨》。

 

头疼发热不恶寒而口渴者。

 

渴者,热自内达外也。头疼贴两太阳,或用薄荷,黄连,牙硝糁膏贴。

烦渴者兼贴胸背,或用麦冬,连翘,黄芩,葛根,竹叶,银花,甘草煎抹后贴。

古方如黄连解毒,犀角地黄,白虎,竹叶石膏以及泻心,凉膈,陷胸,承气之类,

均可酌用。热症用煎抹最宜,即古所谓汤以荡其邪热也。前人治热病烦渴,

捣生葛汁抹胸口。此本柴葛解肌汤变为生用者也。又治热疟,用地龙三条捣烂,

入生姜汁,薄荷汁,白蜜,冰片调匀涂胸口。此本危氏地龙饮改为外涂者也。

凡热病俱妙。回春多有药渣敷法。节庵治热邪传里,取麸皮同盐炒熨胸腹以行药。

足见外治一法,能手未尝不用,可以引伸。

 

热病,

 

春夏之交,阳气弛张,温盛为热,治仝。

 

温疫,

 

温病由天行者。

 

温毒,

 

疫重为毒。

 

风热上攻,头面腮颊耳前后肿盛,寒热交作,口干舌燥,或兼咽喉痛者。

 

此即天行温疫,温毒也。或云冬温晚发,阳明为邪,头面尽肿,名大头瘟,

即抱头火丹。少阳为邪,耳前后肿,名蛤蟆瘟。又有从颐颔肿起者,名鸬鹚瘟。

甚则咽喉堵塞,最恶。又腮肿酸痛者为痄腮,不酸痛者为发颐,皆热症也。治头瘟,

先用上清散加冰片取嚏,咽喉痛者尤宜。文中有延胡,青黛方,亦可参用。

膏糁青黛末贴肿处。或用大黄一两,姜黄,蒲黄各五钱,木香,槟榔,明雄黄,牙皂,

僵蚕,马前子,川芎,白芷,牙硝各三钱,炮甲,蝉蜕各一钱,研末,醋蜜调敷。

如不散而成脓者,用云台膏贴,乌龙锭敷。若崩裂出脓者,用马蓝头捣汁扫之,

出其热气,再贴云台膏提脓,并加乌龙锭敷。又,头瘟表症重者,用荆防败毒散,

或普济消毒饮煎抹胸口;里症重者,用龙虎双降散,防风通圣散,加元参,

牛子煎抹胸口,或并抹背心,以清内热。痄腮,膏贴腮上。或用危氏治腮肿,口糜,

喉闭碧雪丹,蒲黄,青黛,牙硝,生甘草煎抹后贴,再加赤小豆,芙蓉叶,

醋同白蜜敷。或用云台膏贴,乌龙锭敷。文中亦有方可用。

 

又风热上攻,赤眼,

 

肝经风热。。

 

牙疼,

 

肾虚,摇动不痛。痛是风,火,虫。亦有痛久变为骨槽风,口噤者。又,

热病后火毒留胃,有牙宣,牙疳。

 

耳鸣,耳聋,耳痛,

 

皆少阳经风热痛,有干痛,脓痛。

 

口糜,口疮,

 

唇,口属脾,舌属心。风热上攻,则口舌生疮。

 

喉闭(即痹也),喉风(内缠,外缠),喉蛾(单蛾,双蛾等症)

 

赤眼肿痛,用上清散吹鼻取嚏,膏贴两太阳。或用通治热毒加味五黄锭,

黄连,黄芩,黄柏,大黄皆生用,黄丹炒各一两,薄荷,羌活,防风,生地,

当归,川芎,赤芍,皮硝各五钱,雄黄,铜绿各三钱,枯矾一钱,

以牛胶五钱化水为锭,临用一锭,醋蜜磨敷眼胞上下。亦可以一锭煎水洗。

此方可预合备用。或用菊花,童便洗,自尿亦可。豆腐,熟鸡蛋均可眼上

或用槐,柳,桑,杏,冬青枝,白菊花皆连叶,枸杞根连叶各一斤,龙胆草,

夏枯草各二两,水煎,入皮硝四两,白盐十二两,再熬,装瓷瓶内,

每用少许和开水洗佳。并治老眼。牙疼,用上清散加冰片取嚏,

并以少许糁膏贴腮上。文中有方。胃火重者,用大黄,白芷,生熟石膏擦,

阴虚火炎者用元参,细辛,青白盐擦,皆勿咽。风痛,用露蜂房煎漱,亦勿咽。

虫痛,用塘栖药咬于痛处,用麻油煎雄黄嗽,亦勿咽。骨槽风用云台膏贴,

分寒热酌用文中玉池散,荜茇散醋敷。牙疳,膏糁紫雪丹贴心口,或用黄连,

石膏煎水抹后再贴膏。并用人乳煅人中白和冰片吹,以青黛散敷颈上。

牙疳凶极者,用文中大黄,丁香,绿豆敷足心法,此毛方也。牙宣,膏贴腮上。

肾热用旱莲草擦,地骨皮煎嗽,胃热用大黄擦,梧桐泪研末糁。耳鸣,耳聋,

膏剪半开勿断,夹耳门贴,再用龙荟锭醋磨敷耳一周。龙荟锭:用柴胡,

龙胆草,黄芩,青皮,胆星,芦荟,黄连,青黛,大黄,木通,菖蒲,皂角,

细辛各一两,全蝎三个,陈小粉炒黑五两,研末,以青鱼胆汁一杯,和姜汁,

竹沥为锭,临用醋磨敷。并治耳痛及一切肝火。如有脓日久不干,加枯矾,

雄黄,轻粉,海螵蛸末敷,脓自干。凡耳病,用药吹耳,滴耳,不如涂耳外。

又,耳聋,用药布包作枕睡最好,可以用大剂。口糜,口疮,膏糁黄柏,黄芩,

黄连,栀子,细辛,干姜等分为末,贴胸口,脐上,名赴宴散,此《纲目》法也。

或用导赤散合凉膈散煎抹胸口,以清内热再贴,并用儿茶磨金墨涂患处,

以五倍子,百草霜,滑石,白螺蛳壳煅,研末敷之。蜜炙黄柏末亦佳。

凉药不效者,用黄连,炮姜末糁,初若不堪,应手即愈。溃烂不堪者,用地龙,

吴萸,生面,醋涂足心止痛,亦危氏方也。毛,陆本皆云神效。虚火上行,

用草乌,南星,或用附子糁膏贴足心,治口舌牙齿咽喉,青黛散,用黄连三钱,

黄柏蜜炙,蒲黄各二钱,青黛,芒硝,元明粉,寒水石,儿茶,雄黄,硼砂,

五倍子各一钱,漂朱砂,枯矾,铜绿,绿矾,薄荷,生甘草各五分,牛黄,

冰片各三分,麝香一分,共末,临用以薄荷汤同姜汁,白蜜调敷颈上,

加人中白,人乳煅过五钱,名人中白散,治仝,如虚火症,宜元参四物。

阴寒症,宜附子理中,此膏此药皆不可用。风火喉闭,先用薄荷,荆芥,防风,

牛子,桔梗,甘草等煎汤,抹胸口,并抹颈上,再用白僵蚕二条,

地下白颈老蚓一条,全蝎一个,蛇蜕皮一条,焙,研细末,取三分,

和上清散七分,冰片一分,鼻取嚏,更以少许糁膏,贴喉中央或颈两旁,

另用皂角末一两,醋熬稠涂膏外,重者以皂角,醋磨紫金锭,涂关自开,

有蛾亦破。一用大蒜擦颈并塞,鼻蛾亦破。古方或用大蒜捣烂,

入轻粉敷寸脉后,手背微窝处,名经渠穴,乃肺脉所行也,过夜起泡,

银针挑破,出毒水,愈,并治牙疼,或并刺少商穴出血,以泄毒,亦治喉珠,

喉瘤,又喉痹,喉蛾溃烂,水浆不入者,文中陆氏塞鼻丹,薄荷,细辛,巴霜,

冰片末各等分,棉裹塞鼻一时,头顶冰凉,咽喉即开,愈后鼻疮并无害,

以银花,甘草水洗之,本草巴豆注,亦云如走马痹,只用麝香,巴霜塞鼻,

此亦以热治热,热则流通之意也,或卷筒烧,熏鼻亦妙,又喉风,烂喉,

双单蛾急症,用许氏异功散,斑去翅足,糯米炒黄去米四钱,元参八分,

真血竭,乳香,没药皆去尽油,全蝎各六分,冰片三分,麝二分,

其末以一分糁膏,贴喉外患处一边,约一二时,吊起白泡,挑破出毒水,愈。

又烂喉不痛者,文中有张氏刻送方二方,皆效,虚症,阴寒症,另治,

此膏此药皆不可用。

 

