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外学者发现精神分裂症基因新机制
原标题 [中外学者发现精神分裂症基因新机制]
  中新社上海3月6日电(记者 邹瑞玥)上海交大特别研究员、Bio-X研究院博士李卫东与美国学者合作的一项研究成果,发布在最新一期Cell子刊、神经科学顶级期刊Neuron杂志上。该研究发现,通过抑制mTOR信号途径,能改善大脑特殊区域基因缺失引发的认知和情感障碍,并指出针对这些细胞的治疗,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或将产生显著的疗效。

  精神分裂症被称为最严重的精神疾病,在世界各国人群中发病率为1%,其病因迄今尚未阐明。遗传因素是精神分裂症最主要的致病因素,人类基因学的研究发现一些极有研究前景的的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其中的Disrupted-in-Schizophrenia-1(DISC1)基因被认为是当今最有价值的精神分裂症及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的易感基因之一。此染色体易位携带者容易发展成为精神分裂症、抑郁症、躁郁症等精神疾病患者。DISC1基因引起了精神分裂症研究领域的极大关注,因为这是迄今发现的与精神疾病关联的第一个明确的变异基因。

  李卫东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校学者合作,他们发现,通过抑制mTOR信号途径,能改善大脑特殊区域基因缺失引发的认知和情感障碍。如果利用一种FDA批准的抑制剂进行处理,可以纠正mTOR信号途径的不良反应,从而预防和治疗这种行为缺陷。

  研究认为,神经发育障碍疾病中出现的情感和认知缺陷表型,可能部分是由于成年期神经元发育过程异常而造成的,因此,针对这一细胞群的治疗,也许能对这些缺陷表型产生显著的疗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Nature子刊揭秘表观遗传对智力发育迟滞的影响
精神分裂症——人类拥有最强大脑的代价 - 今日头条(TouTiao.com)
多色文献解读:神经病理性疼痛调控新机制
每天都提心吊胆的生活,那么精神分裂症到底有多痛苦?你了解吗?
学术速递:中外学者研究发现喉癌易感基因
中国食品界首篇《细胞·代谢》:高膳食纤维能预防母亲肥胖对后代认知和行为的伤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