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祝玄冲道长中药应用

1:益母草

关于益母草,是血分药物,同时利水肿,对于瘀血导致的水肿我常用。虽然它能治疗水肿,但是并不能完全等同泽泻和茯苓之类的利水药。比如临床上常常由于血液循环不畅,动静脉瘀血闭塞,引起 1 局部水肿,这个时候用比较好。再就是调经通行血脉、治疗症瘕;对了,这个药治疗高血压疗效很好,因为它性苦、性凉,入心肝二经,能清二经之血分瘀热。比如肝阳上亢,气血逆走于上,同时血分有明显的瘀血的时候,用它就效果很好。其利水泻浊的功能降脂。本身在西医降压药里就有应用利水药物来降血压。这个药物不光利水还能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有些高血压下肢明显有皮下瘀络,同时下肢内侧容易水肿,这个就用它。这个益母草,在肝经中以下降为主。膀胱经上升,应该是左侧膀胱经上升。

2:人迎脉口诊法

不过我们的脉法和历代流传的脉法不一样,是遵从的灵枢经里的脉学体系。濒湖脉学可以当基础学习,我也学过。不是和我的比,是和祝华英道长恢复的灵枢人迎脉口双诊脉法对比。我们现在的这套脉法是从阴阳十二经脉的运动机理进行诊脉的,把握的是整个身体的阴阳。左侧十二经脉和右侧十二经脉为 24 条经脉。左侧十二经脉有它自己独立的运行,右侧十二经脉也它自己独立的运行,但是左右却又是相关的。左侧正、右侧负;左侧负、右侧正。左右不管是正运反运都是阴阳对立。这个符合阴阳二气的运动规律。通过左侧的人迎与脉口,可以得知身体左侧的十二经脉运行情况;通过右侧的人迎与脉口,可以得知身体右侧的十二经脉运行情况。然后再把左右的脉象当作一个太极运动来分析。这样来把握整个身体左右经脉的升降出入是否正常。也可以从这个左右的经脉运行情况来分析整个身体气机大循环的出入开阖。左侧的十二经脉,六阳六腑属于左侧人迎,六阴五脏属于左侧脉口。再通过左侧人迎与左脉口的脉象来分析左侧阴阳表里经气的盛衰出入,看左侧代表五脏的能量强还是左侧代表六腑的能量强。这样就能分析出身体左侧阴阳两面的升降盛衰;再分析身体右侧的十二经脉运行情况。通过身体右侧的脉口和人迎的对比,分析出身体右侧脉口代表五脏在里的六阴经脉,和右侧人迎代表右侧六腑在表的六阳经脉的升降虚实盛衰。这样,属于身体左侧的十二经脉运行情况和右侧十二经脉的运行情况就了然于胸了。那么整个身体五脏六腑的气血运行情况基本上可以清楚明了而无遗漏。当然,这是个大的体系。在这个体系指导下,还需要通过各种脉理脉象来分析疾病的细节。但是,把握了这个最大的阴阳体系,你的辩证思路和治疗思路就不会错。现在很多脉学学派忽略了人身的阴阳整体辩证;或者,是由于他们根本就不明白这个人身的阴阳体系的运转。所以只能从末上、枝叶上去探索分析。人体左右十二经脉的同步运行,是和天道阴阳运行同步的。天地有白昼、黑夜阴阳二气交替。白昼就属于人迎脉,黑夜就属于脉口脉。内经说三阳在头,三阴在手。人迎脉是胃经之所主,胃经阳气之所聚集处。胃经在周易为艮卦,艮卦的阳气在上,在天部,在经脉上正好是人迎脉的搏动处,这个艮卦上面一横就是胃经阳气之所在,在经脉上是人迎穴。我们说胃为六腑之大主,胃的阳气其实就是整个白昼的阳气,脾的阴气其实就是整个黑夜的阴气。整个白昼的阳气又细分为三阳,手足三阳而为六阳。所以六阳的经气盛衰可以从胃经上拿出来。这个内在机理我在学习班会阐述的相当完整和明白。这儿只是概括的说下人迎。脾和胃,一为主天主六腑,一为主地主五脏。脾土位中而生化四方。所以拿脉可以从太阴经上拿出来。我们说五脏脉从手太阴肺经拿,那么整个脾土的太阴之精在哪?在手太阴肺经。脾土为地球,肺为月亮。月绕地而行,实为大地的一部分。古人说,月为太阴之精。阴到极点。我都是一边想一边讲,要把这些东西表达出来也需要精神的。有时候心中明了,想找适当恰当的语言来很好的表达出来不容易啊。还要表达的你们很容易了解。厥阴不是阴到极点,而是阴尽。正因为月为太阴之精,为手足太阴之气的精华所在,所以五脏脉不在脾经上诊断而在肺经上诊断。因为脾肺本为一体,同为太阴经脉,只是一上一下而已。而上下经脉之间是相连的,一体的。那么为什么又在肺经的手腕部诊断呢?其实这个也是有道理的,这个道理我也算是千古以来第一次讲出来吧。和胃为艮卦一样,肺经之卦为兑卦。胃为阳,主阳气,所以胃经的阳气都在艮卦最上那一阳爻上;肺为阴主月,主夜晚之阴气。兑,兑卦为阴,这个兑的阴在哪呢?在最上的一阴爻上。这个阴爻就是兑卦的阴精之所在。兑为月,月在天,所以兑卦的天部爻为月阴在天;而手腕部诊断脉象的脉口部位,正是肺经的上段,即肺经的天部,正好和兑卦的上面阴爻相对应。而这一阴爻就是真正的太阴之精。五脏由太阴所化生,五脏为地为阴,而夜晚又是由太阴脾土与太阴月亮所主。所以五脏的经气虚实可以从脉口部位诊断而出。那么我们通过脉象来对应天地日月,来对应整个天地之道,才是真正的中医天人合一之道。而我们身体的阳气由东出表,由西入里也是和脉象相统一的。因为我们身体分为左右十二经脉,左东右西,这儿我只是讲个大概的概念,具体的当然会讲,还有临床应用这些道理。我最擅长的是用天地日月来对应人体的经脉运行之道。天地黑白交替,日月往来,都可以在我们的十二经脉脉象中得以体现。伤寒论体系的六经开枢阖出入升降,也可以非常简单的用这个道理去理解。祝华英道长的这个经脉体系不是用头脑思维而出的,而是天道赋予。非常完美对立而又和谐统一的真理。内经说,人以天地之气生。人迎部位的六腑就为天道啊,脉口部位的五脏就为地道啊。四时之法成,人体的春夏秋冬四季也在经脉的部位上可以体现。春夏为阳,主人迎;秋冬为阴主五脏脉口。

3 人迎寸关尺是否分配腑

生:人迎寸关尺分别侯那些腑呢?左右人迎分侯啥?

师:左右人迎不定位。

4 医案分享

今天讲个医案吧,这个是今年过年时看的一个患者,女,45 岁,闭经两年有余,腰椎西医检查肥大,平时腰部一直隐隐作痛,劳动则加重,平时怕冷,特别是颈部尤其怕冷,并且颈椎酸痛僵硬,肩周发凉酸疼,双手生满冻疮,平时四肢冰冷不温,睡眠不好,入睡难,易醒,脉象,右手脉口寸关尺三部沉,尺部弱,寸沉弱无力,而右侧颈动脉人迎三盛,尺部偏有力,左脉口寸盛,尺部沉弱 ,左人迎脉沉偏弱,以上是脉症,这个病右侧人迎大脉口三倍,而脉口沉弱无力,为足阳明胃经不降,而脾经阳气不足,正运上升不及,这个病右人迎寸也是三倍,但是她的尺部是盛坚有力,而右侧脉口的尺部肾阳位置沉弱,而三部脉沉为右侧脾肾阳虚,左侧脉口寸盛大人迎一倍有余,内经言,脉口一盛,病在足厥阴,为足厥阴肝经上盛而胆经上升不及,左尺部脉沉弱,为肝肾阴精亏虚不足,阴虚于下而阳浮于上,所以失眠易醒,另外她右侧人迎大脉口三倍,为胃不和而卧不安,<饮食大小便和月经什么情况?>饮食还可,但足部特别凉,有时一整夜都是足凉,闭经两年. 为什么闭经呢,这个脉象是脾胃不和,那么平素化生气血功能就差,加上左侧脉口尺部沉弱,为肝肾精血亏虚,先天后天皆不足,所以导致精血化生无源,而  就闭经,颈椎、肩部畏寒僵硬酸痛,是为什么?她是左右脉口尺部都弱,为肾阴阳双虚,阳气不走肩颈啊,脾肾的,肩颈为六腑阳经所过,她的左人迎沉而偏弱,左人迎主左侧的体表的阳气,那么她是左侧阳经经气不足,阳气不能由少阳胆、膀胱经上达,导致肩颈畏寒,阳气不足而寒邪外侵,导致肩颈畏寒僵硬,因为肾虚,导致腰部腰椎肥大,而腰痛,腰为肾之腑嘛. 容易生冻疮,表里阳虚,不能卫外而温煦机体,导致冻疮,这些所有的症状都是能和脉象相参的,就是脉症相合,有其症则现其脉,当时我开方如下<附阳脉应该也有吧>没有拿足部脉,百分之 90 以上的疾病人迎脉口都足够分析辩证了.

