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那些从小没玩儿够的孩子,长大后怎么样了?

看生活   说你我

玩,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来自宗爸讲堂

06:54

点上方绿标收听宗爸语音

  ◆    

 

01


1966年8月1日,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发生一起严重枪击事件。


25岁的查尔斯·惠特曼,受过良好教育,刚从美国海军退役的神枪手,爬到该校的塔楼顶端,开枪射杀了46人!


精神病学家斯图尔特·布朗(Stuart Brown)接受认命,前来调查事件原因。调查的过程中,他产生了一个大胆的假设。于是,他又采访了26名谋杀犯。


最后他发现,这些杀人犯有两个共同特点:

● 出身暴力家庭,父母关系不好;

● 童年从没有像其他孩子那样玩耍。


究竟哪一个更可能让孩子变成杀人犯?



斯图尔特·布朗依然不敢下结论。接下去的42年中,他又采访了6000人,了解他们的童年生活。


最后,他才提出了自己观点:童年不能无拘束玩耍的人,培养不出社交能力、应对压力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认知技巧,成年后可能会不快乐,难以适应新环境,容易做出极端的事情


随后,很多心理学家和生物学家加入了这一研究,大多数研究都支持布朗的观点:


即便成年后,人们仍会受益于幼年时的自由玩耍。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如果幼年时“没有玩够”,社交、 情感和认知能力的发展都会受到影响。



让宗爸揪心的是,现在的孩子,能够自由玩耍的时间越来越少了。家长的普遍心态是,小孩子会不会玩,有什么重要的,会读书就好了。


02


虽然家长朋友们,也会心疼自己的孩子。


但是一想到做不完作业孩子会被老师训、家长说不定也跟着挨批评;


一想到比自家孩子还优秀的别人的孩子都在学习,一想到自己从小因为学习不好长大受的苦;


一想到这个社会就是这么竞争残酷……就会忍不住逼孩子学习。


我们总是有太多的理由剥夺孩子的自由玩耍。


很多家长朋友也明明知道这么做是不对的,却没有勇气去改变。


大家都怕孩子会输在学习的起跑线上,却忽略一个事实:


就算有一天孩子考进了名校,然后呢?获得一个学历证只是人生的门票而已,后面的人生才是关键啊!



嘲笑别人“书呆子”,就不怕自己培养一个只有读书没有玩耍的小老人吗?


当你强迫孩子去学习的时候,孩子眼中的你,满口爱心,却面目狰狞。你知道吗?


03


玩,真的那么重要吗?答案:真的重要!


儿童教育专家蒙台梭利说过:“玩耍就是孩子的工作。”


“孩子不会玩,就是缺点。”台湾作家龙应台说,“上一百堂美学的课,不如让孩子自己在大自然里行走一天;教一百个钟点的建筑设计,不如让学生去触摸几个古老的城市;讲一百次文学写作的技巧,不如让写作的人在市场里头弄脏自己的裤脚。”


席慕蓉曾经说:“如果一个孩子在他的生活里没接触过大自然,譬如摸过树的皮、踩过干而脆的落叶,就没办法教他美术。因为,他没第一手接触过美。”


马云在上海市浙江商会第九次会员大会上发表演讲时说:“……文化是玩出来的,会玩的孩子、能玩的孩子、想玩的孩子一般都很有出息。……很多画家是玩出来的,很多运动员是玩出来的,很多作品都是玩出来的。”



玩,究竟有什么魔力?


有一位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很有趣的实验:他把一批小猴子从小锁在狭窄的笼子里,不让它们嬉戏作乐。


经过长时间的禁闭,长大后的猴子明显变得十分呆木,有些甚至失去求偶及生小猴子的本能。


人亦一样,从小失去自由玩耍的人,长大后会缩手缩脚,头脑不灵光,做事很死板。


从根本上说,玩耍能提升孩子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当他们遇到意外情况或处于新环境时, 将更具竞争优势。


美国塔夫特大学儿童发育专家戴维·埃尔金德(David Elkind)认为,玩耍是儿童的一种学习方式,“没有玩耍, 儿童就会错过不少学习机会”。


04


假装玩耍,让孩子从小在“工作”中成长!


现在家长被舆论逼得都不得不陪孩子玩了,可是你知道吗?培养孩子假装玩耍的能力,比你陪他玩更重要。


一岁内的孩子,家长一般都给他们配备了抓取物、滚皮球、搭城堡什么的。过了一岁, 孩子会走了之后,家长更是迫不及待地带孩子各种玩。


这种实实在在的玩,心理学家称之为“功能性玩耍”。


而孩子一个拿根黄瓜当电话、拿个香瓜当王子的虚拟玩,更高级,更有意义,这标志着孩子的认知能力获得了提高,掌握了象征性思维。


一般来说,孩子一岁之后才具备假装玩耍的能力。让孩子自己玩的重要性在于:孩子被迫用大脑回想游戏中的不同主角和物体,并且记住他为它们调配了什么角色



蒙台梭利将孩子的这种独自专注的玩耍称为“工作”。


她认为儿童在“工作”中有一种对秩序的爱好与追求:


● 他们要求独立“工作”,排斥成人给予过多的帮助;

● 他们在“工作”中要求自由地选择工作材料、自由地确定“工作”时间;

● 他们在“工作”中非常投入,专心致志;

● 他们对于能够满足其内心需要的“工作”,都能一遍又一遍地反复进行,直至完成内在的“工作”周期。


美国教育学家约翰·霍特也相信自主玩耍是孩子自主决定去探索和学习的时候,对孩子了解和掌握世界异常重要。


“如果有可能让我们看看孩子的思维,看他们的思维中有哪些缺口最需要填补,那么我们就可能去填补那些缺口,但是这是不可能的,我们看不到孩子的思维模式是什么样子的,它们哪里变形了,哪里是不完整的。我们无法跟孩子对世界的理解直接接触。”


“为什么不能?首先,因为从很大程度上,他对自己的理解大多都意识不到。第二,他还没有这个技巧,能把自己的理解用语言表达出来。第三,我们没有时间。”


而自主玩耍,由孩子的好奇心引导,做的正是填补那些孩子思维中的缺口的工作。


约翰·霍特的这一理论进一步解释了为什么孩子“没有长性,缺乏专注”。当孩子厌倦了某个事物某种游戏,说明他已经把思维的某个缺口补上了。



最后,宗爸想告诉家长,真正为了孩子着想,就要还给孩子一个快乐童年。重新认识玩耍,不能将玩耍看作是学习的对立面,而应看成是对学习的补充。


玩耍所带来的好奇心、想像力和创造力,如同肌肉一样,遵循用进废退的法则。让孩子真正成为孩子,让希望在玩中绽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孩他妈,你娃捣蛋划了豪车你怎么办?
儿童认知思维的发展,感知运动阶段很重要,家长不能忽视哦
关于幼小衔接数学怎么学,这三点你一定要知道!
童书八点 | 干货!如何培养孩子的早期阅读习惯
实测:让娃爱不释手的KaDa故事到底好在哪?
育儿书单|新手爸妈心慌慌?这些书给你吃下“定心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