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叛逆期的孩子如何做好家庭教育?

您好,首先感谢您的邀请。我是一位从事育儿教育和情感咨询的工作者。我也有一个正值青春期的孩子,并且有类似的从业经验,所以我很能理解您的心情。

我身边有代表性的例子:

曾经,一位困惑的妈妈找我咨询,跟我说了她家孩子的情况。我儿子上初中二年级,脑子挺好使,学习成绩也不太差,全年级480人,他能考80名,但就是总逃学上网吧。要不就领着几个同学上课起哄、捣乱,要不就到处打架。我们家长管不住,老师管不住,学校更是拿他没办法。我一说,他就顶嘴,还动不动就要钱,一要就是二三十元,不给就跟你急。还口口声声说:“你看谁家爸妈给孩子那么多,你怎么就给这么少。这位妈妈遇到的情况很普遍,因为孩子刚好处于青春期,正是叛逆的时候。有的孩子自觉性不够,学习不用功,有的甚至经常迟到、旷课、顶撞老师、抽烟、打架、拉帮结伙、迷恋网络等。

我给出的分析:孩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第一,亲子沟通的方式。如上面那位妈妈所言的情况,其实是她尚未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沟通关系。家长说的他不听,他说的家长也听不进。孩子已经上初二了,家长应该试着去相信,并且把他当成一个小大人而非小孩来看待。家长如果总是强制性地命令他去做或者不做什么事情,只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如果家长能试着换下沟通的方式,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肯定会更顺畅。

第二,孩子对于外界的好奇。处在青春期的孩子迫切地需要同伴,他们希望知道外面的世界,也希望能有更多亲密的伙伴分享。但是很显然,父母并不在这个名单里。追本溯源,还是从小没有建立起孩子对家长的信赖感。家长作为过来人,应该会有同感。试想下,谁的青春不疯狂?只是每个孩子的方式或许有不同。回忆—下你是如何度过那懵懂慌乱的青春期的?再看看如今的孩子,是不是觉得很亲切?

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了解孩子的心理,正确引导孩子走出叛逆的青春期。

在孩子的叛逆期里,很多过去看上去不错的“亲子关系”好像一下子出了问题。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孩子在长大,他们开始寻找独立的自我,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在心理学中,把孩子的这一段成长时期叫做“叛逆期”。为了改变孩子,父母从批评、斥责、吵闹到无可奈何、焦虑不安。其实,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父母从改变自身开始,重新建立正面的亲子关系。

初中高中,对于孩子来说是过渡期的时期,对于父母来说同样也是,原本非常听话的孩子会变的越来越叛逆,而且心思也很脆弱敏感,很多事情都藏在心里不愿意向家长倾诉,那么当家长发现孩子遇到很多困扰时,家长该如何应对呢?那我们首先得了解什么是“叛逆期”?

所谓的“叛逆期”一般形成年龄在10--16岁之间。

常见的原因有:

1.青少年的神经系统逐渐成熟,思维能力加强,自我意识越来越强,认为自己可以独立,不在像以往那样依赖父母。

2.生理上第二性征的出现,让孩子产生了性别上的明显差异,从而影响情绪特征,青少年情绪上容易不稳定。

3.父母要求过于严格或过分溺爱,导致孩子出现反抗或过渡需求。

4.对日常生活的压力无法适应。

5..学习气氛的影响,老师家长的教育引导方法不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

6. 不良同伴关系的影响。

“叛逆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

1、在青春期,生理发育迅速成熟,而心理发育则相对迟缓,从而造成心理不平衡和身心功能障碍,主要表现在对自己身体机能的异常关注,对自己生理的急剧变化不满意,从而出现症状表现;

2、青少年情绪体验强烈而多变,经常失去平衡,难以自控,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症状,甚至产生自伤的意念和行为;

3、青春期是男女性别角色分化的关键时期,是男女两性认同其身份角色的关键时期,如处理不慎,将造成男生女性化和女生男性化等问题;

4、人格特征上表现为逆反、偏执、极端等特点

5、人际冲突,常处于与父母等成人的冲突之中,代沟问题明显;

6.性心理问题,由于性生理、性心理知识的缺乏,同学们经常产生性困惑、性价值观混乱、性保健意识薄弱、性罪错、性偏差等问题。异性交往问题也日显突出。

目前许多家庭在教育孩子上存在四个“过多”问题:满足过多、照顾过多、保护过多、禁止过多。长此以往,容易造成孩子的能力不足。在小学阶段,这样的问题就出现了,只是没有被重视。上初中后,孩子逐渐成熟,就会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中国的父母又有一个共性问题,就是攀比,所以直接导致了孩子自卑,不愿意与父母沟通的后果。事实上,孩子的情况也如实反应了家长的问题,家长要变了,孩子就能变。