当时我开方如下;处方:补骨脂 16、炮附片 20、川断 20、川牛膝 20、干姜 15、千年健16、威灵仙 15、羌活 13、当归尾 20、益母草 20、白芍 16、桂枝 20、熟地 25、枸杞 20、丹参 20、桃仁 5、大枣 12 个,生姜三片,砂仁 8 克。党参 30 克。这个方她喝了 15 付后睡眠已经没有问题,腰疼大为好转,肩颈疼痛好转,怕冷好转些,但是月经依然未至,只喝 10 几付两年的闭经喝药时间短了点,加肉苁蓉、鹿角胶、仙灵脾温肾,山药补肾,嘱咐继续服药,上方是按左右人迎脉口的阴阳偏差开的方,没有用针,因为她是回家过年,还有炙甘草 8 克,她的病除了左右阴阳不和,还有虚,特别是双尺弱,双尺为脉之根本,本弱需要固本培元,这个方剂以桂枝汤合四逆汤补表里阳虚,再加健脾和胃活血通络的药物,其实应该加鸡血藤,补血通经活络,因为她的身体阳气虚生冻疮,可见她的身体因为阳气不足外寒凝滞血脉,所以还用了活血药,没有专门治疗睡眠但是睡眠却最先改善。

5 强直性脊柱炎

生:我男,现在 26,我的病和类风湿一样一个病理,脊柱发炎,一年年向上蔓延,到脖子,现在脖子也疼,感觉肋骨也有牵连,慢慢就影响心脏,严重就变成风湿性心脏病,再就是眼睛虹膜炎,胯骨关节缝变狭窄,压迫神经就腿疼,脊柱僵直,活动受限脊柱疼脖子疼,医院叫强制性脊柱炎。病情有十年过了,秋凉一冷受凉就腿根放射性疼,请问老师我到底该怎么办?师:这个病还得看脉象吧,因为我以前拿的这个病的脉象,有左右脉口盛于人迎 2 倍的,也有左右人迎大三倍于脉口的,都是强直性脊椎炎,但是这个病主治还是在肾,需要补肾为主,内经把这个病叫肾痹,肾者,主骨生髓,位北方,主寒,肾虚而寒着于筋骨,筋骨收引脊椎,寒主收引嘛,从而引起脊椎弯曲,建议从脉象治疗之余,还需要温补肾精肾阳,强筋健骨,配合艾灸火针,温散寒邪,特别是温筋,筋舒展则骨正。

6 慢性咽喉炎

生:老师,治疗慢性咽喉炎,有什么好的方子吗,感觉老有粘液在那里,吐又吐不干净,尤其早上刷牙,有时还会干呕?

师:慢咽什么症状,如果是咽部干痒,一般用的都是玄麦桔甘汤,不过你的这个症状貌似是梅核气吧,咽部有粘痰样异物感,梅核气,梅核气一般用的是半夏厚朴汤;梅核气一般是痰气交阻,就是气郁而有痰,但是常常伴有情志抑郁不畅,你百度下半夏厚朴汤,四七汤也可以。

7 口淡

生:晚上喝了水口淡,是什么原因?

师:脾阳不足容易这样,脾主肉<群友;理中丸怎么样?>,可以. 脾虚一般阴陵泉 中脘、足三里.

8 小柴胡汤的使用

师:如果人迎一盛,大脉口一倍,而具备柴胡汤的任何一症,就可以用小柴胡加减,比如发热而喜呕、胸肋苦满、或者默默不欲饮食或者往来寒热。弦而有力或者弦数脉也会有热的,痛为主,痛剧,手足凉,脉弦紧。可以考虑当归四逆汤,如果是胀痛也可以考虑四逆散症,方名:当归四逆汤:当归三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细辛三两、通草二两、 大枣二十五枚、 炙甘草二两。

主治;血虚寒厥证,手足厥寒,或腰、股、腿、足、肩臂疼痛,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细而欲绝。治腰、股、腿、足疼痛属血虚寒凝者,可酌加川断、牛膝、鸡血藤、木瓜等活血祛瘀之品;若加吴茱萸生姜,又可治本方证内有久寒,兼有水饮呕逆者;若用治妇女血虚寒凝之经期腹痛,及男子寒疝、睾丸掣痛、牵引少腹冷痛、肢冷脉弦者,可酌加乌药、茴香、良姜、香附等理气止痛;若血虚寒凝所致的手足冻疮,不论初期未溃或已溃者,均可以本方加减运用。 这个方主治肝胆经脉阳气不足而有内寒 ,也可以治疗阳气为寒邪所郁闭而四肢逆冷 .

问:细辛 蜀椒 放在嘴里 舌头都会麻木 可见其有麻醉作用

师:是的,这两味都有麻醉止痛的功效。

问:老师,我想问一下这个木通是不是很轻像海绵泡沫的那种通草

师:木通这味药我少用,一般开这个原方我才用 这个药治疗风寒湿痹以湿为主者疗效特别好

9 月经

生:我,女,38,身高 156 厘米,体重 47 公斤,偏瘦,月经量偏少,色偏深,偶有小血块。月经来潮一周头痛发作,多偏侧,跳痛,痛甚胃中不适,不欲饮食,2-3 天可自行缓解。同时,伴后夜间多汗,烦躁汗出,心烦眠差,至月经来潮盗汗方止

师:月经量如何,有无血块什么的,什么颜色月经

生:群有答量不多,颜色偏深,偶尔有小小的血块

师:你用白芍 30 克、炙甘草 15 克煎服看看, 经前肝经易盛,加上你说的是子时过后盗汗,子时后是肝经旺,你的脾气比较急躁,也是肝旺的表现,逢肝旺而症状明显,那么就柔肝平,白芍凉肝收敛营血,凉、酸,有点象是肝阴血不足而肝有虚热,肝郁就是经前胸胀痛了,月经来潮后,肝盛则泻,如同月圆则泻,泻则身安,我以前讲过肝与月经的关系,女子月经以应月,月满则亏,女子则经血泄,以应月满则亏,经前 10 天开始服用,先吃看看,如有效还可以加大剂量. 月盛于东方生于西方,月经期症状明显的病多从肝考虑. 盗汗而烦躁、畏热经量少,问题是你要弄明白她为什么经前症状发作,阴血亏少畏热喜凉润,女子为阴体,以血为本,但是月经却是女子体内阳气旺盛到极点,才开始来月经,这叫月圆则亏,女子为月,月亮是满月则开始亏,满月的时候也是月亮阳气最盛的时候,自然界月圆于何方?女子经前阳气就盛于何为什么平时女胸不胀,但是经前胸却胀?特别是肝郁的女子更容易胀<群友答;舌苔就是胖,厚,边上很多齿印,晨起特别厉害>,如果你脾虚加位白术就可以了. 我是说的肝郁的女子为什么经前容易胸胀,为什么别的时候不胀满,但经前却胀满明显?女子的经血排出,是因为肝疏泄气血的缘故。正常女子来月经,肝阳会旺盛,肝经上达疏泄气血,但是因为平时肝郁,气血瘀滞不畅,经前肝阳却需要上升以疏泄经血、这个时候肝气在上升的时候遇到肝郁导致的气滞血瘀,二者相争,肝气上升却受堵,一堵一往上疏泄,就会出现胸胀。<群友;会不会有一些心经不降,出现睡眠不踏实,心火偏旺,心液外泄为汗,汗出多于胸口>,心火旺也是因为肝经木生火太过。

10 烫伤,冻伤

今天分享我的一个小经验吧,冬天刚过去,我小时候每年冬天都冻手冻脚,现在偶尔不注意还会把手冻的红肿一块,一热的时候就痒,你们可知道如何快速的让冻疮消失吗,我小时候痒的没办法,就用很热的热水烫脚和手,烫的把牙齿都要咬碎,当时止痒嘛,不会好,其实有个方法很简单实,以前药店一般都卖有麝香虎骨膏,但是现在没有虎骨了,后来是豹骨膏,但是豹骨到现在也没有了,现在还有麝香膏没有?以前我就用这个膏药外敷,就是把这个膏药贴在冻疮上,当然,破了皮的不能贴,最好用治疗风湿的膏药,为什么呢,因为冻疮的致病机理是风寒,以寒为主,寒气克于皮下血脉,引起血液凝滞,则为冻疮,所以外用药物当驱寒活血,而现在治疗风湿病的膏药,大多是辛热温加上活血通络的药物,所以贴在局部能快速改善冻疮的寒瘀,因为前些天我手部刚生了冻疮物,刚好家里有治疗跌打损伤和风湿的膏药,贴服了一天红肿就消一半。以前我刚学医的时候,一般冻疮都是 3到 5 天搞定,但是脚部皮肤厚的部位效果差点,因为药性不好渗透,这个也算是风湿膏药的变相疗法。如果群里现在还有生冻疮的可以试试,三五天后反馈下疗效。<群友;自己的尿三伏天晒了以后洗也治冻疮,叫人中白,可以治疗烫火伤,人中白是尿桶底的白渣,平时可以备些>,人中白是咸寒之性吧好像,烫伤为火毒,尿液为北方肾所主. <群友;烫火伤用生大黄末调蜂蜜外敷,有奇效,生大黄性寒,活血、清热、不发炎,不溃烂,可以抑制发炎,蜂蜜有收敛的作用,此乃医林状元龚廷贤的方子>是这个方法很好,以前祝道长也分享过一个烫伤烧伤方,没破皮的可以用,我用过很好用,就是烫伤后只要没有破皮,用 60度白酒浸餐巾纸上,外敷烫伤处,外面再敷上保鲜膜,一般是当时止住那种火烧火燎的热辣辣的痛感,白酒在皮肤上是清凉的感觉。

11 肾阳虚精虚辩证

生:老师,请问腰椎滑脱,64 岁,男,第四腰椎向前滑脱三分之一。症状是腰无力双脚腘窝处胀痛。这个有比较好的治疗方法不?

师:这个你自己有处理吗,委中穴部位看是否有瘀血啊,如果有刺血,但是腰椎的问题还是需要求之肝肾,肝主筋肾主骨,腰无力可见他筋骨不健,但是肾虚要看是肾精虚还是肾阳虚,或者双虚,肾精虚是左脉口尺部细弱或者微弱不显,肾阳虚是右脉口脉沉而尺部沉弱,肾精虚的酸软无力,肾阳虚腰部发凉、僵酸沉而无力,特别的肝主筋,筋的功能让椎体正常弯曲伸缩自如,但是如果附着椎体的筋不能正常曲直收缩,就不能让椎体呆在原位上. 

生:从后看其腰四那向前凹一个坑,两边的筋拉的很紧

师:看筋是否有寒或者缓而不收.

12 心梗脉象

生:至上老师,心梗的脉是怎么比较

师:心梗的脉临床分几种,左脉口寸关脉弦劲而乏柔和,就是脉搏动弹起的时候博手,有上击感,这个一般是心脏冠状动脉壁上有瘀血沉积,引起动脉壁增厚,堵塞血管,时间一长,血管弹性舒张收缩功能差,这种脉象一般伴有动脉硬化、血脂高。 另外还有一种,是左侧脉口脉关寸、尤其是寸部脉细弱而涩,或者短小无力而涩,因为左寸为心,这种脉象多表示心脏气虚血瘀,如果脉不弱,只是涩的话,代表气滞血瘀,有时候是弦涩,有候是弦涩,如果寸部是紧涩,则为寒凝心脉,这种脉逢气温下降则容易心前后寒凉而心痛。

生:心梗如何急救?

