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把脉要结合望闻问切,缺一不可

【导读】看过快乐大本营的朋友知道,有一期有请到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李定文教授,他在节目中为嘉宾进行把脉,其中有说到把脉也要结合望闻问切。

把脉要结合望闻问切

通过脉象进行诊疗固然重要,但我们决不能把脉象神化,中医还是要讲究四诊合参。很多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都有左寸脉弱的表现,可以说左寸脉弱提示有心气不足的可能,但并不是所有心脏病患者都是这样的脉象;当然,也不能单凭摸到弦脉来判断患者是否患高血压病。

曾有一名孕妇被送到急诊,当时我摸她的脉,非常细、非常弱,但血压却很高。可见脉象与疾病之间并无专属性,一般不能用某种脉象来判断某个疾病,所以我们在诊疗中需要脉证结合,四诊合参,这样才能提高临床疗效。

  古籍是怎么说的?

《素问·脉要精微论》云:“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文章指出诊脉的最佳条件。但实际上我们只能遵照其“虚静”的精神,不可能都在平旦看病。其实,症状也好,脉象也好,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药物、季节、情绪等。

《内经》中有关四时之脉的论述,“天地之气,生长于春夏,收藏于秋冬。人与天地同气也,阳气生长,则脉浮升,阴气收藏,则脉沉降。”古人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在临床中,脉与疾病的关系十分复杂,我们需要四诊合参,才能对病情有更全面的了解,对病机有更准确的认识,进而处方用药。

脉诊要与其他诊法相结合。中医一直在讲“脉证从舍”的问题,到底是从脉还是从证呢?其实我觉得无论从脉还是从证都是正确的,但是舍证舍脉不可以,哪一个都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获得的正确信息越多,辨证就越准确,疗效就越好,所以应综合分析脉、证的原因和机理后予以诊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什么是中医的四诊合参?人人都知道中医讲究...
中医误诊原因之四诊致误
中医诊断学
龙江名医华庭芳先生脉诊经验谈
如何学习脉诊(四)
我为什么热爱寿氏脉学丨正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