热实结胸,

 

心下满,烦躁而渴,膏贴胸背。或用小柴胡合小陷胸汤煎抹,并治水结,

膏结重者,膏上糁大黄,芒硝,甘遂,枳实,贴,并用一料以白蜜,

鸡子清调敷胸腹,勿令干,结胸自下。

 

热毒发斑,

 

大红点发于皮肤上者为斑,小红点隐于皮肤中者为疹,疹轻斑重。

先用紫草茸煎汤抹胸口,再糁少许于膏上贴心口,背心,脐上。

紫草茸乃透斑之要药也。或用消斑饮,举斑汤,凉血地黄汤,

犀角大青汤等方煎抹后再贴,或只用犀角,大青,生地数味亦可。

并参用文中升麻水及猪胆汁等方扫之。热症衄血,吐血,蓄血,便血,

尿血,鼻衄属肺火,膏贴心口,背心,初起不必加止药。症重者,或用犀角,

地黄,黄连,丹皮,侧柏叶煎抹后再贴。加川芎,香附亦可,或用薄荷,柏叶,

荷叶,茜草根亦可。如衄久,或用黄芩浸水磨白芨涂山根,

并用文中洪宝膏醋涂脑后连颈项,截其血路。如不止,

以生地蘸陈金墨汁塞鼻,加龙骨,发灰末尤佳。兼胃热者,加清胃膏贴中脘,

或用麦冬,知母,牡丹皮,生地,黄连,白芍,石膏,当归,牛膝,

泽泻煎抹后贴。兼肾热者,加滋阴膏贴丹田,或用元参,知母,黄柏,

龟板同四物煎抹后贴。危急者,用井水或醋浸湿纸搭囟门,以头发浸水中,

又以本人发三根同黑线扎中指中一节,男左女右,并用大蒜涂两足心。

文中有方。吐血属胃火,膏亦贴胸口,背心,

或照衄血方用犀角地黄汤煎抹后贴,或参用清胃膏及麦冬等药。肾热者,

亦照衄血用滋阴膏贴,再加药。蓄血分三部,下部蓄血者少腹

用紫苏汤煎抹,或用苏木,当归,大黄,赤芍,桃仁,灵脂,红花煎抹,

再贴膏。便血,用膏贴脐上并肛门,或用川芎,当归,黄连,

槐花并洗肛门再贴。尿血,膏贴小腹,或用蒲黄,旱莲草,

车前子煎洗小腹再贴。

 

热淋,

 

先用木通煎汤抹心口,脐下,再用硝石末糁膏贴脐下,参用行水膏。

古方治热淋用八正散及山栀,滑石之类,亦可酌以煎抹。若血淋痛者,

用小蓟,益母草,杜牛膝,车前子,发灰之类煎抹再贴。

 

热毒下注,

 

肛门肿痛,照肠痔治,用山豆根或马齿苋煎洗后贴膏,或用文中坎宫锭敷。

如热极脱肛,膏上糁黄芩,防风,蝉蜕末贴,并包螺蛳坐之。文中有方。

 

热秘,

 

先用大黄,芒硝,皂角煎抹脐腹,再用膏糁硝石末贴脐。

参用文中通大便方。

 

脚风,

红肿热痛喜当风者,膏贴患处,或用许方苍朮,黄柏,防己,海桐皮醋敷。

 

一切脏腑火症。

 

膏贴心口,背心,当脐,小腹,再酌加药。凡治火之药,心用麦冬,黄连,

生地,木通,小肠用连翘,栀子,竹叶,木通,肝用柴胡,白芍,胆用连翘,

胆草,脾用生地,白芍,甘草,胃用葛根,石膏,肺用黄芩,桑皮,

大肠用黄芩,大黄,肾用黄柏,知母,地骨皮,膀胱用黄柏,滑石,三焦上,

连翘,又用黄芩,栀子;中,栀子,又黄连,芍药;下地骨皮,又黄柏,大黄,

心胞用麦冬,丹皮。五藏郁火,用青黛荡涤三焦,肠胃实热,用芒硝解疫毒。

脏腑诸热,用芩,连,栀,柏,大黄,生甘草,或用赤豆,绿豆,黑豆。

五心烦热,用羌活,柴胡,升麻,干葛。积热用紫雪丹,或糁,或敷,或煎抹,

随症酌用。古方治火者,亦可照此捡取。

 

大人中风热症。

 

中风身热心烦,或便闭者,膏贴心口,背心及脐上。如热阻关窍,口不能言,

或心中热者,用牛黄清心丸擦胸口后再贴。一用连翘,薄荷,黄连,黄芩,

郁金,栀子,人中黄,犀角,羚角煎汤,入朱砂,牛黄抹。

并治瘟邪内陷胞络神昏者。中风见症者甚多,此举其一端,可类推。

 

小儿惊风痰热,

 

用薄荷,防风,麦冬,胆星,黄连,归身,羚角煎抹胸背再贴膏。牙关紧闭,

《本草》用杜牛膝,醋敷颈。又,文中擦背,敷胸,涂足等方皆可参。又,

小儿一切惊症,用胆星,甘草,天麻,川连,朱砂,全蝎,僵蚕各一钱,

牛黄三分,冰片半分,研末水调或薄荷汤调擦胸背。又,小儿痰迷不醒,

口流涎沫,手足拘挛,绛囊有胆星丸,用陈胆星一两五钱,犀角,羚角各一两,

生龙齿七钱,白芥子五钱,辰砂一钱,陈米汤丸,金箔衣。可预合备急,

临用以一丸,擦背并敷脐。

 

小儿内热。

 

用朱砂,黄连糁膏贴心口,背心,如五心热,是食积也,参用金仙膏。

 

妇人热入血室,

 

膏贴心口并期门穴,穴在两乳旁各开一寸半直下一寸半,肝穴也。

或用柴胡破瘀汤,柴胡二钱,黄芩,半夏,生地,当归,赤芍各一钱,

甘草五分煎抹,加桃仁,灵脂各五分亦可。并治蓄血症。

 

妇人血结胸,

 

胸满身黄,嗽水不欲咽,或痛不可忍者,膏糁大黄末贴痛处,

或用桃仁承气汤煎抹后贴。并用危氏海蛤散,海蛤粉一两,六一散二两,

芒硝五钱,鸡子清调敷膏外,小肠利,而膻中血散,痛自止。又,

血结胸痛连腰背,甚作搐搦者,危氏有元胡散,蒲黄,元胡,姜黄,归,芍,

桂,木香,乳,没等,姜汁调敷。血得热则行。亦可与桃仁承气方参用。

 

妇人热结血闭。

 

用生地,当归,赤芍,桃仁,灵脂,大黄,丹皮,茜草,

木通煎汤洗脐下再贴膏,或用四物同凉膈散煎抹胸口并脐下再贴。如逆行者,

用郁金煎汤抹胸口,加菜汁,牛膝更佳。郁金能治逆经。

 

