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周冰洋︱翰墨文心——当代中国画核心画家60家笔墨研究展

展览前言

纵览20世纪的中国美术史,关于传统与革新、继承与改良的思潮与论战纷起,中国画家不断地找寻国画未来的出路和方向,是镜鉴西方绘画还是继续叩问古老的中国画体系?时至今日,当代画家用作品交出了不同的答卷,当代画坛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但无论如何有一点毋庸置疑,笔墨作为中国画的独有的表现形式,任何脱离了笔墨体系的作品无法称为中国画。
中国画中的笔墨有相对稳定的法则和规范,这些法则和规范的建立有助于画家进入这个有无比探索空间的艺术世界。但是笔墨系统的法则与规范,决不是要画家墨守成规,而是容许和鼓励他们有所探求和创新,须能借古以开今。纵观画史,自开新面而成大家者,必能穷究前贤血战古人,又能参合时代精神在艺术上自我演进。借古开今的出发点则是“开今”而“借古”,意是站在当下,在不断开拓、实验的同时,把历史作为参照、对话、挑战和超越的对象,构成延伸与超越的关系。
本次展览以“翰墨文心——当代中国画核心画家60家笔墨研究展”为名,是为了将笔墨作为一个学术课题提出来,邀请当代60位主流艺术名家展示他们的艺术风格和个性创造,以期引起学术界的关注,重新研究笔墨风格的意义和它的价值。相信参展的这60位个性笔墨风格鲜明的画家在笔墨上的各自探索成果和他们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不仅会对人们有启发和借鉴的作用,而且会把画界对笔墨风格的讨论引向深入。
本次画展将以线上艺术展的方式呈现,参与展览刊登发布的有雅昌艺术网、艺术头条、新浪艺术、腾讯艺术等近百家主流艺术媒体及门户网站,流量巨大,综合浏览点击量预计将达到上亿次,一次参展,永久在线,影响深远,终身受益。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时代丹青文化传媒
学术主持:王镛
展标题字:薛永年

周冰洋

参展画家

周冰洋,笔名:周爻;法文名:STEVEN ·Zhou。旅法青年艺术家,生于中国眉山。就读于四川美术学院,中国民族大学,北京画院著名画家工作室;九十年中期赴法国深造,在巴黎大学攻读美学硕士,美学博士。现为法国国家美术家协会会员;法国独立艺术家沙龙会员;
曾任:法国巴黎文化艺术创作研究协会艺术总监;法国巴黎法中文化交流协会副主席。曾在法国多次举办个人画展,代表作品入选国内外联合展览,入选国际性重大画展,并多次获奖;大量优秀作品被收藏家收藏机构以及画廊收藏。
参与策划中法文化交流活动:曾多次参加《艺术首都》年度展;曾多次参加法国著名的独立沙龙年度展览;曾多次参加卢浮宫国家艺术沙龙年度展;并在法国参加多项目国际艺术交流活动。近年来多次策划推荐中国优秀画家参加在巴黎的国际大展,获得高度赞扬。2012开始以瓷本绘画的理念,从事抽象与意象的表现主义绘画性探索,取得丰硕成果,获得广泛赞誉,并在重要展览中获大奖。
周冰洋艺术活动简历:
2020年 绘画创作主题为:
“时间的线性律动”的系列瓷本绘画作品。
2019年创作主题为:
“探索釉里红当代窑烧与绘画性”的瓷本绘画系列作品。
2018年创作主题为:
“法书不言”的意象性系列书法作品。
2018年 绘画创作主题为:
“生命不息”的瓶花系列钢笔画作品。
2017年 绘画创作主题为:“时间与生命”的系列布本油彩和混合颜料作品。
2017年1月原创撰文【大象无形的实修真意以及和绘画的关系】
2016年10月 原创撰文【论中国画的定义】
2016年5月 赴景德镇创作“大象无形”系列瓷本绘画
2015年9月入选天津“全国第八届著名花鸟画家作品展
2015年 中国宋庄首届青年艺术家水墨作品邀请展
2015年 瓷本绘画2015中国书画.陶瓷艺术作品展 最佳作品大奖
2015年 景德镇陶瓷大学 讲座“概念和思维:论艺术创作方法”
2014年 纸本绘画创作主题:“混沌”系列,命题涉及时间和生命本源。
2013年 纸本绘画创作主题:“节奏”系列,命题涉及绘画结构的表情属性。
2007-2012 参展法国“艺术首都年度”大皇宫国际艺术联展
2006年 同法国独立艺术沙龙 策划 “中国水墨精神”
2006年 策划法国国家美术沙龙邀请展
2005年 策划组织 巴黎画廊 Galerie Cathey 中国山水精神 六人联展
2003年 参与策划中法文化年《千年诗歌之旅-中国的诗经到当代》
2002年 翻译 Yolaine Escande 幽兰文章 《何谓丑?》
2002年 法国国家美术沙龙展
2000年 法国南部现代艺术展 Cadran
1999年 巴黎个展 Jean Briance
1999年 法国 Gien 两人联展
1995-1996年 作品入选全国花鸟画邀请展 获优秀奖
学历
1987-1991年 四川美术学院附中
1991-1995年 中央民族学院艺术系
1991-1992年 从师陈绶祥先生 研读(新文人画)理念
1994-1995年 北京画院【彭培泉画师】
1996-1998年 巴黎第十大学哲学院美学系 硕士
1998-2002年 巴黎第十大学哲学院美学系 博士