一、作为家长,要养成经常与孩子沟通的习惯。

1)经常沟通一些孩子感兴趣的话题,有助于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

2)可以沟通一些孩子好奇但又不敢问的问题,比如早恋,这样孩子会觉得你们

之间的关系更像是朋友,从正常渠道获知自己好奇的事情会大大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3)沟通一些有正能量的政治人物和明星,通过孩子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正能量的教育。

二、作为家长,要哪壶开了提哪壶。

我们的家长要做到小时“抓小不抓大”,大时“抓大不抓小”。孩子小的时候一定要从小细节抓起,可是孩子长大了就不要抓刷牙洗脚这样的生活琐事了。家长要善于去看到孩子圣上的优点,利用优点去改变缺点,鼓励为主,哪壶开了提哪壶,帮助孩子建立足够的自信。

三、尽量表扬孩子

孩子具有一定的自信心,才会肯去学习。要使孩子每天都感觉到他在学习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哪怕是改正一个缺点。

四、经常给孩子制定几个容易达到的小目标。

这样可以使孩子感觉到能够做到,孩子有自信心,从而有利于孩子发挥出潜能。

五、帮助孩子树立责任心。

让孩子学会洗碗、洗手帕,整理自己的床铺、用具,尽到自己的那份责任。

六、在孩子面前做表率。

要记住好家长才能教出好孩子的道理。

七、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议论教师,尤其不要在孩子面前贬低教师。

即使孩子对某位任课教师有一些负面情绪,也要弄清事实后再酌情处理,不要主观判断。

父母扮演角色的重要性:

建立正面的亲子关系,首先父母要明确,教育的目的是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真正的人,而不是满足家长虚荣心的一个物品,或者延续父母意志的复制品;其次要明白培养的唯一方式就是引发孩子自身的成长力,让他有意识地自己去成长,而不是让他为了父母或者别的什么去成长。

★在亲子关系的建立中,有“三条高压线”“两个陷阱”是家长应该特别注意的。“三条高压线”分别是忽略孩子的存在、破坏性地批评和强迫,它们会极大地损害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独立意识,破坏亲子关系。“两个陷阱”是“有条件的爱”和“输不起的心态”。

千万不要用物质奖励去激发孩子做某件事的动力,这是交易而不是爱,在这种条件下,你无论做什么,孩子都不会感受到你的爱,他不会感激你,他认为这是有条件的交换。调查数据显示,仍然有23%的家长保有此种心态,他们认为满足了孩子的物质需求,孩子就应该好好学习。

“输不起的心态”一个明显的表现就是不信任孩子,想知道孩子的所有事情,甚至希望时刻监视孩子,知道他(她)的一举一动,这会让孩子非常反感,破坏你们之间的信任和关系。现场调查表的统计数据显示,近一半的家长表示关于孩子的任何事情都想知道,这说明,至少近一半的家长都可能陷入了“输不起的心态”这个陷阱中。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孩子成为真正的人,具体说起来,就是要培养孩子的六种人格:自尊心、自信心、责任心、进取精神、学习兴趣和好习惯。其中,孩子有了前三种人格,就一定不会出问题,会健康地成长,如果他还具备后面的人格,他就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要想培养孩子的六种人格,正面的亲子关系至关重要,如何建立正面的亲子关系?糜仁海介绍了“八个工具”:爱、表扬、鼓励、确认、理解、陪伴、制定规则和批评。只要家长能够用好这些工具,就能够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每个父母都会说自己是爱孩子的,但是孩子是否能感受到你们的爱呢?“做好听、说、看、做这四个方面,运用好‘爱’这个工具,才能让孩子感受到爱。”

表扬是一个使孩子建立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好工具,但是近三分一的家长却认为表扬会让孩子骄傲,“只要表扬的方式得当,就能起到很好的正面作用,包括表扬孩子的优点和即时表扬,具体步骤是:陈述事实,确认值得表扬的原因,表达高兴的心情和期望他(她)继续保持的愿望,最后还要有身体接触,比如拥抱一下孩子、拍拍肩膀和拉起孩子的手等等。

无论在孩子失败还是成功的时候,父母都应该多鼓励孩子,给孩子重新再来的勇气和再接再厉的信心。如果父母希望孩子怎么做或者具备什么品质,那么当发现孩子某次这样做了,父母就要大声地说出来加以确认,这会让孩子记忆深刻,几次之后,孩子就会形成好的习惯。父母要多和孩子轻松地交流,了解孩子的想法以及做某件事情的原因,真正地去理解孩子。

父母要尽可能和孩子呆在一起,只有在一起,父母才能知道孩子说了什么话、做了什么事、怎样做的,才能和他们交流,让彼此更多了解和信任。制定规则时一定要和孩子商量,只有孩子自己同意的规则,他才能遵守,才有用。发现孩子犯错后给予批评时,应该就事论事,陈述事实并指出后果,注意一定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并表达正面的希望。

切记:只盯成绩单会破坏亲子关系

家长不要只盯着孩子的成绩单。如果你只盯着成绩单,就会忽略孩子的学习状态和心理成长,这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也会破坏你与孩子间的亲子关系。从调查数据看,超过三分一的家长表示,自己的情绪跟着孩子的成绩走。