外症痈毒红肿热痛者并治。如毒攻心,作呕不食,贴胸背可护心,

患处多者,麻油调药扫之。自来医之难,难于识症。膏用通治,取巧在此。

加药却不能蒙混,能者固以是见长,不能者即以是见拙。余虽开此一门,

用者务必细心斟酌,毋贻笑于画蛇添足,切嘱切嘱。诸膏皆如何。

薄荷五两,荆穗四两,羌活,防风,连翘,牛蒡子,天花粉,元参,黄芩,黑山栀,

大黄,仆硝各三两,生地,天冬,麦冬,知母,桑白皮,地骨皮,黄柏,川郁金,

甘遂各二两,丹参,苦参,大贝母,黄连,川芎,白芷,天麻,独活,前胡,

柴胡,丹皮,赤芍,当归,秦艽,紫苏,香附子,蔓荆子,干葛,升麻,

细辛,桔梗,枳壳,橘红,半夏,胆南星,大青,山豆根,山茨姑,杏仁,桃仁,

龙胆草,蒲黄,紫草,苦葶苈,忍冬藤,红芽大戟,芫花,白丑头,生甘草,

木通,五倍子,猪苓,泽泻,车前子,瓜蒌仁,皂角,石决明,木鳖仁,蓖麻仁,

白芍,生山甲,白僵蚕,蝉蜕,全蝎,犀角片各一两,羚羊角,发团各二两,

西红花,白朮,官桂,蛇蜕,川乌,白附子各五钱,飞滑石四两。生姜连皮,

葱白连须,,大蒜头各四两,槐枝连花角,柳枝,桑枝皆连叶,

白菊花连根叶,白凤仙草茎花子叶全用一株,各三斤,苍耳草全,益母草全,

马齿苋全,诸葛菜全,紫花地丁全即小蓟,芭蕉叶无蕉用冬桑叶,竹叶,

桃枝连叶,芙蓉叶各八两,侧柏叶,九节菖蒲各二两。以上皆取鲜者,

夏秋合方全,内中益母,地丁,蓉叶,凤仙等,如干者一斤用四两,

半斤用二两。两共享小磨麻油三十五斤,凡干药一斤用油三斤,

鲜药一斤用油一斤零,分两起熬枯去渣,再并熬,俟油成,油宜老,仍分两起,

下丹,免火旺走丹,每净油一斤,用炒丹七两收。再下铅粉炒一斤,雄黄,

明矾,白硼砂,漂青黛,真轻粉,乳香,没药各一两,生石膏八两,牛胶四两,

酒蒸化。俟丹收后,搅至温温,以一滴试之,不爆,方下,再搅千余,令匀,

愈多愈妙。勿炒珠,炒珠无力,且不黏也。

诸膏皆照此熬法,如油少,酌加二三斤亦可。凡熬膏,总以不老不嫩合用为贵。

 

散阴膏。

 

此膏治下焦寒湿及表里俱寒者,凡三阴症并宜之。纯虚者用扶阳膏,

兼散者用此膏。此膏治风寒湿痹,跌打损伤,筋骨疼痛俱效。阴症回阳亦速。

惟热药多伤肺涸阴,心是火位,不可轻贴。即寒中心胞者,亦当斟酌。

寻常寒症,只须用金仙膏糁姜桂末贴。审是阴寒,方用此膏。

 

统治伤寒阴症,

伤寒头疼发热者为阳症初起,邪在太阳膀胱经,非汗不愈。

古方冬月用麻黄汤,桂枝汤,四时用羌活汤,神朮散,芎芷香苏饮。

文中有麻黄点眼,桂枝浸搨,羌活,苍朮摊掌,川芎嗅鼻,香附擦背,

紫苏熏头面等方。背即太阳经也,外内同一理推之,即用麻黄汤擦背亦可。

继传少阳胆经,在半表半里,宜和解。古用柴胡,半夏,能利能汗,佐以黄芩,

则能解矣。文中有柴胡擦背法。阳明有经有腑,在经宜清,可用黄连,

石膏擦胸;在腑宜利,盖胃腑非通泄不愈,须用大黄,芒硝加枳实等敷胸腹。

如有兼症,变症者,更照文中兼症,变症法治之,酌贴金仙,清阳,滋阴,

行水等膏,用古汤头煎抹炒熨,此膏不可用。伤寒无热而恶寒者属阴,

其症多四肢厥冷。太阴多腹痛,吐利,不渴;少阴多引衣自盖,静蜷而卧;

厥阴多指甲唇青,口吐涎沫。太阴属脾,性恶寒湿,非干姜,白朮不能燥;

少阴属肾,性亦恶寒,非附子不能温;厥阴属肝,藏血养筋,

非当归与温中之药不能润。太阴膏贴当脐,少阴膏贴当脐,

并对脐即命门穴也,厥阴膏贴当脐,并脐下乃肝之部位也。照上法以干姜,

白朮等糁贴,兼用一料炒热缚脐,或更用四逆汤药料,干姜,附子炒熨背心,

臂弯,膝盖等,冷处贴膏。假阳症,面赤身热,不烦而躁,饮水不入口者,

膏贴脐上,再糁吴茱萸末贴足心,引热下行。此辨证分经用药法也。

文中亦用方可择。诸症均照此推。

 

寒中三阴,

 

渐伤曰伤,卒中曰中。三阴虽同,而用缓骤之别。方书云:“胃有积寒,

外寒复斩关而入。肾为胃关,故中寒多在少阴肾经”。又曰:“此急症也。

一身受邪,难分经络,非温补不可,不急救则死”。中寒之症,

初起无头疼身热,骤然恶寒战栗,面青口噤,肢体强直,或心腹痛甚,

有跌倒者,用温胃膏贴心口,此膏贴脐上及对脐,或兼贴背心及两膝盖,

先用生姜汁和热酒煎抹。通用吴萸蒸熨法,葱饼熨法,艾灸法,方见文中。

或遵仲景太阴用附子理中汤,少阴用附子汤,厥阴用当归四逆汤煎抹,

并炒熨。或遵节庵三阴寒厥用回阳救急汤,六君子加吴萸,附子,肉桂,

五味子,生姜,麝香。或危氏中寒朮附汤,附子,干姜,白朮,加苏合香丸。

二方一用麝,一用苏合丸,尤与外治相宜。凡外治用汤头法,宜照此捡择,

则煎抹,炒熨皆得力矣,无不效者。又,中寒躁热烦渴者,不可用凉药,

用附子理中,或加味理中,即附子,参,朮,姜,草加吴萸,肉桂,当归,陈皮,

厚朴各等分,共为粗末,浸冷水中。或煎汤汤俟冷后,以棉蘸抹胸口,

即从治法也。更照前假阳症,用膏糁吴萸末贴足心,引热下行。

凡治假症俱如此,文中亦有方。又,治寒之药,如干姜温中,散表,呕恶,

无汗者宜之。附子回阳,无处不到,冷汗厥逆者宜之。二味是伤寒阴症要药。

他如益智补心,川乌温脾,肉蔻仁止泄,补骨脂纳气定喘,半夏袪痰,

厚朴散满,肉桂行血达四肢,丁香行气定呕,吴萸,胡椒皆治阴症腹痛,

生姜开郁,葱白通阳,白芥子通行经络,艾叶回垂绝之元阳,古方皆用之,

可以捡择。如对一味亦能取效。

 

三阴病深变为阴毒,

 

其症面唇指甲青黑,心下结,脐腹筑痛,身如被杖,甚或昏不如人者,

宜发汗膏贴脐上,再用正阳散,麻黄去节,附子炮,干姜,半夏,吴萸,

大黄炒熨,并缚脐。此方麻黄,大黄同用,汗下并行,其法甚捷。

 

杂中寒,

 

内伤生冷,外感风寒,头疼身热,项背拘急,肚腹胀痛,似中寒而势稍缓者,

膏贴背心,脐上,用五积散发表温里,炒熨并缚脐。即当归,川芎,白芷,

陈皮,苍朮,厚朴,半夏,麻黄,枳壳,桔梗各一钱,干姜,桂枝,吴萸各五分,

甘草三分,加姜,枣者。自汗去苍朮,麻黄,冷汗加附子。此方治症甚多,

可以增减。如加羌,独,柴,前治寒湿。身体重痛,腰脚酸疼加羌活,草果,

柴胡,黄芩,熟地。治寒热如疟,加青皮,青木香,去麻黄。治肝虚胁痛,

加羌活,独活,牛膝,去姜,桂。治经来身痛,加香附,茴香;加荆穗,伏龙肝,

去麻黄,并治虚寒带下之类,皆法也。

 

男女房劳阴症,

 

由房事后受凉食冷而致腹绞痛者,膏贴背心,脐上,对脐及两膝盖。

或糁肉桂,丁香,吴萸,附子,胡椒,麝香贴,再用吴萸,葱白,麦麸,

食盐炒热熨脐并缚,或再用白芥子,黄丹,醋调面糊敷腹上并脐下。

如热不可当,去药以青布沾凉水润之。或用母鸡剖胸脯喷烧酒,贴脐上即愈。

阴囊缩者自出,并参用文中健阳等方。

 