作品欣赏

《风-时间的树》(100cmX60cm) 布本水墨+混合颜料-2015年

《洪荒生命-心花》(138cmX69cm)纸本水墨-2013年

《洪荒—时间的流程ON28》(138cmX69cm) 纸本水墨-2015年

《洪荒—时间的流程ON39》(100cmX60cm) 纸本水墨-2015年

《神圣山峰系列ON9》(100cmX60cm)纸本水墨-2015年

《神圣山峰系列ON11》(100cmX60cm)纸本水墨-2015年

《神圣山峰系列ON13》(100cmX60cm)纸本水墨-2015年

《神圣山峰系列ON16》(100cmX60cm)纸本水墨-2015年

《水墨—结构的表情ON111》(100cmX60cm) 纸本水墨-2016年

《厚土系列ON2》(100cmX150cm) 布本水墨-2017年

《水墨—结构的表情ON33》(60cmX100cm) 纸本水墨-2016年

《水墨情缘—18》(58cmX89cm)纸本水墨-2016

《洪荒—生命纪念ON55》(50cmX100cm)纸本水墨-2015年

《艺术随想录》—周冰洋

何谓悟?悟什么?
答:心落实处,不再“有什么”
艺术的真相不是“眼看不一样的图像满足思维的存在:新奇,没见过” ,艺术是真实生命感受的流露,真实艺术是没有时间观念的,人类的生命本质是相通的:意识,气息。宇宙生命力是循环的,我们和古人和后人没有区别。概念的艺术是没有生命力的,可以被现代科技和电脑代替。灵魂的孤独会转存到下一个循环。人类在思想虚拟工具的快乐里真实的孤独会逐渐递增。

“我”的绘画是纯粹华夏“真意”范畴的生命力绘画,并不是西方思维分析思考的抽象虚拟制作绘画,设计,拼凑。真实生命绘画是一种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应运而生的内心感受,毋需处理关系透视光阴颜色等等,但前提是“世界”在心中,而不在判断思维的局部里。我企图表达的是“全真”状态下的生命力的面貌,修真修命且可用“真性”表诉者方可为之。

所谓“现代”,本质上就是“虚我”在思想的世界里寻找存在的手段:“对比”。用生命活力应运而生的绘画没有虚拟时间的概念,只要人类拥有灵和心就可沟通。“过时”是概念绘画的宿命……。
问:“想画画,如何画画?”。画画是概念,心被念化,作品必无生命。需心手和一尔。行为的指令虽来自思维,但真实的实现却受惠于心身。之所以可以自由行为,因有真身,可看听,因有眼耳……若心意念化,身体便无真实感知。身体是感觉真实世界的唯一载体,之所以无真实存在感,是因为心在念而不在真……

梵高的心力如此入定,画作感知得到灵气,如此“自我”何故自杀?自杀是思维的假我找不到“自己”心灰意冷,而又没有能力停止思维,最终不得不选择舍弃真实生命。他生活拮据,还有钱买枪?有时连画框都是用椅子条钉的。他在当地混混的眼里是一个不合群的异类,而被当地流氓枪杀致死。为了炒作传奇故事,所以人为编造虚假,人们看到的不是真的梵高,而是集体思想里的故事。收藏家买的是传奇而不是艺术品。