师:你是说按摩针刺吗,刚群里有朋友回答了你一部分,如果心梗心区刺痛,或者有鸡啄感,麻感,可以中指放血,或者十宣刺血;也可以找中指上的青筋,就是中指上的青色静脉,或者中指上的紫黑点,同时点按内关,内关是心脏活血化瘀通络的第一穴; 如果胸痛影响后背, 还可以取背部的厥阴俞与心俞,至于其它的办法,古代还有取辛香开窍药物放鼻子内取喷嚏而开窍活血的,<生:是不是用皂角末>是的,有皂角末、细辛之类,一些名贵香料也可以,中成药里面不是有苏合香丸吗?现在的速效救心丸舌下含服也算是古人辛温开窍置于舌下来急救的办法。<生:现身说法,这些天心情很不愉快,情志不畅,今天胸闷还有点儿恶心,正好针刺内关,舒服多了。>是的,内关配膻中疏肝解郁疗效好。急救办法其实中医也有很多.其余的你们看书吧,有中医急救学的,不过平素有冠心病的,可以在内关外敷一些活血化瘀的膏药,可以预防,这是我的个人建议.背部厥阴俞、心俞也可以外敷活血化瘀的膏药。

生:至上老师,那心梗的寸口和人迎怎么比较呢?

师:心梗的脉象多在脉口上体现出来,当然,人迎与脉口互为表里,也会互相影响,但是不外乎表里的升降对立,这个你可以来学习班系统学习。

生:老师心率不齐的脉象是什么样的呢

师:心率不齐的脉最好拿,结、代、促,脉跳前后快慢不一致,有不少这样的脉象,就是脉来的时候,连来两个脉波,然后下一个脉波迟迟不来,来也是涩而不畅,好像不情不愿一样,也算心率不齐的一种. <群友;那两个脉波是重叠的吗?>不是,只是那两个脉波来的紧凑,一个爽快快的,但是再下一个就不爽快了,两快一慢.我下了,你们聊。

13 三阳经

好了,今天就讲三阳。从人体经脉上来说,分为手部六经和足部六经。手部在上为天,足部在下为地。手部经脉分三阴三阳,为天部之阴阳;而足部也分三阴三阳,为地部阴阳。但是足部三阳与手部三阳有什么关系呢?足部三阴与手部三阴有什么关系呢?把人身当作一棵树,足部经脉为根,手部经脉为枝叶,皆有升降。不过当手足三阳上升的时候,手足三阴下降;而当手足三阳上升的时候,手足三阴下降。经脉的升降用药是绝对要考虑的。比如川芎与白芍,同样入肝经。但是川芎升而白芍降。牛膝同样在肝经上引气血下行。而川芎呢?会在肝经上疏泄气血上升。用药如同针刺,升降补泻当明确。有时候也可以在上升的药物中少佐下降的药物,或者在下降的药物中少佐上升的药物。虽然这样,就好像两种力量在对冲,在一条独木桥上,一个要过去一个要过来;肯定是力盛者得势。但是力胜者多多少少会损失点气力。看伤寒论诸多经方,大多还是药物同气协同为主。那如在配方中融入补法就没事。经方和后世的时方有个明显的差别,就是经方是圆融的阴阳升降。以小柴胡汤为例,在肝胆经脉上形成一个阴阳周流。以半夏和胃,引胃气下降;党参、甘草健脾补益而上升;生姜和胃,宣发肺经之气外达;此四味药物降阳明胃而升太阴脾肺,在脾胃上形成一个阴阳太极周流。而后世的时方有些同样是阴阳表里一升一降。比如香砂六君丸,其组方:党参、白术(炒)、茯苓、半夏(制)、陈皮、甘草、木香、砂仁。此方用于脾胃不和,胃不降而脾经不升,胃气盛而脾气虚。纠其原因,为胃经之气不能下达进入脾经而补益脾土经气。方用党参、白术、甘草补益脾气,脾气足自然运化而升清;茯苓健脾利湿,同时入膀胱经下降而引水湿从小便而出。因为脾气不足运化水饮不及,容易导致水湿内聚。这个水饮不能完全的地气上升为云,也就不能正常的天气下降为雨。然后用半夏、陈皮和胃燥湿,从阳明胃经下降。砂仁这味药和胃降胃气,但又芳香入脾而行气化湿,升发脾土之气,使脾土之气不为湿邪所郁。而木香芳香入脾健脾消食,也能引脾气上达。因为湿邪停聚中焦,容易阻塞脾胃气机升降,所以用行气化湿入脾胃的药物来疏通这个阻滞。这样脾胃二经之气就能正常的恢复升降。表里阴阳二气,是彼此互为消长升降。胃降则脾升,脾降则胃升。为医者,在于临床正确诊断六阴六阳经脉的表里升降是否平衡正常。是哪一组表里相合的经脉出了偏差,导致了脏腑功能的异常?不会单独就胃经升降出问题的。脾经与胃经阴阳就是太极图。除非是胃经上有外来的邪气聚集,暂时还没有太大的能量影响表里升降。理中丸是太阴脾土为寒邪所中不能正常上升,或者脾土阳与气不足,不能正常正运上升。脾土如何容易为外寒所伤呢?一为睡眠时腹部不注意保暖为寒邪所入;二是经常贪食寒凉生冷,寒邪克于脾土,不能正常上达,脾土也就不能正常的运化水谷,导致水谷不化而泄泻。脾阳不足而阴寒有余。所以腹部时时疼痛,所以用理中汤。以干姜为君,辛热逐寒,同时温补脾阳。辛能入太阴经而宣发上升。用白术入脾健脾气运化水谷;党参补气,甘草与干姜辛甘化合阳以补脾阳不足。药虽四味,却正合脾土正运上行之机。好了,今天到此。希望你们受益。

14 闭经医案

女,45 岁,闭经两年有余,腰椎西医检查肥大。平时腰部一直隐隐作痛,劳动则加重。怕冷,颈部尤明显。双手生满冻疮,四肢冰凉不温,足部特别凉。睡眠差(入睡难,易醒);脉象:右手脉口寸关尺三部沉,尺部弱,寸沉弱无力,而右侧颈动脉人迎三盛,尺部有力,左脉口寸盛,尺部沉弱,左人迎脉沉偏弱分析:右侧人迎大脉口三倍,而脉口沉弱无力,为足阳明胃经不降,而脾经阳气不足,正运上升不及。右侧人迎寸也是三倍,但是尺部是盛坚有力,而右侧脉口的尺部肾阳位置沉弱,而三部脉沉为右侧脾肾阳虚。左侧脉口寸盛大人迎一倍有余。内经言,脉口一盛,病在足厥阴,为足厥阴肝经上盛而胆经上升不及。左尺部脉沉弱,为肝肾阴精亏虚不足。阴虚于下而阳浮于上,所以失眠易醒,另外右侧人迎大脉口三倍,为胃不和而卧不安。闭经两年,为什么闭经呢?脉象表示脾胃不和,那么平素化生气血功能就差,加上左侧脉口尺部沉弱,为肝肾精血亏虚,先天后天皆不足,所以导致精血化生无源,最终 43 岁就闭经了。颈椎,肩部畏寒僵硬酸痛是为什么?肩颈为六腑阳经所过。左人迎沉而偏弱,左人迎主左侧的体表的阳气,那么她是左侧阳经经气不足,阳气不能由少阳胆,膀胱经上达,导致阳气不足而寒邪外侵,导致肩颈畏寒僵硬因为肾虚,导致腰部腰椎肥大而腰痛。腰为肾之腑。容易生冻疮,是因为表里阳虚,不能卫外而温煦机体。所有症状都能和脉象相参,有其症则现其脉。一诊处方:补骨脂 16、炮附片 20、川断 20、川牛膝 20、干姜 15、千年健 16、威灵仙 15、羌活 13、当归尾 20、益母草 20、白芍 16、桂枝 20、熟地 25、枸杞 20、丹参 20、桃仁 5、大枣 12 个,生姜三片,砂仁 8 克 ,党参 30 克,加肉苁蓉、鹿角胶、仙灵脾温肾,山药补肾,嘱咐继续服药。15 剂后,睡眠好转,腰疼好转,肩颈疼痛好转,怕冷好些,但是月经依然未至。二诊处方,外加肉苁蓉、鹿角胶、仙灵脾温肾,山药补肾,嘱咐继续服药(根据左右人迎脉口的阴阳偏差开的方)病人的病除了左右阴阳不和,还有虚,特别是双尺弱。双尺为脉之根本。所以本弱需要固本培元。这个方剂是以桂枝汤合四逆汤补表里阳虚,再加健脾胃和活血通络的药物。其实应该加鸡血藤,补血通经活络,因为她的身体阳气虚生冻疮,可见她身体阳气不足外而寒凝滞血脉。

15 脑闷痛

学员,女,年龄应该在 35 到 38 之间,没有详细问。十年以前因为车祸后脑着地,随后后脑疼痛麻木,经刺络疗法放血四次麻木症状减轻,但始终没有彻底治疗痊愈。头部后脑闷痛发热,痛的时候坐立不安,晚上睡眠时常常因为闷痛而不能入眠。曾经吃中药几年,找过中医也应该不少了,她自己也是中医。脉象:面色晦暗,左人迎大脉口 2 倍而滑,左脉口寸部脉弦而不及;右人迎大脉口 2 倍,右脉口寸部沉而不及。左右人迎都是寸部脉 2 倍而尺部脉弱。内经说人迎大脉口两倍病在足太阳。此病左右两侧都显二倍,为病在足太阳膀胱经,左人迎脉滑,为膀胱经正运下行不足而淤积的瘀热;左脉口寸部脉弦,为气滞血瘀导致的肝经正运上升不足处方:当归 20 川芎 15,玄胡 12,鸡血藤 40,白芷 12、羌活 12、黄柏 8 克、桃仁 8 克、酒大黄 8 克、薏苡仁 30 克、葛根 20 生姜三片。这个就要涉及到阴阳升降与归经了。伤在后脑膀胱经,脉象也显示病症在膀胱经,导致膀胱经不降,而脉口阴面的心经肝经正运不及。阳不降则阴不升啊。所以思路也很简单,降膀胱经,升左侧心肝二经。右侧肺经记得张仲景治疗膀胱经的蓄血之病症有抵挡汤抵挡丸,用药水蛭、土鳖虫、大黄、桃仁。因为患者吃素,所以我去掉了动物药水蛭土鳖,以酒大黄桃仁入阳经下降,引瘀血下行;用黄柏、薏米仁清膀胱经郁热,并降膀胱经下行。只不过酒大黄活血逐瘀的作用比生大黄好。当归川芎鸡血藤玄胡入左侧正运心肝二经,并活血化瘀通络;以白芷入肺经走头活血通窍,升右脉口寸部之不及;羌活引药,引诸药上行于头部膀胱经;生姜散肺,宣散阴面的表;葛根入颈项清热通络;白芷可以宣肺通窍啊,改白芷入头部通窍活血。关键这些药要符合病人阴阳两面经气的升降沉浮。清膀胱经相火的,黄柏为皮。膀胱经主三阳之表啊,也是皮。