阴疸,

 

黄疸色黯身冷自汗者。膏糁附子,干姜,茵陈末,贴脐上,再用一料炒熨并缚。

 

阴水,

 

水肿,尿涩,喘急,脉沉,股冷,或大便滑泄者,膏贴脐上并对脐,

或用平胃散合五苓炒熨。若肾虚不能行水者,用桂附八味加车前,牛膝。

脾虚者用实脾散,苍朮,白朮,厚朴,草果,腹皮,木瓜,附子,车前子,

牛膝各一钱,木香,炮姜各五分也。真火亏而土弱不能制水者,

用危氏复元丹,白朮,厚朴,独活,吴萸,官桂,木香,茴香,川椒,肉蔻仁,

陈皮,槟榔各一钱,附子二钱,泽泻三钱,或煎抹,或炒熨并缚脐。

 

寒胀,

 

腹满濡时减,吐利厥冷,属脾胃虚寒者,膏内糁干姜,制厚朴,

官桂末贴脐上。或用温胃膏,健脾膏贴胸口,脐上,此膏贴对脐。

或再用古温胃汤料,附子,炮姜,厚朴,半夏,陈皮,当归,川椒各一钱炒熨。

如心腹刺痛泄泻者,用顺气散药料,苍朮,厚朴,青皮,陈皮,缩砂,丁香,

木香,良姜,干姜,茴香各一钱,姜三片,枣一枚炒熨。

二方凡脾胃虚寒之症均可用。或用丹溪中满分消汤炒熨,并缚脐。

 

寒泻,

 

气虚,暴泻,冷汗,脉微,急症也,用炮姜,附子,益智仁,

丁香末糁膏贴脐,并对脐加艾缚之。更用艾一斤坐身下,或并包膝盖至足心。

若脾肾虚寒久泻者,膏亦如上糁贴。或用木香,大茴香,肉蔻仁,吴茱萸,

破故纸,五味子炒熨。寻常感寒泄泻,贴金仙膏加官桂,车前子,白朮炒熨。

 

寒痢,

 

纯白色,日久有冷积者,用文中巴仁灵脂方,或巴仁黄蜡方,

糁膏贴脐并对脐。或用冷积泻痢方。木香,丁香,杏霜,巴霜,百草霜,

肉蔻霜,炮姜炭,木鳖仁灰糁贴。治痢用巴豆霜,本草已论之详矣,外治更善。

 

三阴疟,

 

日久纯属虚寒者,用灵仙,草果,巴霜,官桂,吴萸,白胡椒,

丁香末糁膏贴肺俞,再用姜敷两膝盖。此方极效,详见“略言“。

 

寒实结胸,

 

心下痛无热症者,膏贴痛处,再用苍朮,厚朴,陈皮,干姜,附子,枳实,

皂角炒熨。如手不可近,研末,以姜汁和醋敷。重者,膏上糁肉桂,巴霜,

蟾酥,轻粉,麝香贴。

 

久寒胁肋脐胀腹痛,或成气痞,血块,食积,痰癖,虫蛊之类,

他类所不能推荡者。

 

膏贴患处,再加糁敷,炒熨,煎抹之药。如气用青皮,木香,乌药,

血用三棱,莪朮,干漆,食用厚朴,枳实,槟榔,巴豆,痰用南星,半夏,礞石,

瓦楞子,虫用花椒,乌梅,雷丸,黑丑之类。或用治诸积不行八仙丹,

附子二钱,巴霜,皂角各一钱,丁香,木香,茴香,轻粉,朱砂各五分糁贴。

此方用巴霜,行而不泻甚妙。再合上寒实结胸,蟾酥,肉桂,厚朴,枳实,

干姜等药施治亦可。

 

阳衰,脊背,腰膝冷痛。

 

膏贴痛处,再用文中熨脊摩腰等法助之。如阴虚作痛者勿用。

 

风寒湿痹,一切漏肩,鹤膝,走注,历节,左瘫右痪,麻木疼痛,

日久不能愈者。

 

膏皆贴痛处,先用生姜擦后贴。或用姜,葱,凤仙草,苍耳草煎熏患处。

一用黑鱼一尾,去肠杂,切块,同羌活,防风,当归,桂枝,川乌,麻黄,

钻地风,透骨草各五钱,木瓜酒五斤,隔水煮一周时,布蘸抹患处。

如患处多者,可用此法。或贴膏后再用艾三钱,丁香五分,麝二厘,

卷纸捻浸麻油燃火偪之,贫人用干桑枝浸油燃火偪之,膏力易透。

或用姜葱汁同醋蒸牛胶化开,入黄丹,铅粉,乳香,没药和匀,

涂弯曲不能贴膏处,可以代膏,并能止痛。文中方不少,可捡用。又,

走注疼痛药:苍耳子散风湿,上通脑顶,下行足膝,外达皮肤;木鳖子追毒,

止腰痛;南星补肝风虚,散血胜湿,治风;仙灵脾益精气,坚筋骨,

治冷风劳气,四肢不红;骨碎补补骨节疼,风血积疼;五加皮坚骨益精,

袪风胜湿,通肌肤瘀血,疗筋骨拘挛;五灵脂散血,和血,止痛;

白胶香活血止痛;瓜儿血竭除血痛,为和血圣药;自然铜醋煅续筋骨,

散瘀止痛;虎骨追风,健骨,定痛;白花蛇透骨搜风,皆可加用。若阴虚血弱,

腰膝痛用龟板,凉心泻肝,清热去风用犀角。此膏此药皆勿用。

 

寒疝,

 

少腹牵引肾丸而痛,囊冷如冰者,甚则入腹冲心,连腰亦痛,膏贴脐下,

再用川楝子,青皮,乌药,木香,茴香,吴萸,良姜,葫芦巴,

川芎同食盐炒熨,重加川乌,附子。或只用生姜,小茴,川椒,

吴萸同食盐炒熨并缚之,再以一包炒热,布包夹囊下,或坐身下。如攻心者,

用辟寒煎,青皮,香附,苍朮,黑丑,元胡各二钱,灵脂,木香,吴萸,大茴,

良姜,官桂各一钱,炒熨心腹并缚,或加牛膝,槟榔引下。

 

寒湿脚气。

 

膏贴三里穴,穴在膝盖下三寸,以手按膝,中指尖尽处外旁即是,

属阳明胃。或并贴脚背脚心,再用川椒,陈艾装布袋踏脚下,或用姜,葱,椒,

茴同麦麸和醋炒熨,并摊卧褥上熏取汗。若湿热痛,或痿,用清阳,行水,

滋阴膏贴,苍,独,防己,知,柏敷。

 

妇人白带久不止,

 

白带清冷稠黏或多悲不乐,腰痛,脐下痛,或脐下冷属寒湿者,

膏贴脐上并对脐,或兼两腰。再用苍朮,半夏,附子,干姜,官桂,心土

陈壁土,贯众,鸡冠花炒熨,并缚脐。或用本草治虚寒带下方,蛇床子,

诃子肉,五味子,山萸肉,杜仲,续断。

 

子宫冷。

 

属寒温者,膏贴脐下,或用蛇床子煎汤洗后贴。文中有方。

 

小儿慢脾风,

 

久泻脾气虚寒所致,症见文中,膏贴脐上,对脐。文中有方。又,

痘科门有方,可参用。

 