思维的画被模仿是常有的事,因为思维是人类拥有的共同程序。只有生命感知的绘画是不可模仿的,感知属于每个独立的真实生命,真实是唯一的。想法可以被复制,但是心力能量却无法被复制。
思想的插图只有概念和设计,没有生命力,思想的绘画都似曾相见,思想的绘画有时间概念,梵高的绘画作品中气韵生动的作品是纯感知的绘画,有物像的概念,也有感知的真实。有思想概念的束缚就无法到达“大象无形”的境界,就无法师法自然,到达无法为至法的境界。艺术的真相就是把真人的感知能力锻炼出来,成为完整的真实人类。

所有理论都只是指导,因为知识是通过信息模式储存于我们大脑的极少一部分,一旦用知识判断定义聚焦所见,那实际上我们处于记忆模式,所以看而不判断是让感觉留在真身的一种方法。就如画真画,要忘记自己所见,让感觉引导自己:师法自然,实际是向天性的自己学习。当锻炼自己到一定时候意力被滋养强大后,心就能稳如磐石,处乱不惊……时时刻刻想到的都是真实的自己,而不是他人的行为……他人的行为和语言都是我们的记忆……这个道理穷透以后,我发现行为是用来锻炼生命的,而不是用生命去实现情节……耶稣和禅宗就是两个单词,都是我们的思想,思想只是生命工具的一个部分!忘记所学,无法为至法,无招为至招,就是我们所谓“天人合一”,不要想结果,只练,利用一切机会锻炼……真理就是四个字“预见应变”。

“画画时……锻炼目不乱视,让心中成“整体像”,这样可以替代对“语言概念虚构的含义”的判断进入心中。“整体像”是一生二二生三,顺其自然,应运而生,没有概念的对抗,矛盾……。反思而后省悟……反思是手段,目的是让自己不断成长,明心见性……心识成长自己才完整……”

“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如念起是病,觉知即是药。念念觉破,便自可至无念矣。”
书画同源,不管是书法也好、绘画也好、写书法、行为的自己是不变的,只是思维信息变化而已,就如同尽管电视节目不断变化,电视机本身是不动的、所以非风动,非旗动,仁者“心动当真”了。

万物“一切”都在“思想”里,“思想”亦在“生命“里……体无思想不活,思想无体不生,相辅相成,相生相克,就如同你感知到的内在能量。“生命意识”是一个整体,每一个部分都很重要,维持均衡状态才是根本,这需要:控制力……。“生命”拥有两个“宇宙”,一虚一实,实为时间、虚为空间,内感是时间,那思想就是空间,都是生命的自己,心中不分别,一视同瞳,外部世界只用思维应对,切勿动心介意。绘画作品的整体均衡来自内部感知的均衡,锻炼觉知就是锻炼自己的灵性。没有所谓的成功,进化成长“心性”才是“真成功”……
临摹作品,要体会作品字与字的“空白”处,不用拘泥笔法,整体感觉至上!最难就在于把握整体气质!临摹谁的作品不是关键,关键是临摹作品的“自己”
嗯……画画时锻炼“物我两忘”,只有亡字心上坐,神才可返于心,心神合一,就可有“真意”,有了真意即可具有意识之眼,如同毕加索所说“神给了我一双发现的眼睛”……他的绘画元素就来自“心灵感知”
画画要做到心手合一才可画出自然流畅的作品,所以要修炼,控制思想,控制内心,画画的时候是想着概念,还是想着生命本体?所以禅宗大师的作品感觉无法复制,因为心境不同,梵高作品具有禅意,他的心灵在画画时有天人合一的状态……
禅宗有谓三界:看山是山(用认知概念判断),看山不是山(视野扩大,用感觉笼罩,然后判断),看山只是山(只感知对象,没有任何概念判断定义)
学习绘画理论不要判断对错,只记不想象……学以致用,由感及觉,画画时忘记,画完总结,相辅相成……《切勿用理论否定感受》……如子曰:无法为至法,无招胜有招……
创作思想和实践都要“松而活“…,“忘我”本质就是“忘掉概念的我”,“回归生命的我”……。
思考是必须的,做事要有预见,应变,只是不要在想象中“介意动心”……心思功能不同,要锻炼协调控制能力,画画时才可心平气和,作品整体协调有灵气……。
如果我们不爱自己,就不会爱别人,爱自己是我们能送给自己的最好的礼物。当我们爱自己,就不会自我产生伤害自己的力量。内心的宁静就不再有“战争和对抗”。“你可以停止旧的思想,如果旧的思想又回来对你说:"改变真难,"试图要从精神上控制你,请对自己说:"我现在选择相信,对我来说,改变很容易,"请不断自我暗示这句话,让旧的思想知道现在的你才是主宰”
如果你觉得害怕动笔了,请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呼吸是你生命中最有价值的事,你自由地拥有呼吸,你的一生都充满了呼吸。也许你会豪不犹豫地承认呼吸很有价值,却怀疑生活能否为你提供创作的一切,请认识自己的力量和聪明才智,请深入自己的内部,寻找具备控制能量的自己?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艺术观点,你有权力有你的观点,我也有权力有我的观点,不论这个世界上发生什么,请接受你内心智慧和力量的指引,它将指引你找到答案,当朋友和同行告诉你应该怎样时,请不要反对,静观其变,因为那只是说,并没有发生,真正做的是你自己,虽然这并不容易,然而,所有的答案就在你的身体内部。