16 脉证举例两则

临床医案脉象分析:

病例一:米某,女,64 岁,平时腰背不耐劳作,稍劳动则腰背觉得劳累;平时心区刺痛,头昏沉迷糊,严重时会有短暂的眩晕,蹲下起立时出现起立性头晕。西医体检血脂高。脉象:右手脉口关寸略显沉而无力,左手脉口寸部不及而沉涩;颈部两人迎脉皆沉,左寸尤其沉弱乏力。脉症分析:右手脉沉脾肺气虚;左手寸部主心,左寸沉涩为心阳气不足,推动血液运行无力而瘀滞,故心区刺痛;人迎主表,两人迎脉沉为背部足太阳膀胱经阳气不足,左边人迎沉弱,则左侧足太阳经阳气更弱,足太阳经阳气不足则腰背不耐劳作;足太阳经气血不能升达头部,头部清阳不升则头昏沉迷糊,兼心血涩滞不能上达头部所以会出现眩晕、起立性头晕。从西医的角度来说,人迎脉沉弱容易导致头部气血供应不足。

病例二:段某,男 42 岁。有时心慌心悸,头部昏沉,精神压力大时更加明显;西医体检高血脂,心脏与大脑供血不足,右心传导阻滞。脉象:右手脉口脉缓,一息脉四至,寸偏有力,尺部不及,右寸宽于尺部两倍;左手脉口寸部沉弱,关部尚有力;左人迎脉沉弱无力,脉缓一息三到四至,右人迎脉沉略弱无力,脉小于右脉口。舌苔:舌苔略白,舌体有齿痕,唇色略紫。脉症分析:整体脉缓为气虚。右侧寸盛于尺两倍,为心经正运太过负运不及,右人迎沉偏弱,且小于右脉口,为右边手足太阳经脉不能负运上行;左手关有力寸部不及,为肝经气血疏泄不及,导致肝血生心血不及,从而引起心血不足,心血不足则容易心慌心悸。两人迎沉弱阳经经气不足,则气血不能由阳升发上达头部,所以头部昏沉。精神压力大时气血疏泄更加不畅,所以头昏与心悸比平时严重。病人四处脉就有三处脉寸部不及,是导致心脑供血不足、头昏的主要原因。

17 月经

今天给大家出个简单的题,女人为什么经期时容易胸涨?或者经期前胸涨?为什么经期时肝郁的人会胀满,而非经期不常见呢?是不是觉得我问的白痴?这个淤滞与月经什么关系?月经不畅与肝郁何干?那月经的疏泄与肝要有关系。为什么来月经要靠肝疏泻?我平时开疏肝解郁的方子吃了后妇女往往容易经期提前三天。妇女的月经月行一经与月相关。这个不是肝郁引起的,往往是别的原因。如果肝郁化火可能导致提前,那是肝中郁火迫血妄行。月亮月圆则缺。女人身体为月为水,男人为日为火。女子也有她自己的月周期。月亮满月于东方天空,而月圆则亏,在女人亏则行经血。月圆为一月中阳气最旺的时候,旺极则亏。月圆是一月里月亮受太阳光阳气最多的时候,月受太阳之光而明,而十五的时候月亮是满月受太阳光热嘛。跟肝经有关系。月圆是在东方天空里圆圆的。但是对地球上女人的影响是受这个受阳面的影响的。女子来经期时是东方夜晚之时阳气最旺的时候。每个女人都有她自己的月圆时候,这个时候肝经阳气最旺,所有能疏泄气血外溢。这个要看个人体质了什么时候心情好。因为月经来时肝经阳气足肝经要疏泄。如果平时有肝郁的,这个时候肝经疏泄的功能会与肝郁相搏,会与这个淤滞之气血相遇;一个要通达气血,一个气滞或者带血瘀,这样肝经所经过的胸部就容易胀痛或者带刺痛。如果平时肝不郁的女人肝阳反而平时旺的人,来经的时候加上肝阳加倍的旺盛疏泄,会容易烦躁或者月经量过多。肝热的人为什么经期容易提前呢?就是因为这类女人特别容易月圆。别人 28 天到一个月肝中阳气才满才月圆,肝热肝阳旺的女人可能 20 天或者不到 28 天就月圆了。月经延后一为肾精肝血不足,二为肝疏泄不及肝郁,三为肝肾阳虚,四就是气滞血瘀了;不过气血淤滞多半还是与肝有关的。月经提前多为疏泄太过,需要收藏收敛,肝藏血脾统血二者相互为用。寒会导致肝阳疏泄不及。这个不一定,有外寒克于肝经的。

18  天人合一学肝木

继续讲解内经的肝木。虽然肝木讲了很多天,但相信各位对肝木都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以前看中医基础,可能学习时难免是知其然不知所以然,依靠死记硬背去学习中医。其实,人身的道理就是自然界的道理。我们可以从自然界中观察我们人身内在脏腑的功能以及病变。中医本来就是天人合一的医学。只知道人身上脏腑功能的死理,并不能让我们学习好中医。并不是说在这群里我讲的就一定是中医学的真理,但是,对于如何认识中医、学习中医、理解中医,相信我的思路会带给大家很多的启迪。不管是阴阳、五行、脏腑功能、经脉、脉象、病理等绝大多数都可以从天地自然的道理去理解;包括用药也是如此。在我们这个体系的用药机理上,相当重视药物在天地自然环境中的阴阳属性;以及这个药物的形态、生存环境、气味、包括药物的部位属性;都是指导临床用药的机理。万物类象、同气相求。比如植物的用药部分,分为地上的部位与地下的部位。地上部位为阳面、地下部位为阴面。地上部分有枝叶、花、果实、皮、茎、干。这些部位为阳,那么这些药物入于人体,多以入人体阳面为主。当然,虽然入人体阳面,这些地上部位的药物也有在阳面的升降寒热性用的不同。位于地面部位的药物,根据它的生长形态、样子,也大多可以推测出它们作用人体的升降功能。而地下部位的根、根茎为阴面的部位,秉受的是地气,所以多入于人体的阴面。当然,虽然入于阴面,也有它们自身的阴阳升降寒热之不同。地上部位秉受的是天之阳气为主。所以,哪怕用药,也要用天地阴阳的机理去分析药物,而不是人云亦云,或者看古人的死理儿。(位于地面部位的药物,根据它的生长形态、样子,也大多可以推测出它们作用人体的升降功能。这个有举例的没?)比如升麻,地上部分中空,一根茎直上,地下的根系也是中间空虚,质地清轻舒松,那么它的属性就以升浮为主。比如荷叶荷梗也是如此。比如淫羊藿,三枝九叶。根分三枝,每枝再分三个小枝,小枝各有三叶,整体表现为三三得九。从根到叶形成至阳格局,那么它的性就为纯阳。但是它的生长环境却在山坡树荫之下。环境为阴,而生长的形体为阳,那么这个药就可以补五脏阴面的阳气。一般在临床上用于肝肾阳气之不足。(那江油的附子算阴还是阳?) 附片纯阳,通行十二经。看与什么药物相配伍。不管哪的附子阴阳属性都一样的,只是地域的差别会使药物气味的强弱有差别。乌头在哪都是有毒的,黄精在哪都是补益的。药物只从土壤中、空气中获得自己应该有的营养。当然、污染不算在内,比如重金属污染、核污染。单就一个健康的环境,以植物自然生长于自然界来说,它自己只会吸收对自己有利的、需要的。当然各地的光照、土壤、水质各有不同,那么各地之间的植物在成分上会有差别。这个是必然的,药物都有自己的采摘时节。附子不是补阳,而是散发阳气,比如汽油与火。附子是点燃汽油的。其化为荣,其虫毛,其政为散,其令宣发,其变摧拉,其眚为陨,其味为酸,其志为怒。附子是辛热,辛为散。热性也为散发,春天其政为散,是因为春季把冬季所藏的元气散发于天地之间而为用。而春季为肝木,内经说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所以辛味是散发元阳之气的。当这个元气被全部散发出来的时候,就形成了夏天的热。春生夏长,都是阳气为用。秋收冬藏,为阳气潜藏归根复命。秋收为酸,秋德在收,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秋收而地以藏之。酸收甘藏,所以酸甘化合阴。阴主收藏也。其虫毛,这个虫是指的自然界中的五种生物种类。五行各有自己的一种生物形态,春天是毛虫。这个毛虫并不是毛毛虫啊,也不是长毛的昆虫。古人称走兽为毛虫,四肢着地而行走的兽类。所以那个水浒传里面称老虎为大虫。为什么走兽定位为春三月肝所主的毛虫呢?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记得我讲过广步于庭吗?肝胆为巽卦震卦。巽卦一阴起于下,震卦一阳生于下。下爻为三爻天地人三部的地部爻。在人与动物的地部是哪呢?就是足部。周易说震为足,因为震主动。而人一身的运动主要依赖足的善行。少阳胆经是从地面上升为用的。而肝木也是由大地脾土所生,二者皆以地气为本。说道这,大家可以看看肝经的起源,与脾经同位于足大拇指。说明肝木以脾土为根基。那么走兽呢?走兽四足在地,秉地气而能行走,或者说走兽秉地气而生。所以毛虫之类的走兽为春天木的生物。凡在地而爬行的,也是以地气为主。而夏天为羽虫,羽虫就是飞禽类。因为夏天方位为南方,南方为上为天。阳气浮越于天地之间。阳德正盛,而飞禽类主要活动于天空,秉天轻清之气而能飞翔,所以为羽虫。但是人呢?人为五行在中之脾土所生,为裸虫。是的,天地二气皆受之为人。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来看人的形态,人只直立行走的,两足在下而行走秉地气。但是两手却没有如同走兽一般也在地面上,而是在身体上肢。身体上端用于秉受天之阳气。是的,躺下休息养藏以应土,所以躺下横卧。白昼直立以通天气;达地气,好吧躺下。横卧躺睡以应纬,直立以应经。人之十二经脉由头到足,从上到下,由下到上,应的乃是经纬之经。再就是西方的介虫,就是外表有甲壳的虫子。外为刚坚,以应西方金之坚固。北方为水。水里的水族为鳞虫,包括蛇龟之类。龟蛇合体的玄武为北方。南方的羽虫为朱雀,飞鸟。走兽秉地气,所以药物多入阴面为主。飞禽秉天气多,所以为药物多入阳面。今天到此。这些中医知识是基础知识,有些也许用不上,但是了解下是应该的。但话说转来,关于五虫的知识,也是能为用的。比如学习飞禽的飞翔动作,是不是可以锻炼我们身体阳面,运行阳面的经脉气血/青龙也是四足的.又比如四肢着地学习走兽,能锻炼我们腹部的阴经气血运行,也就是足三阴的.龙比较奇特吧。在地、在河、在海、在渊、在天,龙有地龙、海龙、天龙、河龙、深渊里的龙。不知道为什么说虫?古代把所有的动物都叫虫,泛指也,人也是虫.晚安(姜也是用地下部位,但也是纯阳啊)所以姜在阴面升散啊;所以附片多入三阴经为主啊.你看伤寒论里面,用附子多为足三阴经为病,用于补阴面五脏的阳气.而事实上,附子因为性纯阳,也走阳经的.地下部位为阴面指的是入的五脏,五脏为阴.而不是指这个药物的气味为阴寒什么的.阴阳的概念比较广泛.多半是的。但有些是根据药物的 功用定的.是的,坎卦是阴中阳.