“我常常听许多家长抱怨,‘我的孩子数学不好’、‘他英语不行’等等,这就是家长盯着成绩在给孩子‘定性’。这种定性对孩子会形成负面的心理暗示,那就是‘我学不好数学了’、‘我没语言天分,学不了英语’,这会限制了孩子的进步。她认为,家长应该从正面鼓励孩子,要看到孩子在暂时学得不太好的科目上拥有更大的进步空间和潜力。我的孩子以前偏科,文科成绩不太好,作文还老跑题,但我从来不说他语文不行,我总是告诉他,你的语文有很大的潜力。后来,在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他的作文不跑题了,中考还考了个靓分。”

一旦孩子有了某种与“成绩提高”无关的兴趣,大多数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马上加以禁止,这种做法有可能把孩子推到你的对立面。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也许最让父母抓狂的就是孩子上初中后的这几年。“叛逆期”的家庭教育做好了,孩子的一生都不用担心。孩子小时候看父母什么都很厉害,但随着年龄渐增,他们会知道有些事情爸妈未必懂、有些问题父母也无法解决。父母需要调整身段,改变管教的程度和方式,才能增进亲子关系、一起解决问题。

父母究竟该怎样对待孩子的“叛逆期”?

首先需要重新定义叛逆期。

叛逆期=探索期

为什么要叛逆? 因为孩子渴望被成人的世界认同,渴望通过叛逆的行为来向世界昭示自己已经长大了,再也不是父母眼里的小孩子了,再也不是可以随便操纵的“棋子”了——存在。

孩子从来都是独立的个体,只不过他需要我们的抚养和监护。所以,对于孩子来说,他有能力去创造自己的生活。所以,他有权利提出自己的要求,也有权利按照自己的意愿做决定。只不过,在他拥有的资源不完状况的时候,作为爸爸妈妈你有权利满足或者拒绝他。然而,不管满足或者拒绝,我们都需要让他意识到一点,这是他自己的生活,他需要为此付出努力。

所以,用我们全新的态度重新定义叛逆期的时候,我们可以称它为“探索期”。在三个探索期内,孩子分别会探索:

我的世界有什么?我可以得到什么?我可以怎么做?

当我们用全新的态度去对待孩子在这些阶段成长的时候,我们会惊讶地发现,孩子逐渐变得自信、阳光、有担当。

作为家长,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保持自己的成年人状态,尊重孩子的独立。我们允许孩子提出自己的要求,鼓励他有更美好的愿望。我们为孩子创造宽松、积极的成长环境,让他为自己的愿望付出百分百的努力。同时,哪怕我们不同意,我们也激励孩子坚持自己的选择。

有这么一个故事:

两个即将成年的孩子,分别向他们的父母提出要搬到外面去住的要求。一个孩子的父亲说:咋啦?家里容不下你啦,好好给我呆着。另一个孩子的父亲却说:“好啊!需要我帮什么忙吗?”
反对孩子搬出去的父亲不但没能阻止孩子从家庭中走出,还和孩子发生了深深的矛盾。支持孩子搬出去的父亲反而使孩子留了下来。
出现这样出人意料的结果,原因就在于第一个孩子听到父亲那么武断地阻止他,觉得在家里也是没有意思的,不如早些搬出去。另一个孩子则完全不同,当他提出搬出去住的时候,父亲不但没有阻止,反而问他需要什么,这让他感到了亲情的温暖,觉得其实在家里也很好,于是决定不搬出去住了。
可见,孩子有了独立的想法,渴望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其实是可喜可贺的事情,如果他凡事都依靠父母那才是令人担忧的事情呢!
也有许多父母担心,这样的教育会不会就是放纵,任其为所欲为了呢?其实,我们一点都不必担心我们的孩子不受制约,正如前面例子中所显示的,真正的制约并不完全需要强权或是威严。
由于孩子正在挣扎着长大,最需要他人对自己的角色认同,正是自我观念的成形,思想的启发阶段,所以最容易受影响。

所以,面对孩子的叛逆,最重要的就是认清事实的真象; 并不是谁叛逆了谁,顶多只有一个倔强的孩子悄悄“离开”我们而已。我们当然觉得痛苦,但愤怒则大可不必。如果,他走向正确的方向,我们就该以生命传递者的心情乐观其成;若他误入堕落的深渊,我们就该立即赶过去,陪他一块爬起来。

各位爸妈们,你们愿意尊重孩子独立的人格,陪伴孩子健康成长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破解语言密码,做优秀家长
好的关系胜过好的教育
【父母必读】孩子太叛逆,硬碰硬是最差的做法!
叛逆不是孩子的错,父母引发孩子叛逆情绪的十大原因
孩子叛逆、不听话?家长别用暴力解决,否则亲子关系只会越来越差
孩子叛逆不听话,其行为的背后,可能是家长的沟通方式出了问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