名家点评:
摘自《初感受—读周冰洋作品》
——贾金莉(法国巴黎一大美学硕士,全国高校美育学会会员)
初识周冰洋的画和人一样,被解构的德里达飘在意蕴的飘渺空间之中,生动地瓦解着以结构为意识认知的思想体系。每一笔描绘的处理都充满着对经典批评式的纪念,充分关注哲学(辩证神学)在艺术思想中呈现。去找寻自觉创造的表达语境和目的。
在他的作品里很容易找到强有力的节奏韵律之感,本质源于对艺术认知的坚实功底和对艺术精神的“真心”性。他的作品不是被说明而注释,更多的在不说明存在真相的基础上,描绘物质世界在“我思”中基本矛盾的合一化,这种关注是心法在形而上的升华,是对天人合一的自然关照。
我很喜欢他对线条的理解,能看出它源于书法的风骨,且在处理上,更多是对经典作品思想的扬弃,对形式的结构中绽放出“时间叙事”的张力。作品中可以有机的看到不追求立体视觉的单一体验,更加着眼于对经意玄学的诠释和体悟。每每看到那古拙强劲的磐石犹如空气般瞬间被苍鹰的眼泪轻盈地卷包着,就会轻而易举的发现生命被羽毛青丝划过眼眸的振颤。每一种强硬之后的细软,空间中线丝的舞动将中国画中那一丝凉意的冷月照彻整个蹉跎的生命,它以别样纠结的视角将结构中的冲突化作涌动气血的节奏,形成对绘画语言本质的认知和升华。不故作玄机的将解构主义进行夸张并以技法施以表现,却至始至终的探讨着生命的价值和艺术的自觉性。看似舞动式将笔墨行运于纸上,这种意在笔先的创作理念在周爻这里并不会束缚他的“心象”,更多的是他在创作中体会“真心”的自由性。可以描述的设计和理论,在起笔的一瞬间都被清空,回到人裸露的无挂无碍的无经意的原点,靠“顿悟”瞬间调动拥有末梢神经的感觉,直至心灵漂浮的表意,使之充分展示特有的还原性的自觉之感,填满艺术家的整个生命,犹如清泉般将美妙的意境诠释的淋漓尽致,干净、舞动、自由。