师:他的脉象是左脉口寸弦盛有力,而尺部弦细这个是典型的肝经旺升发太过,尺部弦细肝阴血不足,左人迎脉沉,那么左侧的阳经是升浮不足的,因为左侧的阴经没有降下来,阴不降阳不升。很简单,而右侧的人迎是三盛而有力,大右侧脉口是三倍,这个有力是那种脉势一点也不柔和的坚盛有力。然后他的右手脉口是关部弦而浮大,寸部却沉弱不及,那么右人迎三盛是病在足阳明,胃经有邪气而右脉口肝脾经瘀滞于中间,中焦,左右人迎、脉口四面都有偏差,左侧是肝不降胆不升,右侧是胃不降而肝脾不升,左右正好阴阳相反,因为左侧脉口不降,人迎不升;右侧人迎升太过而下降不及,而右脉口不升,所以用药需要照顾这四面。以调和左侧的脉口人迎阴阳两面的偏差;调和右侧人迎脉口的偏差,其实这样的病脉象清楚。病因清楚,只是看依照这个脉象如何开方了。虽然脉象病症清楚,但是我心里还是没有底的,因为这个肝病在所以病里面是最难治疗的。并且这个肝病严重至此,当时他每天必须吃西药利尿药,还有降血压的药物,因为肝腹水嘛,但是吃利尿药物丢失钾纳,所以会经常腿抽筋。

生:这时候是不是就要养血柔筋了呀?

师:因为人迎脉不是这么把的,没有,我只需要把他的肝腹水解决了,就没问题了。他就没有必要吃西医的利尿药了,不吃的话腹部就鼓起来了,在就是为什么吃高血压药物呢?因为他的静脉曲张容易破裂,其实他本人没有血压高,但是怕因为什么原因导致血压波动大,而引起血管破裂,在拉我之前,他刚刚食管大吐血出院半月,初次见面的时候,他是脸色暗黄无光泽,消瘦,面部布满红色的小血丝。整个人看起来很没有精神,头部整日昏沉,畏风寒怕冷,气短乏力,腰站多一会就酸痛,下肢乏力,至今大吐血三次,食管部位容易闷,这个应该是食管静脉血液循环问题,有时会口苦,眼花干涩,视物时间长点眼睛难受,至今为止,我给他调方三次,疗效非常明显,第一次开方不怎么好,因为顾忌病多,什么都想用药调理下,需要我把方传上来吗?因为他左侧肝经盛,上升太过,并且瘀血特征很明显,所以用的是从左侧肝经下降而活血通络的药物:郁金 15、丹参 20、虎杖 12、鳖甲 15、蒲黄 7、牡蛎 20、白芍 15、熟地 16桂枝 10、葛根 16、茵陈 8 以上是调左侧脉口人迎的。然后是:白术 20、苍术 7、茯神 20、炮姜 12 薏米 20,陈皮 7、生黄芪 30、白蔻仁 10、炙甘草 6 这个是调右侧脾胃的,最后还有枸杞 15,这个药喝了后有点发热,感觉是白蔻仁的事,所以减一半,5 克后不发热了,这药前后喝了大约十五付,脸色略有改变,肝腹水好转人有力气了些,然后换了几味药,又服了 17 付,肝腹水已经没有了,利尿药不需要在吃了。食管部位发闷减轻,脸色比上次又要好。第三付方:丹参、丹皮、牛膝、鳖甲、茯神、天麻、蒲黄、黄芪、薏米、白术、党参、白术、苍术、益母草、泽泻、白芍、陈皮、绞股蓝、菟丝子、枸杞子、鸡血藤、虎杖、大腹皮、地龙、鹿角胶、桂枝、广木香、桑椹子、炙甘草、大枣、生姜。这个方喝了 25 付前段时间再看的时候,人居然明显不一样了,脸上的红血丝基本看不到了,脸上明显长肉,气色润泽,自觉精气神明显好转,认识他的人都给他说和过去完全不一样,任何西药都没有再吃,脉象改变也很好,左侧的脉盛已经和缓,左人迎不再沉。右脉口关部平和了,寸部还略有不足,就是右侧的人迎脉还盛而坚,还有不柔和的脉势,应该是食管与胃的静脉血液瘀滞还没有完全好。上面的药物虽然多,但是入左侧肝经的都是下降的药物,入左侧人迎的有几味上升的药物,黄芪如脉口的话我一般是用炙黄芪,生黄芪入人迎脉,用于人迎脉弱无力。

生:用生黄芪会怎样,用生黄芪和炙黄芪会有什么区别呢?

师:左侧人迎不足啊,并且右侧肺气也不足。炙黄芪入脾肺为主,生黄芪走表为主。我们用药现在一般医生用药有很大不同,不同在哪呢?一般医生比如治疗一个跌打损伤的药物,他会选择活血化瘀逐瘀血的药物,根据部位然后再配合选择引经药物,或者配合行气药物,临床治疗有有效也有无效,但是以我们来治疗这样的疾病,是根据这个外伤引起的经脉偏差来用药物的,一个外伤引起的不光是局部的肿胀疼痛,还会引起经脉的气血瘀滞、经气的升降失调、脏腑功能的失调,那么在治疗的时候就需要针对这个外伤引起的偏差来用药处方, 为什么说这些呢,说这些是因为要告诉你们,药物进入人体是会归经的,在经络上这些药物会发挥升降沉浮、清热、散寒等不同的作用,哪怕活血药物进入经脉也都有或升或降的作用,这些作用就是药物的偏性,我们选药治病就是要善用药物在经脉脏腑里的这些个作用,来对治调正我们身体经脉以及气血的偏差,所以,这就有两个问题需要弄明白,一个是诊断,从脉上诊断出患者身体十二经脉五脏六腑的情况,二是选择对症的药物和处方来调治这种偏差,而选择药物则需要详细的了解药物的归经,以及药物在经脉上的升降作用、或沉或浮,或凉或温,或寒或热,所以,学习药物第一就是要明白药物的归经,第二要明白药物的五味,和四气,因为五味关系到药物的归经和升降,老师总结那些药物 临床基本够用了,四气在于纠正经脉气血的寒热温凉,第三,明白药物的主治功能,比如当归和丹参都能调经,并且二者都入肝经,但是二者在应用上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当归辛温,补血活血,通经止痛,在肝经上以上升为主,同时有温肝经气血的作用,而丹参微寒,味苦。虽然也能活血调经,入肝经,但是在肝经上却是凉血下降,我们用药物的偏性来调气机升降出入交合聚散,味苦而降,凉能清心包、肝经血热,一般丹参用于肝经上升太过或者肝阳偏亢而有热的月经不调有瘀血,而当归一般用于肝郁而气血疏泄不畅,肝经血分瘀滞、或者肝血不足又肝经上升不足的月经不调,所以学习药物不是只知道药物的作用就够了,最重要的是明白药物入经入血后的升降作用,第四呢,还要明白配伍,一个经验,当归用很少量,一次 3 克,最好打成粉,对活血通小血管很有效,比如当归配川芎,温热上升,寒凉下降,二者协同从肝经上升,那边是升哪边是降呢?能够疏泄肝经气血上达心脏,当归偏入肝经血分,而川芎除了入肝经血分升散肝经还能入肝经气分而疏肝气,川芎应左脉从左而升,升降不光是归经药,气机升降出入还是要靠综合辩证,比如肝升肺降,需要靠一些其它因素如大肠,膀胱等等的影响,这样二者配伍进入肝经后可以行气活血而上升,再比如白术配苍术,白术健脾益气,性静,苍术健脾而燥湿而升散,这样一补一升散脾经,达到健脾升清化湿的作用,第五,就是明白药物的相反相畏了。