并治外症阴疽,寒痰核,冻疮,跌打闪挫。此膏力量甚大,

非重症不可轻用大张,并不可轻加重药,姜,葱可加局中常用单膏,

十居其九。膏黐不过二三分,已足取效。加药所以助膏之不及,如可不加,

不必妄加,太过则反为害。

生附子五两,白附子四两,生南星,生半夏,生川乌,生草乌,生麻黄去节,

生大黄。羌活,苍朮各三两,川芎,当归,姜黄,细辛,防风,甘遂,延胡,

灵仙,乌药各二两,独活,灵脂,黑丑头,荆穗,三棱,莪朮,,赤芍,

白芍,紫苏,香附子,白芷,青皮,陈皮,天麻,秦艽,枳实,厚朴,槟榔,

远志肉,益智仁,杜仲,牛膝,川续断,紫荆皮,桂皮,五加皮,宣木瓜,

吴茱萸,蛇床子,补骨脂,大茴,。巴戟天,葫芦巴,巴豆仁,杏仁,桃仁,

苏木,红花,草果,良姜,皂角,骨碎补,自然铜,刘寄奴,马鞭草,红牙大戟,

商陆,芫花,防己,甘草,木鳖仁,蓖麻仁,生山甲,蜂房,全蝎,蛇蜕,荜茇,

甘松,山奈,黄连,黄柏各一两,发团二两,炒蚕砂二两四钱,干地龙十条。

生姜,葱白各二斤,,大蒜头,桑枝,苍耳草全各一斤,

凤仙草全株约二三斤。槐枝,柳枝,桃枝各八两,干姜,艾,侧柏叶各四两,

炮姜,菖蒲,胡椒,川椒,白芥子各二两。两共享油三十五斤,分熬丹收。

再入提凈松香八两,金陀僧四两,陈壁土,赤石脂煅各二两,雄黄,明矾,

木香,丁香,降香,制乳香,制没药,官桂,樟脑,真轻粉各一两,

牛胶四两酒蒸化,如清阳膏下法,苏合油一两搅匀。临用糁麝末贴。

一方加制硫黄,如遇阴寒重症,临时酌加最稳。

 

金仙膏。

 

一名开郁消积膏,通治风,寒,暑,湿,气,血,痰,食六郁五积诸症。

凡中州脾胃之病,及四时外感,内伤,表里不分,寒热相杂,非一偏所能治者,

并宜之。又,夏时多暑温,湿温之症,偏于暑者阳邪多,宜行水膏;

偏于湿者阴邪多,宜此膏。或两膏并用亦可。虚人参用健脾膏。

此膏升降阴阳,流通气血,当行则行,当止则止,治寒症可加温药,

治热症可加凉药,变化实无穷尽。此膏开胸膈,进饮食,化痰消痞,

攻而不伤本原。治肝气胁肋痛,一切腹痛,妇人痛经,小儿虫痛俱效。疟疾,

痢疾亦妙。

 

治外感风寒暑湿,头疼发热,

 

用清阳膏贴两太阳,此膏贴胸口,先用生姜擦后再贴,

夜间胸口有微汗即验。如欲发斑疹,亦能提出,与观音膏贴心口治闷痘一理。

加药之法,如伤风寒者,可用苍朮,川芎,白芷,羌活,防风,紫苏,香附,

菖蒲,细辛,生姜,葱白之类,或煎抹胸背,或炒熨胸背。伤暑湿者,

可用苍朮,厚蒲,陈皮,黄连,干葛,香薷,泽泻,猪苓,车前子,葱白,

生姜之类。湿温即用苍朮白虎汤,如上法或煎抹,或炒熨。若兼食滞者,

用行气香苏饮,苍朮,羌活,川芎,香附,紫苏,陈皮,甘草煎抹炒熨。

或合下内伤方用。

 

内伤饮食,

 

内伤有劳倦伤,饮食伤。

 

胸膈饱闷。

 

伤食者多飧,饮食不能运化,停于胸腹,饱闷恶食,不食,嗳气作酸,

下泄臭屁。或腹痛吐泻,重则发热头痛,手按心口刺痛。此有余症,

宜消导去之。膏贴胸口痛处并脐上,用莱菔子,枳实,麸皮,食盐炒熨。

或用苍朮,香附,厚朴,半夏,陈皮,枳壳,山查,麦芽,神,菜菔子,紫苏,

生姜,食盐炒熨。重加三棱,莪朮,大黄,槟榔。又,伤冷者,加木香,砂仁,

丁香,草果,甚加附子,巴仁;伤热者,加黄芩,花粉,青黛,黄连,甚加甘遂,

芒硝。又,消食,消水,消酒,消气,消痞,消胀,消积,消痛有香灵丸,

用香附,灵脂生熟各一两,黑丑,白丑生熟各五钱,加醋炒熨。此药行而不泄,

响而不动,其功甚捷。如加川芎,灵仙,枳壳,青皮,乌药,延胡,木香,

炮甲之类亦妙。若脾虚不思饮食,食不化,食后倒饱者,用健脾膏贴胸口,

脐上,再加党参,白朮,甘草,半夏,陈皮,香附,木香,砂仁,益智仁,厚朴,

,干姜,大枣之类炒熨,若内伤发热,胃痛不食,亦贴健脾膏,

用补中益气,寒加草蔻,热加栀子,炒熨。此膏皆勿用。

 

痰嗽,

 

咳属肺,嗽属脾。痰嗽是脾湿生痰,膏贴胸口,用苍朮,枳壳,陈皮,半夏,

白朮,干姜,皂角炒熨,化痰燥湿。凡治痰之药,风用川乌,草乌,白附子,

半夏,南星,全蝎,僵蚕,寒用干姜,良姜,青皮,陈皮,半夏,草果,丁香,

湿用苍朮,半夏,厚朴,陈皮,南星,皂角,明矾,热用黄芩,黄连,知母,

贝母,石膏,花粉,青黛,蛤粉,开用连翘,香附,枳实,桔梗,散用薄荷,

紫苏,枳壳,橘红,降用杏仁,苏子,前胡,莱菔子,葶苈子,渗用木通,泽泻,

猪苓,滑石,食用神,麦芽,山查,槟榔,酒积用黄连,干葛。又,老痰,

热用甘遂,礞石,瓦楞子,朴硝,寒用附子,良姜,巴仁,黑丑。痰饮用川乌,

青皮,陈皮,半夏,南星,厚朴,草果,干姜,白芥子,甘遂,大戟,皂角,

明矾。痰饮流注用导痰汤加木香,姜黄,或控涎丹加木鳖,官桂。痰块,

寒用草乌,南星,干姜,热用大黄,五倍,牡蛎,芒硝。痰迷心窍用胆星,

郁金,朱砂,明矾,痰在胁下用青皮,白芥子,痰在肠胃用大黄,枳实,竹沥,

达痰丸,痰在骨节四肢用姜汁,竹沥。劫痰用轻粉,镇痰用黑锡丹,

痰积变生怪病用滚痰丸加百药煎。古云:“十病久痰”。以上诸药看症或糁,

或煎抹,或炒熨。若肺咳用清肺膏,胃咳用清胃膏,肾咳用滋阴膏,此膏勿用。

 

痰喘,痰哮,

 

呼吸急促为喘,喉中有声为哮。哮喘气壮胸满者,为实症。膏贴胸背,

文中有凤仙擦背方甚妙,可仿其法用药。风寒喘宜麻黄,桂枝,紫苏,橘红,

杏仁,半夏,细辛,干姜,火喘宜黄芩,桑枝,瓜蒌,花粉,枳壳,桔梗,石膏,

青黛,蛤粉,元明粉,水喘宜芫花,黄芩,半夏,陈皮,黑丑,葶苈,大枣。

痰喘上气,宜导痰降气,用苏子,杏仁,半夏,南星,陈皮,青皮,枳实,前胡,

乌药,沉香,莱菔子,生姜,大枣。有当下者,用大黄,白丑,槟榔之类,

或煎抹或炒熨。又,痰喘上气者,兼用白芥子,生南星糁膏贴足心。

阴虚火炎喘者,宜用清肺膏贴心口,背心,滋阴膏贴脐下。虚寒喘者,

宜用温肺膏贴心口,背心,健脾膏贴当脐,扶阳膏贴脐下。肾虚不纳气者,

宜用扶阳膏糁故纸,茴香贴脐下。阴火逆冲,真阳暴脱,气喘痰鸣者,

宜用扶阳膏糁黑锡丹贴脐下。老人喘急及短气者,宜用大补膏贴心口,

脐下,此膏此药皆不可用。哮多寒包热,宜带表散,文中有麻黄白果方,

可炒熨。又,吼气大者,膏内糁雄黄,明矾,生半夏,巴霜等分末贴。

 

痰饮,

 

饮属阴邪,宜用温药。膏贴心口,加药见上。或用半夏,陈皮,苍朮,白朮,

厚朴,干姜,合甘遂,大戟,白芥子等炒熨,虚人用六君,贴健脾膏。

 

嘈杂,噎气,吞酸,吐酸,

 