《捕捉时间的动态,释放生命的乐章》初论周冰洋艺术
——Hugues Joscaud(法国艺术评论家)
艺术作品的价值在乎引起观众共鸣而唤醒我们的审美感情,这才是艺术家之所以存在的价值关键。
(一)
年轻的周冰洋先生在法兰西经历了数年的艺术研学实践,开始了正式的创作生涯。
他的第一批探索性质的作品是布本彩色加混合颜料完成的,他突然间一改严谨写实风格,而苦苦地追求所谓“非具象表现”的意蕴(并非抽象主义),最初他以表现“生命微观原素”的“裂变、再生”为主题,一系列作品的风貌显得很“另类”,特点突出且鲜明。很明显地看出来,画家真诚而急切的在探寻什么。这批作品明显地带有当时巴黎美术界“个性风潮”的模糊形态(索邦大学艺术学教授讲:巴黎艺术界还在梦境中,尚未苏醒),再加上中国式水墨情调,让观者感受既有生命迹象急速聚集的“虚无”感(作者的表达?),又有韵味十足,和谐而完整的画面令人悦目赏心。有人讲,画中奇怪而独立的造型元素以铿锵有声的节奏传递出了“生命奏呜曲”。
(二)
数年后,他以布本中型幅面,创作了一系列以星空为主题的作品(混搭利用以炳烯为主的混合材料)参加一年一度在大皇宫隆重举行的“艺术首都”国际艺术大展,那时候他已经是法国独立沙龙的会员,他的作品以带有东方文化的神秘而温暖气息,让不少西方同行感知到:“内涵奥妙,深邃而远瞩”,人们往往在他的作品中发见在幽黑静谧的无限空间中,常常出现有如时光隧道一般的“深邃”,又猛然会发现启明星一样的光芒闪烁,星火开始燃烧,旋即转换成华丽的乐章。
他的作品所具有的纯粹的艺术张力在巴黎的国际大展中受到同行们的首肯。这只是周爻创作生涯的一个段落。
(三)
大约两年的隐形时光之后他带着数卷纸本作品低调亮相,他的一大批(数以百计)小尺幅作品,大都以中国安徽宣纸,水墨颜料为基本材质,作品所显示出来的画面结构的形式魅力超过想象,他述说了自己重新审视从西方印象主义绘画到立体派再到现代主义,又再后现代主义,以及上世纪末期的“极简主义”热门话题;又从中国宋代山水画杰作到石涛八大的传世作品出发,重树了自己创作意识。相信他对这些个“主义”所关联的画派和对中国美术史的研究,对于他在创作生涯的方向性选择上发生过重大影响。
他的这个时期主流作品是一个规模较大的系列,名为:《水墨—结构的表情》。这批系列作品明显看得出,作者不厌其烦地把非具象的色墨体块与粗细不一的线条自由流畅地组织起来,像是单纯地追求“形式”展现出来的“视、知觉”审美形象。这些有着丰富变化的线与色彩被画家任意编织或纠缠在一起,有时它们矛盾对抗,悠忽又转身为相互揖让或张望呼应的关系,其强烈的形式感觉和现代气派看起来非同一般的响亮,那些欢快的如音乐般节奏,笔墨酣畅的如舞蹈一样的旋律,很容易挑动观众的审美情趣。
值得特别留意其中一部分作品,是以造型坚强的巨石为素材的“结构主义”式的主题,仍然是以对“形式表现”的探索作为创作的目标。这与他曾在法国西海岸布列塔尼地区生活较长时间有关,那里有全世界规模最大的海岸堡礁群体,六亿年前形成的玫瑰色海岸边上,花钢巨石奇形怪状,又美伦美焕。也许,他的未来的创作主题是关乎天体空间,时间与生命的内容是由此建立起来的基础。他以他贯常的哲学思辩的方式,力图解构艺术语言在形成途中的固定模式,既要意识的选译先行,又要“真心”的自由忬发,而且坚定的保护“真心”去实现“感知的绘画,而不是“概念”的“假绘画”。
我始终认为这一时期他的“水墨—结构的表情”的系列创作,是画家一段重要的“形式主义”的探索过程。也是未来成就为卓然大家的一个必由之路。
(四)
艺术家本人认为:他真正的创作开始于他的一大批《生命诞生—时间蒙养的空间》系列作品的诞生。他企图把哲学的命题,通过对事物的“印象”的研究,再用可以感知的绘画语言的展开来呈现表达,这一部分表现“时间与空间”的关系的作品中,我们往往看到被雪和冰封闭了的远古时代,是从洪荒的背景中呈现出来最清晰的“形态“,是被他用中国式水墨和水剂混合材料表现出来的是漫无边际的混沌,那些运动着的一股股的寒气和白色的风旋转着,显得如此有力,像黑洞般一口就能吞下整个地球。这些混沌的空间正在被空气,雨露滋润着,没有任何形体的“虚无”,却被丰满的气息充盈着,居然偶尔也会传来天籁般的音响。
