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台湾亲子教育第一人汪培珽:父母做好这一件事,娃就养好了


01

汪培珽,台湾亲子教育第一人。

毕业于美国纽约圣约翰大学MBA,在银行工作九年后辞职成为全职妈妈,育有一儿一女。

全心全意教养孩子之余,开始写作,著有《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培养孩子的英文耳朵》等书。

在她的书里,没有谈什么育儿的高深理论,只是记录了自己和儿女们一起读绘本的美好时光:

大女儿从婴儿时期就听绘本,一直到小学二年级。儿子出生后自然也跟着听。

“从一天10分钟到一小时,从绘本到童话章节故事,从兴致勃勃到口干舌燥”,她把绘本当食物“喂”给孩子,“喂”了整整8年。

她的孩子在上小学前都没有学过注音符号(台湾小学一年级语文课程)、拼音和认字,但上学时比学过这些的孩子更专心听讲,学习效果也更好。

即使上一年级学了拼音和认字,她也没有催促孩子自己去读书,仍然给孩子读绘本,每天一小时。

她女儿直到升二年级时才开始自动自发地阅读,但是一发不可收拾----吃书长大的孩子,自主阅读是迟早的事。


亲子共读不仅让孩子爱上书,学习方面也不需要父母操心:

一年级开始我刻意地放手让孩子去做自己该负责的事:

每天早上自己听闹钟起床,回家后自动自发写完功课,书包自己整理收好,考试都自己准备。

我只丢给孩子一句话‘有需要妈妈帮忙时,随时来找我’。

然而,孩子却很少来找我。孩子的学习生活和学习进度,完全不用我担心。

女儿到上中班的年纪才上幼儿园,“守规矩,人缘好,善解人意,学习专心”。

儿子在幼儿园,“守规矩,人缘好,笑口常开,有领导能力,会替同伴排解纠纷,会主动帮忙老师,学习专心,情绪稳定。”

幼儿园的老师都赞不绝口,“如果全班的孩子都像你的孩子一样,就太好了。”


02

汪培珽把绘本当作育儿神器:好品格都在书里,不需要再说教;念故事时间就是爱的时间。

阅读是一切教育学习的基础,爱则是亲子间最珍贵的资产,念故事书给孩子听同时涵盖了这两样孩子最需要的东西。

对于父母最关心的学习话题,她这样看:

1,不学注音符号、拼音和认字,是不想让孩子一开始就觉得阅读是苦差事,要给孩子更多自由时间,

补习课很多时候不是孩子需要,而是父母需要,父母对孩子的未来有着不安全感,才需要孩子多去上些课,来平抚自己一下。

2,各科学习都必须架构在良好的语文基础之上,语文能力没有捷径,培养孩子与书的感情,教会孩子“想要读书的心”,要比教他“怎样阅读的技巧”重要得多。

3,所有优良的教育方式都无法速成,只要持续地念故事书给孩子听,一旦“自动自发阅读”的开关启动之后,父母只要顺水推舟……这个一辈子受用的阅读嗜好,就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03

汪培珽是用书来养孩子的,和这个电子产品已经无处不在的时代似乎有点格格不入,

她曾说她家客厅没有电视,有一次逛商场看到电视里放着《泰坦尼克号》,她的孩子很是稀奇,那时他们都是小学生了。

我自己和女儿亲子共读4年,已经读了近900本绘本,对汪培珽老师的育儿心经很有共鸣。

平时我也会刻意不给女儿看手机视频,电视里有特别喜爱的动画片可以看,但会用“我们来讲故事”,“我们来做手工”,“我们出去玩”等活动占用时间,尽可能少看电视。

很多父母觉得动画片中的故事,有图像,有配音,比我们讲得生动,孩子更津津有味,

尤其是还有很多电视早教节目,讲得比我们好多了,何乐而不为呢?

这听上去蛮有道理,别说孩子了,我们自己不想看书的时候,也会选择听音频,看视频。

大人选择听音频、看视频可以作为一种调剂,孩子若也如此,不读书,可是万万使不得。


美国儿科医生约翰·赫顿(John Hutton)博士等人就这个问题做了一番研究。

他们选择了 27 位 3~5 岁的孩子,通过核磁共振技术,观察在听故事音频、看动画和绘本时,孩子们大脑网络的激活情况以及这些网络之间的连通性。

结果显示:

o 听音频的时候,孩子们的语言网络被激活,但大脑各网络之间的连接性较差。

o 看动画的时候,音频和视觉感知网络中有很多活动,但各大脑网络之间仍然没有太多的连接。

o 看绘本的时候,相比音频条件下,孩子们的语言网络活动略有下降。但是,视知觉、意象、默认模式和语言等网络之间的连接都会增加。

为什么要反复强调大脑网络之间的连接呢?

因为这个连接,直接关系到孩子对故事的理解。各网络之间的连接越紧密,孩子的理解力就越强。

这个不难理解。因为孩子理解一种事物,需要调动各方面能力,比如,看绘本的时候,他不是只关注文字,而是会以图像为线索来帮助理解。

所以,一种活动,能调动的大脑网络越广(势力范围广),网络之间的连接越紧密(抱团),越容易干成事。


而且,电视有损孩子的专注力

电视屏幕是每秒24张的连续画面,眼睛无法倒退回去寻找前面的信息,声光效果加上应接不暇的画面只需要人脑短暂的专注力,而想象力和思考力更无法派上用场。

许久才翻一页的绘本,既没有声光音效、也没有快速转换的画面,这样静态的活动需要更久的专注力。

从小听父母读绘本的孩子,养出了很好的倾听能力,到上学时更易专心听讲----这不正是父母们总喊着“要认真听老师讲课”的要求吗?

所以,光是塑造大脑方面,说绘本是学龄前儿童成长的刚需也不为过。


04

著名作家龙应台的大儿子安德烈在回忆起母亲给他和弟弟讲故事的“温馨甜美时光”时说,

......我们的视野地平线简直是一种无限宽阔的开展。

为了不睡觉,讲故事朗读的时间,能拖多长久拖多长,愈长愈好。

我是在和华飞的日夜厮磨中长大的,而母亲,更曾是我的宇宙核心。

亲子共读,不仅是爱的陪伴,更带给孩子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有一天,当孩子长大,不论走到天涯海角,或是经历人生的起起伏伏,这温馨的童年回忆,都将是他们一生的情感支柱。

而这些,正是让孩子听音频、看动画,永远无法抵达的美好。


参考文献:

o 《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汪培珽

o 《孩子,你慢慢来》 龙应台

o Hutton, J. S., Phelan, K., Horowitz-Kraus, T., Dudley, J., Altaye, M., DeWitt, T., & Holland, S. K. (2017). Shared Reading Quality and Brain Activation during Story Listening in Preschool-Age Children. The Journal of pediatrics, 191, 204-211.

o Zevenbergen, A. A., & Whitehurst, G. J. (2003). Dialogic reading: A shared picture book reading intervention for preschoolers. On reading books to children: Parents and teachers, 177-200.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台湾亲子教育专家吴娟瑜传授孩子教育秘决
父母必读书单,四本书帮你了解绘本、亲子阅读!
培养孩子阅读习惯可以从0岁开始
如果想孩子有出息,买这6本书“逼他读”,我不吹,长大哭着谢你
6岁娃识字2千,最爱读外卖单!他的妈妈说,我从不把他扔给音频故事
分享:德国是怎样鼓励孩子爱上阅读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