19 药性

好了,昨天讲怎么学习药物。药物是作用人体的,用来调治身体的不平的。在了解了身体阴阳十二经脉的升降、虚实、寒热、有无邪气闭塞的情况下,来对症选择药物组方来纠偏。经脉不升的用药物使之升;不降的用入这条经脉的降药使之下达;沉的用使之浮;浮的有邪解表,无邪收敛;经脉脏腑有实热则取以寒凉、或苦寒、咸寒药;虚热用入这条经脉的滋阴清热药。看病哪有这么简单的,他说头热,你得具体诊查为什么头热,然后再对症治疗。脉有郁热的当疏散宣发;有气滞于经脉当理气行气;有血瘀于血脉,分何经而活血逐瘀。所以,我们得学习药物的四气五味,掌握药物在经络脏腑里的功用。虽然入肝经而活血,但也并不是肝经有血瘀就用丹参。肝经有瘀血,但丹参性凉、味苦而降,能凉血活血。所以用丹参当肝经升发太过下降不及或者肝经有热用之。现在大多数中医都不讲究这个升降的作用。热性偏浮散为主。温偏升为主。帝曰:其升降何如?岐伯曰: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帝曰:愿闻其用何如?岐伯曰: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身体经气的升降是用来发挥推动脏腑功能的。如果身体的经气、气血升降失常,则病变生也。这个时候需要用药物去帮助身体的脏腑经脉重新恢复正常的升降出入。所以,用药的前提在诊断。只有诊断明白身体何经不升不降、过沉过浮、或者寒热太过后才用药去处理。过降则不升,过升则不降。每条经脉都有它升降不足的症状。比如肝经上升太过则肝阳上亢、肝经气血上逆而为头胀头眩晕。从舌象看肝郁还好,主要还是要从脉象上断。肝郁的舌象舌体两侧一般有齿痕,从舌上看不出有肝郁。但是中间略偏下陷。我诊断肝郁一般从舌体两侧诊断的。瘀点有点。哪能仅仅从舌苔就处方呢?需要看具体症状。就算是肝不升也看看是在情志还是在气在血,或者有痰浊瘀血引起肝经不升,或者是胆不降引起的肝经不升。一般小柴胡是用于胃胆不降而肝脾不升的方子,以降胆与和胃为主。还有柴胡疏肝散呢,用于肝郁情志不畅气血疏泄不利胸肋胀满、情绪就、低沉。另外还有逍遥丸也用于肝郁情志不畅。然后还有血府逐瘀汤,用于肝经不舒,气血瘀滞以血瘀为主。还有少腹逐瘀汤,用于肝经所循的少腹部有瘀血。好了,还是讲药物。先说药物的四气五味。四气,是温热凉寒。如同一日的上午天温、中午天热、下午天凉,晚上天寒;也如同一年的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四气本乎天,五味本乎地。因为五味是大地所生,而四气是四季的正常天气。虽然是四季的正常气温,但是这四气在自然界也可能会乱来。比如春季当温。春季内通我们的肝胆。但是春季也可能会倒春寒,出现寒冬的天气。这个就好比肝上本来是正常的温,但是却有寒邪凝于肝经。也可能春季提前出现夏季的炎热,这个好比肝经有热。也可能不温而凉。春季正常春温姗姗来迟。遇到这种肝热的用入肝经的寒凉药物清肝泻火,治热以寒;比如夏枯草、龙胆草、珍珠母、钩藤、羚羊角等。如果肝寒,则用入肝经的肉桂、吴茱萸等。肝凉而肝经气血不升不温则当归、川芎、香附子等。虽然五脏皆有热皆有寒,但是总的原则都是治热以寒、治寒以热治温以凉、治凉以温。热为南方夏季之气,寒为北方冬季之气,二者可以互相调和冲和而归于平和。养肝血的药物以后一一具体说吧,现在介绍总的思路。温与凉一为春之气一为秋之气,也是互为调和的二气。但是四气毕竟本于天,天为阳,所以四气多入六腑阳面为主。当然,也入五脏。虽然五脏为地,但是地面上也有春夏秋冬的寒热温凉。这个是天气影响到地面。一般温热多作用在气分,而寒凉多作用与血分。温热为春夏,春夏为阳嘛。寒凉为秋冬,秋冬为阴。内经说热伤气,寒伤形。当然,气分热盛也会影响到形体的一面。比如心经有火,最后容易生疮糜烂,红肿热痛。但是热伤人,一定是先影响到气,在影响到形。而寒伤人,则是先伤形体之阴血,阴血寒凝容易引起气滞。总体从自然界来说,温热则气机升浮,升浮则上达于天。天主气,所以在气分。而寒凉则气机收引而下沉,沉则下降于地,则容易引起地面有形的万物寒凉。所以内经在寒热的针刺方法上,是热刺浅,寒刺深而久留之,热刺浅而疾发之。这个也是从寒热在自然界人体的原理来定的。所以治疗热邪用药其实不当久煎,久煎则气散矣。我也是边讲边理顺内经思维。那么这四气里,最适合人的气是哪一气呢?你们想想看看。为什么呢?从中医的道理为什么人是温?有些动物却是凉,比如青蛙、蛇、鱼类。人身体的气温则健康,一旦气寒、气热、气凉则为病。其实这里面有个奥妙在里面。你们好好想想,可以自己从中医道理去分析,我明天来揭谜底。不懂才要分析嘛。就算我留的作业吧,你们可以讨论。人以天地之气而生。我说的是人本身的气之寒热温凉。其实还有气热的动物,知道哪些吗?马、羊,午马、未羊。所以吃了羊肉容易热。我们这个世界应该还有气寒的动物。蛇算凉还是寒啊,一般说冷血动物。你说的含糊,没有从天地的角度去考虑。我都给启示了,人以天地之气生。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为人的气是温,所以春温养人。天为乾阳,乾为热;地为坤阴,地为寒。天一生北方水,北方水寒。地二生南方火,南方火热。人生于天地之气交,水火之既济,是为人生于三。三者,东方天地之和气也。三生万物,人独秉天地中正之气生。故人,半阳半阴,阴阳不偏不倚。阴寒阳热,寒热相交人生焉。故天地相交于东方,交则万物始生,故三生万物。人是东方之气所生,故气温。东方虽然生万物,但是万物秉天地阴阳之气有偏。而人不然,人独秉天地中和中正之气。内经说,东方气和,和者温和也,所以人之本气是温。有些动物是秉南方火气而生,有些动物是秉北方水气而生。草木也一样,各有其偏。我们取草木阴阳之偏性而治病,来以偏纠偏。但是草木里也有性平的。兔为东方卯,所以兔子性格温和温顺。东方德仁,所以兔子吃素而不杀。坎为坎中元阳,为人身之元气。元阳在天地之中也。离为人身之元阴,离中元阴在离卦之中也。中为人之位,也为人之气。这个火毒正是如此,但是蛇冷血,正好是蛇为至阴至阳。所以在临床中记得除非有寒邪在身,平以辛热,不然不要妄动辛热,使患者位于火热之中,而失人中和之性。火神一派,治伤寒尚可,杂症则未明人以温为贵,和为贵。炙热之药,徒伤气血,当慎重。中医者,其根本不是在中和乎。

20药性

昨天讲了人身经气之四气为温。温是最符合人身经脉之气的。如果经脉有寒,那么用热来调和寒,使身体归于温。温是生生之气嘛,最能让我们人保持青春活力状态。同时温也是天地阴阳交合的结果。如果不温了或者过热,说明因为某种原因我们身体的阴阳交合出现了问题,同时我们身体水火既济心肾相交,也会出现四气五味中的一种状态。刚说我们身体阴阳相交为温。那么南北水火既济相交出现的是什么呢?一南一北相交其实还是生中这个层次的气味。生的味为甘,生的气为淡。除了四气五味,在五味之外,还有淡味,还有平性。四气也称四性。在四性外有平性,寒热温凉平。是的,性质平和,不偏寒热温凉。其实淡字是水与火,水火既济的结果。(是不是火稍多点?)不多不少。在内经第一篇不是说恬淡虚无吗?我们心肾相交后,心境就容易淡定。定者不动,心境如水,止水无波,这个定就是止而后能定的定。所以道家修炼第一就是要追求心肾相交。不相交哪来淡定啊?心浮气躁或者死气沉沉,或者昏昏沉沉。所以淡是在天地人的中间层次的,是在人的这个层次。睡觉是心肾相交,但是通过修炼达到心境恬淡,那么身体随时都可以心肾相交。《庄子·天道》:“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也。”而道家修理者,在五味的追求上是什么呢?对,清淡。《老子·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聘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在中医里,淡是主渗湿利水的。其实淡有通调水道的功能。为什么说是通调水道呢?淡为水火既济,是天阳下降于地,地水化湿上升而为雨泽。而其实这个雨泽就是平淡之性。水味本为咸,但是咸水不能养育万物啊,所以需要这个天地的水火系统产生淡水。这个雨泽形成之后而通调水道下降于大地。所以淡是渗利之性。春温,春天主气机升发,其升发乃是因为温,所以温有升发气机的作用;也有对治身体发凉的作用。春季天气温,而地受天气以温后则升发向上。温主入肝胆为主,温生少阳。温是主生阳气。热是壮,为壮火,壮火是壮阳。但是阳壮则衰,热极则凉。热为南方夏季之气,主入心与小肠,兼入膀胱。这个热哪来呢?按中医思维,这个热是北方所藏的精转化为气而释放出来的。也就是说,冬季藏阳转变为精。到夏季的时候,这个冬季所藏的阳完全释放而为用。那么这其中就有一个道理,就是南方的心、小肠、膀胱三者以阳气为用。这三者的阳气根本在哪?是的,就在肾中所藏的精气里。所以临床一旦肾阳不足,往往容易引起心阳衰微;也容易引起膀胱经阳气不足。当然,膀胱经阳气不足,还有肾经不降,膀胱经不升的原因在里面。因为根据祝华英道长的经脉运行原理,肾经之气降,则膀胱经阳气才能正常的升起来而走表而卫外。膀胱经主表主卫气,表为阳嘛。里为阴。肾位于北方,为水为黑为至阴。那么膀胱经与肾互为表里互为阴阳则为南方为中午的太阳之热为至阳。内经里说,卫气出于下焦而行于表。出于下焦肾,出行于膀胱经之表。膀胱经阳气足则心阳足。心肾一南一北,依靠膀胱经互通阳气。当然,心肾本身也有别络互通。那么热气为夏天为南方,南方之热是在表的。心肾相交跟足太阳是不是也有关系呢?春夏之时,阳气在表。而夏季,阳气更是在表中之表。有关系的,阳气在表则为热。夏季之热,长万物也,万物盛长。所以夏季,人体脏腑功能特别旺盛,因为阳气足。但是身体是不是一直这样旺盛下去比较好呢?你们认为好不好?(肯定不好,就没秋收冬藏了)是啊,能量毕竟是有限的,阳气也是有量的。就好比我们一直工作而不休息,这样会死人的。阳气一直旺盛于表而不养藏,是会枯涸的。所以我们人身不能一直这样热。热在身体里的作用一是宣散走表而卫外,二是释放北方肾中所藏的阳气,三是补充心脏之阳气而为大用。心脏主运行一身气血。心脏之阳气不足,则气血不运,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得不到充足的气血供应,则功用不足。所以我们人体心脏一停搏,则机体灭亡。在人体里,心脏的温度是最高的。因为心本身就位于南方,以南方之热为大用。心为人一身阳气最为集中的地方,所以温度偏高,人体正常体温是 37,但是心脏是 42 度。夏季食少倦困是咋回事,老师?夏季暑季湿热偏盛,脾胃不和脾气弱的人容易为湿邪致病。暑为长夏,长夏本为脾土所主,湿热盛,心阳容易不足,但是也容易为热。因为心是阳气最为集中的地方嘛。如果我们的肾阳释放过量或者外热侵犯身体,则容易产生热症。凡是五脏之热皆与心相关,不管什么热。六腑的热不在此列。因为五脏是互为影响的,相生相克嘛。小孩子正是阳气见涨的时候,当然好动。但是动也要有个限度,该睡觉的时候就得睡觉。人从生下来,一直到十六岁,都是肾中元阳见涨的时候;女子是到十四岁。要明白四气和五味怎么应用,就得了解四气五味在身体里的作用。只有了解了,才能用好。