嘈杂,痰因火动,似饥非饥,食郁有热也。噫气,转出食气,

亦郁火与湿痰也。吞酸者,水刺心也。吐酸者,吐出酸水也,

湿热郁遏不得传化也。用平肝顺气保中方,苍朮,白朮,香附,陈皮,川芎,

,半夏,青皮,砂仁,麦芽,枳实,山查,黄连,白芍,连翘,栀子,吴萸,

黄芩,干姜,木香,莱菔子,生姜,竹茹之类。凡肝胃不和,气,食,痰,

热并治。如贴膏心口,以此煎抹炒熨甚效。或用苍朮,陈皮,半夏,黄连,

黄芩,吴萸,神亦可。若五更心嘈属血虚,宜四物滋阴养血,贴滋阴膏。

不因饮食而常噎属气虚,宜六君子加沉香健脾调气,贴健脾膏,此膏不可用。

 

恶心,干呕,

 

欲吐不得吐,亦胃中有痰有热也。膏贴心口,或用芦根煎汤抹胃脘,

糁黄连末贴。或用生姜,竹茹,黄芩,半夏,胆星,陈皮,栀子煎抹后贴。

 

噎膈,反胃,

 

症详文中。五噎:气,食,劳,嗳,思也。五膈:忧,恚,气,食,寒也。

郁积饮食不进者,用生姜汁,菜汁,牛乳抹胸口,膏内糁真郁金末,

凤仙子末贴,再用陈米同黄土合上平肝顺气保中方药料炒熨,可以开关。

或用《古方选注》治五膈方,杏仁去皮尖,香豉熬油,干姜,吴萸,

蜀椒炒去汗各等分研末,以蜜和丸,擦胸,日数次。或用毛养生膈气方,

蜣螂一个,贝母三钱,青黛,元明粉各二钱,木香,沉香,朱砂各一钱,

牛黄五分,为末,以万年青捣汁加陈酒和团擦。此症难治,古方亦无必效者。

二方一温一凉,可以应急,然必多擦为是,冀其或效。又,血枯便秘者,

宜养血润燥,用麦冬,生地,当归,白芍,川芎,甘草等加桃仁,麻仁,

汁煎抹,以清胃膏贴胸,滋阴膏贴脐下。参用文中瓜蒌导法,蜜导法,

猪胆汁和醋灌下部,此膏勿用。胃中虚冷者,宜用温胃膏糁丁香,砂仁,

益智仁,胡椒,官桂末贴胃口,再用平胃散合理中药料炒熨。反胃暮食朝吐,

朝食暮吐,酸臭不化者,乃下焦无火,用温胃膏贴胸口,扶阳膏糁附子,

干姜末贴脐上并后命门穴,再用八味丸药料炒熨。参用文中嗅附子方,

此膏亦不可用。

 

翻胃,

 

食入即翻而出,乃痰热阻隔,与反胃朝暮有定候者不同。膏贴心口,

用姜汁,竹沥先抹之,或用干呕方煎抹。

 

呕吐,

 

有寒有热,症详文中,与反胃,霍乱不同,膏贴心口。寒宜丁香,砂仁,

藿香,陈皮,半夏,干姜糁贴,热宜黄连,葛根,白芍,黄芩,栀子,

竹茹加梅煎抹。有心痛不食,呕苦水,蓝水或酸水者,肝郁也,膏贴心口,

用加味逍遥散炒熨,参用清肝膏。又有时常呕吐清水者,脾热也,用白芍,

甘草煎汤抹后,再用黄连糁膏贴,参用清胃膏。若久病胃虚,闻食即吐者,

宜温胃膏加党参,白朮,黄,甘草,半夏,陈皮,丁香,蔻仁炒熨,

此膏不可用。

 

霍乱,

 

症详文中。上吐下泻腹痛者,名湿霍乱,湿土为风木所克,

阴阳不得升降而然。渴为热,不渴为寒。然病由吐泻而出,症虽重可不死。

不得不吐泻者,为干霍乱,乃寒湿太甚,脾被绊而不能动,

故卒痛而手足厥冷,俗名绞肠。中宫痞寒,病无由出,则胀闷而死矣。

此症皆忌服姜汤,热汤,热酒,下喉即死。治湿霍乱,先用生姜擦胸口,

膏内糁陈佛手,干明矾末贴胸口并脐上。或用藿香,陈皮,苍朮,厚朴,半夏,

大腹皮煎抹后贴,热加黄连,寒加姜炭,腹痛加木香,丁香,砂仁,

便秘加枳壳,小便黄赤加木通俱可。暑月发热烦渴者,用黄连,香薷,厚朴,

猪苓,泽泻,益元散煎抹,分消上下。或用黄金丹或用急救定中丸二方,

皆用黄连,干姜,陈皮,木香,砂仁,香附,荆穗,槟榔,麦芽,车钱子之类,

可以炒熨。古治霍乱云:“用食盐炒熨胸背,即十分无事”。此法极妙,

宜推用。冬日寒重者,或夏月受凉食冷伤重者,用盐同吴萸炒熨胸背并脐下。

或理中汤白朮,干姜,或大顺气散干姜,官桂,杏仁,甘草,合五积散苍朮,

白芷,厚朴,吴萸,陈皮,半夏,桔梗,枳壳等药炒熨并缚脐上。吐泻太多,

冷汗自出者,用温胃膏贴胸口,再用附子理中加心土炒熨腹。又,

医书一粒珠治呕吐泄泻,有雄黄,五倍各一两,枯矾五钱,葱头五个,

肉桂一钱,麝香一分,捣饼贴脐,用热物熨者,乃止法也。治干霍乱须温通,

亦先用生姜擦胸,以菖蒲,白葱,丁香糁膏贴心口并脐上。寒凝腹痛甚者,

用川乌,郁金,细辛,白芷,木香,降香,乌药,官桂,吴萸,白芥子等炒熨。

关窍闭者,用塘栖药或卧龙丹,或皂角,细辛末嗅鼻取嚏,

用文中日月丹或人马平安散点眼,苏合丸擦胸背。无苏合丸,

用磁调羹蘸香油刮之。五藏之系咸在于背,刮之则邪气随降。不得吐者,

以手探喉令吐,或多取嚏亦妙。不得泻者用厚朴汤法,以厚朴,枳实,槟榔,

大黄炒熨之。转筋者,紫苏,木瓜,吴萸,茴香,延胡,白盐,醋炒熨,

蚕砂亦好。文中有煮醋抹腹,大蒜涂足等方可参用。转筋入腹不忍者,

以极盐盐卤煎汤抹之,并刺委中穴。转筋欲死,盐填脐中,大炷艾灸之。

如冷汗脉微者,用加味理中干姜,白朮,附子,吴萸,官桂,当归,厚朴,

陈皮炒熨,参用温胃膏,散阴膏,扶阳膏,温中回阳为急。中恶之症,

即乌,感受暑秽所致,面色黑紫,胀急疼痛,大便不通,饮热汤即死。

以利肺,大肠之气为主,膏糁枳壳贴脐,再用皂角,细辛或药取嚏

加以挑刮之法,并用生姜捣汁,男左女右,点眼角取汗,

发团蘸烧酒顺擦背脊,使之下降。一方用食盐擦胸背,手足心,见斑点则松,

一切,中暑,霍乱并治。文中亦有中恶方。凡斑忌紫苏,陈皮,半夏,

甘草,不可不知。麻脚即吊脚,吐泻厥逆,转筋冷汗脉微,顷刻人瘦目陷,

危症也。治法与霍乱不同,盖霍乱属阳,麻脚属阴,霍乱以吐泻为通,

麻脚以吐泻为闭。宜用生姜汁擦胸背手足,再以阴膏贴心口,背心,

扶阳膏糁附子,炮姜,肉桂,丁香,麝香末贴脐上,再用散阴膏糁制过硫黄末,

同枯矾等分末,贴对脐命门穴。另用散阴膏二张,不加药贴两膝盖,两足心,

更用醋调南星末涂足心。或用胡椒,官桂涂手足,以泻止,厥回去膏。

如躁热烦渴,用萸,连,乌梅煎水稍稍抹胸口,然须细心斟酌,可用方用。

此症暂用热药急救,愈后即当救阴。霍乱之症,切勿误作麻脚

过用大热之药,致变轻为重。

 