画家随着“真心”的创造性思维,巧妙地接受意识的召唤,用图画的幻象来联接观者的感受和想象。如此这般我们和画家一拍即合产生了共鸣。
同时,他还创作了许多关于“洪荒印象”作品,为“时间和生命”的造物建筑了厚实的载体,似乎是不断地提醒我们关注时间和生命的由来。
他在表述自己的作品世界时讲:他是以“时间是物质的”这一理念作为前提下进行创作的,创造性形象思维融入诗歌一样的哲学意识,形成他的绘画风格样式,这是一个独特的个性化审美结构形式。它的内涵告诉我们,人类生存的空间是依靠“时间”来蒙养着成长的。
他在对时间、生命认知的意识状态下,体验“真心”的自由自在创造过程,他认为如此既可获得“天人合一”的真实身份的存在感,他的“信马由缰“般完成的作品就是有力见证。也有人认为他的作品潜意识中是对某种“观念的解读”,而他却认为,他在作品中所缺少的正是“观念绘画”中必然利用的“暗喻”和隐藏很深的“反讽”的“机智”。
(五)
近年来,他在中法两地来往频繁,饶有兴致地重新研读东西方哲学著作,并对佛学和道家文化的经典热情有加,他认为历史传承下来的思想精髓对于今天的我们和未来都是必然的文化存在,无论何种专业人士学习和吸收都是必须的,对于艺术家来讲,则是尤恐不及。并非需要融入你的专业,而是人的“性情”需要蒙养。
他似乎有了更大的创作规划,他利用油画布和毛笔,毛刷和水墨为基础媒材,混合西方的矿石色粉和调合剂等材料,创作了一系列运用抽象的绘画语言来表达的作品,许多代表作一经问世即不同凡响。这些作品既厚重又十分现代,又独出新裁地将中国传统大写意的笔墨技巧毫不犹豫地融汇于那些抽象的线,色块与捉摸不定的笔触图形,这些图形的边界似是而非,却成为画面世界中开合有致的途径,中国式的毛笔用线用色的书写性,把图画中的多项审美元素构成为“表现主义“的自由节奏,不仅像哲诗一样幽远,仿佛哲理的思辯,表现为作者用绘画的语言告诉人们宇宙洪荒的生命动态,以及时间物质的急速流淌,他把用真心感知到生命的涌动状态传达给观众,每每:“人心悸动不已,又晃忽不知所以”。像《澎湃》,《时间的树》,《冰火一重天》,《裂痕》这类作品所表达出来的精神状态尤如宇宙动荡,生命重树一样地震憾人心。这是他自己真正想要创作的作品,经常地处在这种“语境”中不能自拔,他清楚的认识到:这不仅是他的“生活方式”,更是他的性命常态。
(六)
七八年前他前往仰慕已久的瓷器的故乡:“景德镇“,不期而遇与“陶瓷美术”撞了个满怀,也许他从来没有过传统陶瓷工艺的认知包袱,一开始便信奉“瓷本绘画”的理念和主张,很容易就投入到“绘画创作”之中,他大胆的充分发挥了他在纸本水墨书写的表现技巧所具有充分的绘画性,在立体的瓷本上,创造性地采用三维闭合的通境构图形式,尊重不同的器型绘画出不可思议的奇特结构,那些点、线、图形遥相辉映般呼应,谱写出来的节奏旋律或深沉凝重,或崇高浪漫,生气流行,其画面的完整性一如生命体,气韵激动。这一类作品以规避利用非绘画性工艺效果,追求材质载体的自身特征,创新技巧与题材选择,开了陶瓷艺术一代新风,成为许多同行名家研究的典范之一,显然,他的独特的艺术风格必将会在当代陶瓷艺术的创新园地大放异彩。
(尾声)
纵观周冰洋的艺术生涯,他的创造出发点从一开始就有了明确的关注点:“生命和时间”,这个命题形同“高山仰止”,需要胸襟和智慧,我认为学生时代他在他的祖国的绘画专业,和在法国的哲学研究经历成就了他。最难掌控的是意识理念与创作冲动的互助,可以肯定,他做到了。
毫无疑问,他创作的成功得益于,他能驾驭他的哲思的自由化奔突,不为周遭复杂环境的污染而尊重“真心表达”的热情,惟其如此,他的未来十分明朗,成就也值得期待。
可以预言,他的艺术事业的发展,必将发生奇迹,他却借用了尼采的一句名言回答:奇迹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牧云斋主|严永明水墨艺术作品欣赏
人物丨笔底无声 风过留痕——魏葵的中国画艺术
李仕明:愿为平凡点亮光辉
薛云祥国画艺术作品欣赏
何占福|水墨之界—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学术邀请展
第75期【画友周刊—本期人物】王孟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