21 药性

生:至上老师,问一个问题?药归经是根据什么特征总结的,还是内视得到的?

师:都有,有内视内感的,也有根据五行四气五味分析的,也有吃食物的过程中发现的,还有

做梦而得的,还有通神而从鬼神得之的,看本草纲目,里面就有许多做梦而得的药方。

生:那有没有基本的归经特性呢?

师:有啊,五色五气五臭和质材,还有根据八卦分类来入脏器,还有数象,比如以皮入皮,以络入络,以核入肾,红色入南方心与小肠,青色入肝胆,黑色入肾等。再就是气味,芳香药物多入脾,腥味多入肺,腐烂气味多入肾。再就是药物分枝叶花果,根茎、矿石、贝壳各种水等等,枝叶花多升浮、果实、矿石多沉降。

生:嗯,进一步问下,比如同样是酸味入肝,山萸肉,白芍,乌梅特征差异是基于什么的呢?

师:虽然同为酸,但是还要分五脏之酸啊,因为五行中还可以分五行,酸虽然是东方肝所主,但是南方也有五行之酸、北方也有、西方也有,每一种酸药因为部位不同、季节不同、兼气与味不同,生长环境不同,所以肯定会有区别。山萸肉就色红;乌梅色黑;白芍色白。颜色也不同,但三味药皆能入肝而收敛,这个是它们的共性,但共性中又有各自的区别。收敛,酸收嘛,收敛固涩。收敛和宣发是对立的,山萸肉酸温、而白芍酸凉、乌梅酸涩而平。山萸肉还入肾;乌梅入肺、大肠、肝;白芍入肝为主兼入脾。山萸肉入肝肾以收敛固涩阴精阴液为主;而白芍入肝以养肝中阴血、平肝阳清肝中虚热为主,兼有止汗的作用;而乌梅入肝能收敛浮热,而引上焦心肝之浮热下降入肾,除上焦浮热引起的热痛、消渴,乌梅具有收敛上浮之气的作用。除了收敛气,还能涩血、固肠,其收气之功用一在肺一在肝一在厥阴心包。判断一味药物的功用,其实是多方面分析的结果,再验之于临床,最关键的还是药物的四气五味。温生与升、热浮散、凉收降、寒沉。而五味分入五脏,我在临床中是最注意每味药入经后的作用的,包括药物的用量不同作用还不同。还有就是内经五虫理论,比如东方为毛虫,就是走兽类的,四肢着地与大地非常亲近的。这一类的药物就容易入肝,因为肝为巽,巽是得坤土之地部爻位而生的。爬虫走兽类因为秉地气多于秉受阳气,并且腹部足部受地阴之气,背部受阳气,与巽卦 一样。南方为羽虫,所以在天上飞的多入南方的离卦,而离卦为心为膀胱经。再就是类象,比如牛膝,就有关节之相,所以入关节。除了牛膝,还有老鹳草、仙灵脾、辣蓼等也有类似关节的象,所以这些药都能治疗关节上的毛病。还有些植物的药物体表长有比较多的细毛、绒毛,那么这类药物多入肺,因为肺主皮毛。另外还有些植物折断后流有白色的浆汁,那么这类药物也多入肺走表,能治疗肺与皮肤上的疾病,如果流有红色汁液则多入血分入心肝。桑葚子、熟地啊、首乌啊也都是黑色的。那个蟾蜍皮、摩罗、猫儿眼睛草还有构树叶,就是流白色汁液的,象乳汁一样,这几味药物都能治疗皮肤病,这四味药物的汁液混在一起,可以治疗各种皮肤癣症——色白入肺入皮毛。好像还有个羊奶参吧,也是白色的汁,可以入肺益气养阴。

生:老師今天讲了带有酸味的药物,再讲一下酸枣仁、五味子,山楂,酸味的中藥就全了

师:酸枣仁其实不是酸的,我以前一直以为是酸的,但是我今年到了唐山以后,那个青龙山满山都是酸枣,它的外皮是酸甜的,以酸为主。但是里面的种仁却是略苦的,你吃种子没啊,就是果核里面的,用药是用的果核里面的仁。可能古人用这味药是连外皮带里面种子吧,酸枣仁入胆,能降胆经,苦入胆,能引胆经之相火下行。能引胆经之相火下行,其安神一是引阳入阴,一是入心肝养血安神。酸枣仁汤,酸枣仁、知母、茯苓、川芎、甘草。这个方子以知母入阳明胃经清阳明之热引胃经之气和顺下降,胃经喜凉润而和降,知母是矣。然后酸枣仁入胆,苦降上逆之胆经相火。茯苓入膀胱经,通过利水之功而引膀胱经阳气下行,三阳既降,则三阴当升。取川芎入心肝而升散疏泄二经,配甘草入脾土以静,在表之阳气得以入里,则人安静。其心烦不眠,并不是心热或者心中烦热,而是胆经相火、阳明之热、太阳经阳气之升浮不降而引起的,其清热除烦是清的表热除的表烦。一般这个方的脉象是左脉口细弱,寸部尤其弱,而人迎脉旺,这个方子能治疗心供血不足,所以左脉口关寸必细弱,可能有少阳通少阴的作用,别通嘛。

生: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

生:酸枣仁入肝养肝血,益心阴,安魂。

师:嗯,有人用这味药专门治疗各种子时发病 100 多例,有效率达百分之 90 以上

生:光枣仁 30、甘草 10

师:是的,就是这个方,子时胆经开,胆经经气旺,旺而为病,则用此方,可见这味药入胆经而平胆中相火。晚了。明天聊,各位晚安。

22 心脏病医案

给大家发个前五天的医案。女。90 岁老太太。因为心脏病心慌难受而反复住院。平时症状,近两年总是感觉心慌,心慌时感觉整个胸部不安难受。头闷略胀,失眠,大便略偏干燥,平时容易打嗝,有时饭后反胃。颈动脉处自我感觉有很强烈的搏动感。诊查右脉口弦劲有力而不柔和,左脉口关部弦大,寸部偏窄。双人迎盛劲有力,不是一般有力,而是非常有力,为正常脉象的三倍。因为有力,所以老太太自己都能感觉颈动脉一直有强烈的搏动感。(人迎有躁象吗?)有燥象。苔白略厚、舌下有瘀络。处方:栀子 12、当归 18、玄胡 8、赤芍 10、白芍 15、柴胡 15、生石膏 20、知母 20、川芎 8、茯苓 20、酸枣仁 30、枳实 10、厚朴 15、石菖蒲 10、炙甘草 7。开方三付,昨天吃完三付后,已经感觉不到心慌了,嘱咐原方继续服。为什么讲这个病案呢?因为我以前治疗许多心脏病,没有遇到这样的,人迎脉盛劲躁动如此剧烈的。显然,这个老太太的心脏问题不小,也没有想到这个方这么见效。我用什么药来治疗这个颈动脉盛劲有力呢,用的是栀子、石膏、知母清泻阳明之热。这个脉力量太大了,哪能是二倍呢,二倍的脉不会这么大力量。用当归、玄胡、赤芍、玄胡、柴胡升左脉口,疏肝经气血上达与心;还有一味川芎。因为她心慌,所以在左脉口用药比较多。左脉口肝经不舒而又有心悸心慌我往往喜欢用当归玄胡川芎,尤其是玄胡。玄胡疏肝解郁,行气活血,对于左脉口寸部脉弱不及或者弦而不及的各种心脏异常疗效特别好。心痛欲死,速觅玄胡。但是左脉口寸部旺不要用。又因为打嗝失眠,用枳实、厚朴、石菖蒲引阳明经气和降入阴。其实栀子本身也能治疗失眠。凡是阳面有热,心烦不眠就可以用栀子。还有味酸枣仁,养血润肠安神定心悸;酸枣仁本身也能治疗心脏缺血。整体思路就是清阳明之热,凉润通降阳明引阳入阴。再就是疏肝引气血上济与心,使心脏气血充足,自然不再心慌。在最近治疗了不少慢性心脏病,疗效都可以,有时间我一一发上来。如果没有人迎脉去诊断阳明的热,就不好治疗这个心脏病了