积聚,症瘕,,痞气,

 

症详文中,皆气血痰食为病,其实一也,古皆以治痞法治之。

此与伤寒之痞气不同,然可以伤寒痞之法推用。如痛甚推不动,热物熨之,

痛稍缓为血;痛不甚,推易动,热物熨无所觉为痰。始如弹丸,以渐而大,

时升时降,时隐时现者,气块也;或左或右,或上或下,漉漉有声者,痰饮也。

先用生姜擦患处,膏内糁药末贴。糁药用大蒜头三两,生姜,葱白各二两,

同捣烂;加白芥子,花椒,凤仙子,红蓼花子,无子用花仝,大黄,芒硝,

雄黄,轻粉,明矾,陈石灰各二钱,研末和匀阴干。临用以少许糁膏上贴,

并可以少许加飞面,醋调敷膏外,再用酒蒸商陆,或酒蒸三棱,或醋炒吴萸,

或醋炒延胡熨之。或竟用温白丸,川乌炮二两半,吴萸,桔梗,柴胡,菖蒲,

紫菀,黄连,炮姜,肉桂,花椒,巴豆,泽泻,皂角,厚朴各一两,为粗末炒熨。

或用温白丸合木香枳壳丸,大黄,黑丑各二两,白朮,半夏,南星,木香,

青皮,陈皮,枳壳,枳实,三棱,莪朮,麦芽,神,槟榔,干姜,良姜各一两,

为粗末炒熨并缚。每用约取七八钱。虚人加党参,或加八珍,

或加补中益气药料同用,皆法也。

 

黄疸,

 

疸有五症,详文中,须分阴阳治。阳黄色明属湿热,膏糁白朮,黄芩,

茵陈末贴心口,脐上,参用行水膏贴脐旁天枢穴,再加苍朮,厚朴,广陈皮,

茵陈,黄连,黄芩,栀子,龙胆草,葶苈,车前子,泽泻,木通,寒水石,

滑石之类煎抹炒熨。甚者加大黄,芒硝下之。阴黄色黯属寒湿,膏糁附子,

干姜,茵陈末贴心口,脐上,参用散阴膏贴后对脐命门穴,再用苍朮,厚朴,

陈皮,茵陈,川芎,川乌,干姜,吴萸,青皮,姜黄,官桂,丁香,川椒,

车前子,泽泻之类煎抹炒熨。甚者加附子。酒疸,谷疸属阳,女劳疸属阴,

治仝。瘟黄用《宝鉴》瘴疸丸,茵陈,栀子,大黄,芒硝各一两,杏仁六钱,

常山,鳖甲,巴霜各四钱,豆豉二两。此方具汗吐下三法,

治诸急症可用此煎抹炒熨,不独瘟黄也。文中有苦瓜蒂末嗅鼻法,

南星罨脐法,药筒熏脐法,又有生姜,茵陈点眼抹身法,

亦有东引桃枝煎浴洗,皆可参。

 

浮肿,

 

湿胜则濡泄,甚则水闭腑肿。大约先头足肿后腹大者,肿先腹大者胀。

水有十,亦宜分阴阳治。阳水先肿上体,身热便闭,膏贴心口,脐上,

参用行水膏贴脐两旁,加五皮饮及八正散,硫凿饮子,三花神佑丸之类,

或煎抹,或炒熨并缚脐。阴水先肿下体,身冷便利,膏贴心口,脐上,

参用散阴膏贴后对脐处,再加木香顺气汤及肾气丸,实脾散,复元丹药料,

或煎抹,或炒熨并缚脐。轻者膏贴心口,脐上,只用平胃,

五苓散药料煎抹炒熨,参用健脾膏可也。腰以上肿者宜汗,用麻黄,苍朮,

甘草,豆豉,生姜煎抹胸背;腰以下肿者宜利,用木通,车前子,椒目,黑丑,

葱白煎抹胸腹。肺气喘促者,用杏仁,贝母,防己,桑白皮,葶苈,陈皮,

桔梗,木通,枳壳,苏子,腹皮,生姜,大枣,花椒之类。又,臂肿者,

膏兼贴臂大肉上,腿肿者兼贴腿肚,脚肿者兼贴脚背,但必以一张贴心,脐,

否则恐四支消而归入腹也。文中治水肿有消河饼,涂脐膏走小便,

丹房奇术走大便,皆可酌用。

 

胀满,

 

胀有七,寒,热,谷,水,气,血,蛊也,症详文中。东垣云:

“大抵寒胀多,而热胀少”。又有五藏胀六腑胀之别,观病起处与病甚处,

知为何部,如咳喘者肺,胁痛者肝是也。又属脾胃者饮食少,

他藏则饮食如常。又在皮肤经络者,饮食亦如常。在肠胃肓膜者饮食少,

甚则五藏壅塞,则气促而不食,病乃危矣。凡腹胀,初得是气宜行气,

久则成水,宜行水。膏皆贴心口,脐上,酌用专药,以厚朴为君,寒用吴萸,

半夏,干姜,附子,官桂,黑丑之属,热用黄连,白芍,栀子,知母,枳实,

大黄之属,谷用麦芽,神,三棱,莪朮,槟榔之属,水用苍朮,防己,葶苈,

甘遂。,泽泻之属,气用木香,乌药,枳壳,姜黄,青皮,腹皮,莱菔子之属,

血用川芎,当归,延胡,灵脂,红花,桃仁,菜之属,或糁膏贴,或煎抹,

或炒熨。古云:“下之则胀已”。此亦下法。然膏药与内服有差,不致取快一时,

而反伤元气。单腹胀属脾虚肝旺,腹现青筋为木克土,难治。

膏糁肉桂末贴心口,脐上,亦以厚朴为君,加党参,白朮,当归,酒芍,半夏,

陈皮,神,官桂,香附,花椒,黄连,吴萸,木瓜,腹皮,肉苁蓉,苏子,

莱菔子,车前子,泽泻,青矾,红枣之属炒熨。参以健脾膏,或竟用健脾膏,

兼用散阴膏,此膏不必用。东垣有通治胀满厚朴半夏汤,亦可酌用。

文中亦有方。此症难治与噎膈同,初起未见真脏脉者,

用此膏即不加药亦能开关,亦能消胀,特终久难免复发耳。

 

泄泻。

 

多属脾湿,症见文中。膏贴胸口,脐上,再用苍朮,厚朴,陈皮,泽泻,

车前子,木通,飞滑石之类炒熨,或用白朮五钱,车前子八钱炒熨,泻不止,

用黄丹,枯矾,丁香糁膏贴,艾一斤坐在身下。

 

痢疾,

 

症详文中。初起膏糁川连,吴萸,木香,砂仁末贴脐上。三日后者,糁花椒,

麝香贴。通用苍朮,香附,灵脂,延胡,黑丑,当归,赤芍,山查,神,黄连,

黄芩,吴萸,杏仁,青皮,枳壳,槟榔,羌活,川乌,皂角,车前子,

炮甲各一钱,大黄二钱,为粗末,加姜,葱,莱菔子五钱,

炒热分两包轮熨并缚脐,冷则换,气通自愈。噤口痢用九节菖蒲煎水抹胸口,

再贴膏,并烧醋炭。热毒重者,用田螺,麝香敷脐。治痢法:腹痛宜和,芍药,

陈皮;后重宜下,木香,槟榔;身重除湿,猪苓,泽泻。脓血稠粘者,以大黄,

芒硝竭之;身冷自汗者,以附子,干姜温之。又治痢之药,色黑大黄,

色紫地榆,色红黄芩,色淡生姜,色白官桂,色黄山查。利气枳壳,破血桃仁,

里急当归身尾,痛甚木香,栀子,鹜溏官桂,木香,通中有涩乌梅,

血痢金银藤,梧桐叶,荷叶,马苋,槐花,柏叶,地榆。

 

疟疾。

 