23讲帕金森症

帕金森在中医里通常为颤症。而颤一般表现为肢体不自觉动摇或者头摇、手颤、严重时身体痉挛扭动。颤症一般老年人为多见,大多见于五十岁以上的人群,有急性中风后遗症的也会有这个症状出现。颤症在临床上主要与肝木有关,不管是什么病机,最后都是引起了肝木的病变,继而影响了经筋约束身体的作用。这个病临床虚实夹杂。虚证有气血亏虚不能濡润肝筋,有肝肾精血亏虚不能滋养筋骨。因为颤症从病机上来说为风证。至于什么原因引起肝风,有血虚动风;有阴虚动风;有热极动风,或者高热导致动风,后期余热未尽,引起动风。因为热极伤阴,同时热极也容易产生风。热的时候在自然界容易产生空气的流动加快,这个热一般温病容易产生。可以参考温病学。实,一般有痰和瘀。痰有风痰和热痰。实际上这个痰一般为血脂高引起的,也就是动脉里血液粘稠,痰浊郁滞。这个在中风后遗症里特别多见。血脂高引起血液循环障碍,继而形成血瘀。而血瘀引起的血液不能及时的濡润筋脉。筋脉失养,则不能正常的行使其功能,则手颤,手固握伸曲无力。血脂高有办法降下来。第一是改变饮食;第二是保持一定的饥饿感,晚餐尽量少吃不吃;第三,保持一定运动。至于饮食,必要时可以断断食;其实常吃青菜不吃肉就可以了。至于汤药,很多药物都有降血脂的作用,可以根据脉象选用。如果年纪大,也可以适当断食的。但是断食是有前提的,有些疾病不能断食,这个可以参考网上的断食方法。管住嘴,迈开腿,现在不是流行这么做吗?最好散步到流点汗为好。至于气血亏虚,也要采取益气养血的药物。一般血脂高引起的瘀血痰浊,在控制酒肉的基础上,加上活血通络化痰的药物,不多长的时间就可以慢慢降下来,再加上适当断食就更快了。断食的时候可以吃吃水果,或者生食绿色蔬菜,关键在生活习惯。临床最常见的颤证还是以精血亏虚为主、痰浊瘀血为标。脉象上左脉口肝盛弦劲有力,关尺细弱或者尺部弦细,而人迎脉也多以沉弱为主。同时舌苔白腻舌质深紫,面多色斑,舌体胖大,舌下络脉怒张或者有细小紫色瘀点。(也有少苔,无苔的?)是的,这个就是阴虚动风的了。肝肾精血亏虚,阴虚动风之象,需要滋肝补肾,育阴潜阳熄风。这个一般是身体左侧脉口显现脉症,而右侧则容易出现右脉口沉弱不足的脾虚痰湿脉症。也有一部分是右侧脉口人迎都弱,则需要大补右侧气机,生黄芪无妨多用;还有就是绞股蓝。不管什么原因,根据脉症去治疗。左侧肝旺,则凉血平肝,滋阴潜阳;有痰浊瘀血,则活血通络化痰健脾。人迎沉弱,则补表升表。如果针刺,根据脉象取穴。一般肝旺肝盛而人迎不及,则取太冲太溪;升阳经则选阳陵泉、风市、风池、外关、合谷等。点穴也可以。因为属于风证,一般取穴多以肝胆为主,外加手厥阴心包和手少阳三焦经。肝肾精血不足还需要加肾经的太溪然谷等。而右侧如果脾胃不和,人迎三盛,则降胃升脾。如果人迎一盛,则右侧降胆升肝。人迎脉口都弱进只有补气了。当然,别人的临床经验取穴在符合脉象的基础上都可以采用。另外还有痰热互结的情况。是的,这样的情况还真有,则需要清热化痰,熄风通络。这个临床都随脉症对症加减吧。虚补,实泻,健脾化痰、凉血通络,平肝熄风、滋补肝肾、育阴潜阳等;扶正通络也很重要。不管什么原因,都是筋失阴血滋养。至于不能滋养的原因,无非虚、痰浊瘀血阻塞。随机应变吧。关于方剂,无非一些熄风汤。天麻钩藤,丹参丹皮,白芍鸡血藤,地龙蝎子蜈蚣蝉蜕。拿脉一定要在停药一天后再拿脉。有痰浊一般南星、瓜蒌、白僵蚕、白芥子、半夏、茯苓、泽泻、竹沥之类。当然如果左脉口寸关不足,则四物汤加鸡血藤什么的。关于熄风,地龙、全蝎、防风、羌活、豨签草、天麻、龙骨牡蛎都可以;特别是全蝎,用好了疗效确切。再就是地龙,是的,左寸盛或者弦实弦劲用之;在瘀血症状比较明显的情况下,肝旺地龙是首选,当然可以。另外人迎不足的,葛根也应该选用,改善微循环,降血脂。其它什么的郁金、菖蒲、熟地、首乌、枸杞玄参山药等都随机看吧。阴虚阳亢龟板鳖甲滋阴潜阳。好了,就这吧。其实群里应该多发发自己临床的经验大家都学习,彼此学习才能更好更快提高。

24 医案

病例15

孙××,女,湖北天门县多宝镇人,2005 年 3 月 20 日就诊。

症状:患者常头晕,口渴,大便干结 6—7 天一次,月经来潮时腹痛较甚,经中、西医长期治疗,时轻时重而未能根除,见患者体瘦面黄,舌紫少津。脉诊:左手脉口三部脉浮,右手脉口三部脉沉,两人迎动脉均为寸部浮甚,综合分析,乃阴虚阳亢所致也,阴虚故口渴,大便干结为津液缺少,阳浮于上故头晕目眩,其痛经者,乃阴虚血液虚少而流行不畅所致。拟从养阴通腑兼调左右上下阴阳运动之不平为法。

处方:石决明 25g、麦冬 20g、生地 20g、白芍 15g、天麻 15g、生薏以仁 30g、生大黄 5g、滑石 10g、防风 9g、杭菊 10g、杏仁 10g、枳实 10g、火麻仁 15g、南沙参 17g、当归 10g、炙甘草 7g,上方司药五剂。

待到次年三月,患者又到武当山朝拜,自述经服上方五剂后诸症痊愈。

病例 16:

李××,男,40 岁,住本山宫观。

症状:近期半月内小便发黄,且小便时阴茎中疼痛并兼尿血。

脉诊:其左侧脉口及左人迎脉之寸部均显浮越,其右脉口脉沉且寸部不及少脉,右人迎脉浮而缓,拟从清热利湿为治。

处方:生地 20g、怀牛膝 15g、生苡仁 20g、虎杖 20g、车前子 20g、茯苓 18g、苍术 10g、黄柏 15g、广木香 10g、南沙参 7g、仙鹤草 15g、甘草 7g

后走访患者第一剂药服后其病症明显减轻,当第二剂药服完而愈。

病例 17:

花××,女,43 岁,武当山古建筑维修施工队工作人员,2005 年 11 月 20 日就诊。

症状:患者周身起一分硬币大小的风疹硬块,在发病时甚痒,尤其下半身更痒,入夜后发痒更加重。

脉诊:左脉口之寸部脉紧,其它三部脉显沉紧而涩,且脉波无力,拟从补虚散寒以祛风解表为治。

处方:薏仁 20g、党参 20g、黄芪 20g、威灵仙 20g、白术 20g、茯苓 20g、川牛膝 15g、白芷 15g、防风 12g、蝉蜕 12g、追风草 10g、麻黄 7g、葛根 15g、炙甘草 5g、大枣 7 枚、生姜 3 片,后访:患者自述,经服三剂而痊愈。

病例 18:

朱××,男,58 岁,湖北武汉市人,2005 年 8 月 17 日就诊。

症状:发荨麻疹 4 月有余,兼大便干结,经用中、西医治疗无效前来求医。

脉诊:右脉口及右人迎之寸部脉虚涩不及,左脉口寸部亦是虚弱,左人迎三部脉平。

处方:青风藤 15g、蝉蜕 13g、防风 10g、黄芪 30g、千年健 15g、炙甘草 5g、肉苁蓉 17g、威灵仙 13g。

病例 19:

吴××,女,中年,2005 年 12 月 5 日就诊。

症状:近日以来感觉夜晚睡觉即胸中嘈杂不安,大便干结,舌质色紫。

脉诊:左右脉口脉沉而博力不强,但左右两人迎之脉却超越了寸部。据此异乎寻常之脉象,拟用四消丸中成药每次一袋 6 克量,兼用大黄苏打片每次 4 片同服。12 月 6 日患者自述服上药二次后睡眠转安。然而经询问得知,其服药后并未产生大便稀和腹泻症状,按平常用此药的经验,用以上药量经服一次即当便溏二到三次,然此患者服药二次并未有大便通利之反应,仅减轻了胸中嘈杂不安的症状,即嘱其继用上方三次以观后效。12 月 7 日而患者自述三次药服完其胸中之症状消失,但大便并未产生泻下。按此症其脉象特殊,如果仅凭两手脉口之沉而乏力脉象,往往易导致医者认为属虚脉症,就会用温补之剂治疗,从而用药不当将会产生不良反应,因为施用了多次的泻下剂都未曾泻下,足见其阳明腑实太过,据此特殊脉症,为医者当重视脉口与人迎之阴、阳双诊,方能准确把握病因,从而对症施治,其人迎超越寸部的本位,乃长脉,属实而太过之象,且大便干结,故当用泻法施治。

病例 20:

黄××,女,34 岁,2006 年 1 月 10 日就诊。

症状:自言常头晕、头痛。

脉诊:其左脉口之寸部旺于尺部,此乃左侧之经气正运太过而负运不及,右脉口之尺部脉旺于寸部,此乃右侧之经气正运不及而负运太过。

处方:天麻 15g、钩藤 25g、甘草 5g、白芍 2g、白芷 15g、防风 12g、党参 20g、生姜二片,大枣 7 枚为引。

病例 21:

魏××,男,28 岁,本山村民,2005 年 12 月 22 日就诊。

症状:患者患慢性鼻炎,时轻时重,常在感冒期间症状加重。平常睡眠时,在低位向枕一面的鼻孔易于堵塞,如左右轮换侧卧,依然是处于低位的鼻孔鼻塞气阻不畅。

脉诊:两脉口之寸部均显不足,而左人迎之寸部脉象浮大,右人迎亦是寸浮但比左人迎寸部博力小。

处方:川芎 12g、赤芍 15g、当归 15g、白芷 15g、防风 10g、党参 25g、辛夷花 12g、黄柏13g、炒栀子 20g、二花 12g、连翘 20g、黄芪 15g、通草 4g、炙甘草 5g

后追访疗效,言服药三剂鼻息通畅而痊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脉学心悟》之五紧缓芤弦
《黄帝内经》原文及译文
看完这个,你就是生活中的专家了
《黄帝内经》白话文 (全文)
中医基础理论(复习整理版)
黄帝内经白话文46-50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