症详文中。膏贴心口,背心,先用生姜擦后贴,或加葱白煎抹。

或加葱白煎抹。或用羌活,防风,柴胡,黄芩,青皮,川芎,白芷,细辛,半夏,

知母,贝母,苍朮,厚朴,灵仙,枳实,槟榔,炮甲,白芍,桂枝各用一钱,

为粗末,以一半加姜,葱煎汤抹胸背取汗,一半炒热缚脐,六经皆可用。

数发后无痰食积滞者,可用散阴膏截之。治疟之法,《入门》云:“太阳桂枝,

阳明白虎,少阳小柴胡”。意甚明显。挟痰合二陈,挟食合平胃,尿涩合五苓,

便秘合大柴胡,无汗干葛,苍朮,有汗黄芩,白朮,汗多乌梅。又,气滞青皮,

香附,食积神,麦芽,山查,枳实,积甚三棱,莪朮,瘀血桃仁,红花。

夜发川芎,当归,日久常山,首乌,灵仙,槟榔。疟母鳖甲,三棱,莪朮,

去癖须用大戟,芫花破水之类,或糁,或煎抹,或炒熨。又,寒疟用川乌,

白芷,紫苏,青皮,草果,良姜,白芥子,白胡椒,官桂,吴萸,灵仙,

甚加附子。热疟用柴胡,黄芩,半夏,知母,石膏,蚓泥,新汲水之类。

夏月可用西瓜镇心。

 

心胃气痛,

 

有寒热,痰饮,食积,血瘀,气滞之分。膏贴痛处。热痛用柴胡,黄芩,

瓜蒌,花粉,白芍,枳壳,黄连,栀子,橘红,木通,生甘草,食盐煎抹,

冷痛用紫苏,香附,灵脂,延胡,姜黄,蒲黄,蓬朮,当归,良姜,草果,官桂,

胡椒,益智仁,吴萸,陈皮,半夏,没药,厚朴,苍朮,乌药,川芎炒熨。

不论气血痰食皆可用,亦可撮三五味而用。积冷心腹痛,仿和剂抽刀散法,

良姜二两,斑三个同炒黑,去斑,用姜糁贴。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金匮》有乌附方。冷热不调者,用和胃饮,萸,连,桂,芍,橘皮,香附,

当归,炙草,干姜之类。

 

肝气胁肋痛,

 

胁腋属肝胆,肝邪流于两胁,为诸般胁痛。亦有风寒,气滞,血瘀,食积,

痰饮,冷热之别。膏贴痛处,如冷痛即用上胃气中药炒熨。古人胃病治肝,

故可通用。热痛者用柴胡抑肝汤,柴胡,青皮,赤芍,丹皮,地骨皮,香附,

栀子,苍朮,川芎,神,连翘,生地,甘草煎抹。或食加平胃。痰加二陈。

肝胃不和者,用上平肝顺气方亦可,并参用清肝膏。若虚肝,

用滋阴膏糁木香,青皮,官桂,或糁吴萸,黄连末贴。房劳伤肾者,宜芎,

归,故纸等。

 

腹痛,

 

中气不行也,亦有寒热,痰饮,瘀血,食滞,虫等之别。膏贴脐上,

看症用上药例中药,或糁,或煎抹炒熨。虫痛用川椒,乌梅各一两,

炒熨并缚脐,当下虫。重则加雄黄,明矾,三棱,槟榔。

 

腰痛,

 

有七症,详见文中。大约肾虚是本,风寒,湿热,痰饮,气滞,血瘀,

闪挫是标。膏糁白朮,官桂末贴痛处,再用羌活,防风,杜仲,故纸,牛膝,

续断,木瓜,萆薢,香附,当归,延胡,红花,半夏,陈皮,黑豆之类炒熨,

参用文中摩腰方。风,寒,湿,跌打损伤,均宜散阴膏。阴虚,宜滋阴膏加桂。

 

小肠气痛。

 

不全属寒者,膏贴脐下,用川楝子,小茴,乌头,栀子,盐炒熨。偏于寒者,

用散阴膏。

 

妇人痛经,

 

膏贴脐上,或用散阴膏中疟疾末子糁膏贴脐上,再用当归,延胡,红花,

胡椒,蚕砂醋炒熨。

 

妇人乳核,

 

由气血凝滞成核。不红肿者,用姜葱汤洗后,膏内糁广木香贴,

或再用青皮,白芍,当归,川芎,香附,半夏,南星滴,乳香,丁香,生姜炒熨。

如红肿热痛者,用清阳膏加乌龙锭敷。

 

妇人产后儿枕痛。

 

膏贴痛处,或用起枕散延胡,当归,官桂末糁膏贴。或再用此三味加川芎,

蒲黄,灵脂,吴萸,红花,乳香,没药等,醋炒熨,并缚之。凡瘀血为病,

皆可用此消散,血得热则行也。

 

小儿风寒积滞可皆可用。外症如胁痈等未破者,亦可用。此膏力量亦大,

非重症不可轻用大张,亦不可轻加重药。局中常用大半单膏,

膏黐不过二三分,小儿减半。若有加药,必审症明白再加,且由渐而增,

不骤加也。诸膏须分别用,然亦可合并用。此非明于医理者,不能,

用膏药亦必续书以此。

苍朮五两,上白朮四两,羌活,川乌,姜黄,生半夏姜制,乌药,川芎,青皮,

生大黄各三两,生香附,炒香附,生灵脂,炒灵脂,生延胡,炒延胡,枳实,

黄连,姜制厚朴当归,灵仙,黑丑头半生半炒,巴仁各二两,枯黄芩,黄柏,

生蒲黄,黑山栀,川郁金,莪朮,三棱,槟榔,陈皮,山查,麦芽,神,南星,

白丑头,苦葶苈,苏梗,藿梗,南薄荷,草乌,独活,柴胡,前胡,细辛,白芷,

荆芥穗,防风,连翘,干葛,苦桔梗,知母,大贝母,甘遂,大戟,芫花,防己,

瓜蒌仁,腹皮,天花粉,赤芍,白芍,枳壳,茵陈,川楝子,木通,泽泻,

车前子,猪苓,宣木瓜,皂角,苦杏仁,桃仁,苏子,益智仁,良姜,草果,

吴萸,红花,木鳖仁,蓖麻仁,僵蚕,全蝎,蜈蚣,蝉蜕,生山甲,

生甘草各一两,发团二两,飞滑石四两。生姜,葱白,,薤白,大蒜头,

红凤仙,白凤仙全,全,槐枝,柳枝,桑枝各一斤,凤仙干者或用四两,榆枝,

桃枝各八两俱连叶,石菖蒲,莱菔子,干姜各二两,陈佛手干,小茴,

艾各一两。两共享油四十斤,分熬丹收。再入凈松香,生石膏各四两。陈壁土,

明矾各二两,雄黄,轻粉,砂仁,白芥子,川椒,广木香,檀香,官桂,制乳香,

制没药各一两,牛胶四两酒蒸化,如前下法。或加苏合油。临用加沉,麝。

旧合平膏治霍乱者,即此膏减味。阴救急膏治麻脚,即扶阳膏减味,

故皆不存。

 

行水膏。

 

此膏通利水道,治三焦肠胃湿热为病,与金仙膏相辅而行。

如虚者参用健脾膏。金仙膏主纳,凡胸膈不宽,欲进饮食者,须金仙;

此膏主出,凡欲宣导二腑者,须此膏。二膏不可偏废。

 

统治暑湿之邪,

 

暑者,热蒸湿也。无湿则但为干热而已,非暑也。消暑在于利湿,

使湿从小便降,而暑自消矣。

 

与水停不散,

 

停水者,饮水过多,停蓄而成也。在上,干呕,而汤水入则吐;在中,

心下痞满而痛;在下,热入膀胱,小便不利。又水停心下,上于头则眩,

凌于心则悸,侵于肺则咳,传于胃则呕,溢于皮肤则为肿,渍于肠胃则为泄。

膏分上中下贴,再加药。按病必究其所因,如水病,不知其水,见呕治呕,

见咳治咳,见痞满泄泻即治痞满泄泻,袭用套头方药,似是实非,

所谓粗工不识病源也。录此以见因之不同宜审。

 

或为怔忡,

 

即悸也,膏贴心口。

 

干呕而吐,

 

用生姜,半夏为团,擦后贴。

 

痞满而痛,

 

贴痛处,或糁黄连,半夏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噎膈方剂收集整理(31~60方)
理瀹骈文
胃病为什么要一治胆二调颈
世传秘方900方之四(581--900)
十七、痞满
七十二症辨治方法(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